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瑞幸局中人:22億造假都牽扯到誰,2萬員工不甘謝幕

《Tech新風向》由騰訊科技和Tech星球聯合出品,探索未來科技商業的新動向、新趨勢,本文為第六期。

錯付的青春,荒誕的迷局,未兌現的財富大餅。

文 | Tech星球 王琳

錢治亞哭了。

“聽說出事兒後,她哭著去找老陸說要辭職。”

“自曝財務造假後,董事會緊急開會,她在現場哭的。”

再之後,時任瑞幸CEO錢治亞便“消失”了,“以前每個月都要和管理層開一次會的,自曝造假事件後,就再也沒有開過會”。

瑞幸咖啡一下子就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除了那封可有可無的內部信,甚至沒有人站出來安穩一下員工的情緒,“出事兒第二天,所有人都正常上班,用同事的話說,撐得過就是五一假期,撐不過就是暑假”。

他們采取了一個更直接的辦法來穩定軍心:4月,原本10-15日才發放的工資,在8日就到達了所有員工的銀行卡上。

與此同時,6000多家門市還在如流水線般照常運轉;3000多萬用戶依然可以收到瑞幸發來的優惠券:1.8折、2.8折、3.8折不等;數千名拓展人員依舊背負著每月開一家店的KPI到處尋覓開店機會;數百個供應商依然像往常一樣收到瑞幸打來的貨款.....

與外界猜測的“瑞幸風雨飄搖”、“大廈即將崩塌”截然不同的是,一切都並沒有發生,局面似乎還在掌控之中。

但中概股已然被全面波及。瑞幸造假這股強大的“龍卷風暴”正在展示其前所未有的破壞力,PCAOB(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私營非營利性機構,為赴美上市公司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行業組織)隨即展開對213家中國公司的大審查。

颶風卷起22億元財務造假的消息,沸沸揚揚,佔據了整個輿論頭條——所有人都在關心瑞幸到底什麽時候退市?實際控制人和公司將受到什麽懲罰?會倒閉嗎?會有接盤俠出現麽?

“那不可能的,瑞幸咖啡是不會垮的。”大部分瑞幸員工依然堅定保持著某種沒有緣由的樂觀。顯然,他們並不願就此作罷。

據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了解,瑞幸已經進入戰略密集調整期。

本來,瑞幸計劃2021年開到1萬家店,最新的策略是保證2020年底門市數不變,“北京關80家,那就還會開80家,但是前提是每家店鋪都要盈利”。無人零售(2020年優先級最高的戰略,全年鋪設量計劃達到7萬台,其中自助咖啡機1萬台,無人售貨機6萬台)、國際化(進軍中國香港地區和美國)戰略均被緊急叫停。這被看作是為一旦退市保存現金流而提前所做的準備。

沒人願意直面血淋淋的現實。即便看好者寥寥無幾,唱衰者比比皆是,也沒有人願意摁下“清算”的按鈕。似乎一旦泡沫破滅,近2萬多人(1萬多全職,1萬多兼職)的心血、170億元的融資款、6912家門市、3000多萬用戶都將灰飛煙滅。

當翻開瑞幸的故事,不難發現這是一段承載著青春和野性的經歷。但也足夠扭曲,因為,有些事情或許一開始就錯了。

開店!瘋狂開店!不計盈虧!

即便謾罵聲快要將瑞幸淹沒,楊淼依然無法忘記當初那段滾燙的時光。

楊淼於2018年加入瑞幸,那年他剛剛大學畢業,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拓展經理,瑞幸是他第一份工作。初入職場,楊淼囊中羞澀,買了一輛續航僅僅30公里的電動車。但這輛電動車滿足不了他的需求,“每天都帶著充電器出門,經常需要在路邊充電,充滿一次需要1個小時”。

作為拓展總監的王龐博比楊淼還要拚,他不僅有開店任務,還要實地判斷店鋪位置的可行性,“一個月開車能跑3000-5000公里,6個月就跑了28000公里”。

“每個月每個人要開出一家店來。”楊淼興奮地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回憶道。

善戰的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正在迅速打造一支特種部隊,所有人都在搶時間。早上八點半所有員工集體到公司打卡,開完會後拓展人員魚貫而出,他們迅速湧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地毯式搜索,尋覓自己的獵物。

