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選擇”背後的各種聲音:評委·讀者

序號

001

評委的聲音

中短篇評委

短篇榜第一:班宇的《逍遙遊》

顧建平:

班宇算得上是雷蒙德·卡佛的中國傳人。他的小說以坦率、簡短的語句,散漫無謂的語調,釋放出與時下其他作品迥然不同的陌生新鮮感,對讀者形成強勁的吸附力。

《逍遙遊》沒有錯落起伏的故事,但有一股情緒暗流控制著全篇。如同科學家用聲呐探測深海一般,《逍遙遊》揭示了塵世悲歡的複雜狀態。“逍遙遊”實際上是重病女孩許玲玲的一次散心之遊,結果她不僅沒有開心,反而增添了幾分失望和傷感。病痛使人敏感、脆弱,陽光下也布滿陰影和寒意,許玲玲能擁有的東西是那麽少,而且泥水混雜,又稍縱即逝。即使這微妙的,尷尬的,甚至反諷的生活,她也不可能長久擁有。

嶽雯:

如果沒有小說,我們何以想象一個患了尿毒症的少女的慘白的生活呢?她的行走困難,她的虛弱,她的嗜睡,金錢的困乏導致她甚至沒有基本能力去對抗疾病,她千瘡百孔的親情,她對友情的依賴,以及對愛情的那點卑微的向往……如果沒有《逍遙遊》所講述的這一些,我們無法在許玲玲的生命裡再活一次,代替她將那些人間百味重新體味一遍,重新感受到,活著是如此艱難,可又如此必須傾盡全力去爭取。對我們來說,班宇是今年的新人,但他出手不凡。他對人世的深刻理解都烙在許玲玲的內心世界裡。探尋這一切是艱難的,但毫無疑問是值得的。

金理:

《逍遙遊》有很高的完成度,很強的藝術質感。三個各自身陷一大堆生活麻煩的普通人出門“窮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一趟出遊,特別像一部品質上乘、細節完美的藝術片。這一路上,既看山河風景,也小心翼翼地探入人心幽微的褶皺。尤令人稱道的是這位年輕作者的藝術控制力,仿佛置身於暗夜,但也感受到光,而這光也是明滅不定的,就像小說所言“光隱沒在軌道裡”。班宇很善於處理這種交界的、混沌的人生境遇;耐心地縫合種種看似對立的兩極之間的辯證關係,徘徊在明與暗、信與疑、希望與絕望之間,達到一種哀而不傷的藝術效果。

蘇煒:

醫患題材。此篇的特點,以各種“小日子,小瑣碎”“小民俗,小景致”的絮叨敘述,寫盡了一個底層青年在醫患中的人際和情感辛酸。讀到結尾那段苦中作樂的窘困“旅遊”,此文以莊子的“逍遙遊”作題,更深具反諷意味了。

中短篇評委

短篇第二 :斯繼東《禁指》

蘇煒:

此乃精品。清風徐來,久違的“真善美”馨香!古琴的清雅,人性的美善,琴人的超脫,琴事的滄桑,有世態真面卻又刻意不沾世俗汙腥,寫來褪盡塵俗氣、煙火氣,讓我有一種恍若讀老版《受戒》之感。 此作以宮商角徵羽的古調號為結構“藥引”,又以琴壇行家的識見與底氣,將沒有姓名的琴人“曾先生”寫得血肉飽滿而又飄逸出塵,有情無情,入世出世,難得的是以一個保姆(後成老伴)的自述口氣,將人物故事與情感細節的起承轉合寫得自然動人而毫不誇飾煽情。“古琴”的意象在作者筆底下輝光瑩瑩,結尾曾先生卻為救“眼前人”而不動聲色舍去心愛的古琴,那個“一張琵琶一床琴又算什麽”之歎,真是有得道悟道、醒世警世之大韻了!

