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肆虐全球,哪些中國科技公司最受影響?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金璵璠 蘇琦 唐亞華

編輯 | 魏佳

國內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國外的疫情開始爆發。

世界衛生組織3月11日晚將新冠疫情調整為“全球大流行”級別。事實上,早在2月26日,國外的新增病例就已經超過國內。截至台灣時間3月13日7時,國外患者已累計確診53428人,單日新增六千人以上。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昨夜今晨全球金融市場再次開啟暴跌模式,超過10國股市發生熔斷。美國股市至今共三次熔斷,兩次發生在本周。最終美股全線收跌超9%,標普500指數與道指均創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受大盤影響,明星中概股全線下跌,其中阿里巴巴跌6.94%,京東跌7.87%,拚多多跌6.42%,網易跌7.88%,百度跌8.55%,攜程跌5.95%,荔枝、蘑菇街跌幅近30%。

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逐漸由需求端蔓延至供給端。中國,以及美國、日本、韓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伊朗等疫情嚴重的國家,多為重要的出口國。

這意味著,疫情的影響,從國內前期對旅遊、娛樂、餐飲等行業的消費抑製,開始滲透到生產環節衝擊產業鏈,中國對外依存度高的行業壓力陡升。

有投資人判斷,疫情全球性蔓延首先影響出口,緊跟著是出海企業,接下來會傳導到整個互聯網行業。旅遊人盼望的報復性消費還沒見到曙光,全球業務警報已經拉響;手機廠商今年以來都重倉押注5G換機潮,但離開海外供應鏈後果難以預估;跨境電商供應鏈、物流運力、復工節奏都再次被打亂;出海企業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疫情下地球村民都隔離在家,衝擊線下業態的同時也給線上產品和服務帶來了流量紅利。

全球疫情之下,哪些中國科技企業最受衝擊?燃財經採訪了6位投資人、7家企業、1名行業人士,分別圍繞旅遊、手機、跨境電商、出海、在線娛樂、醫療健康、遊戲等領域做出初步預判,並給出建議。

多位受訪者擔心的是疫情持續時間,如果一到兩個月左右,行業勉強可以承受,但是如果持續下去,帶來的影響將不可估量。

旅遊行業:再持續3-4月,很多企業是扛不住的

疫情正在削弱全球旅遊行業。

根據UNWTO(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全球出境遊2018年的市場規模是14500億美元,其中中國遊客在國外消費超過2770億美元,接近全球出境遊總花費的1/5。全球旅遊業正因為中國遊客的減少“陷入窘境”,而國內旅遊服務商也在遭受空前的打擊。

“就在三五天前,行業內企業還認為旅遊行業就要見到曙光了,再堅持一段時間,起碼國內小範圍還是能流動的,再過一段可能出境也能逐漸恢復。現在看來都不成立了。”勁旅網創始人魏長仁判斷,美國、歐洲等主要旅遊目的地的疫情,在一兩個月內恐怕難以結束,市場可能要等幾個月甚至半年到一年以後再打開。

短短幾天,旅遊行業開始寄希望於國內了。魏長仁告訴燃財經,資本寒冬已經持續了兩三年時間,旅遊行業死掉了大批公司,現在全球疫情無疑是雪上加霜,市場淘汰還將繼續。

“剩下的在今年更不好過,有錢的企業就能多活,沒錢又找不來錢的就會死掉。已經扛了兩個月,再持續三四個月的話,很多企業肯定是扛不住的。政策上能給中小企業的支持也不多,房租、人力成本降不下來,可能只能裁員了。”魏長仁同時也給出建議。他認為,專注出境外旅行的機構受到影響更大,不過還需要看國內的恢復情況。

據燃財經了解,攜程情況最差時,國內訂單至少損失了80%,如今國內業務正在逐步恢復,但是國際訂單短期很難恢復。攜程方面對燃財經表示,“出境遊、國際班機、高星酒店等業務在人數上不一定佔大頭,但收入和利潤佔比大,因此打擊非常大。”