為了提高效率,工作第二個月,楊淼給自己換了新坐騎——一輛二手電動車,續航100公里,“很多時候都要跑80公里”。

不到兩個月,他便把自己所在的城市摸透了,成了一張活地圖。一個生動的細節是,有朋友在朋友圈曬了其辦公樓照片,楊淼準確得說出了樓宇的名稱,對方激動地回復:“行啊,哥們。”

“從大區總到城市負責人,全程都會跟進項目的選址、談判,逼著你速度快,天天開會,KPI都直接上牆的。”一位分公司總經理回憶到,“一周工作6天,很多時候周六周天晚上10點了,還在整理數據”。

彼時,瑞幸成立不到半年,正值瘋狂的野心擴張期——它的計劃是年內門市開到2000家,2017年10月-12月,主打北京、上海,2018年年後攻入廣州、深圳、南京、重慶、杭州、武漢等二線城市,2019年逐步下沉。

這在傳統零售行業來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位肯德基的營運經理分享了他的觀點,彼時瑞幸剛剛開了第一家店,瑞幸給他高出30%的工資,“跟我說一年半還是兩年,北京要開出1000多家店,我一聽就不靠譜,肯德基這麽多年才200多家,就沒搭理他們”。

可瑞幸不信邪,它要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完成這個目標。

前期,它從神州系公司(神州租車、神州優車)招來一大批員工,無論是銷售、還是做貸款的,只要願意,都可以過來開店。到了2018年5月,瑞幸已經在全國開了500家店,離2000家的目標還差四分之三,它必須加快腳步。

2018年年中,還不滿一歲的瑞幸咖啡罕見得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之所以說罕見,是因為以後的兩年多時間,無論上市還是任何融資節點,瑞幸從來沒有開過全員會議。

“那次開會主要就是讓大家參與開店,公司說無論什麽崗位都可以發動自己的親朋好友去找門市,哪怕幫忙給物業牽線搭橋,都會有獎勵的”,於2017年年底加入瑞幸的林軍,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回憶起當時會議的內容。

就連負責門市拓展的副總裁李軍也親臨戰鬥一線。

他的任務是負責和大公司的談判,“他一直頻繁出差,像中國電信、移動這些服務站的批量合作,以及華為、騰訊都是他開拓的”,一位來自神州系的瑞幸拓展總監回憶。

李軍,是原來神州的老人,創業失敗後,加入瑞幸,曾在錢治亞麾下。上述總監評價李軍:話不多行動派,做事屬於追求速度和結果的人。

就這樣,由李軍帶領的前線作戰部隊閃電般滲入到全國22個城市,他們要迅速做大規模,不計較盈虧。

一些不合乎常理的現象,也在那個時候發生了。

多位拓展總監向Tech星球介紹,當時,瑞幸開了很多離譜的店鋪,一些做法並不符合行業規則。一個經常被調侃的例子是,拓展經理為了完成KPI,填平了男衛生間開了一家店鋪,而女衛生間就在旁邊。

“當時神州那幫朋友,說白了為了開店,被辦公大樓的人當傻子,租金給那麽高,2018年的店比2019年的店高很多。”一位2019年加入瑞幸的拓展總監說,“辦公大樓大堂當時根本沒有市場價,我們是唯一要進入的,按理說定價權在我們這裡,只是那會大家為了快速開店,自己放棄了定價權,不過得到了規模”。

為了開店,瑞幸和物業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物業隨時有需求,店鋪就要關門,但是也沒有賠償”。瑞幸還允許跟二房東簽約,這在星巴克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兒。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樣的開店策略無疑於在暴風雨中放風箏,總有一瞬間,雷電會順著風箏線傳導下來,劈到人。只是當時,沒有人在乎這些細節,瑞幸人期待的是,有一天,“紅旗”可以插滿整個世界,乾掉星巴克。

相信老陸!超越星巴克!