顧建平:

《禁指》寫一位退休琴師與一個保姆的相遇和情緣,人物關係的變化徐徐鋪陳細膩微妙,大故事裡還套了一個小故事,寫兩個家族往昔恩怨的消泯,是一篇具有江南氣質和唯美氣息的短篇小說。除了讓讀者了解了一個琴學名詞——禁指,這篇小說通篇用了大量越地(紹興)方言,也是顯著的亮點。琴師儒雅從容的心態,保姆的通達與誠摯,江南鄉村的悠然寧靜,都被作者分寸恰當地賦予了理想色彩。小說用保姆的第一人稱語氣敘事,知識博洽,語言文雅,與鄉村婦女的身份、經歷不甚相稱,這是《禁指》理想色彩中最濃重的一道。

張定浩:

斯繼東的《禁指》,語調素樸,氣韻簡淨,讀之令人清爽振拔。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比起那些匍匐在現實的藏汙納垢中並沾沾自喜於虛構善惡的小說家,越人斯繼東有能力看到一種屬人的優雅高貴就在世上人家的日用起居之間。

金理:

《禁指》中的人物盡歷時代動蕩,但斯繼東以江南文化特有的風度與稟賦——明自然,順本性,動靜皆宜,這一風度與稟賦向內聚斂到一張古琴上,往外發散為曾、操二人待人接物的心性與踐行——磨礪掉了風浪凶險,剩下人性的相攜而行。尤其小說將古琴曲式音調融入到章節安排、人物命運與情節走向中,體現出作者對中華古典文化的熟稔與感悟。

徐晨亮:

斯繼東《禁指》是一部有風度的小說,寓匠心而無匠氣,近乎渾然天成,以至於越地方言的大量使用也不阻礙讀者感受文中氣息的自然流動。將古琴作為某種文化象徵寫入小說其實不乏先例,然而有時刻意求雅反落入俗套。《禁指》構思的不俗之處,恰在於細寫曾先生與保姆操嫂的日常,洗涮燒飯與撫琴打譜,各自有各自的鄭重與坦然,原本相去甚遠的二人就在漫不經心的互動中漸生默契而至心意相通。一代琴人自有遺世獨立的風骨,而其人格的充實也因有在三餐起居、冬春流轉裡自然豐滿起來的血肉。

短篇第三:莫言《等待摩西》

宗仁發:

《等待摩西》的寫法是樸實的,它完全摒棄了炫技的干擾,用一個人物,也是一個家族,進而是一個村落發生的近乎荒誕的故事,把讀者帶入了東西方文化融合過程中形成的奇特景觀。對人性弱點的審視令人感到悲涼和絕望,同時又驚歎這塊土地上每一個承受劫難者也正是製造劫難的人。

蘇煒:

以故鄉人物的幾個斷片,從“柳摩西”-“柳衛東”,再到消失多年又悠忽重現的“柳摩西”,寫出了一個“混時代”、“吃時代”、“玩轉時代”的典型人物。作者落墨不急不緩,最出彩的有兩點:那個始終呼天搶地的柳摩西妻子忽然變得容光油亮,那個勾引讀者期待“千呼萬呼始出來”的失蹤摩西的現身而又戛然收住的結尾,果有“大手筆”的舉重若輕之感。

中篇第一 :《候鳥的勇敢》遲子建

金理:

這部超長中篇幾乎凝聚了遲子建此前創作中的所有主題,但最可貴的還是作家的改變,甚至不乏對自身創作慣性的反思與質疑——社會階層之間的對立和矛盾如何來協調,是否還能乞求“自然正義”式的解決?在現實面前,大自然的力量依然撫慰人心?遲子建式的“天人感應”是否還能提供成己成人的自足感?作家勇敢走出此前慣常的天地,將信念置放到現實中,就仿佛風雨如晦中的燭火,比之於溫室中的長明燈,前者雖然搖曳不定,卻更讓讀者振奮自拔。

中篇第二:《基本美》周嘉寧

張定浩評語:

周嘉寧的寫作,借助《基本美》,正抵達一種新的遼闊與沉靜。她寫出她同代人對時代的強烈敏感,以及那種“不斷受挫的天真”。她強有力地告訴我們,豐富充盈的精神世界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那些“低像素的雨水”,不斷衝刷過來。

