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腎奇穴足三裡, 後天強、則先天強

日本的《帝國文庫》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德川川幕府時代,江戶(現在的東京市)的永代橋建成時,曾召三河國的百姓萬兵衛進行「初渡」。

按照當時的習慣,讓當地最年長的人先過河,而萬兵衛壽數最高。在舉行初渡時,德川將軍(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問萬兵衛有何長生之術,萬兵衛回答說「這事不難。

我家祖傳每月月初八連續灸足三裡穴,始終不渝,僅此而已。我虛度一百七十四歲,妻百七十三歲,子一百五十三歲,孫一百零五歲。」德川聽後,很是感慨。

大家也都十分驚異,於是足三裡的保健功效也就傳揚開了,直到現在還有「勿以不灸足三裡者為伍」和「不灸足三裡勿作旅人」的俗語。

其實灸法為我國所傳,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的名著《千金要方》就有「若要安,三裡常不乾」的記載,告訴大家灸足三裡的養生秘訣。孫思邈本人也常用此法法,到了年老的時候仍然視聽不衰,神采奕奕,享壽百歲。

為什麼足三裡會有這麼好的養生功效呢?我們知道,腎為「先天之本」,胃和脾一樣,都是「後天之本」。腎是主封藏的,需要後天之本源源不斷地補給,才有東西可藏。我們吃的東西都需要經過胃來消化吸收的,可見胃對腎的意義之重要。

足三裡為胃經的合穴,起著統治整個脾胃消化系統的功效。所以刺激足三裡,有助於幫助脾胃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滋養腎臟。刺激足三裡還有補腎益精、消除疲勞之功效,使人身強體健、精神煥發、青春永駐。

如果你想讓足三裡達到最好的刺激效果,那就採用一般的「艾條灸」法:將艾條點燃,燃頭對準足三裡穴,距離以皮膚感到溫熱為度,每次10~15分鐘。還有一種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拍打足三裡,刺激該穴位,我國民間有「拍打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的說法。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更是一個舌尖上的國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享用各種美食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可是偏偏很多人會看著滿桌子的美食,無福消受,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胃口不好,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長此以往,還會導致腎無物可藏,動搖了腎這先天之本,可以說就動搖了我們生命的根基。所以保持好的胃口是很重要的。怎麼辦呢?當然,可以吃健胃消食片之類的藥物。但是有人會發現這只能解決一時的食積引起的消化不良,過一段時間腹脹、胃口不好又會反覆出現了。解決胃口不好的辦法,最好是要疏通胃經。

這裡給大家介紹摩腹法。摩腹健身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已廣為流傳,《內功圖說》中說:「兩手摩腹,移行百步,除食滯。」這應了我們那句俗語:「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再加上邊走邊摩腹,其效果就更加不同凡響了。

唐代名醫孫思邀即以「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為自己的養生之道,而享百歲之壽。下面來看具體操作:先用左手掌圍繞肚臍進行環形按摩,然後換用用另一手掌作反方向的環形按摩摩,各按摩60~80次,要適當用力揉摩。可在吃飯後進行,早晚各一次。

這種摩腹法,可以覆蓋到胃經在腹部的天樞、外陵、大巨、水道等幾個穴位。其中天樞和水道的按採十分重要。天樞在人體中可以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穴位,所謂「天樞之上,氣象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

這裡說的是天地之氣在人體內的交換,就在天樞穴這個地方。所所以天樞穴是調整上、下腹部氣機的樞紐,可以說是營養物質消化吸收出入的門戶,具有升清降濁、通調上下、調整腸道的功能。

所以,經常揉動腹部這個部位,就可以調理氣機。而水道穴,顧名思義就是疏通水液的通道,胃吸收的水分,要通過這個穴位的調整,而進入腎經代謝的一個重要「穴道」。如果它不通暢了,就會導致水濕不運,脾胃陽虛,進而出現腹脹、下肢水腫等。

摩腹法也可以不拘泥於只是飯後,站著、坐著、躺著都可以進行,簡單易行。相信時間長了,胃口自然就好了。有了好的胃,你的腎會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先天足而後天有餘,這才是富足的生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