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內容平台:都在做影片,都想做社交,都賺不到錢

當陳銘頭戴“金冠”,身披“黃袍”,接受來自BBking的鮮花和掌聲時,很多人忘了,年初有段時間,他每晚都準時出現在某平台直播間,號召全國人來答題瓜分百萬獎金。

人們總是高估短期變化,低估長期變化。經濟寒冬加產業周期來臨,2018年的內容產業,好像沒有新故事可講了。但當我們坐下來,細細盤點今年fo過的紅人,下過的App,吃過的瓜,就會發現,其實還是有那麽些事的。

今天是新榜年終盤點第4篇:2018,那些迅速發展的內容平台。

「五環外」終於唱起了主角兒

下沉人口,中國互聯網並非頭一次關注。今日頭條誕生於2012年,快手甚至更早。可今年,人們才開始頻繁地提及「五環外」這個詞。表面上,這是因為拚多多黃錚,在為「消費結構」作注。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直到今天,下沉人口才真正站到了互聯網中心。

電商,我們暫時按下不表。新媒體產業,人們受到的最大衝擊,來自山東新媒體村。

行銷號其實沒有什麽。50個編輯981個號,大家多少了解過其中的運作模式。想象中,怎麽也是在二線城市,招募一批廉價大學生,訓練有素、按稿計酬。沒想到,炮製爆文的環境可以更惡劣。在遙遠的小山村,一批帶孩子的村婦,也可以熟練地起標題、剪影片,月入超過上海白領平均月薪。

差距,就在對比中產生。六年前,微信公眾平台誕生。咪蒙、林少、六神磊磊……這些被公眾號改變命運的人,要麽是國企員工,要麽是傳媒精英。這些人,為「五環內」的你我生產文章,大家覺得ok。因為他們的能力、地位,和多數人相當甚至略有超出,滿足用戶對一個大V的想象。

而到了今天,內容生產工具進一步下放,新媒體實現了社會階級流動。曾經被你忽視的「五環外」,如今要影響和塑造你的價值觀。以前只是半個平權,半場新媒體革命。當「五環外」的耿哥、華農兄弟,真正成為「五環內」用戶的明星時,這場革命才算完成了大半。

內容消費端,「五環外」用戶,也正在靠攏主場。QuestMobile秋季報告顯示,2018年9月中國移動互聯網人群中,90後小鎮青年用戶規模上升45.6%。相較之下,都市青年僅上升了0.2%。

直接作用到App Store上,今年內容產業的黑馬產品,大多依靠網賺模式衝榜。

當年和今日頭條爭雄的移動資訊App,現狀只能用八個字來形容:背靠大山,勉強度日。站外流量、手機預裝,成了救命稻草。唯一逆勢上揚的是譚思亮的趣頭條。很難想象,這個畢業於清華和中科院,戴著金絲眼鏡的「精英」,竟然比誰都了解「五環外」。

流量提速降費、移動支付普及,下沉用戶得以接觸更多產品。趣頭條以「閱讀返利」為核心模式,通過金幣系統、收徒機制,完成了用戶社交裂變。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1月趣頭條DAU接近3000萬,用戶日均使用時長接近60分鐘。

網賺模式蔓延到了影片領域。

好看影片、波波影片等,清一色靠用戶返利,奇襲西瓜影片。今年幾個追熱點的產品,衝榜也帶有幾分網賺色彩。比如七夕的「趣拍」,以抖音模板為噱頭,本質上是微商行銷工具。一個月後的爆款「愛情銀行」,也是用1000元的注冊紅包,吸引用戶不停地拉人頭。

一波波的社交裂變,像一個巨大的黑洞,把龐大的「五環外」人群,吸進了互聯網浪潮。

快手抖音起頭,誰都在做短影片

今年短影片是重頭戲。簡單總結,戲有四折:

首先,字節跳動三款App包抄快手,打破了後者短影片領域的霸主地位;

其次,騰訊復活微視想趕超,內部賽馬十幾款短影片App,從創始人到公關雙方持續較量。

接著,愛奇藝等長影片平台,做了一堆微創新的短影片產品,年底風向卻又轉向了vlog;

最後,微博、知乎等圖文平台,沒忘記短影片改版,可結果並不太樂觀。

短影片為什麽火,表面刺激來自抖音。除夕當周新增4200萬新用戶,隨後一路高歌至6月,宣布日活突破1.5億。抖音不缺紅人,從張欣堯到代古拉K,再到兔子牙,都是素人變網紅,下一步可能就是娛樂圈。中間的溫婉、莉哥,甚至成都小姐姐,也曾大殺四方。

