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猩紅的血染紅了那條河,也吞噬著他們的生命和人格

本期主題:埃博拉出血熱

普通人的一生,生理學上只會死亡一次——腦死亡。

但有一種病毒,能讓人死亡兩次。

先蠶食掉患者的大腦,再使之成為有呼吸、能行動的病毒播散者,直到徹底死亡。

它是生物安全等級 4 的死神(愛滋病為3級,SARS為3級,級數越大防護越嚴格);它是恐怖分子渴望的血疫;它是一場席捲整個非洲的災難。

你想到殭屍了嗎?

是的,它就是被稱為殭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

猩紅的血

埃博拉,剛果北部一條河流的名字。

可惜,讓它名揚海外的不是壯麗的景色,而是一場虐殺了河岸邊 55 個村莊百姓的瘟疫。

這場瘟疫裡,患者體內流出的血液足以染紅整個埃博拉河。

因為出血,是這個疾病最顯著的病理特徵。

左兩朵虞美人示肝區,右一朵示脾區

肝臟增大,易碎,切開後有多量血液流出;脾增大,髓質軟而呈糊狀,鏡下觀察有明顯血液瘀滯。

胰腺、生殖腺、腎上腺、甲狀腺、垂體、腎臟、皮膚等組織器官均見壞死性損害,而肺臟損害較少。

全腦可見神經膠質細胞損害,增生性損害表現為神經膠質結節和花環樣形成,變性損害表現為核固縮、核碎裂。

到這個時候,患者全身淌著血液。

彷彿血液不是流出來的,而是在啃食患者的肌膚。

患者全身的血液都在凝結。

血流載著血凝塊,在身體各處淤積:肝臟、腎臟、雙手、大腦裡全塞滿了血凝塊。血凝塊堵在了血管裡,切斷了腸的血供,整段腸子開始變黑壞死。

可患者感受不到疼痛,因為他們的大腦也被這些猩紅的花朵吞噬。

這樣美麗卻致命的損傷,抹掉了他們的靈魂——人格解體。生命活力和性格特質漸漸消失。

蒼白的骨

人類不是埃博拉的唯一宿主。

靈長目的猩猩、猴子感染埃博拉後也可成為傳染源。

部分研究認為羚羊、野豬一類哺乳動物也有可能感染並傳播該病。

而有實驗證實蝙蝠感染埃博拉後不會發病,對維持埃博拉在熱帶雨林中的存在可能充當更重要的角色。

蝙蝠是唯一一個不會發病的宿主

猴子、羚羊和野豬在埃博拉疫區都是常見食材,傳統的狩獵行為和原始的飲食習慣成為了招來死神的罪魁禍首。

即使是現在,要徹底消滅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也是天方夜譚。

彷彿象徵著大自然本身的憤怒,埃博拉就這麼悄無聲息地潛伏在廣袤的森林中,數十年間隨著獵手的腳步一次次降臨到人類社會。

傳播途徑

雖然走進中國大眾視野是在 2014 年,但埃博拉疫情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在剛果爆發,至今已經反覆出現二十餘次。

埃博拉在西非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傳播,也與當地人的葬禮習俗有關。

死者親屬前來哀悼時會親吻並擁抱死者,有些地區甚至要剖開屍體清洗內臟之後才能下葬。

而接觸傳播,是埃博拉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但即使有歐美人患病回國也不會大面積引發疫情,為何傳染性如此之強的埃博拉會被「困」在西非這片土地?

真相令人發寒

埃博拉的潛伏期往往極短,病發之後最快幾天就能殺死患者。

醫療發達的地區只要將患者嚴密隔離就能輕易撲滅疫情,因為患者根本就活不了太久。

對埃博拉病毒來說,人類根本就不是合適的宿主,脆弱的人類病死的太快了。

儘管始終沒有大範圍傳播、感染中國人,如今埃博拉的恐怖也搭乘著信息浪潮席捲我們的視野。

一個又一個的村莊被席捲,落後的衛生條件使得隔離形同虛設,重症的病人鮮血淋漓又神志不清,在街道上徘徊。

病毒寄身於血液,彷彿一群狂獸,奔湧在草原。

病人如同從內部被溶解成為湧出體液的感染源,所見之物全部粉碎。哪怕只有一滴血,飛濺出去、接觸到下一個受害者。

沒有接觸到也無所謂。

因為病毒所專心的,自始至終只有眼前的毀滅。

沒有人知道她從哪來

在人們恐慌之時,醫學界也一直在尋找埃博拉的來源。

但它就像一個蒙著面紗的巫女,沒有人知道她究竟來自哪裡。

目前最被接受的說法是:當地人民有食用蝙蝠和野獸屍體的行為,在這個時候接觸感染了埃博拉。

禍從口入的事很多,但沒有辦法,這是貧窮和落後造成的。

這也是全球都在給非洲人民施以援助的原因,因為保護他們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參考資料

1.周元平.熱帶病學.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英】瑪麗 · 道布森.疾病圖文史.金城出版社,2016

3.【美】理查德 · 普雷斯頓.血疫.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

4.埃博拉出血熱—維基百科

5.埃博拉病毒病—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配圖:Sin_node

責編:李子怡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