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6氪專訪 | 觸寶CEO王佳梁:重新定義“中國合夥人”

文 | 王小坤

時間拉回到10年前,同無數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一樣,大學時王佳梁就有著創業的想法,他毫不避諱的告訴36氪,“去微軟,就是去尋找合夥人的。”在微軟工作的3年時間裡,王佳梁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尋找著機會。

契機·2007年iPhone問世,觸屏手機的到來,讓王佳梁和合夥人感覺到機會來了。“那個時候我的合夥人買了一台蘋果,他感覺輸入特別麻煩。我們就開了個玩笑,他說我肯定可以做一個更好的輸入法,我當時就說如果你能把它做出來,那我們就一塊兒出來創業。”幾個星期後,觸寶最初的輸入法原型問世了。王佳梁說,“那個原型現在看來很粗糙,但是在當時就一下子看到很多在這個領域可以創新的地方,感覺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是很有機會的,所以我們就決定出來創業。”

十年前的中國創投圈,還不似今日,動輒幾千萬的天使投資、幾億的VC支持。2008年,觸寶五位聯合創始人拚湊了10萬元的啟動資金成立了這家公司。

觸寶版中國合夥人:從第一天到10年

如果有一本隻講創業故事的“中國創業公司編年錄”,描述合夥人之間合久必分的故事一定可以成為重要的一章,合夥人起初一起創業,後期因各種利益紛爭而分道揚鑣的例子屢見不鮮。而觸寶的五位創始人,從第一天走到了第10年。

在王佳梁看來,挑選合夥人是創業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問我說創業這10年時間做的最正確的決定是什麽的話,那我覺得就是選對了合夥人。我們這幾個創始人都是技術背景,我自己原先是程式員,我的合夥人也是搞這方面的,我們有三個人是來自微軟,還有日本NTT DATA公司出來的。”這樣的團隊基因,決定了觸寶後期的每一步。

觸寶5位聯合創始人(從左往右):王健、王佳梁、張瞰、任騰、李巧玲

“觸寶的成功某種程度上源於合夥人之間背靠背的信任。”王佳梁舉了一個例子,“我們合夥人之間溝通風格非常直接。有一次我跟我的合夥人在會議室爭論,我們兩個人拍桌子,聲音越來越響,所有的公司同事都聽到了。後來我們有一個高管跟我講說他擔心當時公司開不下去了。實際上我們合夥人之間這種爭論的情況非常常見,但是我們都是對事不對人。這在我看來也是一種信任的表現,因為你對你真正信任的人才會用特別直接的方式把想法提出來。”

談及合夥人之間的股權分配,王佳梁向36氪描述了那個令其印象深刻的場景,“中國人總覺得討論這個東西傷感情,但是我跟我的合夥人之間非常直接和坦誠。有一次下班,我們從地鐵口走樓梯下去,從地鐵口開始,幾個合夥人討論到我們是不是要討論一下股份比例應該怎麽分配?樓梯走完了,這個比例就定下來了。之後我們再也沒有變,也沒有討論過這個話題。因為我們出發點不是為自己分更多的錢,而是創造價值。”

創業初期的工作強度可想而知,間隔十年,再次講述起當時的日子,仍然能感覺到王佳梁當時的熱血,“那個時候每天差不多睡3、4個小時,但整個人像打了雞血一樣,不覺得困。每天早上起來,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郵箱,看一下到底又有哪些新的來自於世界各地的用戶給你的反饋,你看完這些反饋的郵件之後,整個人就一下子精神了,因為你突然覺得做的東西影響了全世界那麽多的用戶,你會像吃了興奮劑一樣,特別興奮和有成就感。”

與大部分國內互聯網創業路徑不同的是,觸寶一開始就選擇在海外市場開展業務。這背後有著創始人深刻的考量,王佳梁總結這背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海外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那個時候輸入法這個產品的概念在海外是模糊的,在蘋果出現之前,人們主要用黑莓、諾基亞這類鍵入式手機。觸屏出現之後,軟體鍵盤特別容易按錯,輸入法就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第二,從基因的角度來講,觸寶的團隊基因更適合做海外。5個人創始人全都是技術背景,同時又有一些海外公司的工作經驗。

對觸寶而言,起點在海外市場,後期選擇在美國上市就成為非常自然的選擇。“我們希望通過在美股上市提升觸寶的國際影響力,未來觸寶的願景是要做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互聯網公司,同時我們也想要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他說。