“乾掉星巴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咖啡品牌喊出這樣的口號,在當時著實讓人笑掉大牙。

但瑞幸員工米思遠對此深信不疑,“中國的咖啡市場就像星巴克的印鈔機一樣,它在中國攫取了大部分利潤,卻是一家美國公司”。

他見慣了星巴克對甲方的苛刻要求:很多地方只有分成,沒有保底,還要求免租期和裝修補貼,但甲方的負責人還親自出面開著豪車,比如保時捷、勞斯萊斯、阿斯頓馬丁去接星巴克的拓展經理。

這一切更強化了他心中的信念:一定要做一個在國內能和星巴克分庭抗禮的品牌。

起初,星巴克並不在意瑞幸的存在。即便湯唯和張震的代言廣告,已經開始像“牛皮癬”一樣出現在電梯、電視、朋友圈;即便2018年前3個月,瑞幸咖啡在朋友圈廣告的投放金額超過800萬元,廣告曝光人數超過1億次,而且瑞幸還在加大投入。

2018年5月,當瑞幸宣布已經在全國開了500家店鋪的時候,星巴克悄悄將瑞幸寫入了自己與物業簽署的排他協議中。據瑞幸員工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介紹,當時星巴克要求所有做咖啡的飲品都不能進入它所進駐的物業,而進入的飲品不能做咖啡。

瑞幸副總裁郭謹一甚至公開表示要起訴星巴克,氣氛一下子變得微妙起來。星巴克的這一舉動並沒有激怒拓展總監王龐博,“這證明星巴克怕了,我有什麽好生氣的”。

競爭的號角已經吹響,瑞幸必須再加把火。從2017年10月成立到2018年11月,短短13個月,瑞幸通過個人借款,無息貸款等方式累計融資54億元,從5月開始,瑞幸徹底進入了大擴張時代。

6月,它將自己的總部搬去了廈門,租下了那裡的三層辦公室。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為了滿足政府補貼標準,瑞幸咖啡到處招人。很多馬上要畢業的學生被招了進來,可是實習期滿後,卻又不給轉正。

幾乎同時,瑞幸咖啡和神州優車在廈門島內軟體園二期邊上的觀音山旁邊開始蓋樓,這個地段類似於北京的西二旗,總共兩棟,每棟20層以上,但至今還未開始使用。

當現金汩汩而來,瑞幸並沒打算改善一下員工福利。“當時所有人都問我,有沒有免費的咖啡券,但是我們內部是真的沒有。”林軍回憶,“我們的券都是公司發布新品時,我們一次又一次試喝,一口一口嘗換來的”。

一位在神州和瑞幸都工作過的中層這樣總結瑞幸:從管理到流程都是按照精簡來的,“內部一直強調創業精神,說過不辦大型活動”。創業似乎就意味著拮據,一個生動的細節是,2017年底,瑞幸北京員工和神州一起舉辦了年會,年會大獎是路虎的使用權。

員工似乎來不及在意這些,他們正在享受瘋狂擴張,腎上腺素飆升帶來的刺激。

“最快的一家店,我從接觸到開業就用了15天。”

“我最多的一個月就開了三家店,這還不算我們組內最高的。”

起初,“外來者”元奇並不能理解,“很多店鋪開得位置很奇怪,連招牌都沒有,還有很多開在地下室”。元奇於2018年加入瑞幸,在此之前,他在星巴克做了10多年拓展業務。

但當他仔細研究一番後,瞬間豁然開朗,“這些店就是投石問路,瑞幸只是拿來測試的,早期合約簽得差不多都是半年到一年,一家店的成本也就20-30萬,把未來所有需要布局的地方全部都搜出來,這比做谘詢還便宜,很聰明的。”他被瑞幸這種以補貼教育客戶換增長的模式說服了。

原來瑞幸的計劃是:

第一步,人海戰術,大量社招有選址經歷的人,無條件到處開外賣店,獲取市場數據;

第二步,根據外賣訂單建立數據庫,製作咖啡消費者熱力圖,選擇訂單集中的地方開店;

