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兵韜志略|美在西太集結多艘航母,挑釁意味強烈但難以持久

熱點新聞:近期,美國海軍在南海周邊地區先後集結了由“卡爾·文森”號、“林肯”號2個航母編隊和“埃塞克斯”號、“美國”號2個兩棲攻擊艦編隊組成的水面艦艇集群,以“邊航行、邊演訓”的方式開展聯合軍事演習。如果再加上目前靠泊日本橫須賀基地的“裡根”號航母,規模龐大。

點評:從近年來美軍在“西太”地區采取的軍事行動來看,常常挑選中國重大節慶日在中國周邊“意外出現”重大兵力集結,做出挑釁性動作。新年伊始,美海軍借各大編隊換防之機,在西太平洋進行大規模的兵力集結和力量展示,通過航母、兩棲攻擊艦在內的多艘大型戰艦以及大批隱身戰機進行針對性演習和訓練,其意圖不言自明,以炫耀武力之舉威懾或恐嚇對手,同時繼續顯示其領先全球的軍事能力。而美國將其海軍絕大部分機動兵力部署在亞太的舉措,也表明其未來仍將把“大國對抗”重點放在亞太地區,其動向值得警惕。

“卡爾·文森”號、“林肯”號2個航母編隊在南海演習。

美“西太”兵力部署強度歷史罕見

隨著美國“印太”戰略的不斷深化,其戰略重點已經轉向遏製地區力量崛起、快速解決區域危機上,西太平洋地區越來越成為其海軍力量部署的重點。此次美國海軍在西太區域集中了空前的軍力,3艘航母和2艘兩棲攻擊艦的“豪華陣容”幾乎集結了美國海軍絕大部分的機動兵力。

其中,“卡爾·文森”號是美國首艘攜帶有F-35C隱身艦載戰鬥機和“魚鷹”傾斜旋轉翼飛機的超級航母,自從去年中期離開美國本土後,就一直持續在西太平洋演習。“林肯”號航母則是專程從本土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基地趕來進入亞太新一輪部署,其護航編隊也進行了“高配”,由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莫比爾灣”以及第21驅逐艦中隊的4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組成。而“埃塞克斯”號和“美國”號兩棲攻擊艦作為美軍重要的遠征打擊作戰群,具有綜合能力強、靈活性高的特點,可搭載F-35B等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發揮類似於航母的作戰能力,甚至比航母打擊群更為靈活,可以更快地對危機做出反應,被成稱為“閃電航母”。再加上目前停泊在日本港口內的“裡根”號航母,美國在西太地區部署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密度之高歷史罕見。

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美國派出的海軍戰鬥集群編隊,攜帶了多達3個中隊近30架的F-35系列戰機,分別是部署在“卡爾·文森”號航母上隸屬於VFA-147攻擊戰鬥機中隊的10架F-35C,部署在“林肯”號航母上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314攻擊中隊的10架F-35C,以及部署在“美國”號兩棲攻擊艦上6-8架的F-35B戰機。“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儘管沒有搭載F-35戰機,但也部署了海軍陸戰隊第214攻擊戰鬥機中隊的AV-8B“海鷂”垂直起降戰機。總體上來看,這是美國海上力量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F-35系列戰機部署行動,也是美國海軍歷史上在印太地區部署五代機數量最多的一次,具有非常強大的作戰能力。

此次美海軍在時隔3個月後再次向西太地區派出“多航母”編隊,通過多批次航母與準航母編配組織模式,預演未來“大國戰爭”場景,其目的就是通過炫耀武力,繼續維護其在亞太地區的霸權主導地位,同時實踐檢驗“分布式殺傷”“火力加強版遠征打擊大隊”等作戰概念,而隨著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進一步深化,美軍還將越來越強調在該地區的靈活部署和快速反應,西太地區必然會成為其未來的主戰場。

“卡爾·文森”號、“林肯”號2個航母都攜帶了新型艦載機F-35C。

軍力窘狀注定“多航母”態勢難以維持

儘管目前美國多艘航母和大型兩棲攻擊艦雲集亞太,炫耀武力的姿態顯著,但由於其整體軍力不濟,在應對全球行動調度時捉襟見肘,堪稱勉強,因此這種西太“多航母”部署的態勢不可能長期維持。首先,“卡爾·文森”號航母和“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編隊已經進入部署末期。“卡爾·文森”號航母編隊自去年8月2日從聖迭戈海軍基地啟程在亞太地區進行部署後,已超過規定服役時間半年多,並且由於部署強度過高,多次接連發生嚴重事故,其中3起事故都發生在一周之內。1月24日,一架F-35C艦載機在其航母甲板上降落時發生了“墜毀事故”,造成7名船員受傷,這是美國海軍F-35C機隊首次在海上部署任務中發生降落事故。預計“卡爾·文森”號航母將於本輪南海聯合行動結束以後返回本土進行修整。