在凱旋創投合夥人陶冶看來,疫情下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旅遊業。“周邊的服務沒有了,之前的預訂不履約,未來業務也停滯了,但是企業人力、租金等硬成本照常支出,業務收入大幅下降,流動資金異常緊張,腹背受敵。再加上原油暴跌的‘黑天鵝’事件,消費者對未來普遍缺乏信心,對旅遊行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他建議,旅遊相關的企業要更加重視現金流,重新規劃預算,盡最大努力縮減費用支出,增加現金儲備,另一方面,多關注和研究政府的扶持政策細則,利用好優惠政策,減輕自身壓力。

另外,攜程方面也提到,對旅遊行業而言,復工並不等於複產,真正有旅遊收入才可以稱之為複產。旅行社的產品往往是預售性質的,這就有一個“時間差”,比如5月以後或者6月以後的產品,可以提前預售,這對緩解旅行社現金流壓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手機行業:拚的是供應鏈管理,賭的是供應商穩定

國內疫情高峰已過,中國工廠正在積極恢復生產,一些城市的線下零售店鋪剛剛陸續開張,而對於嚴重依賴全球供應鏈的手機廠商而言,他們的痛苦還沒有結束。

首先,需求側,繼續被壓製。

“5G新機尤甚。”志程手機負責人張貴海告訴燃財經,新機的銷售閉環是先真機體驗再購買,現在疫情進一步擴散,線下銷售場景停滯,大量換機需求被壓製。

APUS創始人兼CEO李濤同樣認為,中國的經濟和美國的經濟在2020年這個時點上都面臨著挑戰,如果具體到手機產業,取決於疫情結束的時間,就目前情況來看,整個手機產業不是由供應鏈來驅動的,而是由市場來拉動的,只要市場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水準還在,疫情結束後就會出現報復性增長。

日前,美國市場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預測,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比預期(疫情前的預測)少10%,中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比預期減少15%。

華為作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不但開始砍單5G手機,同時也將今年手機出貨量下調了20%,這是華為近10年來首次下調出貨量。蘋果公司也於2月宣布一季度無法達成先前釋放的營收預期區間。

不過,張貴海從另一角度判斷,有剛性的換機需求的用戶,多數會購入已經有一定認知的4G手機,“今年手機市場的出貨還是會以4G手機為主,主流的手機廠商都積攢了大量的4G手機庫存,這對他們的庫存消化、財務狀況反而是一種優化。”

供給側的影響更大。一部手機,至少需要300個零件,基礎零件國內自主,但關鍵元件還是受製於美、日、韓等企業。除了華為採用自家的麒麟芯片之外,其他手機廠商普遍搭載的是美國高通的芯片,記憶體主要來自韓日企業,目前這些國家的疫情嚴重程度不亞於國內。

創勢資本創始合夥人湯旭東告訴燃財經,2020年市場最看好的5G手機、柔性手機,在疫情前已經開始爆發了,但由於全球供應鏈的影響,銷量開始下滑,目前基本處在停滯狀態。

“哪怕其中一個零件供應出現短缺,那麽這款手機就無法量產,而等零件供應上了,生產出來了,可能這款機器已經落後了。”張貴海對燃財經表示,手機廠商現在比拚的就是供應鏈管理,誰家的規模大,誰家原來賭的供應商沒有出問題,那麽後發優勢就會凸顯。

據燃財經統計,截至3月12日,2020年國內手機廠商已經拿出11款5G手機,而且3月份後還會有一批5G手機蓄勢待發。“5G手機密集發布,不代表已經大規模量產了,手機行業有滯後期,現在沒有問題不代表後期不會爆發出來。哪家廠商受影響最嚴重,外界還無法評估,後期零售市場會反映出真實的情況。”張貴海說。