第三步,關掉所有外賣店,在所有有生意的地方開快取店,讓每位消費者伸手即可拿到咖啡。

整個2018年,瑞幸花掉了7.46億市場行銷費用。“稍微有點兒規模的電影院,在電影開始的前15分鐘和結束後的15分鐘內,全部都是瑞幸的廣告。”一位瑞幸員工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回憶道。為了保證影院定點投放,拓展經理被要求去定期檢查,他們還可以換來一個小福利,拿著通行證隨便看電影。

瘋狂的擴張,也養肥了瑞幸的供應商。早期,瑞幸咖啡大多是外賣店,為了快速將咖啡送到消費者手中,保持咖啡口感鮮度,瑞幸選擇了和順豐合作,瑞幸每單需要支付給順豐14元運費。據順豐內部員工介紹,順豐和瑞幸的案例,一度被內部當成即時配送的經典案例,而瑞幸也是順豐同城業務最大的客戶。

一位主要為瑞幸提供珍珠、果粒等原料的供應商,僅僅一年,就賺了幾千萬。

在這種瘋狂擴張下,2019年底,瑞幸咖啡在國內的門市終於超越了星巴克。當然,他們也收到了星巴克寄來的一份燙手的禮物:瑞幸被星巴克列為排他協議第一位。

敵對、分裂,期權許諾成空

業務駛入了擴張的快車道,公司內部也逐漸陷入了因急速擴張帶來的權力對壘。

2018年,在肯德基做了多年拓展經理的安曉宇加入瑞幸,“在肯德基像我這樣的如果還想往上爬,就太難了,(上面)基本上都是老外,換個地方,職務title高一點兒”。

一位瑞幸副總裁出面跟安曉宇溝通,給出的薪資提高20%,並許諾他未來一定會有期權激勵的,但只是口頭承諾,並未簽署任何合約。

在瑞幸,像安曉宇這樣來自陸正耀神州系之外的“外來者”並不少。整個2018年,瑞幸都在瘋狂從肯德基和星巴克挖人,一位肯德基店長對Tech星球表示,“自己身邊的營運經理10個有9個都被瑞幸談過”。瑞幸給出的統一待遇是:20%-30%的薪資漲幅+期權。上市前,瑞幸已擁有1萬多名全職員工+1萬多名兼職員工。

這批傳統零售業的人經驗豐富,算得上是業務拓展的精銳部隊。有一次,外來的拓展經理看到吧台不停漏水,建議更換材質,上級的神州系領導不僅沒有聽進去,還把經理懟了一通。

多位員工表示,瑞幸其實就是家族企業,高層肆意安插親信。去年,某二線城市曾空降一個1992年出生的城市總經理,剛一過來就要求基層員工將門市開到商城二層女裝附近,原因是看到二層開了一個水吧島。而大部分瑞幸門市基本都在一層或者地下。

從肯德基和星巴克投奔瑞幸的拓展人員,無法忍受神州系粗暴的管理風格。“上級總是會無緣無故下達一些命令,他就直接說,你這家店必須每天給我提高30杯銷售。”

一位從麥當勞跳槽到瑞幸的營運總監吐槽說,“這個也不現實啊,我們就是一個終端,沒有行銷環節,顧客到了瑞幸是去取東西的,不是點東西的”。這個目標該如何完成,一些營運經理只好自己去湊單來完成KPI。

一位肯德基過來的總監對Tech星球介紹說,他曾看到了很多拓展總監跟神州系的人爭執,但到了最後的結果是,神州系的人空降一個助手,之後總監被架空,離職走人。

這只是門市拓展端。2018年,瑞幸從各個互聯網大廠高薪聘請來許多技術小組的leader。據一位瑞幸員工介紹,這些人大部分不是挖來的,而是已經離職,獵頭從市面上撿來的,包裝一下推過來。最主要的是,這批新進來的人,大部分被給予和老人相同的評級,這更加劇了鬥爭。

一位技術總監用“亂成一鍋粥”來評價當時的情況。比如,一股勢力搭建了A平台,但另一股勢力覺得靈活性不夠,得弄個炫酷的,就又重新做了一套,實現的功能差不多,但到時候就各用各的了,這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人員冗余。

對於門市拓展人員來說,見慣了提意見被開除的情況,他們中的大部分開始變得沉默,“你也沒法兒跟人家爭,瑞幸的上層建築都是神州系的人,你連組織架構都摸不清楚,況且人家也不認你。”

