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城市植被如綠色冷氣機!武漢未來或將更清涼!

大江東去,漢水西來。武漢,一城秀水半城山。

回望整個7月,武漢以連續高溫日達18天的成績,改寫了1951年武漢天氣站建站以來的7月連續高溫歷史紀錄,成為史上第一。打破連續歷史高溫記錄,“武漢退出我國‘四大火爐之列”這一結論似乎有點站不住腳~

67年來,武漢7月沒連續熱過這麽久。“熱的持續時間雖長,但高溫與往年相比,並不十分突出。”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高工史瑞琴介紹,7月武漢最高溫是7月21日的38.6℃,歷史排名第12位,而去年夏天高溫以39.7℃創下新紀錄。

東湖綠 道

武漢市天氣台台長劉火勝表示, 判斷一個城市是否炎熱,需要考慮多種因素,比如最高氣溫、平均氣溫、高於35℃高溫天數、氣溫日較差(指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空氣相對濕度等。 大家通俗所說的“火爐”,反映的是公眾的直觀感受,但一直以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標準。

研究結果表明,公眾以往熟知的武漢、南京等傳統“火爐”城市雖然還在名單裡,但是排名已經退出“四強”。劉火勝介紹,這和中國氣候的變化有關,最近十幾年來南北氣候變化可以看出,長江流域城市的溫度增長速度沒有其他城市快,中國北方許多城市升溫更快。

據專家分析,武漢夏季溫度變化除了氣候因素外,還與武漢水資源豐富與城市綠化增加有關。

湯湖公園

自然環境

從自然環境看,武漢城水交融,長江、漢水在此交匯,166個湖泊鑲嵌城中,水體超過市域面積26%,人均擁有淡水量是全國平均水準的35倍。

綠化建設

從綠化建設看,去年,我市全市建設綠地面積860公頃(其中新增綠地面積659.35公頃),植樹造林4.53萬畝。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55%,綠地面積20947.31公頃,綠地率34.47%,公園綠地面積8355.8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91平方米,森林覆蓋率22.88%(全省第四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森林蓄積量556.55萬立方米。  

今年植樹節期間,通過網絡報名植樹的人數達5萬餘人,創歷史之最。

近年來,武漢持續開展園林式小區、園林式學校和花園家庭等系列創建活動。

武漢園博園

2017年武漢“園林式小區”評選選出100個園林式小區,這在武漢尚屬首次,評選的開展提升了城市園林綠化品質,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區的人居環境,提升了市民對身邊綠色的“獲得感”。

武漢市花園家庭評選活動已連續開展5年。5年來,已評選出460戶花園家庭,其中包括50個“最美花園家庭”,參與家庭過萬,遍布武漢三鎮。5年來,以花做媒,形成一道江城人家的綠色風景線,花園家庭的評選也鼓舞了更多市民參與家庭綠化事業當中,以這種形式,為江城添綠!

今年武漢市還計劃建設綠色驛站100個,每個輻射3000戶居民,帶動9萬人,力爭影響90萬人。

可別小看這些數據,到了現在“烈日當頭”,你就能發現它們的價值所在了。有的作用顯而易見,比如走在路上,能遮陽的地方更多了,而有的作用得讓專家告訴你。其實,綠地、花草是一台天然的“冷氣機”。而林蔭大道就像一條條保溫性能良好的“冷氣輸送管”,能使整個城市溫度趨於均衡,讓這座城市盛夏氣溫逐年下降。

中山公園

所以事實是:近年武漢的確有所退燒,而武漢綠化建設功不可沒!

如今,武漢正朝著最具宜居品質的濱水生態綠城和世界亮點城市邁進。7月初,武漢市推出《武漢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方案》,旨在以籌辦軍運會為契機全面啟動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有一套嚴格的標準體系。其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是三大硬指標。

《方案》據此提出——到2020年底,武漢力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綠地率達到35%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少於10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於90%。

創建工作將凸顯城市生態格局建設,建成、夯實“一心、兩軸、五環、六楔、多廊”的生態框架。

今明兩年,武漢還將新建綠地面積2000公頃,新增林蔭道400公里,建設7片湖泊水網綠色生態廊道等。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更新版,指標更高,要求更嚴,體系更全面,更加注重城市的生態宜居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有望進一步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水準,完善城市生態系統,提升城市生態承載力。

未來,武漢夏日或將更清涼!(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