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改善醫藥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滿意度?

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工作。醫院作為吸納畢業生較多的主要行業,醫藥衛生大類專業也應是高校人才培養改進關注的重點領域。

2018年9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大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高〔2018〕4)。《意見》指出緊緊圍繞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樹立“大健康”理念,深化醫教協同,推進以勝任力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醫學專業結構。同時,表示將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一流醫學專業,培養一流醫學人才,以服務健康中國建設。

《意見》要求,經過5年的努力,以“5+3”為主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建立,醫教協同育人機制更加健全,綜合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醫學教育質量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設一批一流醫學專業,推出一批線上線下精品課程,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本文根據醫藥衛生大類的培養與職業發展特點,以中國2013~2017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後就業數據、2012~2014屆高職高專生畢業三年後職業發展數據為依據,挖掘醫藥衛生大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為醫藥衛生類人才培養的改革創新提供參考。

醫藥衛生大類高職高專畢業生

就業滿意度增長緩慢

綜合近五年的就業情況,醫藥衛生大類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滿意度增長幅度變緩,且2017屆的就業滿意度(65%)比2016屆(66%)下降了1個百分點(見圖1),而非醫藥衛生大類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持續上升,醫藥衛生大類畢業半年後就業滿意度的優勢消失。

同時,醫藥衛生大類專業畢業三年後的就業滿意度與非醫藥衛生大類平均水準相比優勢有所縮小(見圖2)。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和認可有利於提升其工作積極性與服務質量,這也有利於促進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持續發展,因此醫藥衛生大類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增長緩慢的現象值得關注。

醫護類職業從業者需要較長時間深入了解和適應工作內容,因此畢業中期的就業滿意度參考意義更大。從不同專業類來看,2014屆高職高專護理類、醫學技術類專業畢業生三年後的就業滿意度(分別為70%、68%)相對較高,臨床醫學類專業畢業生三年後的就業滿意度(57%)相對較低,提升醫藥衛生大類的就業滿意度需要重點關注臨床醫學類專業。

影響臨床醫學類畢業生

就業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以下將探尋在校期間培養環節對就業滿意度的影響程度,從而為提高就業滿意度指引改進方向。通過因果分析發現,學生在校期間職業目標和規劃的清晰程度以及職業素養的提升程度對於畢業三年後的就業滿意度具有顯著性影響。

職業目標和規劃清晰的畢業生三年後就業滿意度(63%)明顯高於不清晰的畢業生(52%);此外,職業素養提升較多的畢業生三年後就業滿意度(65%)明顯高於職業素養提升較少的人群(52%)。

畢業生職業目標和規劃清晰與否較大程度受職業成熟度影響。在校期間職業成熟度越高,對職業發展路徑越清晰,工作後的滿意度會越高;同時,良好的職業素養可以幫助緩解工作矛盾與壓力,促進職業發展,從而提升就業滿意度。因此提高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的職業成熟度與職業素養對提升其畢業三年後的就業滿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李昭(化名)因為興趣和理想選擇了臨床醫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努力學習,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忘鞏固。他始終相信,自己未來是當醫生的,現在的努力,是為以後病人的身體甚至生命負責。

事實上,李昭也一直是跟著自己的職業規劃走的。去醫院實習前,他知道自己實踐不足,基礎不穩,所以在實習中認真學習,勤奮努力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多問問題,向師兄師姐學習,主動請教帶教醫師,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病例,記錄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對自己有用的臨床經驗,等等。經過努力,他逐步成長,救助病人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有些懵懂的新人,幾年下來,對自己的工作狀態、工作現狀比較滿意,也很樂於為自己的事業奮鬥。

提高臨床醫學類學生

職業成熟度的主要方式

麥可思在校大學生成長評價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在校生對專業的認知和認同情況、學習行為、實習實踐參與效果、課程教學內容、教師教學行為等方面均對職業成熟度存在影響。其中,高影響因素見下表。

對臨床醫學類學生而言,影響職業成熟度的關鍵因素是專業認知、專業認同和職業規劃指導,加強這幾方面的工作可較大程度提升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的職業成熟度。具體來看,了解專業未來就業及發展的學生職業成熟度比不了解的高34個百分點;認為適合在本專業學習的學生比認為不適合的高 28個百分點;認為職業規劃指導效果較好的學生比認為職業規劃指導效果較差的高24個百分點。相比本專業大類中的非臨床醫學類專業,專業認知、專業認同和職業規劃對臨床醫學類專業的影響更顯著。

提升臨床醫學類畢業生

職業素養的主要方式

1. 需重點提升持續學習觀念和溝通意識

培養臨床醫學類學生的職業素養應有所側重。麥可思畢業生數據顯示,臨床醫學類畢業生認為學習觀念、責任心、團隊精神、尊重他人、溝通意識、實事求是態度對實際工作的重要程度均較高(平均重要度70%以上),但認為學校對其中的學習觀念以及溝通意識培養的滿足度相對較低(均為84%)。從麥可思對畢業生三年後、十年後的跟蹤評價數據來看,學習觀念和溝通意識職業素養的重要度評價持續較高。因此完善學習觀念和溝通意識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

2. 良好的臨床實習效果有助於職業素養提升

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需關注高影響的培養環節。麥可思畢業生數據顯示,職業素養的提升與臨床實習的效果具有相關性,對臨床實習滿意人群的職業素養滿足度(88%)明顯高於對臨床實習一事不滿意的人群(78%)。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可通過實踐訓練、接觸病患等方式進一步強化職業素質,因此臨床實習開展過程中可重點關注上述方面的效果,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

此外,根據麥可思畢業生數據,加強師生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也是提升職業素養的有效方式,可有針對性地關注和強化。

數據說明:

2012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的抽樣調查,於2013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樣本約26.2萬。

2013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的抽樣研究,於2014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樣本約26.8萬。

2014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的抽樣研究,於2015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樣本約26.4萬。

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於2016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總樣本約25.0萬。

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於2017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總樣本約28.9萬。

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於2018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總樣本約30.6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