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歷時三年墨跡氣象上市夢碎,你還看好它的未來嗎?

2019年10月11日,證監會披露2019年第142次發行審核會議結果,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

發審委對墨跡氣象作出了四方面的提問,業務合規性不足,涉嫌違法收集個人信息,廣告收入的真實性和持續成長性存疑,收入依賴關聯股東。

2016年12月就提出IPO申請的墨跡氣象,歷時三年資本之路最終還是黃了。

你看好墨跡氣象的未來嗎?

反方觀點:

面前三座大山,未來墨跡氣象的IPO之路恐也不會太順

文/卡薩

這已經是墨跡氣象掙扎上市的第三年,一紙否決也再次讓墨跡氣象的短板問題暴露無遺。為何不看好墨跡氣象的未來,因為無論是從財務方面還是商業模式方面,亦或者是合規性方面,墨跡氣象都或多或少暗藏荊棘。

從商業模式看,工具類APP墨跡是典型的免費+廣告模式,利用氣象服務來擴大用戶量建立流量池,而後進行廣告變現。但墨跡氣象業務實在是太單一,招股書中顯示,互聯網廣告收入佔比超過95%,這種依賴還在逐年加強,2017年廣告收入佔比基本達到了98.86%。對廣告收入過渡依賴不免讓人要多關注下它廣告營收的可持續性,但一關注廣告營收就又暴露出了墨跡的更多問題。墨跡的大客戶非常集中,主要就是阿里和騰訊,而這其中阿里又是墨跡氣象除創始人外的最大股東,如果拿不出確切的證據說明這種關聯交易不存在違規性也說明不了和股東業務合作的穩定性,那麽對於墨跡氣象的融資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從財務數據看,墨跡貌似也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2014年至2017年1-9月,墨跡氣象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73萬元、1.27億元、2.10億元和2.2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92.9萬元、2499萬元、2053萬元和4729萬元。2016年後墨跡營收開始突然大幅增加,但淨利潤反而開始逐漸下降,2017年前三季度,墨跡氣象營收在和2016年持平的情況下,淨利潤卻暴增了130%。不匹配的不止營收和淨利潤,墨跡氣象的現金流也是不正常的波幅巨大,這些在招股書中都沒有完全闡釋清楚。

從盈利可持續性上看,現在哪個手機出廠不自帶氣象app,墨跡氣象用來建造流量池的信息服務看起來好像可替代性過於強了。再者,互聯網紅利越來越少,工具類企業都在尋求轉型,墨跡氣象倒也在嘗試向B端轉型,企圖把氣象服務賣給企業,但高調轉型背後也的確沒貢獻出太多營收,且在AI等技術在氣象領域應用上,墨跡也沒有建立起很核心的技術壁壘。

墨跡氣象業務單一、財務數據存疑、可持續性營收能力不強三座大山橫亙在眼前尚未移走。沒過5億,利潤也沒上億,這傳說中的A股上市隱形條件也沒達到,怎麽看衝擊IPO都像是一場僥幸的“搏一搏”。很明顯早先科創板歲放寬了對淨利潤的要求,讓IPO審核看起來更加靈活了,但實際上證監會在對互聯網企業的審核這塊還是把的死死的。能預料到墨跡和一乾同類的互聯網企業可能會放棄A股轉戰海外,但海外上市,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一件事。

正方觀點:

從To C到To B,產業互聯網時代下墨跡氣象的“生意經”

文/時氪分享

有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天氣服務產業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這一廣闊市場為墨跡氣象提供了新的方向,2016年,墨跡氣象正式推出定製化天氣服務。

在這之前,墨跡氣象一直是面向C端提供服務的氣象App,這也是墨跡氣象與國外同行TWC、WNI等最大的不同之處,後兩者均是從B端起家。

在向B端提供服務前,2009年正式上線的墨跡氣象已經在天氣服務行業積累了7年的數據與能力。

到今天,墨跡氣象已經與中國天氣局、北京市天氣局、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EC(歐洲中期氣象預報中心)等天氣機構達成合作,每天獲得的數據量在350GB以上。同時,墨跡氣象還可以反向從C端獲得氣象數據。

QuestMobile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年秋季大報告顯示,2018年9月,墨跡氣象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5億,也是所有月活超過1億的App中唯一的實用工具類App。

龐大的用戶數量為墨跡氣象的預報提供了大量用戶反饋。與其他同樣乘移動互聯網東風壯大起來的工具App相比,墨跡氣象是幸運的。

在B端商業化尚未成形的時候,墨跡氣象可以通過C端服務積累的用戶進行流量變現,而在其他工具App還在苦苦尋求如何留住用戶的時候,墨跡氣象能用圈定C端用戶的天氣服務能力定製成行業解決方案輸出給B端企業用戶,完成從C端到B端的轉型。

一手to C,一手to B,墨跡氣象早已確定未來幾年內的發展方向,這種戰略的確定性也讓墨跡氣象在兩個方向上都能大膽地往前走。近期產業互聯網成為業界討論的焦點話題,“to B”也成為這場討論中的關鍵詞。對於墨跡氣象來說,幾年前開始的“to B”探索在今天終於成為潮流,而墨跡氣象已經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to B模式。

正反方觀點PK Round 1

正方:

起士:工具類應用變現難的話題,屬於老生常談,墨跡氣象從智能機崛起初期的“裝機必備”應用,到現在的存在感薄弱,主要原因是現在的智能機系統自帶應用越來越完善,第三方工具缺少了存在的必要性。但也不能說這樣的環境下墨跡氣象類的工具就沒有了生存空間,應用出海,去第三世界國際開辟市場,仍存在不小的機會。

反方:

豪伊: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以來,除了盡可能覆蓋更多的用戶閱聽人外,爭奪用戶時間是另一個競爭坐標。對於墨跡氣象來說,產品的名字就注定了這是一個缺乏想象空間的工具類APP,雖然擁有一定規模的流量入口,但變現手段相對單一,基本上絕大部分收入來源於互聯網廣告服務,而過短的用戶時間嚴重限制其變現模式,這對於以廣告為營收主力的墨跡氣象來說是一個無解的致命傷。同時,由於墨跡氣象的用戶絕大部分來自手機預裝,隨著換機間隔的逐漸縮短以及頭部廠商間競爭的加劇,墨跡氣象不得不需要持續加大推廣力度留住核心用戶,獲客成本也將有增無減。

正反方觀點PK Round 2

正方:

布蘭卡:天氣市場在中國的確是一片沒怎麽開發成熟的板塊,B端的天氣市場更是無法估量。可以預料到未來的天氣行業會從政府級、民用級過渡到個體級、企業級,墨跡在發展中積累下的大數據與用戶量就是它的優勢。目前的墨跡還處於工具型應用突破傳統瓶頸的階段,不能因為成效來的慢點就否認它在天氣服務探索上處於前列位置,在轉型B端中的墨跡不該被一棒子打死。

反方:

封清揚:墨跡氣象IPO被否實屬正常。首先主營業務盈利乏力,可持續營收更是乏善可陳。這已經夠不上A股上市的基本條件,加之財務數據有造假嫌疑,被否太正常不過。墨跡氣象IPO被否其實給了後續即將在A股上市的科技公司提了個醒兒——靠渾水摸魚進軍資本市場基本已經被斷了路,如果企業沒有核心技術、沒有持續穩定的盈利模式以及看得見、摸得著的未來預期,基本就不要再想在A股上市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