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邦戰勝項羽後,為何諸侯王紛紛反叛?

楚漢相爭八年之久,壯者死於鋒鏑戰火,老弱死於流離顛沛。大小城邑十室九空。商賈巨富自築堡壘,以避寇盜。強壯者落草為寇,老弱者餓死道旁,真是滿目瘡痍。

圖-白登之圍

公元前201年五月,劉邦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

劉邦先對功臣道:“諸君隨我攻秦滅楚,勞苦數年,助成帝業。今日宴會,君臣同樂,各皆盡量一醉。”

將士奉命,歡呼痛飲。

劉邦飲至半酣,對眾將說道:即使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平如磨刀石,你們的封國山河永固,子孫後代滄海桑田永不變。”

當時天下一分為十,除劉邦外還有八個諸侯王,即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閩越王無諸,此外南粵的趙陀也稱霸一方。此時的情形,好比幾十年前,戰國七雄再加宋國、越國、中山國。

公元前201年六月,燕王臧荼起兵,向西攻入代郡。臧荼本來是項羽封的燕王,後來在韓信大兵壓境的形勢下改換門庭。劉邦立即起兵平叛,兩個月後平定燕國。

臧荼之子臧衍逃入匈奴,臧荼的孫女有女兒王娡、王兒姁,後改嫁田氏,生二子田蚡、田勝。王娡與王兒姁一起嫁給漢景帝劉啟,王娡生漢武帝。

公元前201年十二月,劉邦與諸侯會於陳城,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都來了,而韓信帶了鍾離昧之首級獻給劉邦。鍾離昧是項羽的大將,與韓信關係密切,項羽兵敗後逃到楚國韓信處。

這次陳城會盟,劉邦就是衝著楚王韓信來的,韓信出賣兄弟完全是徒勞。劉邦把韓信捉回洛陽,貶為淮陰侯。

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韓信當擒。

劉邦账下有兩個韓信,其中一個是兵法大師韓信,先封齊王后改封楚王。另一個韓信,是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宗室,是韓襄王之孫,按輩分是韓王安(戰國最後一個韓王)的叔叔,史稱韓王信。

垓下之戰這一年,劉邦封韓王信在韓國舊地潁川郡,定都陽翟,這裡是戰國時韓國舊都,韓國定都新鄭前,曾定都陽翟。

公元前201年,楚王韓信貶為淮陰侯這一年,韓王信剛獲封一年,劉邦把韓王信封地遷至太原郡,包括上黨郡部分區域,定都晉陽。太原郡可是趙國舊地,晉陽也是趙國的舊都,韓王信在這裡沒有群眾基礎,顯然劉邦有意為之。

同時劉邦封二哥宜信侯劉喜為代王,領雲中、雁門、代郡的五十三個縣。韓王信的位置很尷尬,南北夾在劉邦與劉喜之間。

此時代王所轄三個郡,幾乎都遭到匈奴侵擾。韓王信主動請纓,將都城北移到代國雁門郡馬邑(今天山西朔州),進入大同盆地,意思是替代王擋匈奴的箭,幫天子守國門抵禦匈奴。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既然天子不能定都北方邊郡,那臣子代辦,劉邦沒有理由不同意。

很快匈奴南下,包圍馬邑。韓王信的根基在陽翟、新鄭一帶韓國舊地,在封到晉陽前恐怕都沒想過有機會遇到匈奴。

韓王信一面派人去長安求救兵,一面遣使到冒頓軍中求和。

冒頓單於給韓王信開的條件很實際,只要韓王信名義上投降,仍然可統率本部軍隊,匈奴不打韓王信,也不搶韓王信的地盤,只打朝廷的軍隊, 只在朝廷的地盤上搶掠。

韓王信也是聰明人,他投降匈奴,或許是能保命或延續生命的最佳方式。一年前燕王臧荼被迫起兵,隻三個月就兵敗被殺,獨子臧衍北逃匈奴。劉邦的頭號戰將韓信先封齊王后改封楚王,幾個月前降為淮陰侯囚禁起來,生死未卜。劉邦要鏟除異姓諸侯王,這不是秘密,但劉邦動作這麽迅疾,逼得諸侯王人人自危。

韓王信投降匈奴後,爆發了著名的白登之圍,即匈奴四十萬鐵騎,把劉邦圍在平城(大同)以北的白登山,當然這是後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