金理評語:

閱讀的體驗並不暢快,一個段落經常需要翻來覆去地讀。然而從閱讀過程的辛苦中,我能感覺到周嘉寧表述過程中的艱難,表述的背後聯繫著作家整個的思考過程;也就是說,讀者閱讀時感覺到費解、吃力,或許恰恰意味著周嘉寧想把她思考過程的艱難誠懇地傳遞給我們。自由、理想的生活、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周嘉寧將這些命題融匯到陸、港兩個青年人的生活體驗中,既是互照,也是自省。這篇作品對於以“80後”為代表的當下青年文學而言具有重大意義。比如,在這個群體此前的文學表達中,觸目可見頹廢、憤怒、對世界大聲說“不”的姿態。周嘉寧通過小說中“洲”這個人物對上述姿態作出清醒的反思。那種“憤怒”和“排他”,會板結為一種程式化的表達,恰恰成為青年人拒絕介入世界的姿態;在這種浪漫化的表達過後,一切都沒有改變。其實大聲說“不”還不是困難的,困難的是在說“不”之後,濾去“憤怒”和“排他”的姿態(這種姿態中還附著著一種優越感,就是周嘉寧提及的“傲慢”),轉而在日常生存中確立起自身的位置和意義,展開長久而耐心地修複世界的工作,這項工作必然是從點點滴滴的瑣碎事務開始的,必然伴隨著和各種各樣凡庸的人事產生交涉、撕扯,無疑這一切都是耗損心力的。但這才是我們真實地去觸動世界的開始、這才是現實有可能發生改變的契機。

蘇煒評語:

大陸-港台,歌星,毒品,桃色新聞——以“致遠”與“洲”的編年史方式講述,寫出另一種“新新人類”“突破製式生活”的世相故事。許多細節和場景——如“故宮以北正方形區”樓頂的蒙古包,電腦遊戲ID,南丫島風情等等,都是以往文學作品很少描寫過的。難得的好文字,筆下有氛圍感,節奏感。

中篇第三 :《海裡岸上》林森

吳玄評語:

關於老人,關於海,很容易讓人想起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但林森的《海裡岸上》不是《老人與海》,海明威說的是生,人的不可戰勝和尊嚴,林森也說生,漁民的人生,漁村的生活,但林森更關注生的對立面一一死,死的尊嚴感。所以,《海裡岸上》就有了一種儀式感,一種神聖的氣質。

蘇煒評語:

《海裡岸上》題材新穎別致——寫南海三沙群島的特異風情。文字表述本不算出色,卻是一篇色彩斑斕的意象小說。通過貫穿人物老蘇的視角,各種南海漁家民俗畫面紛至遝來,“海裡”“岸上”各呈異質,濃鬱的海腥味撲面而來——祭海儀式裡“深藍的誘惑力”,“哭聲是永興島的另一場台風”,《更路經》與羅盤,鯊魚肚裡的人頭……確乃一篇趕海人的佳作。

長篇-非虛構組評委

長篇第一 《應物兄》李洱

黃德海評語:

《應物兄》是一部根基於歷史的未來主義現實小說,是一部建立在虛構基礎上致力於人世的厚重之作,是誇誇其談地探討知識分子生活和心靈軌跡的嚴肅嘗試。作品保持著李洱一貫的敘事特點,幽默譏誚,從容舒展,變怪百出而又一本正經,讓人不斷大呼過癮又時時陷入沉思。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作者自覺啟動了對歷史和知識的合理想象,並在變形之後妥帖地賦予每個人物,繪製出一幅既深植傳統又新鮮靈動的知識分子群像,完成了對時代和時代精神的雙重塑形。

長篇第二: 《考工記》王安憶

張莉評語:

