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影專題片《我們的旗幟》第三集:點亮《星火》


1905電影網專稿 百年壯麗畫卷,光影雕刻豐碑。電影頻道大型電影史詩專題片《我們的旗幟》的前兩期節目《破曉》《驚雷》在CCTV6電影頻道、1905電影網及全網主要平台首播告捷,專家影人集體發聲力薦,全網媒體聯合報導支持,全國觀眾點讚好評如潮。



《破曉》將觀眾視線帶回百年前的中國,電影人黃建新馮遠征黃曉明宋軼等將帶領觀眾穿越電影編織的時光走廊,從清末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運動,直至關鍵的1921年,重走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之路,解答中國共產黨為何誕生,為何成為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驚雷》則在電影人王洛勇的講述中,回望九十四年前的南昌起義,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一起見證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那刺破黎明前黑暗的槍聲,那打響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驚雷”第一槍。



7月13日21:50,《我們的旗幟》第三集《星火》如約而至,講述人王傳君重回星火燎原地,致敬井岡山精神,為我們講述從秋收起義、三灣改編、到進軍井岡山、再到古田會議,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終於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道路,也為世界革命開創了一條“山溝溝裡的馬列主義”的特色之路。


《我們的旗幟》第三集《星火》講述人王傳君


毛澤東說過:“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全國政治上有重大的意義。”偉大的旗幟意識,決定了偉大的創新實踐。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鮮紅旗幟立起來了,才使1927年井岡山上撒下的火種,終成全國的燎原之勢!


今天的主講人王仁君在2019年的電影《古田軍號》中扮演毛澤東時36歲,剛好與1929年的毛澤東同歲。這一年,36歲的毛澤東與朱德、陳毅一起,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發展,卻遭受接連的打擊和排擠,同朱德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爭論,甚至提出“難以繼續工作,準備赴俄留學”,最終黯然離開他親自創建的紅四軍的領導崗位。這一切,距離毛澤東初次登上井岡山,開創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還不到兩年……


王仁君介紹毛澤東早年經歷


毛澤東早年是以筆杆子聞名天下的,當年主持《湘江評論》時是何等意氣風發揮斥方遒。年輕的他甚至反對暴力革命。但1927年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失敗,讓毛澤東認識到槍杆子的重要性,正所謂“槍杆子裡面出政權”。毛澤東從槍杆子上,看到了面臨生死存亡的中國共產黨的出路,必須打出自己武裝的旗幟來號召民眾。


毛澤東認為,“槍杆子裡面出政權”


軍史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徐焰為大家講述了為什麽當年要發動秋收起義:秋收是中國特定的矛盾激化的時節——中國當年是一個農村人口佔百分之九十的國家。農村大多又是貧苦農民,秋收的時候就要交租子。辛辛苦苦一年到秋收的時候,要把自己收獲的糧食交給地主,家裡頭糧食不夠吃了,所以這個時候矛盾特別容易激化,共產黨人振臂一呼,農民就容易起來響應。


軍史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徐焰介紹秋收起義


據電影《秋收起義》中的毛澤東扮演者王霙介紹,毛澤東要上井岡山,因為革命要繼續,共產黨要帶領老百姓翻身當家作主。毛澤東雖然有著豐富的革命經歷,但從沒有打過仗,也不會打仗。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使他只能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武裝鬥爭的洪流,擔任中共湖南省委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統一領導起義行動。1927年10月,進軍井岡山,是毛澤東在黑暗中面對白色恐怖反覆思考後的結果,也是立足於中國革命現實的選擇。


毛澤東扮演者王霙介紹毛澤東的井岡山經歷


之後的三灣改編,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制度,使這支革命隊伍艱難奮戰而不潰散;而士兵委員會的成立,使官兵關係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變成了兄弟般的平等關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官兵平等,讓部隊在艱苦卓絕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由此成為建設一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


據軍史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徐焰介紹,在三灣改編的時候部隊只剩下七百人了,這七百人編成一個團。團有黨委,連有黨支部,排有黨小組,班有黨員。軍隊的行動從此由黨委來決定,由黨支部來決定。這就奠基了人民軍隊由黨領導的基礎。

 


1931年,毛澤東將部隊上井岡山時就定好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改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有了鐵的紀律和群眾的堅定支持,共產黨的軍隊才從此戰無不勝。據《井岡山》編劇劉仁德介紹,“群眾他能載舟也能覆舟。你看那個時候,為了把群眾關係搞好,一碗水都不能隨便動,要水到溪邊去挑,不準用老鄉缸裡的水。”


