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家:高校設家政專業不是讓大學生畢業當保姆

月子護理、老人陪護、搬家、保潔……家政服務一直是鄰裡街坊熱聊的話題之一。隨著近年來市場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我國家政服務業發展迅猛,行業不成熟、不規範帶來的各種問題日益凸顯。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也稱“家政36條”。人民網強國論壇邀請專家解讀。

院校開設家政專業,大學生怎麽能“當保姆”?

“家政36條”中提出提高家政人員素質,支持院校增設一批家政服務相關專業。有網友質疑:辛苦讀書20年,畢業出來做保姆?高校設置家政專業不是浪費人才嗎?

實際上,家政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做家務”。目前一些高校將開設的家政專業歸到教育學或法學門類,也是更偏向理論、管理知識而非家政實務的培養,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保姆”,而更像“管家”。

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表示,家政專業的定位應該是家政服務職業教育,分兩方面內容:通過專業學習讓學員掌握家政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同時掌握家政管理、營養調配、家庭教育等專業技能。同時,當前教育理念還缺乏對職業教育的關注,高校一般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播,缺少和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認為隻注重學習書本知識的叫做人才,具備操作性技能乾實事的就不叫人才,這種人才觀本身也是片面的”,提出高校開辦家政服務專業,既是現實的需要,不妨也可以作為推動教育領域改革的一個新的渠道。

家政公司多中介,“員工製”為啥不受待見?

當前的家政市場上,家政服務公司多是中介式。“好阿姨難找,中介都是坑”——網友普遍吐槽中介費居高不下,服務質量卻難以保證。

“員工製”模式讓眾多家政企業望而卻步,症結集中在對運營成本過高和責任過多的擔心。而勞動者方面則還怕被錄用後,家政公司對勞務費用抽成,個人收入受到較大影響。

“家政36條”提出著力發展員工製家政企業,從加大稅費減免力度、完善社會保險、靈活確定工時等方面,推動家政企業向員工製轉型。蘇海南建議,在加大減免稅費力度的同時,也要加強立法,規範家政企業、家政服務人員和被服務家庭三方的責任,防止責任不清、責任轉嫁,政府要明確調解處理糾紛的部門,從多方面化解企業的擔憂。“企業不但要進一步規範勞動合約,也要積極向員工解釋說明,‘員工製’企業從雇傭總費用裡面提取部分管理費用,相當一部分也將通過社保、工資等形式返還到勞動者身上;假如勞動者與被服務家庭發生重大糾紛,用人部門有組織和制度來幫助化解相關的矛盾,給員工權益提供了保障,從長遠來看,個人只會受益不會受損。”

服務對象千差萬別,行業標準和“家規”怎平衡?

日前,一份上海“最嚴苛保姆家規”在網上引發關注,雇主對保護家庭隱私、照顧寶寶、保姆個人清潔習慣做出20條細致規定。很多網友認為根據實際情況定“ 家規”合情合理,但也有些從業人員覺得“太苛刻”。

對個性化極強的家政服務來說,質量“標準化”能夠實現嗎?蘇海南認為,政府要引導行業分層級、分類別、分對象、分內容制定出細分的家政服務標準,按照服務的類型,如護理、烹飪、打掃衛生,服務的對象,如80歲以上的老人或鰥寡孤獨等來細化。再根據被服務家庭的情況配套以靈活的工時標準、考核標準。此外,雇傭雙方也應嚴格樹立合約觀念——家政服務人員嚴格按照合約約定提供服務,被服務家庭按合約支付報酬。這樣既能夠保障勞動者的權益,也能夠滿足被服務家庭的客觀需要。當然,由於家政服務的對象是人,與一般的工業生產的標準化完全不同,制定細分標準還要經歷較長的過程。

“家政36條”的頒布是國家規範家政服務業發展邁出的第一步。專家們多次強調,伴隨著家政服務不斷職業化、細分化的發展趨勢,從業人員及整個行業如何規範自律、立法如何進一步完善、相關糾紛判例如何明確示範作用,還需各主管部門配合好,真正落實政策,加強監管,及時解決好可能出現的新問題。家政服務雇傭雙方的“界限感”、“信任感”如何界定和維護,也有待全社會的繼續探討。期待在不遠的將來,大家順利找到靠譜稱心的家政服務不再“憑運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