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度咖啡愛好者,都在等這家店開到自己的城市|BLUE BOTTLE

- 05 -

Apple 的發布會過去沒多久,被比作咖啡界「Apple」的精品咖啡品牌 Blue Bottle 也來了個大新聞:正式被雀巢公司收購了。Blue Bottle 本來是小眾的代表,而這個消息一出,更加讓人感受到:喝一杯星爸爸就讓人滿足的時代正在慢慢過去。

喝拿鐵?美式?還是喝 Espresso?隨著灌入我們胃中的咖啡越來越多,這類選擇早已不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畢竟,大多數人都已能區分它們的不同,並選擇自己習慣的味道。

如今的咖啡愛好者更為嘴刁,大家不再滿足於「擺脫速溶咖啡」的層級,而是希望更進一步,了解自己手裡的咖啡產地是哪兒,烘焙程度如何,咖啡豆是否新鮮……

Blue Bottle,憑什麼征服越來越講究的人們?

2002 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 Blue Bottle,現已在紐約、東京、洛杉磯等城市開設了 38 間門市。據說,在買咖啡的高峰時段,Blue Bottle 門前排隊的陣勢不亞於新 iPhone 發布時的樣子。

與之人氣相反,Blue Bottle 的招牌很低調,通常就是店門上方標記著一個藍瓶子圖案,沒有「咖啡」字樣。

Blue Bottle 東京清澄白河店

所以,當你注意到它、並決定走進去看看時,那場景會顯得非常輕車熟路,彷彿你已是這裡的熟客。

Blue Bottle 店內的裝潢也很現代,一副極簡主義的模樣,卻又不失溫度,譬如愛用木製桌椅、菜單,手沖咖啡工具很考究,店員們很熱情……整體的氛圍輕鬆又 chic,正像那「毫不費力的時髦」。

不過,根據所在城市的不同,Blue Bottle 也會對門市進行微妙的風格調整。

例如,在東京中目黑,Blue Bottle 改造了一棟三層樓的舊電器廠房,內裝保留了它灰色的水泥地面以及高高的天花板,並搭配了同樣高挑的綠植 ????

Photo from IG @thirdwavenearme

在紐約布魯克林 Dean Street 的 Blue Bottle,則是所有門市中最迷你的一個。它坐落在安靜的街角,店內採用了暖色調的裝潢,看起來很 cozy ????

Photo from IG @claymclachlan

但是,大部分 Blue Bottle 門市都有共同設定:沒有Wi-Fi,沒有電源介面,沒有過於嘈雜的音樂。

創始人 James Freeman 說:「在咖啡店裡,人們會墜入愛河,也會進行深入又重要的談話,人們或許會遇到他們將要共度一生的人,或許會遇到最好的合作夥伴,或許兩者都會遇到。所以,開咖啡店意味著重大的責任。」

他希望人們在 Blue Bottle 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去與咖啡師聊天,尤其歡迎探討咖啡問題。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是去好好享用手中的那杯咖啡。

Blue Bottle 憑什麼讓人們離開手中的螢幕,去專註地喝咖啡?

先來看它的菜單,非常純粹,沒有類似「抹茶拿鐵」「榛果摩卡」以及各式混入花果名字的咖啡,拿鐵就是拿鐵,摩卡就是摩卡

Photo from IG @claymclachlan

如果是滴濾咖啡,就會標明咖啡豆的產地:有混合豆子,例如招牌 Bella Donovan(混合了非洲柑橘和印尼豆),也有單一產地的豆子,例如衣索比亞、葉門、巴布亞紐幾內亞等等……每種的口味都有微妙的區別。

Photo from IG @ayuaryuli

所有咖啡豆都是 Blue Bottle 直接從世界各地的咖啡農手中買過來的,沒有經過任何中間商,並且很多豆子是有機的,非常環保。

衣索比亞的一個農場,Blue Bottle已在這裡買了三年豆子

James Freeman 說:「我覺得供應咖啡是很神聖的一件事,需要非常認真對待。」

所以,Blue Bottle 呈現的,一定是烘焙完成後不超過 48 小時的咖啡豆。「不同種類的咖啡,抵達『好喝巔峰』的時間是不同的,我們想儘快把咖啡交給客人。」

在很多家 Blue Bottle 的店內,都特別設置了烘焙咖啡豆的小工廠。在一些門市裡,Blue Bottle 還設置了品嚐區域和 workshop,讓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咖啡。

更吸引人的,大概就是 Blue Bottle 的咖啡器具。James Freeman 很喜歡那些老老的、舊舊的東西。比如日本流行的虹吸壺,帶著化學實驗室的氣質,讓咖啡粉與水慢慢融合 ????

東京青山的虹吸壺

還有那些來自上世紀 50 年代的咖啡機與烘焙機……

另外,Blue Bottle 在布魯克林的一家店還擁有一套日式冰滴咖啡機,它慢悠悠地滴著,喝一杯需要等上 8-12 個小時。

Blue Bottle 的產品也一直在更新。如今已推出新的輕食菜單,還有很方便帶走的易拉罐裝冰咖啡,和各種周邊……

「對我而言,我們願意花時間去創造美味才是最重要的。」 James Freeman 說,「確實,總有一些人沒有時間坐下來等一杯咖啡。不過,我們無所謂,因為我們就是不適合那些人。」

說到底,James 本人最在意的還是咖啡。他更願意花錢去僱傭咖啡買手和烘焙師、不斷提高咖啡的品質,就算這樣會影響 Blue Bottle 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沒關係。

Photo from IG @dtvnphotography

比起連鎖咖啡店主導的第二波咖啡浪潮,在第三波咖啡浪潮中,人們更關注一杯咖啡最本質的問題:好喝,還是不好喝。Blue Bottle 則被視為第三波咖啡浪潮的先鋒。

創始人 James Freeman 怎一眼看上去沒有那麼「先鋒」。他身材微胖,總是戴著眼鏡,本身就有一些 geek 氣質????

從 12 歲開始,他就一直在學習單簧管,並且做著與音樂相關的工作。咖啡只是興趣愛好,他會在家裡烘焙新鮮的豆子,然後去周六集市和當地農民一起「趕集」。

後來,James Freeman 所在的公司被收購了,他也被遣散……拿到一筆遣散費之後,他想,要不就試試做咖啡吧。

「日本喫茶店對我的影響很大。」 James Freeman 說,「它們並不時髦,卻有著深深的人情味。」 所以,Blue Bottle 還提供訂咖啡豆的服務,就像訂牛奶一樣,在固定時間送到家門前。

他還提到了日本的一個概念「拘り」(kodawari),相當於我們說的「執念」,即便是再小的細節,也要投入全身心,以追求完美。

Freeman 確實如此……比如他絕不允許自家的 Espresso 被打包帶走,因為紙質的外帶杯會影響口感。

播放GIF

Video from IG @chasetheflavors

有人曾對他說:「在你們越來越受歡迎、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要怎麼維持咖啡的品質呢?我真的擔心你會很難辦。」

Freeman說:「思考了他說的問題之後,我突然意識到,根本不存在『維持』這件事,試圖緊緊抓住某件事、讓一切保持不變是無效的。更可行的辦法是去改進,是想辦法讓一切變得更好。

大概正因為如此,那些耐心等到 Blue Bottle 咖啡的人,還是願意再等一次,兩次,三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