2019年,大部分招來的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總監期權還未兌現,便匆匆離開,但留下的人也並沒有拿到應有的回報。

2019年5月,瑞幸咖啡終於敲開了納斯達克的大門。在黎輝、劉二海等股東,楊飛、郭謹一等管理層以及眾多供應商的擁簇中,身穿紅衣的錢治亞和始終保持著職業微笑的陸正耀格外顯眼。

陸正耀或許是真的開心。“通過瑞幸這個項目,我就希望讓大家看到老陸不老、神州不土,這依然是一個戰鬥力很強的團隊。”在瑞幸咖啡上市答謝宴上,陸正耀稱,這個團隊不管打任何仗,都是能打贏的。

不過,對於瑞幸員工來說,這似乎是一份無法感知到的榮耀。

一般來說,公司上市都會開放股票內購計劃,價格往往比發行價更低,這是互聯網公司留住人才的一個慣用手法。但瑞幸全然沒有,“我們一個總監,原來神州老人,一開始就加入了,想提前買一些公司的股票,都沒有資格”,這實在不像一家互聯網公司。

上市後,瑞幸咖啡先迎來一波裁員。當時的裁員大部分是設計人員,因為門市的設計已經標準化,公司不再需要他們了。

安曉宇第一次意識到公司的殘酷,“把人用盡了,就淘汰。”公司隨時監控員工動態,拓展人員每天都要記錄去了什麽地方,並且上傳系統,公司隨時檢查,看看你到底去沒去,“人就好像是機器一樣,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行不行,不行把他乾掉,全然沒有人情味兒。”

此前承諾的期權獎勵卻一直沒有兌現。他逐漸和公司有了間隙,但他心裡多少還抱有一絲希望:“畢竟副總裁都許諾我了,那還有假?”

“有期權計劃,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具體的方案。”一位不願具名的瑞幸員工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他本是神州系的老人,2018年1月便加入瑞幸負責門市拓展業務。

為了安穩人心,2019年底,瑞幸召集所有的總監(近200人)在廈門開了一個會,“陸正耀當著所有人的面,說給大家兌現期權”。會後,一些非神州系的總監還在商量,期權兌現25%,就撤,“也算對得起自己這兩年的付出”。

就當大部分總監還抱有幻想的時候,一位被認為“脾氣很好的”神州系瑞幸副總裁大發雷霆,“當場把手機都扔了”,原因是許諾自己的期權根本沒有兌現。而已知的拿到期權的人,一個是劉劍(涉嫌主導造假)、一個是郭謹一(現任CEO)、一個是瑞幸CFO Reinout Schakel,另一個是曹文寶(瑞幸高級副總裁,2020年5月升為董事。)

頗為諷刺的是,上市後不久,陸正耀旗下的三家公司,神州優車、神州租車、瑞幸咖啡的市值加起來超過了千億元,陸正耀第一次躋身“千億俱樂部”。

但這樣的榮耀並沒有持續多久。

22億造假,都牽扯到誰

2020年初,瑞幸造假的消息,最初從二級市場傳出。

“你回去看財報吧。資本圈的人都知道了,基本有60%的營收都是虛構的。”當投行的朋友告訴安曉宇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有點兒驚愕,“不可能啊,店鋪數量都是實實在在的呀,而且我基本上每個月都會算账,就是以城市為部門來看,單獨的門市,或者整個城市所有的門市是賺錢的呀”。

2月1日,渾水發布做空報告,直指瑞幸2019年第三季度銷量虛增69%,第四季度虛增88%。

渾水那份耗時10000個小時,長達89頁的報告一出,便開始有券商找瑞幸分公司的人詢問,但這也未能阻止股價上漲,今年1月,瑞幸市值甚至飆升到了130億美元。

它還要繼續開店,計劃2021年門市數量達到10000萬家,為此,瑞幸鼓勵員工開店,只要加盟小鹿茶,公司為員工提供20萬元的免息貸款。

再狡猾的獵物也鬥不過好獵手。知情人士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透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月就介入調查,1月底渾水做空,3月工商部門拖走了瑞幸咖啡的所有數據庫,再之後,工商局要求瑞幸咖啡出具了一份核心數據清單。

