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吃母乳,怎樣才知道吃飽了?看這3個信號

"喂"寶寶提供專屬的37°C的愛。

2019年8月1日~7日是第28個母乳餵養周,今年的主題是:助力父母,成功母乳餵養

隨著人們認知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了母乳餵養的重要性。堅持母乳餵養,是母親送給寶寶最好的禮物。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純母乳餵養6個月,除母乳外不得接受任何其他食物、飲料、甚至是水。

神奇的母乳

母乳是一種十分獨特、具有物種專一性、成分非常複雜的營養液體,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與細胞,又被稱為"白色的血液"

在寶寶成長髮育過程的各個階段,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動態變化。比如初乳與成熟乳、早產與足月,甚至每次哺乳時前後乳的成分都是有變化的。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加與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母乳替代製品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讓人們選擇去替代母乳餵養。而實際上,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任何一種乳製品可以替代母乳的重要性

為什麽人類站在生物鏈的頂端?我們既沒有鋒利的牙爪,也沒有飛天遁地入海的本事,因為我們擁有無比發達的大腦。大腦發育在嬰幼兒的發育是關鍵。母乳中乳糖含量高,能提供大腦發育所需的能量,促進鈣的吸收,阻礙腸道有害物質吸收。

母乳對於嬰幼兒的發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和純母乳餵養寶寶相比,非母乳餵養寶寶患嚴重營養不良的幾率超出10%;

僅在中國,產後1小時內即開始母乳餵養,每年可避免3萬名新生兒死亡;

母乳餵養對兒童中耳炎、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可能有預防作用;

非母乳餵養寶寶因病住院的幾率是純母乳餵養寶寶的5倍。

母乳餵養對媽媽也有重要作用:

母乳餵養6~12個月,媽媽患乳腺癌風險降低9%,超過12個月風險降低36%;

每天分泌母乳需要額外消耗500kcal的熱量,每個月可以減去1斤體重;

母乳餵養每延長3個月,媽媽患II型糖尿病的風險下降11%;

母乳餵養6~12個月,媽媽患卵巢癌風險降低28%,超過12個月降低33%;

與從未有母乳餵養的人相比,母乳餵養媽媽患子宮內膜癌風險降低12%;

與有過母乳餵養經歷的媽媽相比,從未有過母乳餵養的媽媽在絕經後發生骶部骨折的風險是前者的3倍;

促進母子感情,親情的紐帶,經濟實惠,不需要增加額外負擔。

二、如何判斷寶寶吃得飽,吃得好

既然母乳餵養對於寶寶、母親這麽重要,我也願意去母乳餵養,那我該如何去判斷我的乳量是否充足,寶寶是否可以吃飽?

可以從 嬰兒體重、胎糞轉黃時間、嬰兒尿量三方面判斷母乳餵養的有效性。

1.嬰兒體重

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生後6h有不同程度的體重減輕。另一項隊列研究顯示,出生1周內新生兒體重平均下降4.9%(0~9.9%),體重下降程度與餵養方式有關,純母乳餵養、混合餵養及配方乳餵養者1周內體重下降分別為5.5% 、2.7% 和1.2%。

當母乳餵養新生兒體重下降超過10%時應警惕可能為母乳攝入不足。

2.看便便

生後24~48h,新生兒即排出墨綠色的胎糞。橫斷面研究顯示,足月健康新生兒糞便次數為1.6~8.5次/d,糞便轉黃時間3~15d。糞便轉黃延遲提示母乳量不足。

3.看尿量

生後第1天尿量較少;隨著母乳分泌量的增加,嬰兒尿量逐漸增加。新生兒出生後每天尿6~7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嬰兒尿量不足[尿呈深黃色,提示奶量不足。

通過簡單的介紹,大家對於母乳餵養肯定有了全新的認識與了解。寶寶呱呱墜地後,能夠"喂"寶寶提供專屬於(她)他自己37°C的愛,是件多麽幸福的事!

但是,我們同樣應當知道母乳餵養堅持起來並不容易,漲奶、堵奶、回奶、追奶、乳頭皸裂、潰瘍、奶水不足、夜奶……一路的艱辛幾乎只有媽媽們自己知道。

參考資料: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 母乳餵養促進策略指南(2018版)[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8, v.3(13):207.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