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閱讀中,密謀生活的一萬種可能

在著名攝影師史蒂夫·麥凱瑞三十出頭的時候,他在紐約遇見了傳奇攝影師安德烈·柯特茲。他們幸運地同住在一棟樓裡,可以經常互相串門,互相審視彼此的攝影作品。

在1971年出版的攝影集《論閱讀》中,安德烈·柯特茲將跨越了50年在世界各地拍攝的閱讀場景集於一冊。這本攝影集,讓史蒂夫·麥凱瑞在穿行於炮火戰場的動蕩不安之時,也不忘捕捉閱讀場景的安寧之美。最終,他也出版了一冊《閱讀》,向安德烈·柯特茲致敬。

攝影:(美)史蒂夫·麥凱瑞

譯者:榮非小

版本:後浪丨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8年12月

在史蒂夫·麥凱瑞的鏡頭下,這些閱讀場景在時間上跨越長達40余年,在地理空間上相隔了上萬公里,不論年齡老少、皮膚黑白、生活貧富:

從緬甸街頭或埃塞俄比亞的兒童到巴西皇家閱覽室裡的青年,從印度貧民窟的老人到意大利羅馬的情侶,從韓國寺廟裡的僧侶到斯裡蘭卡海灘的遊客,從趴在華盛頓廣場公園草地上閱讀的美麗女孩到巴基斯坦戰後療養院裡因為戰爭而殘缺的人……

同一主題下的不同素材,不同時空下的相同行為,讓我們在翻閱的過程中,鮮明地體會到世界不同地方的生存差異所帶來的不同命運——就像他們閱讀的書籍各不相同,照片訴說的事物也不盡相同,比閱讀場景本身所要表達的還要更多。

他們的表情是如此的鎮定和專注,儘管受雇於不同的生活際遇,都在通過內心的想象抵抗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聊或甜蜜、戰爭或和平、貧苦或富足,都對另一個世界的生活充滿著好奇與嚮往,在內心裡密謀著一萬種可能:儘管暫時身處當下的生活之中,但早已被閱讀帶到另一個世界。

真正重要的不是書裡的內容,而是閱讀所帶給我們的聯想和幻想,讓我們在腦海裡自行講述的那個故事。哪怕是最滑稽的幻想,也能讓我們成為內心的擴張主義者,甚至讓我們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進行內心的爭辯、比較或認同。

如果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的是某種肯定式的感受,書裡書外重疊起來的“幸而遇到的友誼和同情”,會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真實;如果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的是某種否定式的感受,書裡書外爭奪起來的失望情緒,也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荒謬。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它都將召喚我們重新書寫自己的記憶,重新調整生活的刻度,重新感受生活的細節。在某種程度上,閱讀所帶來的想象,就是讓我們成為生活的流亡者。然而,它都將代表著我們對自我的確認和對尊嚴的追尋。

(撰文 | 新京報記者 蕭軼)

本文內容系獨家原創。作者:新京報記者 蕭軼;編輯:徐學勤 西西。圖片來自於《閱讀》(攝影:(美)史蒂夫·麥凱瑞;譯者:榮非小;版本:後浪丨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8年12月)。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凌晨三點的北京,我們叫醒了一群深夜讀書人

大寫的五四,大寫的“我” | 五四100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