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擷芳百草之桂枝

桂枝,又叫柳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春、夏二季採收,除去葉,曬乾,或切片曬乾。桂枝呈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5cm,粗端直徑0.3~1cm。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縱稜線、細皺紋及小疙瘩狀的葉痕、枝痕、芽痕,皮孔點狀。質硬而脆,易折斷。切片厚2~4mm,斷麵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至淺黃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皮部味較濃。主產於廣西、廣東及雲南等地。

用法和功效

性味:味辛、甘,性溫。

歸經:歸心、肺、膀胱經。

功效:發汗解表,溫經通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

主治: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生山谷。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溫助熱,易傷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證,均當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味辛,溫。主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

2.《名醫別錄》:無毒。主治心痛,脅風,脅痛,溫筋通脈,止煩,出汗。

3.《本草衍義》:《素問》雲:辛甘發散為陽。故漢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葯,是專用辛甘之意也。

4.《珍珠囊》:味辛甘,性大熱,有毒。

5.《醫學啟源》:"《主治秘訣》: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去皮風濕(末二字據《本草發揮》補)。"

6.《本草經疏》:"實表祛邪。主利肝肺氣,頭痛,風痹骨節攣痛。"

7.《藥品化義》:"專行上部肩臂,能領葯至痛處,以除肢節間痰凝血滯。"

8.《本草備要》:"溫經通脈,發汗解肌。"

9.《本草再新》:"溫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腫利濕。治手足發冷作麻、筋抽疼痛,並外感寒涼等症。"

桂枝的經典方劑

1.柴胡桂枝湯:

桂枝(去皮)4.5克、黃芩4.5克、人蔘4.5克、甘草3克、(炙)半夏7.5克、芍藥4.5克、大棗6枚、生薑4.5克、柴胡12克。功能主治:解表和裡。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表證未解者。(《傷寒論》)

2.桂枝茯苓丸

桂枝100g、茯苓100g、牡丹皮100g、赤芍100g、桃仁100g。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症。用於婦人宿有症塊,或血瘀經閉,行經腹痛,產後惡露不盡。(《婦人大全良方》)

3.桂枝湯

桂枝9克、芍藥9克、炙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3枚。功能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脈弱者。(《傷寒論》)

4.桂枝甘草湯

桂枝(去皮)12克、(炙)甘草6克。功能主治:治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傷寒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