《考工記》是2018年長篇小說的驚喜收獲,它精微抵達,簡潔凝練,令人讚歎。與那些執迷書寫“華美袍子下的虱子”的作家相反,王安憶書寫的是構成“華美袍子”的基礎;是那些針線磚瓦、工匠手藝,以及從中逐漸顯現的美與神氣。人與物在《考工記》中互相映襯,互相照耀。——幾十年光陰流轉,幾十年世事變幻,但是,陳書玉依然保持了他的淳良與向好。王安憶以《考工記》重塑了於時間河流中堅韌生存的黎民百姓,也刻下了人之所以為人的雅正精神。某種意義上,《考工記》以一種對‘實物’的逼真描述抵達了獨屬於中國小說的‘神采奕奕’。《考工記》固然是關於物事的考工記,但更是關於一位平民的精神養成史。

長篇第三 :《山本》賈平凹

王春林評語:

作為一部長篇歷史小說,賈平凹《山本》不僅有對秦嶺的“百科全書”式書寫,而且也有對現代革命的深度反思。一方面,對渦鎮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充滿煙火氣的世俗日常生活進行著毛茸茸的鮮活表現,另一方面,卻也有著哲學與宗教兩種維度的形而上思考。《山本》,既是一部死亡之書,也是一部生命之書,既是一部苦難之書,也是一部悲憫之書。

長篇第四: 《捎話》劉亮程

何平評語:

作為一部聲音之書,《捎話》思考的即是有靈之萬物的隔與無間——人與人、人與驢、人與鬼魂、鬼魂妥與覺之間的隔與無間。庫最後既聽懂驢叫,也在不同語言的覆蓋中聆聽到自己三歲失去的初語。小說也因此成為一部靈魂還鄉之書,語言(聲音)是眾生大地上的故鄉。因而可以說,《捎話》又是一部不同聲音的理解之書。劉亮程是生命和聲音的雙重解放者,他既是書寫者,也是一個植根大地的農人、日常生活行家、博物學家、行吟詩人、哲者,當然在《捎話》首先是一個出色的捎話人,一個眾生之聲的翻譯家和故事講述者。

長篇-非虛構組評委

何平,項靜,張莉,謝有順

長篇第五 :《修改過程》韓少功

謝有順評語:

韓少功的寫作,融會感覺與智識、詩情與思辨,他通過隨筆表達懷疑精神,借由小說重申想象的意義。他的長篇小說《修改過程》,以記憶回訪青春,以現實重審人生。一代人的夢想與悲情正在消逝,而記述即修改,任何真實的記憶不過是朝向現在的重新建構。這是時間對記憶的損耗,語言對人的磨難,也是韓少功多年往返個體與家國之間仍難釋懷的一聲長歎。

非虛構第一: 《沈從文的前半生》張新穎

黃德海評語:

如果可以大膽一點,放棄虛構和非虛構的嚴格界限,我很想說,張新穎的《沈從文的前半生》和《沈從文的後半生》合起來,應該恰當地看做一個獨特的成長(修養)小說(Bildungsroman),因為它幾乎擁有成長小說的所有重要元素。有意思的是,以沈從文為主角的這個成長小說,並非按時間順序依次寫下來的,而是先有了“後半生”,再有了“前半生”。原因是作者覺得,“沈從文的前半生,在已經出版的傳記中,有幾種的敘述相當詳實而精彩;再寫,就有可能成為沒有必要的重復工作”,但“《沈從文的後半生》完成後,這一想法有所改變。不僅是因為近20年來不斷出現的新材料中,關涉前半生的部分可以再做補充;更因為,後半生重新‘照見’了前半生,對後半生有了相對充分的了解之後,回頭再看前半生,會見出新的天氣,產生新的理解”。或許可以說,正是有了這個“照見”,張新穎的《沈從文的前半生》讓我們在以往習見的形象之外,看到了一個不太一樣的沈從文。

非虛構第二 《田湖的孩子》閻連科

王堯評語:

