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第一個太空行走的宇航員去世了,生前曾讚歎中國航天成就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莫斯科因病去世,終年85歲。

1965年,他在上升2號宇宙飛船(Voskhod 2) 外進行人類首次太空行走:用一條18英尺的系繩綁在飛船上,在太空裡漂浮了12分鐘,飄出飛船5.3米。中途他的宇航服一度因故膨脹,無法穿過艙門口,只好開閥放氣,最終得以回艙。

出倉往事

列昂諾夫出倉行走的那一年,正是美蘇太空競賽的高峰。

他們的競爭者美國,由於正在進行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設計,使得當年NASA的總預算驚人地佔到聯邦預算的4.4%,儘管資金的流向在國會和公眾的監督下嚴格控制,並盡量節約開銷,但登月計劃依然面臨諸多非議;另一邊的蘇聯投入資金未知,但在登月計劃實施上已經落後於美國,為了趕在美國之前實施登月計劃,急需加速進行太空探測試驗。

而這次的載人任務只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把人丟進太空中,能不能活?

由於倉外服的設計問題,出倉過程中列昂諾夫在真空中開始膨脹。這直接導致他在返回飛船的過程中被卡在艙門外,蘇聯的電視台也緊急將直播出艙的畫面切換掉。列昂諾夫做了一個十分冒險的決定:將氧氣從艙外服中排出。代價是他將面臨缺氧,稍有不慎就回不去了。

事實上不光是艙外服的設計,在這次的太空試驗中,蘇聯在各個環節的設計都極為激進,上升號的飛船和火箭沒有配備逃逸塔,這意味著兩名航天員如果在發射階段遇到任何問題,是沒有任何逃學生方式的。今天看來,兩位英雄宇航員能活著從太空回來都已經是萬幸。

在列昂諾夫返回飛船之後,遇到的問題始終沒能停止。

飛船內的空氣控制裝置失靈導致艙內氧氣含量暴增;返程過程中飛船的減速火箭又出現了問題,導致著陸點距原計劃著陸點遠出386千米。通訊設備完全失靈、製暖設備失效。兩個人只能出艙躲在外面,在西伯利亞冰冷的森林裡聽了兩天狼叫。另一邊,蘇聯軍方也展開了大規模的搜救行動,最後終於通過無線電找到了二人所在的位置。

上升二號在航行過程中遇到的這一系列的問題,任何失誤都足以導致任務失敗。回到家鄉後,列昂諾夫獲得的榮譽等同加加林,被奉為航天英雄;與此同時,在此次航天計劃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也使蘇聯放慢了登月計劃,上升計劃的後續計劃被全部取消。

列昂諾夫次年訪問捷克斯洛伐克,受到當地群眾熱烈歡迎

我們為何嚮往太空

人類之所以要登上太空,並不是為了體驗失重;不是為了尋找地外生命;不是為了在宇宙中感受孤獨。我們登上太空,是為了尋找自我,重新認識自我,是為了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

人類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探尋地球生命與探尋太空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們是誰?美國航天員阿爾弗雷德·沃爾登曾在太空中表示:

如今我們才明白過來,自己為什麽會在這兒:並不是為了仔細觀察月球。而是為了回過頭去,眺望我們居住的行星地球。

從阿波羅8號上看到的“地出”

太空探索的黃金時代源於冷戰中美蘇太空競賽,在雙方莫大的恐慌與期待中,人類前所未有地耗巨資向頭頂的這片天空探索。而這充滿了矛盾的起點,卻能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當人們在太空中看到蔚藍的地球時才意識到,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其實是一個整體。從那以後,警惕汙染、饑荒、氣候的聲音越來越多。人類在陸地上全部的傲慢,在宇宙中都被一個孤獨地球的照片推翻了。

1973年,列昂諾夫開始為阿波羅-聯盟計劃先後在蘇聯和休斯頓接受訓練 。1975年7月15日,他作為指令長和工程師庫巴索夫一起參與了聯盟19號任務;7月17日,兩艘飛船對接成功,交換了宇航員並進行了科學實驗。因為此次行動,列昂諾夫獲得了第二個蘇聯英雄稱號。

在那個誤解叢生的時代,在大西洋上方兩萬千米的高空上,美國的航空器與蘇聯的航空器完成了對接。兩國宇航員進行親切地握手,無數觀眾從電視螢幕上見證了科學消弭人類偏見、並改變時代的瞬間。

“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的5名宇航員,右二為列昂諾夫

所以為什麽會有很多孩子嚮往成為宇航員?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是英雄。

在深空探索這件事上,宇航員們就是勇入前人未至之境的開拓者,與任何人都不曾見識過的世界決鬥。通過幾年如一日的艱苦的訓練,將一個個不可能化為可能;他們還需要是萬裡挑一精英,具備(肉體、頭腦、精神)各類優秀的品質。換句話說,他們是孩子們心中的完人。

2015 年,NASA 宇航員凱爾·林格倫從漂浮在地球之外 350 萬公里的國際空間站裡,用視頻連線宣布:中國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獲得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

劉慈欣隨後在得獎中表示:

現實中的2018年,再也沒有人登上月球,人類在太空中航行最遠的距離,也就是途經我所在的城市的高速列車兩個小時的裡程。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卻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網絡覆蓋了整個世界,在IT所營造的越來越舒適的安樂窩中,人們對太空漸漸失去了興趣,相對於充滿艱險的真實的太空探索,他們更願意在VR中體驗虛擬的太空。像有一句話說的:“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隻給了我Facebook。”

不過我有一點可以確定:從長遠的時間尺度來看,在這無數可能的未來中,不管地球達到了怎樣的繁榮,那些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都是暗淡的。

1989年,列昂諾夫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之邀,首次到中國進行訪問。彼時蘇聯還沒有解體,中國才完成第一顆天氣衛星“風雲一號”的發射。他先後前往北京、上海、成都,並被授予成都榮譽市民的稱號。

此後他堅持關注中國航天領域,並對中國取得的成就讚不絕口:“現在許多國家都在進行太空探索,但只有3個國家有自己的宇宙飛船、自己的系統和自己的宇航員,這其中就包括中國。”

中國曾經錯過了大海,但不會再錯過星辰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