毫無疑問,抖音火爆的先決條件,是它非常契合字節跳動的算法。頭條算法就像一隻四處嗅熱點的靈犬,小範圍數據ok就立刻大面積推,完全流量中心。15秒的高刺激和即時享樂,把用戶的興奮閾值被拉到最高,以至於抖音不得不上線“防沉溺”措施——這種待遇,以前隻屬於王者榮耀啊。

快手沒有公布算法原理,但它不否認偏愛中腰部账號。技術層面,快手大V得不到太多推薦;產品上,影片呈現堅持網格狀而非上下刷,雖然從“爽感”上降低了用戶體驗,卻保留了紅人的品牌和粉絲黏性;運營上,堅決不推紅人,謹慎對待媒體的一切採訪需求。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快抖之爭是個偽命題。一個是微博的樣板間打法,遊戲的心流打法,想迅速把注意力換成錢;一個是不多乾預的自然生長,強調記錄和普惠,帶有理想主義色彩。雖然雙方經常在紅人爭奪、媒體公關上擦槍走貨,但用戶重合度其實非常低,吃瓜群眾可以散了。

短影片為什麽火,深度刺激來自巨集觀數據。今年年中,一張互聯網用戶時長圖,頻頻出現在科技評論中。圖上顯示,短影片時長正在吞噬即時通訊時長,字節跳動正在搶佔騰訊系的時長。頭騰大戰的火苗,大概就在那時候燒了起來。

騰訊短影片太子微視,今年經歷過兩次高光時刻:6月《創造101》冠名,9月微信朋友圈推廣。兩次單日最高峰下載量都達到了40萬,從而順利拿下App Store總榜冠軍。前不久微信上線時刻影片,人們才發現,不止何時微視的推廣位,已經被撤了。

微視近一年下載量估算

微信的「時刻影片」,只是社交功能的補充,騰訊並沒有在短影片上扳回一局。1分鐘內的豎版影片,已經有了抖音和快手,騰訊終於把戰場轉到稍長的影片,開始押注vlog。為什麽年底這股風才刮起來?因為一年來,巨頭布局了上百款短影片App,卻幾乎全軍覆沒。

橫豎屏、時長、有無劇情,短影片排列組合無非那麽幾種。有劇情的vlog和豎屏劇,是目前市面上相對稀缺的品類。理論上,當人們被抖音刺激過一遍又一遍,也該乏了。按照行業先野蠻生長,再深度運營的歷史規律,正規軍入場,也是時候了。

面對這種重粉絲、重資源的模式,字節跳動還能一招鮮、吃遍天嗎?

社交新貴,可能並不「貴」

社交這一槍,是從「子彈簡訊」開始的。

8月20日,羅永浩那場失敗的“相聲”中,意外捧紅了「子彈簡訊」。單日最高下載量60萬,一周內融資1.5億,老羅甚至喊話微信產品經理:快來抄走。然而事態果真如大家所料,十天過山車過後,子彈簡訊下載量出現斷崖式下滑。最近一次更新,還在一個月前。

「子彈簡訊」最大的作用。在於人們終於把“天下苦微信久矣”放在台面上說了。雖說資本向來追逐風口,但也並不是毫無來由。前人人副總裁吳疆,捋了一遍互聯網社交發展史,得出每五年就該有新產品出現的結論。社會對新國民社交產品的呼喚,比往日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圖源:42章經

以移動互聯網為例,2009年到2014年,智能手機出現,微信、陌陌成為日後中國兩大社交App。微博、知乎等產品,成為社交媒體的代表。2014年之後,移動短影片興起,美拍、秒拍探路後,快手、抖音迎來真正的爆發。馬上是2019年,微信已老,新產品呼之欲出。

一開始,社交創業大概分兩派:一是完全脫離微信關係鏈,做陌生人或匿名社交,比如「Soul」和「一罐」;另一類依托微信關係鏈,做閱後即焚的小影片,最典型的莫過於類Snap應用「Echo」和「Pop」,創始人都是從微信出來的。這些產品的具體玩法,可閱讀《社交嘗試者們》了解。

因為「時刻影片」的到來,第二種產品的生存空間很小了。我曾在《微信短影片》中提到,微信的封閉社交,其實並不適合消費內容,倘若嵌入一個抖音,更是以犧牲社交體驗,換取短期流量,得不償失。「時刻影片」的巧妙之處在於,雖有強提醒卻沒有強入口,減少了用戶生產、消費內容的壓力。

它直接衝擊了Echo和Pop,間接打擊了快手和抖音。不過因為社交和內容消費目的相左,它只會在小範圍流行。小藍點太多,你上班時不可能一一點開。一來打亂工作節奏,二來重要的人沒那麽多,三來內容也不那麽好看。

音遇

總的來說,上述產品都在解決微信未能滿足的需求,比如聯繫人太多,資訊噪聲太大,不易表達真實想法等。年底,卻闖入了一個繞過關係鏈,讓你玩遊戲的產品——音遇。頭條系創業者,和微信系畫風到底不同,一上來就保持App Store社交榜冠軍長達數周。