觸寶的轉型之路:把輸入法當成超級APP,打開海外“長尾市場”

輸入法看似簡單,做好卻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全球複雜的語言環境下做成入口級產品更是難上加難。觸寶利用技術驅動輸入法成長,從早期的T+鍵盤、滑行輸入等開始,觸寶就通過創新的產品研發模式讓用戶量快速裂變爆發,得到了全球特別是小語種地區大量的擁躉。

王佳梁透露,輸入法業務的體量很大,也是很多人對觸寶的第一印象,但它並不是觸寶的唯一業務,通過幾次大的轉型,觸寶的業務和商業模式有了較大的更新。

剛創業不久,觸寶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廠商預裝,收取授權費。但這種模式天花板很矮,容易遇到瓶頸於是幾位創始人決定放棄每年幾千萬的現金收入,將產品全部免費。這一決定給觸寶帶來了大量的流量,再加上多年的海外本土化運營,使觸寶輸入法逐漸成了超級入口。數據顯示,目前觸寶輸入法單品日活超過了1.2億。

在完成入口級的布局後,觸寶又與人工智能相結合,開始了從入口到內容服務的轉變。王佳梁在對36氪聊到這次業務轉型時,顯得格外認真。“在傳統優勢輸入法上,我們跳脫了工具類的產品邏輯,我們要將它打造為‘超級APP’。我們在輸入法內部研發了AI助手Talia,它可以識別輸入場景,為用戶主動推薦內容和服務,還能接入很多第三方服務,想象太空非常大。”

除此之外,觸寶還研發了多款內容型的矩陣產品,它們歸屬於生活、娛樂、健康、健身、資訊和短影片等不同的垂類,主要是基於觸寶在海外很多年的本土化運營經驗孵化出來的,“這些產品目前的月活也已經有數千萬了。”提到用戶量,王佳梁自信地說。

招股書顯示,觸寶目前的營收增長迅猛,2018年上半年營收5028萬美元,2017年同期為911萬美元,同比增長451.7%。王佳梁表示:“保持高速增長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技術積累。輸入法本身深度學習的算法是能夠應用到其它APP增長和變現上面去的,我們的用戶增長會依靠算法和機器自動去做決策。算法能夠看到非常多的管道,再自動做計算到底哪個管道獲取用戶的收益最高,這降低了我們獲客的成本。”

此外,廠商合作、應用商店的分發、社交化運營也是觸寶獲客的重要管道。王佳梁分析道,“以輸入法為例,用戶的獲取管道有一部分是來自廠商合作,像OPPO等廠商在海外都預裝了觸寶輸入法,因為我們支持110多種語言。第二個方面,是我們在Google Play和蘋果APP STORE等平台上的持續運營,積累了很多口碑和自然的下載。此外,我們在Facebook上的粉絲超過550萬,已經超過了很多美國的公司,有不少用戶都是在社交平台積累了我們的品牌好感度,從而去使用我們的產品。”

不做簡單的Copy From China

談及觸寶的未來,王佳梁和團隊的規劃比較清晰,“海外市場其實現在還是一個藍海,有很多機會,我們會進一步的去深耕海外。未來觸寶會提出一些新的戰略方向,不光是對我們自己,我們也會幫助一些國內的很多開發者和一些合作夥伴出海,幫助他們一起去開發海外的市場,我們想要做全球的大融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出海,但也遭遇了不同的困難。在採訪的最後,王佳梁就和36氪聊到了對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理解。他認為,國際化並不是簡單地將中國模式搬到海外,所謂Copy From China,中國公司在東南亞、印度等國家輸出中國模式的過程中,其實很容易水土不服。真正的國際化,是能夠讓產品在各個國家不同地區的當地市場裡,自然且原生地孵化和生長出來。特別懂得運用國際規則,特別是注重知識產權。

王佳梁在紐交所

“這種能力對中國公司而言的確非常有挑戰性,因為需要你去放下很多過去對國內市場的理解,重建一個全球思維。觸寶已經探索了十年,未來也將繼續在AI技術、知識產權和海外本土化運營上投入更多的人才和資金,我們要成為真正國際化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這位一向低調的CEO,在IPO之前已經連續很多天睡眠只有三個小時,但是提到未來,王佳梁的眼睛裡依然閃爍著光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