湯旭東建議手機廠商在元件備貨、市場投放方面放慢腳步,不要過於激進。據他觀察,華為、小米、蘋果這些企業都已經在放慢速度。

不過,手機廠商在供應端的危機可能是國內供應商的機會。“就像口罩,你買不到N95級別的,那就只能買其他的。”張貴海稱,在手機行業終端供應上,國內原本作為備用方案的、排名靠後的公司可能就有機會替補登場了。通信博士張峻愷同樣認為,若疫情持續時間長,可能打破目前的手機供應鏈布局。

在手機制造業身上,目前也看到了一些機會。像富士康在疫情期間臨時跨界到醫療行業生產口罩,截至3月1日,累計交貨量已達400萬隻。同屬製造業的格力、比亞迪也加入進來。

跨境電商:國際業務供應鏈、物流運力、復工節奏被打亂

近兩個月的疫情,讓跨境電商的優勢也受到了一記重擊。

據商務部數據,截至2020年2月20日,我國經各種貿易方式進口的口罩數量已超過12億隻,進口防護服超過1300萬套。其中,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跨境電商平台和企業累計進口口罩超過5000萬隻,進口防護服近100萬套。

“兩周前,防護用品在海外還是被國人搶購的狀態,價格一天一變,誰錢多就能搶貨,航運成本更是暴漲。”洋碼頭CEO曾碧波表示。

而當疫情這隻蝴蝶扇動翅膀,影響的是全球60多個國家。

“你能不能把口罩退給我,我給你加費用。”曾碧波接到了海外供應商打來的電話。這批貨還剩下200-300萬隻口罩,曾碧波計劃把運送到國內的進口物資送回歐洲。“意大利、德國疫情蔓延速度驚人,但是口罩已經沒了,前段時間被中國人搶光了,現在得還回去。現在國內防護用品的產能上來了。”他說。

據燃財經了解,電商平台用戶疫情期間最關注的品類是口罩、消毒用品、保健品,而伴隨疫情在國內趨於穩定,電商平台用戶從早期購買防護口罩的需求居多,轉化成為一次性口罩需求增長。

全球疫情告急,電商平台國際業務的供應鏈、物流運力、復工的節奏都再次被打亂。

首當其衝的是物流。受疫情影響,各國航空公司、海運公司均頒布了暫停中外主要航線的措施,單空運方面就波及北美、歐洲、亞洲、非洲、澳州等多個地區。

“從海外漂洋過海的時間會比較長,整個中美物流團隊春節無休,整合運力,第一批口罩大約10天左右到達用戶手中。”別樣APP方面對燃財經表示。

創世夥伴資本合夥人聶冬辰認為,全球疫情的蔓延勢必會影響全球化物流的運作,這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外貿易面臨的較大挑戰,不過真正受到影響的是深度參與海外當地採購、倉儲、物流、售後等大量面對面交付的公司。

疫情是否會對電商平台的國際業務有長期影響,曾碧波表示,用戶消費信心短期內會對高客單價如奢侈品的交易造成影響。不過他更擔心的是,這場疫情結束2-4個月內,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外品牌都怕了,中國人的消費力太強了,他們怕把當地的資源搶走,可能會形成一些保護。”曾碧波說。

出海企業:幾家歡喜幾家愁

目前海外疫情的蔓延剛剛開始,多位投資人表示,出海企業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聶冬辰認為,以線上業務為主的出海企業數據將普遍出現小範圍爆發性增長;而以線下業務為主的企業,基於不同的市場區域和政府管控的及時性,將會出現小幅度放緩。特定行業如大型賽事、娛樂活動等會面臨較大挑戰。

某出海賽道投資人則將出海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的賣貨企業,另一類是產品類企業,如字節跳動、獵豹移動等。

他認為前者受影響主要與供應鏈相關。一方面,復工時間不確定,武漢及整個湖北原是主要勞動力供給地之一,這些區域一旦封鎖,相當於國內少了1/5-1/8的勞動生產力。另一方面是物流方面的海運及航運,航運頻次高,一般跨境飛機客艙下的空間都會被當作貨倉,近期航線停滯、班次驟減,就無法按原定線路運貨;海運周期較長,現在已經漂在海上的貨品影響不大,受影響的主要是現在發貨、6月到貨的一批,本身工人供給不足,國內運輸也受到限制,供給十分緊張。

