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幣機構的地下派對:虛擬幣期貨了解一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懂懂筆記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年初,創富“導師”們挖空心思建起各種“幣圈群”、私享會,你要是不知道幣圈、不談數字貨幣好像就是與時代脫節;如今,幣圈的喧鬧已經涼了許久。

知乎聯合創始人張亮在今年8月份怒撕幣圈亂象時直接喊出,“推廣虛擬貨幣的都是騙子,不要臉!”應該驚醒了不少夢中人;而前不久朋友圈熱傳的一篇“我已經退出了200個群”,作者更是感覺如同拔腳走出了200個“韭菜坑”。如今一片“涼涼”聲中,幣圈造富的“鼓吹者”就此銷聲匿跡了嗎?

別天真了。

有細心的媒體發現,在雙十一大眾忙著“剁手”過節時,曾經在一個半月前宣布退出幣圈的李笑來又開始官方宣傳了。他在自己的微博上發文推薦了某個M字頭的區塊鏈項目,號稱“能夠解決以太坊和EOS中存在的問題”。然而媒體調查發現,這個項目正是李笑來自己投資的!

從圈內大佬卷土重來,以及眾多紛紛號稱解決新難題的項目頻頻露面,我們不難看出,幣圈“造夢者”的套路,不會因為行業監管和輿論曝光而偃旗息鼓。隻不過,第一輪的玩法和話術逐漸被世人看透,第二輪則換個套路又要開始了。

兩周前,陸續有幣圈業內人士向懂懂筆記爆料,如今發幣、圈錢的新套路又開始了,而且是從公開的宣傳、拉私募群轉向了地下“親友會”,曾在社交網絡上高大上的幣圈“峰會”、“沙龍”,如今也隱約呈現出金融服務(理財)技能的溝通會、分享會。

“這些新的虛擬幣稱謂和名堂也都模棱兩可,更像是普通的金融產品。”有圈內人表示,儘管類似的圈錢活動日趨隱蔽,但還是吸引了不少資訊較為閉塞的中老年群體參加。他們擔心,還會有更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或者是等著解套的“老韭菜”陸續入局。

那麽,這些利用虛擬幣名義進行圈錢的神秘發幣機構,究竟又玩出了什麽新花招?渴望財富的普通人又該如何提防呢?

隱姓埋名,發幣機構穿馬甲

“真正的價值投資,是讓你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通過爆料人提供的線索,懂懂筆記報名參加了一場所謂的“財富”沙龍。說是沙龍,其實是在廣州天河區一家上等茶餐廳的包廂中舉辦的。餐桌上僅擺著的十幾籠港式茶點,便是參會者的“福利”。

負責演講的“導師”剛站起來,就向在座的參會者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大家將手機全部關機並放在台面上。不知道,這是為了避免來電鈴聲干擾其宣講,還是想防止有人偷拍整個過程。

“能夠參加這場私董沙龍的,都是我們百裡挑一的貴賓。”這位自稱姓劉的“導師”,一開始就巧妙地解釋了這一場理財沙龍為何規模如此迷你。

他表示,市面上各類大型理財峰會,大多都是騙人的,目的都是為了圈錢。只有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沙龍,才能夠讓所有人坦誠相見,彼此互信,放心的讓個人資產實現增值。

“股市行情低迷,期貨市場混亂,能投資實現資產增值的產品太少了。”經過簡單的鋪墊、預熱之後,“劉導師”開始面向在場十幾位參會者推介其機構主理的一款理財產品——與國際黃金交易價格掛鉤的“某某寶”。

乍一聽這名稱,似乎就是普通的理財產品。然而“某某寶”的計量部門卻是個,發行地點是在香港。內地用戶可以通過委託進行買賣,且價格隨國際黃金交易價格變化浮動。

“我們採用‘第四代’分布式記账手段,與歐美最新區塊鏈技術同步,不用擔心用戶數據篡改,比銀行理財產品更安全。”他一邊說,一邊忙著展示貼吧裡大量“熱心網友”谘詢這款理財產品的互動內容。

直至這裡,懂懂筆記才聽明白,這似乎就是一款化了妝的數字虛擬貨幣。發幣機構舉辦沙龍的目的,就是為了推銷這一款毫無知名度的虛擬貨幣。

儘管換湯不換藥,但每當“劉導師”講解資產增值案例,展示過往用戶購買產品之後實現了多少倍回報時,在場卻有幾位穿西裝的“貴賓”自發鼓掌,讓氣氛好不熱烈。

“大家可以回家仔細考慮一下,畢竟投資是一件大事。”

在沙龍的尾聲,“劉導師”似乎在用以退為進的方式,與在場參會者都互加了微信。並強調保持聯繫,對於投資計劃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隨時微信溝通。

若不是其刻意“神化”了所謂的分布式記账技術,這樣一場超小規模的高端“財富”沙龍,的確很難讓人察覺是一場機構的發幣圈錢會,迷惑性十足。

而隨著對一部分地下發幣機構的進一步了解,懂懂筆記發現,如今類似的虛擬貨幣投資遊戲,還遠不止“改頭換面”這麽簡單。

虛幣“涼涼”,換個套路再來過

“貨幣期貨就都聽說過,但虛擬貨幣期貨就很新鮮吧。”

