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思考:日本足球的百年匠人精神與中國足球的歸化風潮

撰文 愛炸毛兒

中國足球最近20多年的發展進程,大致可以看作是一個“開門迎客”的過程。

100多年前,這片土地上很多人,或千里迢迢跨越太平洋,或穿過蒼茫的歐亞大陸,散去歐美大陸。漂泊的字典裡,沒有足球的名義。有的,只是“海外淘金者”這個粗泛的稱謂。

100多年後,在這個金元席卷中超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南美和歐洲西方球員,沿著相似的路線,來到遙遠的東方。尋親認祖者,有之;淘金賺錢者,更多。

人走人留,人來人往。

在這種背景下,東亞系球員,即便是以敬業、拚搏著稱的韓國人,也在這個賽場裡有越來越被邊緣的趨勢。

今天的中超,是一個“西風”壓倒“東風”的賽場。

在這裡,無數球迷,坐在喧囂的體育場,津津樂道於意大利球星為錢還是為愛的抉擇。

更多的球迷,站在鏤空的金字塔高層,沉浸在一眾平民歸化球員“萬眾一心”的歌聲裡,早已變成24K純金腦殘粉,憧憬在國家隊40強賽憑借歸化球員的東風給對手致命一擊,不願被叫醒。

那廂,一海之隔的日本,東風吹來了2條消息——18歲的久保建英,20歲的安部裕葵,皇馬、巴薩先後試水,夢中的中國球迷被驚得一激靈,後脊背發涼,額頭汗滴瞬間滑落。

時間撥回到年初的亞洲杯。

半決賽日本3-0完虐伊朗,曾經的中國天才的王楚,觀看比賽後,在社交媒體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日本隊踢得實在是太好了,任何以身體無法對抗為借口的失利,其實都是整體技術,球商還不夠強大。日本這四個中場的身材和身體素質,在中國估計只能踢中乙了。

這段話,直白的指出了中日足球在選材和理念方面的差異。

王楚眼中在中國只能踢中乙的4名中場,是怎樣一步一步走進日本國家隊的呢?這就要從日本足球的選材體系說起。

【成熟體系下的日本高中聯賽,足球成為一種生活(育人)方式】

日本青少年球員選拔體系中,最被中國球迷熟知的,要算是一年一度的日本高中聯賽了。

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並不是屬於足球系統,而是屬於教育。日本的足球培養體系中存在“兩層體制”,分別是學校體制和精英體制,經過這兩個體制的篩選,真正的足球人才就會脫穎而出,而高中足球錦標賽正是作為學校體制的代表。

(一)百年積澱,寬進嚴出,殘酷淘汰

日本高中聯賽,全稱“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的全國大賽(全國高校サッカー選手権大會)”,這項賽事的首屆比賽於1918年1月舉辦,到目前為止剛好舉辦了100年。在這百年時間裡,高中聯賽可謂算得上是日本的“拉瑪西亞”,為日本國家隊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去年俄羅斯世界杯日本大名單中,川島永嗣、本田圭佑、岡崎慎司、昌子源、大迫勇也、乾貴士和柴崎嶽,都是從這項賽事中走出的佼佼者。

經過百餘年的積澱,高中聯賽在日本校園裡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以2019年第97屆比賽為例,比賽在2018年12月30日-2019年1月14日進行。預選賽共有4058所學校參賽,比賽采取殘酷的單敗淘汰賽製,最終48支球隊突圍進軍全國總決賽。

(二)反哺與傳承,明星國腳當仁不讓

隨著賽事的品牌和知名度越來越高,最近幾年的揭幕戰,日本都會請知名影星月台宣傳。不少從高中聯賽走出的日本國腳,也願意抽出時間和精力為師弟們應援打氣。

2019年的這屆比賽,日本國腳乾貴士擔任應援隊長,他曾代表野洲奪得第84屆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冠軍。而內田篤人、岡崎慎司等在歐洲頂級聯賽效力過多年的日本球星,也都曾擔任過應援隊長一職。