產品類、娛樂類、工具類公司,主要面臨的是人力溝通的壓力。這些企業需要到當地進行交流對接,目前受疫情限制無法出境。

對主打流量工具和內容產品的出海企業來說,APUS創始人兼CEO李濤認為,壓力來自溝通效率降低和客戶減少,在過去這兩個月裡面,10%-15%的出海企業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另外,包括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遊戲開發者大會GDC、I/O開發者大會等各大展會的取消也對這些企業的業務產生不利影響。

李濤表示,全球的人員流動中斷,大量面對面交流的缺失、展會的取消,導致溝通效率變低、全球創新思想的傳播交流受限,對科技產品、軟硬體的開發,都將是不利影響。

但危中存機,也將倒逼出一種更逼近現實的溝通方式,“5G、AR、VR以及全息投影、傳感器領域都會迎來一波利好。”李濤稱。

針對出海企業以及市場在海外的中國企業,聶冬辰建議他們提高對新政策的應對能力。“任何出海公司在海外都會面臨著當地的法律法規和商業紅線,在疫情蔓延期間,各國一定會頒布各項措施予以應對。這是巨大的挑戰,也意味著新的機會。”

另外,相較於國內移動互聯網的成熟度,大量海外市場還處於中早期階段,中國出海公司過去需要被動接受原始的習慣與規則場景,但如今傳統交易場景失效,是否快速創造新的交易場景、佔據交易主動性、設定交易規則也至關重要。

“其實從2019年開始,出海企業就開始受到中美貿易衝突的影響,當時企業就應該意識到要管理好現金流,疫情只是將這件事放大了。”李濤表示。

在線產品:利好將在海外重演

全球疫情之下大多數人隔離在家,線下業態受到衝擊的同時,一些線上產品和服務迎來了流量紅利。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表示,疫情中明顯利好的首先是遊戲行業。他告訴燃財經,中國遊戲的市場份額已經是全球第一了,這幾年中國遊戲企業全球化節奏走得很快,像騰訊、FunPlus等在全球化競爭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這次疫情,這些公司在全球的市場會繼續增長。

赤子城日前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經調淨利潤增長超過60%,產品業務收入增長超過100%,其中遊戲品類增長明顯。

“主打遊戲出海的公司很有可能複製國內春節期間的遊戲熱潮,隨著全球多地的大面積的隔離,線下娛樂活動的減少,遊戲會迎來一個大的爆發期。”赤子城創始人劉春河給出建議:遊戲產品可以大膽出海,但也要謹慎,需要提前理解本土化需求。

遊戲之外,他也看到了娛樂、社交、教育、健康、辦公等在線產品的市場機會,他認為,國內這些類型的產品都獲得了爆發式的增長,這種情況接下來也很可能在海外重演。

在陶冶看來,雲服務、線上娛樂、線上教育等線上業務及金融服務受影響有限甚至是利好,疫情是用戶教育的時機,也是快速發展的窗口期,甚至還催生了新需求,無接觸形式的服務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無接觸改造都會成為熱點。

信天創投合夥人張俊熹告訴燃財經,信天創投被投中一家做線上出國留學的中介服務機構就在疫情期間業務有了明顯提升。據介紹,這家公司全部服務互動都是在線化的,最近留學禮包價格上調,訪問流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反而增加了一倍以上。

陶冶還表示,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5G、雲技術等高科技在疫情中的多個方面表現出眾,大數據、雲服務是疫情管控的得力助手;5G雲端智能消殺、測溫、導診、運輸機器人,也快速加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無人化操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接觸性傳染和交叉感染的概率,提升了醫護人員的效率。

“此次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個行業裡的應用、融合,提升了機構和人們對於新技術的接受度。”陶冶對燃財經表示。