《井岡山》編劇劉仁德介紹共產黨軍隊紀律


中共黨史專家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認為,共產黨通過約束自己的軍隊,讓老百姓知道,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和國民黨不一樣。這樣就取得了老百姓的擁護和信任。


中共黨史專家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認為,共產黨通過約束自己的軍隊取得百姓擁護


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就這樣誕生了。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頒布《軍事工作大綱》,指示“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於6月上旬改稱紅軍第四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迅速壯大起來。僅僅四個多月的時間部隊就由上山時不足一個團發展為兩個團。茶陵、遂川、寧岡三縣都建起了人民政權。


據《井岡山》編劇劉仁德介紹,毛澤東對中國國情非常了解。所以他知道中國的路絕不能照搬俄國經驗,馬列主義也要結合中國的實際,自己的路怎麽走要從國情出發,從民情出發,所以最後堅持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


《井岡山》編劇劉仁德介紹,毛澤東對中國國情非常了解


1928年1月,朱德和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進軍宜章,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湘南起義。設計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的何長工,三次冒著被抓被殺的風險,終於聯繫上這支隊伍,朱毛終於走到了一起。兩位偉人富有歷史意義的握手,為中國革命掀開了嶄新的篇章,真正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朱毛會師高舉起一面堅持鬥爭、雄踞井岡的鮮豔奪目的大旗,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已初現雛形。朱德與毛澤東的偉大友誼也由此奠定,並聯手創建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即後來的紅軍第四軍。“朱毛”從此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



但沒想到,才過了一年不到,毛澤東與朱德率紅四軍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發展時,兩人卻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和爭論。據《古田軍號》導演陳力介紹,朱毛之爭是兄弟之爭,因為他們有共同的信仰。但是每個人的出身不一樣,所以他們在方法上會有一些不同,一會兒就好了。這是在鬥爭中取得的真理,經過了這樣的一個磨練,目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兩個人之間的所有矛盾,都不是矛盾。


《古田軍號》導演陳力介紹,朱毛之爭是兄弟之爭,因為他們有共同的信仰


剛從蘇聯留學回來的劉安恭,被中央派到紅四軍工作。他帶來的中央“二月來信”對整個革命形勢作了悲觀的估計,要求朱、毛紅軍分散成小股組織,到鄉村去開展鬥爭,並要求朱、毛離開部隊。1929年6月,在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上,毛澤東落選前委書記,“開除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的中央處分也被誤傳為“開除黨籍”。


他無法參加組織活動。國民黨在報紙上公開捏造毛澤東病亡的消息,竟使共產國際信以為真,專門刊發1000多字的訃告紀念。黨代會結束後毛澤東便離開了紅四軍主要領導崗位,到閩西指導地方工作,但他的內心始終牽掛著這支隊伍。


劉安恭帶來的中央“二月來信”對整個革命形勢作了悲觀的估計


1929年12月28日,著名的古田會議召開了,毛澤東又當選了前委書記,他代表前委寫了三萬多字的八項決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端於南昌起義,奠基於三灣改編,定型於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完全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勢。”有了這一根本的原則和制度,人民軍隊才得以在黨的旗幟下不斷前進,成為一支戰無不勝的革命隊伍。



據軍史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徐焰介紹,1930年1月5日,古田會議一周之後,毛澤東給第一縱隊司令林彪回信,回答他所提出的“紅旗還能打多久”的疑問,並以黨內通信形式印發給部隊幹部,對廣大指戰員進行形勢與任務的教育。


這封信被編入《毛澤東選集》,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為傳誦一時的名篇,在紅軍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這篇文章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形勢:雖然當時紅軍的力量還很弱小,相當於星星之火,但是遍地是乾柴,將來勢必能夠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形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旗幟就有方向,有旗幟才有希望。在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百年歷程中,中國電影從未缺席,始終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見證者、參與者、記錄者、推動者和傳播者。在一代代中國電影人的不懈努力下,一批批時代經典不斷湧現,潛心雕刻著歷史長河中一個又一個經典瞬間。


如今,中國電影已經成為學習黨史最生動、最形象、最感人的視聽教材之一。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電影的視角和手法講述黨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大型電影史詩專題片《我們的旗幟》應運而生。


《我們的旗幟》由電影頻道出品,每周三晚22點檔在CCTV6電影頻道、1905電影網及全網主要平台播出,騰訊音樂平台TME_official、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獨家音頻播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