此外,由於中東地區近期也不太平,伊核談判也已進入關鍵時期,“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編隊自去年下半年從中東抽調到亞太后,導致“近年來美國海軍首次在中東出現戰力空缺”。美國必須將盡快在中東地區顯示軍事存在,特別是進行航母部署。而近期由於烏克蘭局勢緊張,“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被迫停留在地中海,停靠在日本橫須賀的美國海軍“裡根”號航母目前正處於維修期,目前無法執行任何實質性的作戰任務,連擔任直升機航母都不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林肯”號航母很可能要去中東執行任務。

綜上所述,儘管當前美國在西太地區的航母部署達到頂峰,但實際上是一種為了實施所謂 “大國對抗”不惜代價的硬撐,主要目的是“秀肌肉”和“展現存在”,姿態多於實質,服務外交議程的成分較重,這種力不從心的窘狀注定了其在南海的所謂聯合行動,只是“曇花一現”,隨後在整個亞太地區甚至可能會出現三到四個月的無航母部署“空窗期”。

航母高強度部署導致事故頻發。

美持續挑釁將使地區安全面臨更大風險

拜登上台一年來,美軍在南海繼續維系著高強度的對華抵近偵察、穿越台灣海峽、前沿存在、戰略威懾、“航行自由行動”、演習演訓和戰場建設等動作,軍事活動頻率和範圍顯著增強。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美軍大型偵察機的空中抵近偵察約1200架次,數次進逼至距中國大陸領海基線20海裡;航母打擊群和兩棲戒備群頻繁進入南海達13次,較2020年至少翻了一番,而且內容越來越豐富和複雜,經常在南海快進快出,實戰意味越來越濃。例如,去年10月中旬到11月,“卡爾·文森”號航母就兩進兩出南海,在南沙群島附近機動,似乎是在演練迂回包抄戰術,有著非常強的戰爭準備和推演成分。

同時,為了拉攏其他國家,美國還在不斷對同盟體系進行“創新”。2021年,美國不僅強化了“美日澳印四國合作機制”,而且還牽頭組建了“美英澳安全倡議”(AUKUS),努力建立一個全方位、多形態、多領域遏製中國的體系,並且已得到一些國家的呼應與支持。目前,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的海軍力量,已經顯示出對亞太事務的興趣,特別是美國提出的所謂“航行自由”行動。拜登政府通過“航行自由”製造噱頭,也更易於將其在亞太之外的盟友拉到該地區,讓全球盟友聚焦亞太。因此,在拜登接下來的任期內,美國在南海地區的艦機以及潛艇的活動將更為頻繁,除了基地使用、前沿部署、軍事演習、抵近偵察、“航行自由”行動等傳統手段外,還可能會采取“無人化”“智能化”“航母化”“模塊化”等新作戰範式,軍事動作將愈發大膽。

美國將其海軍絕大部分機動兵力部署在亞太的舉措,也表明其未來仍將把“大國對抗”重點放在亞太地區。

同時,美國也會進一步在南海周邊拉攏與中國有紛爭的國家一起製華。這將會使南海地區的安全形勢進一步緊張,也使得中國周邊的戰略態勢更加複雜多樣。中國希望中美關係穩定,但一旦美方製造危害中國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事端,中國勢必做出強力反製。

總體上來說,美國在亞太地區安全架構的構建,是建立在區域內製造危機和分裂動蕩基礎之上的。美國在亞太地區投入大量的政治、軍事資源,通過頻繁的軍事行動,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刷存在感,另一方面也是拉攏盟友和樹立威信,同時奪取在該地區戰略博弈的主導權。美國現在是將來也是亞太地區的主要麻煩製造者,事實一再證明,美國采取的一系列動作正在不斷削弱國際合作的基礎,製造、累積大國衝突的風險。不論是在南海不負責任的核擴散,還是試圖將導彈部署在俄羅斯的心髒區域,美方以敵視挑動衝突,以對抗加劇零和博弈,使得新冠疫情下本已充滿不確定的世界局勢面臨更大風險。

(兵韜志略是由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凌雲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近期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後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兩周一期,不見不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