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看見 | 阻礙你變富有的五大隱形錯誤,不求人是其一

很多人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能成為富人,畢竟,誰不想在滿足所有的日常開銷之後,腰包裡還有大把的鈔票供自己有事沒事和朋友聚一下,工作之餘出國旅旅遊,或者在見到喜歡的東西時毫不猶豫地結账?

好消息是,有數不清的理財建議可以助你積累財富。壞消息是,在你勒緊腰帶想讓銀行账戶裡的數字越來越大的同時,有些你想不到的行為或習慣正在悄悄地成為你財富積累之路上的絆腳石。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腰包越來越鼓,必須避免以下這些會讓你越來越難存住錢的錯誤:

1.在某些東西或事情上花錢太多

我們都聽說過“量入為出”,所謂量入為出,通俗地說就是以收定支,有多少錢辦多大的事兒。你可能知道自己不應該花的比賺的多,但是你或許並沒有仔細想過自己把錢都花在哪兒了。當然,並不是說永遠不要把錢花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或事情上。

有時候,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實際需要來進行支出。把錢花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或事情上,沒什麽不對,只要你真的清楚自己最需要什麽,並且能消費得起。

在消費之前,先仔細想想自己的財務以及生活目標。這筆支出能幫助你實現目標,或者讓你離目標越來越近了嗎?它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你的家人更幸福嗎?雖然這筆支出或許並沒有超出你的承受範圍,但是,如果它與你所看重的東西、感受和目標沒關係或者背道而馳,那麽它就會阻礙你積累財富。

你花掉多少錢,錢包裡就會少多少錢。因此,你需要考慮的是,一筆支出是否會讓你離更重要的東西或事情更近了。

需要做什麽:認真審視自己的消費方式,尤其是在面對三大支出(家庭、汽車和食品)和經常性支出時。確保支出反映了你的價值觀,如果沒有,那麽你就該考慮如何削減支出了。

2.沒有合理地規劃應急儲蓄

是的,你必須留出一筆錢,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對於如何用這筆錢,你有計劃嗎?你知道什麽是緊急情況嗎?這筆錢是不是存在比傳統銀行所支付利息更高的账戶裡?

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你可以採用多種策略來提高緊急儲蓄的收益。比如說,你可以選擇那些利息更高的高收益儲蓄账戶。

如果認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很高,那麽你可以把全部應急儲蓄都存入高收益账戶。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較低,那麽你的應急儲蓄可以是“現金+高收益账戶”的形式。

需要做什麽:認真審視你當前的應急儲蓄,以及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當你在為應急基金制定高收益計劃時,你就有機會更快地積累財富,同時還不會在緊急情況發生時措手不及。

3. 沒有適合自己的保險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同時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因此對保險的需求呈現上行軌跡。但是,通常情況下,主動買保險的人仍然很少。以壽險(重疾、醫療、意外、壽險)為例,看不見、摸不著,只有交保費的時候心肝兒痛,業務員一口一個“重大疾病”,不想買,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只有當厄運來臨時,我們才會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

與壽險相比,很多人更願意購買車險。原因很簡單,車險是剛需,基本上所有車主(尤其是好車)都要買車險(至少也得有個交強險)。

試想一下,如果你不小心把別人的車撞了,如果沒有車險,你就得自掏腰包來給對方修車。若賠償金額巨大,可能會耗光你數年的存款,甚至有可能會讓你負債累累。有車險,那麽你的賠償負擔就會輕很多,同時你辛苦攢下的錢也可以安穩地呆在账戶裡。

需要做什麽:購買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保險,然後定期閱讀並評估保險條款。

4. 錯誤投資

你當前的投資,與你的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財務目標相符嗎?

認真審視自己的資產配置,並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目標做出相應調整。或許,你需要將自己的投資組合轉向增長。或許,你已經達到了之前制定的投資目標,更願意降低風險,因此需要將投資組合的大部分轉向固定收益。

正確投資的另一方面是,確保自己存了足夠多的錢來實現自己的財富積累目標。簡單地講,如果你從35歲開始投資,每個月存200美元,那麽除非你非常、非常、非常幸運,否則你可能無法實現衣食無憂地享受退休生活的目標。

此外,謹慎且合理的投資計劃,可以讓你安穩地渡過股市動蕩,還可以幫你更好地實現資產配置平衡。

需要做什麽:認真評估自己的的資產投資組合,確保它與你的財務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一致。

5. 在有需要的時候不要拒絕求人

我們不是獨行俠,在某一時刻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不管你信或不信,在需要財務幫助的時候得不到幫助或者拒絕別人的幫助,都可能會阻礙你的財務積累。

有時候,這種幫助,可能是在困難時期接受朋友和家人的好意,也可能是利用失業救濟金來避免動用應急儲蓄。有時候,拒絕求人,可能指的是拒絕使用理財服務。讓專業人士幫你制定理財計劃,或更好地管理你的資金,是明智之舉,可以讓你做出更好的決定。

需要做什麽:如果陷入財務困境,或者不知如何應付某種財務狀況,千萬不要不好意思向別人求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