曾在北京某發幣機構任職的何敏(化名)告訴懂懂筆記,由於今年以來幣圈出了不少負面新聞,導致大量發幣機構不敢公開召開投資峰會,只好私底下采取小規模私享會募集資金。

且為了避免部分投資客戶對區塊鏈、比特幣等概念的抵觸心理,機構都將虛擬貨幣進行了全面的包裝。“改頭換面”僅僅只是其中最基礎的一招。

“從年中開始,一些機構就開始發行虛擬貨幣期貨了。”何敏表示,所謂的虛擬貨幣期貨,概念與傳統貨幣期貨、外匯期貨是一樣的。交易方式也近乎相同。

按照這些機構的說辭,投資用戶只需按虛擬貨幣期貨合約價格的5%-10%,先行交納保證金,即可通過杠杆的方式,以小博大。據傳可以帶來十倍,甚至更高的期貨投資盈虧。

“盈利是根據杠杆比例計算,虧損自然也是。”她告訴懂懂筆記,如果期貨價格下跌,投資用戶往往需要增加保證金。如果账戶保證金數額不足以抵扣虧損,用戶就將被強行平倉。

然而,虛擬貨幣期貨與傳統貨幣期貨最大的區別是,前者並不存在任何市場法則,這款虛擬貨幣產品期貨的價格,往往由發幣機構說了算。與任何資源、貴金屬實物掛鉤的說法,當然也純屬忽悠。

“一開始在募集投資者的時候,讓大家都看漲,讓用戶有希望。”

何敏表示,套路也就在這裡:當購買期貨產品的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機構就會讓虛擬幣價格不停往下走。這時的下跌幅度往往是驚人的,就為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套住用戶的資金。

在她看來,此時用戶只有兩種選擇:退出止損,或追加保證金。但無論何種方式,最終得益的都是發幣機構。而想要讓不受任何市場法規監管的虛擬貨幣期貨實現暴跌,遠比做空任何一款傳統商品期貨要簡單得多。

“說白了,這都是騙局,利用的是投資者對於傳統期貨的傳統認知。”據何敏透露,光是她之前所任職的這家機構,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就利用這樣的方式,前後募集到了近千名投資者參與所謂的虛擬幣期貨投資,其中的單筆保證金數額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虛擬幣理財、定投、保險等產品,是通過地下募集的方式,忽悠著更多不明真相的投資用戶,成為機構收割“韭菜”的新手段。

既然換了名稱、概念和形式之後,虛擬幣投資陷阱也變得如此隱蔽,那普通公眾是否有良策擦亮雙眼,明辨真相呢?

理財詐騙老套路,虛擬幣換包裝

“現在的虛擬幣就跟賣保健品一樣,專找中老年群體下手。”

今年已經65歲的股民李炎均告訴懂懂筆記,今年年中,他就參加過一場所謂的投資沙龍,購買了價值近五千元的虛擬幣期貨。後來,這家機構“跑路”了。

因為損失並不大,所以他也就沒再深究。然而如今,只要有類似的投資活動,李老先生依舊會利用閑暇的時間報名參加,讓身邊不少親友都感到很是不解。

“有糕點就吃,有禮品也拿,就是不上當。”用他的話來說,是想將之前被騙的損失賺回來。事實上,他也常常用自己的經歷,在各類理財沙龍、分享會上,勸說參會者不要上當受騙。

而他的這種做法,也漸漸成了部分機構的眼中釘,肉中刺。對此,李老先生卻感到十分自豪。這半年來,他算過被自己勸離理財活動現場的“吃瓜群眾”,少說也有上百人。

“以前是理財產品,現在是虛擬幣投資,圈錢的花樣多了,但手法並沒有太高明。”他告訴懂懂筆記,幾乎所有虛擬幣投資沙龍,都是利用參會者的資訊差,以及人性上的貪念。

以高額返息、數倍回報等方式,引起中老年用戶的興趣;再用大量似是非是的所謂案例,讓大家信以為真。而且部分機構還在沙龍、會議現場安排“自己人”,通過鼓掌造勢、現身說法的形式,調動會場的氣氛。

“你看中的是返息、回報。機構看中的是你的本金、保證金。”李老先生不屑地說到:有不少中老年人都清楚傳統理財騙局的模式,然而,機構套上了區塊鏈、虛擬幣等高深的概念之後,他們就難以抵抗了。

在他參加的沙龍裡,甚至有不少剛剛加入工作的年輕人,也被機構那一套套說辭洗腦而深陷騙局當中。在他看來,這世上或許存在令人一夜暴富的理財手段,但卻不會如此輕易就出現在身邊。

“有人玩期貨發了財,但那是對於商品價值的一種分析、判斷。”他表示,像這一類簡單、盲目投點錢就承諾能實現多少倍回報的所謂投資產品,十有八九都是騙局。

至於上了年紀的中老年群體為何容易上當?李老先生認為,都是隨意報名去參加這些“路邊”的理財沙龍,或是聽信朋友慫恿。對於那些不懂的新興概念,中老年朋友應該多請教家中的年輕人,或多看看互聯網上正規媒體的宣傳。

“切勿輕信陌生人對於這一類新興概念、產品的解釋與定義。”李老先生提出忠告,更不要盲目掏錢夠買那些非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避免因貪心、投機而因小失大。

在近一年裡,各種新聞常常提及虛擬貨幣發幣機構神秘消失,有不少甚至在一夜之間就“失聯”。或許,並不排除有部分機構是通過以上種種形式,轉入地下繼續“謀生”。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用戶在投資之前都應該理性謹慎的對待。今年年初,Satis Group曾對全球市值超5000萬美元的發幣項目進行了研究,發現80%的項目是騙局。

而一些推廣金額甚至還不足5000元人民幣的地下發幣機構、投機理財機構,其可信程度更是無從說起。虛擬貨幣投資套路深,對待類似的局,不管是老一套還是新名詞、新套路,渴望財富夢想的普通人務必睜大雙眼,絕不要認購這樣一筆不菲的“智商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