「音遇」這種多人社交模式,其實國外有很多。更適合國情的地方是,它沒有尷尬的露臉,只有緊張的答題,人為製造了一個不錯的破冰環節。現在「音遇」下載量仍在激增,既有投放流量,也有微信導流。很顯然它瞄準的人群還是00後,國民級的社交App,並不會出現。

我還漏了一個產品,傳言頭條系真正的社交產品「飛聊」,還在內測中。頭條終於把觸角,伸向了騰訊的腹地。到底能飛多久,值得期待。

內容付費:「輕」不如「重」

內容產業非常大,不同行業的付費情況,可能是天壤之別。

根據今年Q3財報,騰訊影片、愛奇藝的付費會員數,均達到了8000萬以上。若以5億月活來推算,付費率為16%左右。

因為用戶規模小,盜版資源多,獨家音樂對付費會員的帶動,遠遠比不上長影片。

騰訊音樂招股書顯示,其Q3音樂用戶付費率僅為3.8%,ARPU值為8.5元。相較之下,泛娛樂付費用戶佔比為4.4%,且ARPU值達到118.5元。這個水準和陌陌、虎牙等直播平台大致相當。

因此不難理解,為何音樂軟體都在發力直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多數直播平台付費率在5%左右,但根據信義資本的研究,快手的付費率約為8%。這和平台長尾主播多、用戶黏性大有關。

那麽,知識付費呢?由於這類產品付費模式眾多,更偏向零售電商模式,目前各家並沒有披露付費率,也沒有太大的比較意義。我們只能聽到一些消息,看到一些個例。

網紅教授薛兆豐,去年曾一個專欄賣出4000萬。今年已過完,教授因為《奇葩說》又有了新標簽,「得到」卻再沒推出第二個「薛兆豐」來。脫不花曾透露,得到App已有2000萬用戶。而易觀數據顯示,今年4月「得到」日活只有40多萬,平均每個用戶日使用時長不到20分鐘。

薛兆豐

嚴格說來,知識付費隻誕生了兩年。去年付費是嘗新,今年會更加理性。當大部分課程打開率不足付費用戶一半,次年複購率不到30%,很難說知識付費在中國走通了。當然,踩過無數坑,今年所有人都同意,知識付費的核心是服務,而非內容。所以轉型自救起來也更有方向。

就服務本身來說,要麽增強交付性,要麽增強伴隨性。前者偏向職業教育,線上社群助教,搭配線下大課的模式,將會越來越多;後者最容易關注到女性、兒童等細分人群,「十點讀書」很成功,「少年得到」也出來了。

知識付費「行銷化」,一直遭人詬病。可今年「樊登讀書」的表現,卻在告訴大家:行銷還不夠。數據顯示,樊登讀書兩年獲取1000萬用戶。其中500萬,是近半年獲取的。伴隨著用戶下沉的大環境,加盟代理商、層層分銷的寶潔模式,今年降維打擊了單純的海報行銷。

內容做重,服務做重,行銷做重。四兩撥千斤,沒用了。

淘寶的內容小夥伴們

今年是內容距離交易,更近的一年。

供給端,互聯網造星運動浩浩湯湯,內容創作者要把流量變現,而電商比廣告更有想象力。得益於微信小程式的崛起,面向公眾號大V的電商工具已相對完善。新榜今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起,內容電商公眾號數量每年增長超過65%。

需求端,「人找貨」的搜索電商早已過時,「貨找人」的社交電商正當時。內容電商,就是借助KOL的信任背書和情感連接,為粉絲推薦商品,可算作社交電商的一種。今年的明星產品是小紅書,6月完成3億美元C輪融資,8月因《延禧攻略》劇組入駐,周人均使用時長超過100分鐘。

圖文種草模式得到驗證,更高刺激的短影片電商,不遑多讓。

今年上半年,快手小店和抖音購物車,幾乎同時傳出內測消息。到了下半年,一向低調的快手召開三次發布會,內容都和電商相關。雙12前夕,抖音購物車正式開放申請,且入駐標準一降再降,試圖覆蓋更多電商達人。

目前來看,抖音的營收大頭為資訊流廣告,快手營收中直播佔比很高。電商業務,完全不賺錢。正如他們所說,這一功能只是為了幫達人賺錢,完善平台生態。

抖音購物車

拿抖音來說,流量雖多,但坊間流傳“一個粉絲3分錢”,靠平台推薦終究沒有私域流量。快手社交性較強,但商業化步伐太慢,著急的老鐵都在快手上留微信號、淘寶號,平台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承擔了風險。進一步說,雖然快抖用戶重合度不高,但也偶爾傳出互相挖角的消息。KOL就那麽多,誰家機制最先完善起來,市場就對誰更有利。