醫療類企業的利好更是多個層面的。陶冶提到,從最底層看,醫院信息化、數字化的需求迫在眉睫,互聯網與醫療的結合能更大限度滿足患者谘詢、問診、網上醫療的需求,打通網上掛號、醫院就診渠道。此外,人工智能在藥物研發環節、基因測序技術上是無可替代的角色。原研藥物的研發,也將是未來最核心的變革方向。

未來預測:國內市場迎來3-4個月的時間差

就宏觀層面而言,陶冶認為目前明確的底層變量有三:中美持續角力、新冠疫情、石油危機。

國內來看,PMI(綜合採購經理指數)已經跌到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低的歷史低位,陣痛遠超SARS期間。放眼世界,全球PMI也在劇烈下降。因此對於國內而言,除去防疫相關用品的出口外,二季度總體貿易出口大概率會受較大影響。

美股表現排進歷史最差前三,聯儲非常規降息後可能還會繼續降息,但是調整空間已經非常有限(目前已經1%以內)。回看國內,中國目前支撐資本市場的三個關鍵因素:疫情、貨幣政策、需求,雖然內需部分會受到一定衝擊,但三個因素都相對穩定,整體不斷向好,所以中國股市跑過全球指數是有支撐的。反觀美國,三因素都不穩定,經濟危機的風險加劇,給海外的中國企業帶來了更大的風險。

總得來說,疫情表現出的極高的群體傳染性,讓所有依賴面對面感知、交付以及服務的業態都會受到強烈衝擊。

“目前在國內可以清晰地看到,傳統製造業、線下生活服務、傳統線下教育、體育活動等方面都會受到較大影響,包括美國NBA停賽,影響是全球化的。”聶冬辰稱。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他認為,無論是供給曲線還是需求曲線,在絕大部分的行業中都具有較強的彈性。因此在這些業態中如果出現較高替代性的方案,哪怕在體驗和質量方面只能達到過去的80%,也會成為用戶的重點追捧對象。

李濤更擔心的是疫情的持續時間。他認為,如果疫情隻持續一到兩個月左右,對企業的影響還可以承擔,但如果長期持續下去,影響將不可估量。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如果疫情造成大量的製造業企業不能復工,將會直接影響整個中國的消費水準。中國同樣是出口大國,出口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一直是我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撐力量之一,如果疫情繼續蔓延,對中國整體經濟也將造成不利影響。”據李濤預測,先是影響出口,緊跟著是出海企業,接下來會傳導到整個互聯網行業。

以遊戲為例,遊戲在疫情期間實際上是網絡“口紅效應”的表現,如果經濟因疫情全球擴散出現較大波動,消費者因收入降低影響消費欲望,行業將遭受打擊。

但如果疫情在兩個月以內得到有效控制,中國的科技創新類賽道,如電商,特別是生鮮電商行業、在線教育、遊戲等,還有企業(政府)信息化的賽道,都會迎來逆勢增長。

不過在劉春河看來,疫情對全球互聯網行業的影響微乎其微,對實體行業的影響倒是長久的,對其中部分行業的打擊甚至是致命的。因為海外各國的氣候情況、醫療條件、社會管理水準層次不齊,全球的疫情發展並不好下斷論。“對於現在普遍所說的疫情影響到六七月份會消失,我是不太樂觀的。”劉春河對燃財經表示。

在陶冶看來,整體是長期向好的,國內可能好於海外,但同時也必須有警覺,短期會存在多方風險,需要謹慎。

上述出海賽道投資人也持有相同觀點,同時他認為,海外沒有迅速重視疫情,相當於留給中國至少3-4個月時間差,可優先於海外迅速組織恢復產能,進行逆向輸出。

“我相信中國企業在整個團隊的管理上和敬業程度上要遠高於海外企業,接下來這段時間,依舊能輸出穩定、高質量服務和產品的,可能就是中國企業。”他告訴燃財經。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