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綠色智慧助力貴陽生態文明建設

日前,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召開。該論壇是中國創辦最早,經國家批準的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高端平台,今年的主題是“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400名代表參加了論壇年會各項議程和活動。代表們圍繞森林城市、綠色金融、綠色產業等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實踐分享,貢獻了綠色智慧,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借鑒。

建設森林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融入森林

7月的貴陽,林木蔥鬱,清風送爽。“多彩貴州、爽爽貴陽”成為吸引八方來客的響亮名片。

綠色讓貴陽人自豪。2004年,貴陽市成為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去年底森林覆蓋率達48.66%。

綠色智慧助力貴陽生態文明建設

這些綠色,是幾十年來堅持不懈植樹造林的結果。

1958年,百餘個林場在貴陽市周圍荒山上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行動。這些林場在貴陽市周圍慢慢生長成一個綠色的環,黔靈山公園、鹿衝關森林公園、順海林場、鳳凰山林場、孟關林場、花溪公園、小車河濕地公園等連接在一起,如同鑲嵌在城市裡的一條“綠項鏈”。

如今,依托逶迤374公里、方圓145萬畝的兩個環城林帶,貴陽市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四季常青、人居舒適”的城市環境。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融入森林。貴陽市大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目前該市建成公園942個,森林與城市融為一體,綠色成為這裡最迷人的景色。

如今,森林城市建設成為城市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時代需求。全國已有138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論壇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近期完成的《全國森林城市發展規劃(2018-2025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森林城市數量持續增加、森林城市建設品質不斷提升,初步形成符合國情、類型豐富、特色鮮明的森林城市發展格局,建成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森林城市。

“要堅持森林惠民,通過建設街道公園等舒適宜人的休閑太空,滿足城鄉居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要堅持政府主導,把森林城市建設作為造福百姓的重要職責,主動宣傳、籌措資金。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城市把森林城市作為建設承諾,作為長官幹部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確保森林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表示。

在森林城市建設中,很多城市飽受用地困擾。

深圳是經濟大市、人口大市,但陸地面積不超過2000平方公里。“城市開發建設,市場的力量是衝動和巨大的。我市在2005年就提出生態保護控制線制度,把接近1000平方公里的面積納入生態保護控制線內,還頒布了綠地管理條例,把一些綠地納入永久管理綠地。”深圳市政府秘書長徐松明介紹。

完善制度建設,貴陽市在全國第一個提出“佔一補一”。“佔了綠地,就必須賠償綠地,還要佔優補優,動了樹必須還樹,確保森林資源持續增加、林地保有量隻增不減。”貴陽市副市長鍾汰甬說。

發展綠色金融,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新動力

“一年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我們走出了一條獨具貴安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新路。”7月6日,貴州省貴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登峰,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綠色金融論壇貴安新區分論壇中,亮出貴安新區成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一年來的成績單。

2017年6月,貴安新區成為全國首批、西南唯一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一年來,貴安新區圍繞綠色製造、綠色能源、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綠色消費5大領域,探索構建了綠色金融“1+5”產業發展體系,建立了綠色金融項目庫,入庫項目76個,培育了分布式光伏扶貧綠色信貸等一大批綠色金融典型。

建設平台,規劃建設了全國首個佔地3000畝的綠色金融港。目前綠色金融港一期已建成投用,吸引22家綠色金融機構入駐;二期近期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建成投用。

推進“大數據+綠色產業+綠色金融”深度融合發展,建設綠色金融風險管理數據庫,成立綠色金融擔保公司,並設立綠色金融補償基金,建成全國領先的綠色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發展綠色金融,為貴安新區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綠色動力。

綠色金融,指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金融經營活動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環境汙染的治理,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引導,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一年來,全國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相繼建立起綠色標準和業務操作指引,搭建了政府層面的資訊溝通和交換平台,頒布一系列補貼和優惠政策。

“目前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體制機制的創新進展不夠。”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周誠君認為,不能把綠色金融當成一個筐,什麽都往裡面裝,一定是有助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助於新舊動能轉換、有助於產業結構調整更新、有助於綠色產業持續發展的金融,滿足綠色金融標準的才是綠色金融。

壯大綠色產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7月的貴州省德江縣,處處展現綠色新景:

合興鎮高山巔上茶園如綠海,穩坪鎮花椒林迎風招展,既綠了荒山,又富了百姓;從挖煤轉型發展的沙溪鄉,天麻產業和生態民宿交相輝映,青山綠水煥發出勃勃生機……

德江綠色發展風光無限。其實,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德江,地處武陵山脈腹地,呈喀斯特地貌,生態極其脆弱。如何守住發展與生態這兩條底線?答案是:大興生態之業。馳而不息抓茶產業,短短幾年間,德江茶葉基地面積達18萬畝,年產值8億元以上,成為全縣特色支柱產業之一。發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種植,該縣人工種植天麻用材林5.3萬畝,形成林麻互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生態經濟雙贏之路。

不只是德江,近年來,貴州省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著力培育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大健康醫養產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等,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加快壯大綠色產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探索綠色產業發展的多種路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資源領域特別顧問、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教授賽多·梅克塞莫維奇提出,理念上的轉型後要有具體行動,並作出戰略化部署。如果生活品質受到影響,連基本的空氣和水源都不能維持,我們要財富有什麽用,這是我們對生態文明和物質文明發展應該思考的方向。

還有代表認為,推動發展與轉型,希望政府充當裁判員的角色,成為綠色產業的引領和決策者,作出規劃和制定政策;而企業就是運動員,創新、實乾,又充滿社會責任感,這樣就有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太空、實體和實效。(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