閻連科《田湖的孩子》追溯了一個貧瘠時代生長於貧瘠土地的少年史。力透紙背的文字呈現了一個少年如何在特殊的時空中獲得個體意識,如何具有了脫離土地母體追求外部世界的精神動力;又在回顧中再次自我確認,這個少年是這方土地命定的存在,是被這方土地選定了的敘述者。因此這本回憶少年人生的小書,與一般成功者講述少年時代趣事、軼事、辛苦艱難事的作品不同,它是一部深刻、感性、謙卑、溫暖的精神自傳,是50年代從貧瘠土地走出的一代知識人的精神自傳。《田湖的孩子》和《我與父輩》一同再次彰顯了閻連科內心深處的大愛和多方面的寫作才華。

非虛構第三: 《青藏光芒》馬麗華

申霞豔:

《青藏光芒》本身就像科考,作者對青藏地區滿懷深情,為收集、遴選資料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作品崇尚科學精神和理想主義情懷,有效地為我們浪漫的想象祛魅。

非虛構第五 :“興隆公社”系列(袁敏)

王春林:

在時過境遷數十年後重新回望當年聲勢浩大的上山下鄉運動,咀嚼思考一代知青令人歎喟的命運,是袁敏長篇非虛構文學《興隆公社》的寫作要旨所在。在其中,無論是當年艱難生存困境的呈現,還是立足於當下時代的深刻歷史反思,抑或還是複雜人性的挖掘與打量,都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非虛構第六 :“當代英國觀察”系列(王梆)

項靜:

“當代英國觀察”系列非虛構,以結實、誠摯的文字記述了近年來英國社會衰退中所帶來的矛盾和緊張,作者所接觸到的工黨黨員們以自己的能力去面對和試圖解決困局,他們有普通人的關懷,最樸素的階級情感和韌性,像忍冬花的藤蔓一樣,是文學作品中難得的普通人的光澤。作家以理解的態度對待寫作對象,超越觀點和黨派,作品中的社會學視野、歷史學的方法、文學的精微之心,對非虛構寫作來說是一種寶貴的品質。

序號

002

讀者的聲音

讀者留言部分選錄:

特別獎讀者留言:

1,糾結的臭豆腐

陳河的《外蘇河之戰》延續了他近年來關注戰爭中“隱秘”故事的視角,他沒有對戰爭作簡單的對錯劃分,更多的是從人性視角、域外跨界的觀感,來尋找、發現戰爭對於個人的創傷、記憶和意義。在《外蘇河之戰》中,有著巨集大的政治意涵,但更引人注意的是作品關於趙淮海成長的主題。

趙淮海從好高騖遠的革命理想、革命熱情來到戰場,卻發現戰爭遠比想象中的殘酷,在理想一次次破滅中,認清了自己的使命和生命的價值,為融入這場戰爭而自豪,並為它奉獻了生命。庫小媛與趙淮海的愛情,使得他們從烏托邦理想的虛幻中,找到了現實情感宣泄的出口,相形之下,他們的革命熱情、朦朧愛情是那麽美好,但是卻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個人的情感訴求被漠視,被殘酷的戰爭所碾碎,直至硝煙散去之後,人們依然能惋惜他們人生的痛苦。

尤其特別的是,陳河的海外華人作家身份,得以接觸了解更多的海外越戰的資料,得以建立了抽離事件本身的視角,他從越戰老兵史密斯的角度,回望戰爭故事,使得彼此雙方的戰爭記憶能相互印證,寫出了更為豐富的人性。從而使這部作品具有了豐富的歷史細節、深刻的人性溫度,刻畫出了較為充實的人物形象。

尹學芸《望湖樓》寫了一個退休長官的飯局所引發的家庭悲劇,作者試圖用一幅官場夜宴圖來反襯底層百姓的悲歡,寫出了階層的分化與人性的複雜,保姆喜鵲寄托了原始、淳樸的人性美德。從故事構成要素上來說,小說情節轉換上無巧不成書、故事推進出人意表之外。但讀完似乎又有一種遺憾,小說的情節的推進過於“完美”,完全在作者的把控之下,顯得過於“刻意”,削弱了小說的真實性。而如果通觀尹學芸的《花匠與看門人》《士別十年》《玲瓏塔》都一定程度上存在揶揄體制、諷刺官僚化的傾向。不是說這種諷刺不好,而是說作者在處理這種諷刺時,態度表露過於急切,主觀性較強,存在著一些主題先行的印記。我想,不知道是不是與作者的生活經驗有關,這些“硬傷”對於一位有志於審視複雜生活現實的作家來說,是可以去避免的。

