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慢性B肝患者檢查項目有哪些?

對慢性B肝病人而言,肝功能、「兩對半」、HBV-DNA和超音波是不可缺少的常規檢查項目。肝功能不正常時,應每半個月檢查一次。肝功能正常後應連續三個月每月檢查一次。如還是正常,可延長每半年檢查一次。其間如出現不適則應隨時檢查。「兩對半」、HBV-DNA和超音波一般來講可3-6個月檢查一次,不必每月都查。如果病情反覆波動,久治不愈,或出現一些併發症,則除了上述常規檢查外,還要選擇其它的檢查項目。當懷疑病情有可能轉化為肝纖維化、肝硬化時,應加做血常規、肝纖四項、胃鏡和肝臟穿刺活檢。如果經常出現鼻腔、牙齦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容易止住或身上有青紫,應檢查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活動度(PTA)。如有癌變傾向,應及早做甲胎蛋白(AFP)、CT等。抗病毒治療前最好先查B肝病毒基因分型,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抗病毒藥物,抗病毒過程中如病情突然變化,要查病毒變異、干擾素抗體等。

肝臟超音波檢查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性器官,而且位置固定,最適於超音波檢查,其應用範圍主要是:肝臟大小、形態。如肝腫大、肝萎縮。肝臟局限性病變,包括肝囊腫、肝血管瘤、肝癌等;肝臟瀰漫性病變,主要是肝硬化、脂肪肝、血吸蟲肝病等;肝臟超聲定位,如肝穿刺前的進針點定位,肝癌硬化劑注射定位等;門脈血流動力學檢測。超音波檢查對人體沒有傷害,簡單易行,且費用不高,是肝病實用、重要的診斷方法。

肝穿刺活組織檢查

肝臟的組織學檢查是診斷和闡明肝臟疾病的基礎,是判斷肝炎的病因、嚴重程度及其發展、以及評估藥物治療效果的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檢查。常規的肝組織檢查是將肝臟活檢組織的切片經常規染色後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另外可應用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與核酸雜交等技術,了解肝內異常物質的沉積(如肝細胞內的B肝病毒數量)、肝纖維化的程度、肝內病毒抗原與核酸等,深入認識肝病的發生機制。同時還可應用電子顯微鏡,將影像放大至1萬-10萬倍以上,以更精確地了解肝細胞內的微細變化。有些病人對肝穿刺活檢有顧慮,認為對人體有傷害。現在應用的細針快速穿刺法,針在肝內停留僅1秒鐘(又稱:1秒鐘快速肝穿刺)。只要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術後加強觀察,肝穿刺活檢是很安全的。

慢性B肝肝纖四項檢查

慢性B肝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覆發作,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向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方面變化。為了及時掌握病情發展勢態,阻斷肝纖維化向肝硬化進展,定期檢查肝纖四項很有必要。就目前醫療技術水準而言,肝纖維化是可逆轉的,而肝硬化不可逆轉。阻斷了肝纖維化的進展,就可減少肝硬化的發生。肝纖四項檢查內容包括:血清透明質酸(HA)、Ⅲ型前膠原蛋白(PⅢP)、Ⅳ型膠原(Ⅳ-C)和層粘連蛋白(LN)。這四項是在肝纖維化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份。它們數量的多少與肝纖維化的程度有密切關係。一般來講,在慢性B肝病程中可能會出現肝纖四項中的一項或兩項一過性的升高,但經過護肝對症治療都能恢復正常。如果治療後不降反升,或又出現三項、四項的升高,就要高度警惕肝纖維化的可能,要採取積極的抗纖維化治療。肝纖四項檢查只能反映肝組織中有關纖維化成分的多少,不能反映肝組織的病理變化程度,所以還需要結合其它相關的檢查,如肝穿,才能對肝纖維化做出診斷。

「早檢測早預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