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明珠:一面獨斷一面投入的格力“鐵娘子”

高曝光率往往伴隨著高爭議度,近年來,有董明珠在的場合,似乎總不缺少“話題”。董明珠話語簡潔、堅決。這是她向來的風格,是一個對自己的看法和決定極其篤定的人。但這樣的篤定有時也被視為一意孤行,尤其在格力業績波動之時。

面對爭議,董明珠曾經說過一句很不尋常的話,“沒人恨不是完人。”她說自己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讓步。

中國家電業曾是明星企業家誕生最多的地方,也是明星隕落最多的地方,春蘭的陶建新、科龍的潘寧等已是一個個塵封在時代泥淖中的名字。但董明珠的“格力掌握核心科技”依然響亮。

2018年春天,新京報記者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對話董明珠本人、格力前董事長朱江洪、格力新老員工、供應商及行業專家等,多方視角之中的董明珠,有商業強人的獨斷,也有企業家的格局。

野心與耐心並存的“狠角色”

董明珠,被稱為中國家電業最有權力的人之一、對手眼中“桃花過處,寸草不生”的狠角色。她注重自己儀表,夏天愛穿連衣長裙而非職業套裝,似乎仍留存有一份30歲那場大變故之前的審美,但除此之外,“董格力”就是她的全部內涵。她曾說,自己處事風格是“責任需要”,“如果不做董事,相信三五個月就會回到原來的我,比較隨和”,但她也曾提到,自己“骨子裡有一種堅韌的東西”。

1990年,36歲的董明珠加入格力做業務經理。頭兩年,她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佔整個公司的1/8。起步漂亮,後勁也足。2017年,董明珠獨立執掌格力電器五年,這五年格力電器的營收是過去21年的1.9倍,利潤接近4倍,淨利潤率達15%。這一組組被外界反覆引用的數字,幾乎就是董明珠的“話語權指數”。

她時常強調自己與格力那種生死相依的關係,“你對我個人有意見可以,說格力不行”。在回答“加入格力後,有沒有想過自己會在這個企業奉獻多長時間”時,董明珠對新京報記者說,“當時到格力根本就沒想過我在這裡能乾多久,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沒有這個想法,我們選擇的職業就需要乾一輩子。”

近幾年格力面對的爭議沒停過。外界對董明珠和雷軍“10億賭約”及“多元化陷阱”的話題緊抓不放,她曾經要麽抵觸,要麽輕輕帶過。去年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她回了一句“媒體炒作賭約沒意思”,便不再多言。

2015年,小米曾聯合美的進入冷氣機領域,同年,格力開始為格力手機預熱宣傳。

就格力而言,董明珠曾如此描述做手機的野心:“2015年要賣5000萬部”,“我的老用戶拿到我的手機,我希望他能用三年??但三年以後,我就讓他必須要換”,“我的手機在世界上第一,2米摔下去不會壞”??但在外界看來,這樣的野心是董明珠的一意孤行。

2018年4月,董明珠對記者談道,“雖然今天我不可能做到幾千萬台,甚至幾百萬台我的手機都沒有,但是我希望這100萬個消費者只要用到我的手機,他們都認可,我覺得就是成功了。”她說,“因為很多人在用這個手機,用我的其他的產品跟我的冷氣機比,我的冷氣機在全球已經佔有了絕對的長官地位,我又不是神仙,就是我做得再好也得別人接受這個過程,對吧?”

言語間依然自信滿滿,但她沒再強調“大目標”,也沒硬邦邦地反駁,而是在講述服務消費者的初心。或許,在昭示格力多元化布局的野心之後,董明珠如今更需要的是外界對格力的信心和耐心。

多元化之路:一意孤行還是篤定自信?

董明珠的話語體系由“是或否”構成,幾乎沒有中間地帶。她是一個對自己的決定極其篤定的人。當別人問,“內心有過懷疑嗎?”她反問:“我為什麽要懷疑自己?我從來沒有判斷失誤過。”她繼續反問,“自己的產品自己沒信心,別人怎麽有信心?”

董明珠2012年提出的“未來5年,每年業績增長200億元”,仍言猶在耳,經歷了2015年與2016年的業績下滑,格力似又回到了“衝刺跑道”。

2017年格力營收達到1482.86億元。這一利好發生在格力電器董事會改選(原定2018年5月,後延期至2019年1月)之前的關鍵節點。

格力董事會換屆之前,外界普遍認為,董明珠連任董事長幾乎沒什麽懸念。一位曾經接觸過格力電器前董事長朱江洪的人士對記者提到,朱江洪也認為,為了企業穩定,珠海市不一定會推薦新的人選,如果推薦新的人選就要考慮風險,但接不接得上,心裡沒底。