出身高中聯賽、反哺高中聯賽、傳承高中聯賽,日本部分明星國腳在這方面做得當仁不讓。

(三)專業+職業,打造高中聯賽品牌,日本是認真的

和很多中國球迷看到的青少年球隊在泥坑、積水、菜地裡訓練和比賽不同,經過100多年的沉澱和積累,日本高中聯賽做的越來越規範和專業。就連轉播方面,也向著職業聯賽的標準看齊。

日本高中聯賽最初是由NHK電視台進行決賽轉播,上世紀70年代以後由NTV接手,如今已發展包括NTV在內的43家電視台近乎全程轉播。從轉播技術和關注度,高中聯賽都呈現出不亞於職業比賽的專業。在第94屆聯賽決賽東福岡5-0國學院久我山的比賽中,現場更是擁入54090名觀眾,現場氣氛甚至不遜色於歐洲主流聯賽。

不誇張的說,日本高中聯賽的知名度和關注度,已經成為日本中學生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面對口口相傳的遠播度,哪怕家裡沒有踢足球的孩子,也很難忽略掉這個比賽的存在。

【對比日本校園足球體系下的高中聯賽,中國校園足球體系的培育,還處於摸索階段】

日本國內的中小學聯賽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日本小孩子踢球的費用,極其低廉,很多學校甚至免費教學。

日本校園足球的火爆,根本原因是校園教育和足球教育完全掛鉤。龐大、牢固的校園教育平台,支撐起了穩定的青訓體系。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日本的青訓體系“基層體制化,頂層職業化”。

日本家長也很明白,學球的孩子,即便最終沒有走上職業道路,老老實實念到大學畢業,這一紙專業的文憑,也能夠幫助他們找到正常的工作,自食其力。

中國在這方面恰恰相反。中國在這幾年著重發展校園足球之前,小球員在踢球和上學之間幾乎是能且只能“二選一”,要麽你就在教室裡學習文化教育課,去參加中考高考;要麽你去專門的足校學球,在足球道路上一條路走到黑。

問題是,這些足校本質上還是屬於營利機構,教育水準和專業管理方面跟正常的義務教育有明顯的差距,加之升學渠道也沒有完全打通。

結果就是,踢足球不僅學費非常昂貴且淘汰率又非常高,萬一沒有踢進職業隊,這種巨額投資換來的既無學歷又沒有其他一技之長的人,走上社會可能連找工作都困難。

正是因為校園教育和足球教育的脫鉤,嚴重製約了中國足球人口基數的增長。很多家長根本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做賭注。

這些年,部分規模較大、相對規範專業的足校有所進益,打通了孩子升學的渠道。但相比較正常的義務教育,絕大部分資質普通的足校孩子,依舊要繳納不菲的學費。

至於校園足球方面,由於起步時間短,發展顯得參差不齊。北上廣部分地區,有運作相對純熟的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但還有很多學校的足球培養完全是花架子,比如動不動成千上萬人整齊劃一的“足球操”,曾飽受球迷詬病。

總的來說,中國的校園足球體系,還處於摸索和過渡的階段,遠沒有形成像日本體系下高中聯賽那樣完整、規範的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

【結語:中國足球最應該學習日本的工匠精神】

日本高中聯賽也不是一開始就有今天的規模和規範,只是從1918年開始設立這個比賽以來,日本足球上下一直堅持,不斷完善賽製,精心呵護和培育這塊選拔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沃土,並一直走到今天。

事實上,校園足球體系的搭建和培育,是一個極其枯燥、漫長的過程,而且短期內很難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屬於妥妥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從以前中國足球一系列政策朝令夕改的做法來看,中國足球在追求“短平快”的眼前效果方面,似乎更加熱衷。最典型的就是最近想盡各種辦法衝擊2022世界杯。也正因為如此,校園足球這條路,在中國能走多遠、能走多久,都是未知數。

而在長遠規劃的執行方面,中國足球似乎缺乏日本人那種腳踏實地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光環,也許不完全是日本校園足球發達的結果。反過來,日本校園足球的發達,絕對是工匠精神的結果之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