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少年派》舉辦研評會,現實題材劇作新模式引發討論熱情

號脈影像經絡,洞悉娛樂風潮

7月23日下午,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指導,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少年派》專家研評會在北京舉行。該劇作為廣電總局百部規劃項目,同時也是上海局重點資助項目,於2019年6月9日在湖南衛視金鷹劇場首輪播出,並在芒果TV、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視頻網絡同步播出。

《少年派》將家庭倫理與青春校園進行融合,直擊代際溝通的社會痛點,角色性格飽滿,播出以來受到了廣大觀眾及網友的高度關注。

研評會上,專家就《少年派》的題材立意、創作手法、現實意義等進行了討論。

立足現實題材,凝結主創匠心

《少年派》講述了四個家庭在經歷了變故與波折後,找到了各自的方向,最終收獲了成長的故事。它關注到了高考壓力、親子溝通、陪讀父母、二胎生育等話題,得到許多家庭的共鳴,對青春生活的鮮活捕捉,也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

《少年派》出品人、監製任雙有表示,“從開始寫劇本到製作完畢歷時兩年半,通過團隊的努力,我們做到現實題材的電視劇也能讓兩代人相聚客廳一同觀看。這驗證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創作尊重觀眾,觀眾就會尊重創作。”

《少年派》導演李少飛認為這部劇的成功,來源於它的真實性,“《少年派》播出後能夠收到網友及身邊朋友的認可,主要源自於它真實地記錄了當下中國家庭共同面對的問題,呈現出來的東西是實實在在的。”

編劇九枚玉分享了劇本的創作過程。《少年派》的起心動念源自於2013年女兒讀高三的切身感受,於是將自己一家人的故事擴充為現在的四組家庭,“為人父母最難的是沒有人給做崗前培訓,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互相理解,互相體諒,兩代人在不斷地交鋒博弈中獲得共同成長。”

“高考”也是此劇的重心話題,劇中把它寫成了少年們的成人禮。對此,青年學生觀眾代表、北京師范大學戲文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吉韻光代表年輕群體發表了觀後感。

她認為《少年派》用影視藝術的方式呈現了中國正在日益進步的素質教育,在題材上是一種創新。和常規的青春偶像劇相比,《少年派》將鏡頭對準了千禧一代的家庭成長,無疑帶給了觀眾一種新鮮感。

“校園劇+家庭倫理劇”

開啟現實主義新模式

“校園劇+家庭倫理劇”是《少年派》在現實主義模式上的突破和創新。與會專家對這一模式表示了肯定,同時,也對此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戴清認為,這部劇對孩子們的校園生活有著獨特的藝術表現。整部作品洋溢著一種健康活潑、清新自然的青春氣息,不做作,不故意搞怪,真實可愛,時代性和當下性特別強,可以引發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審美共情。

同時,戴清對《少年派》的立意表示了肯定,“《少年派》從更深的層次探討了年輕學子如何面對困難,挑戰自我。這部劇把高考看作是擋在人生面前的一堵高牆,思索如何翻越它、超越它。現實主義要向著光亮的地方去,《少年派》的立意積極樂觀、陽光明亮,給了現實主義作品很好的示範。

人民日報袁新文認為,“真實接地氣”是《少年派》成功的重要因素。作品無論是對四個孩子的塑造,還是對學生、家長、老師的生活焦慮呈現,都很逼真。

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指出了該劇的輕喜劇色彩,“節奏是歡快的,環境是多彩的,充滿了青春氣息。《少年派》展現了青春期的躁動和選擇,成長中的煩惱和歡樂,是當代高中生生活的一個小百科全書”。

另外,李準認為《少年派》很難得地把高中生的成長放在一個複雜的、現實的社會關係中加以描寫。這個關係的描寫,印證了很多現實的無奈和尷尬。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副會長孫泱從兩點上闡述了自己的體會。第一,這部劇從兩代人的視角出發,從代溝中發現了“無代性”。《少年派》通過一個個孩子的家庭成長故事,讓青年看到了奮鬥、青春,讓中年人看到了親子的關係、中年危機。

第二,《少年派》用溫和而不失幽默的表達方式,不露聲色地展示了對高考家庭的悲憫,是一種溫和的批判現實主義風格。孫泱還補充道,“我特別欣賞製作上的兩個點,一點是片頭曲,對話題性有著提升作用;另一點是劇中的動畫,對人物關係、人物心理有補充和提示的作用”。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嶺濤表示,《少年派》從四個方面,體現了孩子們的心理特徵。第一,體現了孩子們更加多元的個性。這些孩子每個人都有著立體的形象,每個人的個性都體現得淋漓盡致。第二,興趣至上。現在的孩子在做選擇時,會把興趣放在第一位。第三,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非常快。第四,他們主體性越來越強,要求更多的話語權。

“它還展現了人生豐富的選擇,孩子們並非只有上大學這一條路可走。另外從劇中的孩子身上,能看到‘00’後的堅強。他們能夠肩負起社會的責任,擔負起社會和國家的未來,讓人覺得很振奮。”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趙彤表示,《少年派》屬於校園家庭倫理劇,在劇情的開端就展開了學生、家長、老師魔幻三傑的角色結構,這和集中篇幅寫學生的作品有所不同。他也指出,劇中四個家庭都分別有著破碎之處,讓人略感雕琢,創作者可以從角色設置上再做改進。

《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主任鄧凱認為《少年派》就像萬花筒一樣,投射出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是青春劇又是家庭劇也是教育題材劇和社會問題劇。“高考只不過是《少年派》推動劇情發展的主線。在這根主線的旁邊交織了一系列的副線,包括父母的引導、同學之間的相處之道等。另外,劇情涉及的家長陪讀、學區房、婚姻關係、二孩危機、職業歧視等,都是社會痛點。這些痛點因為涉及人群廣泛,很容易引發各個年齡段觀眾的關注。”

新華社國內部記者史競男表示,“這部劇成功塑造出以林妙妙和錢三一等為代表的時代新人。他們更具獨立意識,他們渴望話語權,對待老師和家長追求更加平等化的關係。這是一部特點鮮明的現實主義作品。”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邢戈認為,這部劇有它獨特的質地。“中學時代和青春期是重合的,是人的黃金時代。《少年派》選取了三年高中生活,既從縱向挖掘了生活世界,又打開了社會生活中與高考相關的橫斷面,讓人物和情節在三年的時間軸上不斷運動變化,造就了一部具有真實質感、生活厚度和精神深度的現實題材作品。”

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認為《少年派》有三個特點:第一,它具有了現實主義最基本的品格,描述出了我們共同面對的社會問題。第二,將校園、家庭、社會連成一片。第三,不是單向地寫青年人的成長主題,同時還寫出了中年人的憂慮和他們的成長,這是它獨到的地方。“這部劇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我相信不僅高中生看了要思考,家長看了也要思考。”

【文/申兌兌】

The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