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原子能科學家公報》文章分析核裁軍的核心問題

在美俄兩國多次大幅削減核武庫之後,兩國開始質疑通過相互承諾銷毀核武器來防止核戰爭的可行性。在核裁軍方面取得新進展將需要有關各方努力解決兩個核心問題:如何確保沒有任何國家在未來戰爭中重新裝備核武器;如果不能排除戰爭中重新裝備核武器的可能性,該如何從根本上消除未來戰爭。

這兩個問題經常被忽視。如果無視地緣政治環境(如朝鮮和伊朗)帶來的挑戰,尤其是無視日益惡化的地區態勢對進一步核裁軍構成的障礙,認為能夠減少核武器數量將是徒勞的。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五十年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下稱《不擴散條約》)開始第一輪簽署。自《不擴散條約》簽署以來,美國和俄羅斯停止發展核武,並將其核武庫規模削減了約85%。雙方都小心翼翼地實施削減,以保持其核戰爭威懾能力。但是,隨著美國和俄羅斯庫存下降,保持穩定和有效的威懾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穩定威懾的複雜化

新技術和不斷發展的競爭領域將使維持穩定威懾的挑戰更加艱巨。例如,先進的天基傳感器和天基武器可能使威脅對手擁有新的威懾方式。操控高超聲速武器可能有助於規避飛彈防禦。還有其他潛在的技術在不遠的將來出現,比如配備人工智能機器人的自主戰場武器。隨著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它可能會以許多方式影響攻防平衡。

過去十年來,威懾穩定減弱的危險導致美俄核削減速度放緩。即使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的1550枚核彈頭的當前水準上,俄羅斯仍對美國先進常規武器瞄準俄羅斯戰略威懾武器表示擔憂。美政府認為,雙方可以安全地將部署的戰略武器再減少三分之一。

短期VS長期

核裁軍的短期路線是繼續大幅度削減核武器,然後是如何應對更廣泛的安全挑戰。除了可能增加重大戰爭(包括核戰爭)的風險之外,這種方法拒絕承擔最終建設一個提供安全保障的國家的責任。

實現核裁軍的關鍵途徑是《不擴散條約》簽署國共同努力。根據《不擴散條約》,努力實現全面核裁軍的重擔既落在無核武器國家身上,也落在核武器國家身上。對前者來說,這項任務比向核武器國家施加壓力以削減其核武庫或簽署一項重申禁止核武器條約要困難得多。

或許,重新調整美俄關係的努力將最終就進一步削減核武器達成新的雙邊協定,或者至少將新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五年。《不擴散條約》的目標是“避免陷入核戰爭的危險”而不是核裁軍。它遵循“核武器擴散會嚴重增加核戰爭的危險”的假設。解決衝突和消除衝突根源是減少威懾手段必要性的唯一真正途徑。

來源:《原子能科學家公報》/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資訊研究中心 賈雨萌

編輯:陳培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