不過回暖的數字仍沒有打消2015年以來盤旋在她身上的質疑。

董明珠的篤定反被一些聲音視為“一意孤行”,稱是她致使“單打冠軍”格力落入“多元化陷阱”,而格力的營收結構就成為外界攻擊董明珠一個最具體的“靶子”:從2013年成立大松生活電器,到2014年明確提出“多元化”,再到2015年推格力手機??董明珠一直在其他領域進行嘗試,但從2013年至2016年,格力冷氣機營收佔整體營收的比例僅從89%降到81%。

在朱江洪治下,格力一直是專業化的代名詞。一位曾在格力工作近十年的前員工對記者提到,“格力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成立了一個投資管理部,探索廚房電器方面,最終也沒有下手。可能是朱總的意思,他覺得冷氣機都沒做好,就做其他的東西。當然你說他錯嗎?沒錯啊。那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

到今天,儘管對格力電器多元化布局頗有微詞,但家電專家劉步塵認為,從專業化到多元化“一定是”格力的一個必然選擇,“所有大企業的發展路徑都是這樣。”但他認為,格力現在的布局缺乏邏輯性,並從銷量、管道、品牌等方面細數其入局手機行業的不合理性。

但在董明珠看來,格力做手機有核心優勢,一方面是格力對品質的控制非常遊刃有余,另一方面是手機將成為智能家居入口,和格力其他的電器產品能結合起來。劉步塵對此表示:“企業做手機的時候都說是要找到一個智能化的控制入口,但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老對手美的與格力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事實上,前者“跨界”的步子邁得更大,十幾年前便先後進入地產、客車等領域。有業內人士受訪時談到,企業多元化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是相關多元化,後面才是弱相關多元化,或不相關多元化。美的的相關多元化早在2000年已完成,而格力在多元化布局時間不長,部分業務卻跳過了相關多元化階段。

但董明珠自然不會將格力的未來完全押寶在手機這一項業務上,也許因為後者具爭議度和話題度,B端的布局、更巨集觀的布局被湮沒在議論聲中。董明珠身邊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是,格力正在向多元化的工業集團轉型,未來格力的標簽將不再是“家用電器”而是“精工製造”。這一布局據說始自2012年。

“網紅企業家”認準鐵腕管理

每天早上,數萬名員工如潮水般湧向1500畝的格力園區,每天夜晚,又如潮水般退去,漲落之間,像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掌門人那樣,董明珠非常在意自己對企業的把控力。劉步塵稱,“在格力花一分錢也要她簽字”。

董明珠被稱作“網紅企業家”,不用明星打廣告,親自代言格力產品,將自己的形象與格力的品牌綁定在一起。格力手機開機畫面就是董明珠,並引起了不少非議。

對此,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說我是格力的負責人,我告訴你,你買的產品如果有問題我負責,你能找到我。如果是明星,你可能找不著,你去找誰啊?你可以找我,這就是我自己來做廣告的原因。”

這種品牌策略背後或有對分散股權帶來的控制權隱患的擔憂。一旦格力電器與珠海國資委的“父子矛盾”出現新問題,或者格力再次面臨“野蠻人”,影響力將會是持股僅0.74%的董明珠一個相當重要的應對砝碼。

控制力表現在對內管理方面,就像一些商業強人,她注重細節、結果導向,不控制自己脾氣,甚至會當著媒體的面發火。“管理就是鐵,怎麽會是藝術呢?”董明珠將自己的管理概括為一個“狠”字,對員工狠,對自己更狠,“在格力28年沒休假一天”。

格力員工龐爽對新京報記者談到,進入格力後覺得董明珠比他想象當中的要更厲害。“一方面就是讚美的,這個人很厲害,另外就是她的管理方式,確實是鐵娘子的這種厲害。”他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次跟她匯報工作的時候,你首先是一定要把這個工作吃透,其次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張,另外就是一定不能走尋常路,要有創新,如果做不到這三點的話,你就會被她罵。這個罵要加一個引號,更多的是一種批評。”

雖然此前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但董明珠仍身兼格力電器董事長和總裁雙職,同樣是“大權在握”。

前述接觸過朱江洪的人士對記者提到,在朱江洪眼中,董明珠變了一些,以前挺客氣的,大小事務都會匯報,現在說一不二,其他人提意見可聽可不聽,權力太過集中肯定會令一個人產生某些變化。

在龐爽看來,董明珠所謂的脾氣這些東西都只是表達的一些方式,“董總其實是在最大程度地減少溝通成本。”

董明珠自己不避談“集權”,她曾說,“在決策上一定是集權的,但在執行上,是分權的。”

龐爽從自身的經歷講到,“她並不是一個不接受意見的人,你提完之後,她覺得你說得有道理的話,她也會接受。但這個事情的發生概率比較低,因為她從來不犯錯。”他說,“(她的要求)有的時候你可以理解,有的時候你不能理解。你不理解但你去執行,那個結果就是她早就預料到的。所以說她作為一種領袖型的企業家人物,其實是有天賦的。”

新京報記者 江波 編輯 趙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