雙方也交出了部分成績單。前不久“麥田計劃”發布會上,快手披露其雙11、雙12訂單數均超過千萬。抖音雙12戰報顯示,平台共促成120萬單交易。而這些數字在前輩微博看來,都不值一提。上周,新浪微博副總裁曹增輝透露,今年微博大V在平台上賺了268億,94.7%源於電商。

站在短影片電商中心的淘寶,也想自己扶持達人,做內容。

今年9月,手淘首屏以下內容全部改為資訊流。淘寶總裁蔣凡稱,過去一年淘寶160萬內容創業者,賺了近30億傭金收入。今年雙11,不到400萬粉絲的淘寶主播薇婭,兩小時賣出2.67億成交額的商品。淘內粉絲極難獲取,可付費粉絲的價值,卻是內容平台粉絲的數十倍。

淘寶主播薇婭

淘寶一方面,發揮自己供應鏈優勢,和線下聯動打造產業直播間。另一方面,線上和B站、小紅書達成合作,接入後者的達人和內容。除了快手抖音的導流,淘寶也在內測自己的短影片產品鹿刻,平台電商內容化、社區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流血上市:賺多少,賠多少

經濟寒冬,一級市場出現「錢荒」,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二級市場。2018年,內容產業,愛奇藝、B站、趣頭條相繼上市,前兩個開盤破發,最後一個高開低走。這IPO三兄弟,目前都陷入砸錢買內容,花錢跟不上賺錢的境地。我們來看一組數字:

愛奇藝Q3淨虧損為31億元,約為去年的3倍,分析師認為,愛奇藝的內容成本將在2018年達到峰值,佔銷售總額的87%;

B站Q3淨虧損近2.5億元,在獲得騰訊、阿里投資後,B站迅速走向「買買買」的路線。運營成本中,行銷支出較去年增長1.6倍,研發和行政支出各自翻了一倍;

趣頭條Q3淨虧損超10億,除其中鋼彈7億的股權激勵,其內容採購、行銷成本也較去年增長了6倍。另外,趣頭條剛加入內容補貼大戰,未來6個月平台對作者的分成,將達到每天200萬元。

也有掙錢的。沒有上市的快手、抖音,今年都被外界渲染成吸金大戶。根據投資機構的估算,今年這兩家的總營收都會達到200億。當然,背後的成本也難以計量。據界面報導,今年春節抖音行銷預算20億,快手則花掉了10億。上一趴中我們也講到,快抖的電商探索剛開始,既無微信社交,又無阿里支付,廣告變現總有點不穩當。

信義資本創始人陸複斌估計,明年頭條快手兩家公司的營收將達到1500億,其中大部分為移動廣告收入。而根據易觀研究的預測,2019年中國數字廣告市場約為4000億。頭條快手將極大壓縮其它互聯網公司的廣告份額,而中國移動廣告市場也要重新洗牌了。

事實上,除了快手抖音,今年多數內容平台,商業化都不及預期。短影片領域裡,美拍、秒拍已徹底掉隊,前者母公司美圖股價較開盤跌去八成,主App美圖秀秀轉型社區道阻且長;後者放開微博大腿後,月活差點從行業第一跌到十名開外。

微博生態已經很成熟,用戶和營收都在穩步上漲,但增速已連續三季度放緩。股價表現上,也一直跌跌不休,較年初幾近腰斬。廣告業務受到快手、抖音衝擊,微博今年也在尋找其它增長點。比如「v+會員」,據曹增輝透露,這一計劃10月批量開放,目前收入約為2.4億。

老牌內容社區知乎、豆瓣,今年共同的關鍵詞是「小步快跑」。

前者今年用戶數翻番達2.2億,還完成了2.7億美元E輪融資。不過,短影片和知識付費嘗試受阻,年底一波裁員傳聞,又掀起了外界對其商業化能力的質疑。後者今年7月更新到6.0,首次把商業板塊命名為「市集」,集中呈現在首頁Tab欄中。官方未披露營收數據,但這已是豆瓣13年來商業化方面的最大步伐。

2018,我們習慣了在微博上吃瓜,在朋友圈拜著楊超越;習慣了在抖音看最火的小姐姐,習慣了對著「快手耿」哈哈大笑,並且下一單「腦瓜崩」。深夜,我們有時在「音遇」裡碰見沙雕網友,有時靜靜看一篇「寒冬」推文,並把它頂到了10w+。

那些或新或舊的內容平台,那些成熟或稚嫩的紅人,也在我們的一次次操作中,悄然變了樣。有人起高樓,有人樓塌了。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今年也同樣。

寒冬中,我們依然要問:2019,會更好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