終於,扛不住壓力的瑞幸在4月2日自己捅破了窗戶紙,自曝偽造交易22億元。

一位知情人士向Tech星球轉述內部消息稱:瑞幸其實做了一套財報,虧了大概7、8個億,但是CFO拒不簽字。一位瑞幸員工稱,當晚,服務瑞幸的會計事務所安永便拿走了所有涉事人員的電腦。

第二天,瑞幸的客服電話就被打爆了,“我們之前每天的產能是10單一小時,出事後產能提高到30單一小時”。一位客服表示自己根本就扛不住,但“上級領導要求我們去,多接,回復不過來的,先不管,先保證接聽率”。本來一天就可以到账的客戶退款迅速被調為1-5個工作日到账。

此刻,所有員工才恍然大悟,一些過去看似不合理的事情,似乎突然合理了。

有員工向Tech星球回憶說,瑞幸是很多地方的優質示範企業,一些地方政府每年都會進行經濟普查,如果是示範企業,可以享受退稅的優惠政策。但當他問瑞幸總部要數據時,總部拒絕了這一要求。

一些員工猜測可能有注水,但沒有想到結果這麽嚴重。“公司公布的是每日單店訂單有300多杯,但我們二線城市這裡才200多,一線城市就那麽幾個,怎麽平均也到不了300多。”一位瑞幸員工稱。

那麽,造假是如何發生的呢?哪些公司和人員牽涉其中呢?

知情人士告訴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陸正耀關聯公司大規模購買咖啡代金券,額度一次性高達千萬,借助這些關聯企業,瑞幸咖啡進账近二十億元,這些企業大部分為人力資源公司、修車廠等等。

為了打造一個完美閉環,偽造營收的同時,瑞幸還偽造了其支出。知情人士表示,瑞幸向關聯公司,比如,向征者國際貿易(廈門)有限公司購買了不少原材料,一進一出,瑞幸有了3個億的毛利。

據悉,征者國際貿易(廈門)有限公司的注冊地址,恰好就在瑞幸咖啡位於廈門總部的旁邊,兩者都位於廈門國際航空航運中心大廈,其法人代表為王百因,陸正耀老同學,神州優車收購寶沃的橋梁。

2019年12月,中成世紀供應鏈管理(廈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地址也同樣在廈門國際航空航運中心大廈,王百因於2019年12月13日短暫擔任法人代表,後轉給劉豔玲。

上述兩家公司的經營範圍均包括,“酒類、飲料和茶的批發”,即食品原料供應。

知情人士透露,虛假交易中給供應商付款的很可能是一個虛假員工。她曾見到該員工一次性支付給供應商4億元的貨款,當這筆交易出現在系統中時,一些員工感到詫異,是誰有這麽大的權利能得到陸正耀的信任?

據Tech星球了解,供應鏈的負責人,名為陳敏,並非媒體報導中的郭謹一。而郭謹一在瑞幸並未擔任任何實質性職務,如今卻成為了瑞幸咖啡的臨時CEO。

按照工號順序,陳敏為瑞幸咖啡3號員工,1號員工為陸正耀,2號錢治亞。瑞幸咖啡招股書顯示,2017年,瑞幸咖啡通過個人無息借款方式融資6000萬元,其中錢治亞5000萬元,陳敏1000萬元。同時,陳敏也是神州優車的自然人股東。

一位離數據很近的瑞幸員工向Tech星球表示,如今瑞幸平均每天能賣出近100萬杯飲品,之前被媒體曝出的門市總數已達6912家中,很多店鋪是年前已經簽下的,倘若以2019年年底門市數量計算,如今瑞幸單店每天飲品銷量為222杯,而2019年Q3財報上,這個數據為444杯。

“我真的覺得,瑞幸刷單沒有必要,瑞幸現在每天能賣出100萬杯,咖啡單杯成本物料2塊,房租+人力3塊,單杯價格13-15塊,完全是可以賺錢的”,上述員工感慨。

2萬多人的青春,大夢仍未醒

在花了一些時間認清現實後,安曉宇終於決定面對現實。

“公司太不誠信了”,他的語氣中頗有幾分怨恨,“但確實學到了很多,執行力、狼性精神也不是不可取的。”他補充道,“神州系那幫人說白了,你今天告訴他要開出50家店,他真能開出來,不管店鋪好壞”。

那位一年賺了千萬的供應商對於資本市場的“腥風血雨”,絲毫不以為然,“產品都有保存期限,差不多半個月就過期了,他欠錢的話,我斷貨就可以了啊”。後來,他又轉念一想,“咖啡很暴利的,其實這幾個月不給我也沒有關係,我曾經賺到的錢足夠了”。

甚至,有不少員工覺得惋惜——如果,瑞幸真的倒閉了,市場上就再也沒有和星巴克對壘的人了。

一些員工覺得瑞幸是倒在了沒錢上。“你覺得肯德基牛嗎?瑞幸用一年走了肯德基20年走的路,真是死在了沒錢上。”一位員工向Tech星球長歎了一口氣,“要是沒有疫情,可能這個窗戶紙不會被捅破,瑞幸按照之前的道路再走一年,就完全可以把以前的窟窿補完,畢竟現在開店的標準變得越來越嚴格了”。

瑞幸真的沒錢嗎?根據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账上還有價值45.14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加上增發和可轉債,目前账上至少有90億元現金。或許,一直虧損的神州、寶沃更需要這筆錢支持。

楊淼最終決定離開,瑞幸的工作經歷為他爭取到了國際TOP級餐飲公司的面試機會。他有時候會懷念那段日子,“挺充實的”。

但安曉宇還在掙扎,“也在看工作,但也沒有那麽上心,總覺得不會倒閉的”。他的理由是,即便公司退市,也會有人收購,不敢保證所有的店鋪都是好的,但起碼90%都是優質的。

一位員工甚至對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這麽低的價格,如果不收購,那真的是傻”。

在瑞幸自曝造假後的50多天裡,陸正耀一直在做的只有一件事——為瑞幸謀求出路。納斯達克發出強製退市的要求後,瑞幸計劃就此決定要求舉行聽證會,在聽證會結果發布前,將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

如果不成,陸正耀當下為自己尋求的出路是:賣掉神州租車,寶沃留給北汽解決,隻留下神州優車,瑞幸如果退市,放回來慢慢做。

沒有人希望就此走下牌桌,這裡有2萬多人奮鬥的青春、未兌現的財富以及荒誕的夢想。

不要試圖質疑他們。他們總是會用一個模型來捍衛自己的信念:一杯咖啡的成本中房租1-2塊,人工3-4塊,原料6-7塊,成本加起來10-11塊,24塊以內隨便賣都賺錢。這是一個陸正耀反覆重複的完美模型。

這些員工,全然不知自己已經陷入了陸正耀製造的現實扭曲力場中,他們被這裡的風光所吸引:一連串的擴張換成好看的數字報表,好看的數字報表換成融資,然後繼續擴張......誇張的速度刺激著腎上腺素,真相變得越來越模糊。

故事還未完結——倘若真的退市,從聽證會到最終退市,可能還需要一年多時間。但余波還在繼續——百度、攜程、網易、京東等均打算在香港二次上市。似乎,中國的創業、融資、赴美上市熱潮,以一杯咖啡開始,又將以一杯咖啡結束。

5月22日,騰訊獨家注資了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中國公司,獲得該輪融資後,Tims中國將加速在中國市場開店。

時間往前倒退10年,星巴克在全球攻城略地,陸正耀卻在加拿大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這裡到處都是Tim Hortons的紅色楓葉標誌。陸正耀第一次意識到,星巴克打不過本土品牌。

多年後,他伸出練就“嫻熟”的資本手腕,為中國商業史注入了一個永遠無法抹去的灰色故事。如果,陸正耀真的能夠保留瑞幸品牌,這意味著他將和自己的“啟蒙老師”Tim Hortons開戰。

可現實是,無論資本手腕多麽嫻熟,如果不遵守規則,大佬還是會被趕下牌桌,即便他並不願意。

(備注: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楊淼、安曉宇、林軍、王龐博、米思遠、元奇均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