我覺得尹學芸最出色的作品是《李海叔叔》,故事敘述充滿生活化的氣息,看到了兩代人、兩個家庭之間的交往故事,展現了作者描摹細微之處心理狀態的能力。相比《望湖樓》的閱讀感就會發現,《李海叔叔》是由小說中的人物在推動故事,而《望湖樓》更像是作者在推動人物來講故事。作為新晉魯獎獲獎作者,希望尹學芸有更多見證人性複雜方面的作品問世。

林森的《海裡岸上》也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作品,讓記憶在山海間還原,寫出了漁民們對南海——祖宗之海的眷戀。不僅僅是對漁民海上生活狀態的還原,還有著當下生活變遷,漁民們、漁民後代的生存方式變遷,使得小說的主題更為巨集大開闊,吸引我們思考。

2,顧曲周漁

首推李洱的《應物兄》,毋庸置疑是2018年中國當代文學最豐美的收獲。它是如此特別,從《花腔》到《應物兄》,李洱的書寫總是隻身千山獨行敢於迎難而上,不同於50後慣常史詩敘事與70後式私小說抒情,而是彌漫著豐盈書卷氣的心靈史+外省書,有著百科全書式的密度與難度,有著當代《儒林外史》的氣魄和半部紅樓遺夢的氣韻,煌煌巨作厚重與輕靈兼備,哲思與詩意並美,寫盡知識分子的眾生相和世間心。如此美不勝收,這般不可多得!

另外4篇,一山一河,一東一西。山是賈平凹《山本》之秦嶺,河是徐則臣《北上》之大運河;東是王安憶與《天香》並美的《考工記》,西是劉亮程繼《虛土》《鑿空》後的《捎話》。其實,我還想提及兩部沒在候選榜上的長篇,盛可以的《息壤》,田耳的《下落不明》,尤其是後者在金庸蕭逸雙雙辭世之際追懷一段文青畸零人仿寫武俠小說的青春殘夢,難以忘卻。

3,酷之夢

我推薦魯敏的短篇小說《球與槍》。

這是一篇給讀者提供豐富而複雜的原材料的好短篇。寫一個出現人生迷惑和精神亂絮的準父親涉及一樁系列盜搶案,最終想投警直面止斷心魔的荒誕而悲傷的故事。球和槍,指的是球形和槍形的監控設備,那些密布在大街小巷來護佑社會查驗真相的現代科技用品。寫出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監控攝影,對人們的生活、行為、情感、精神的影響,球形的,是循環無盡的瑣碎和疲倦,被記錄被維持,槍形的,是直戳心腦的震驚和惶惑,被揭露被洞穿,球與槍,讓一切無從遁跡。

穆良與"AB″之間,究竟是他與他的幻像,還是他與他的鏡像,或者只是他與他的奇遇,他與他的病友,讀者的種種解讀可以從短密而精實的小說文本中抽拉出各自的依據。

普通大眾對蔚為大觀凜然存在的監控錄像設備的應激反應是普遍存在和日漸凸顯的,這一種地球人類社會的新常態,究竟是減輕還是加重了人類的各種心理疾病,魯敏的《球與槍》啟迪了我們的省思。

4,若舍

陳繼明的《七步鎮》以對當下個體自我神經痛理學珍斷為誘因,繼而按照今世一前世的敘事架構,敘述一個肉身兩個“我”的兩個五十年歷程。男主人公東聲患了回憶症,四處求醫遇到女孩兒居亦,遇到了自己的前世,遇到了歷史,遇到了潛藏在婚姻的失敗中,生活焦慮中的“我”,遇到了想愛又不敢愛的“我”,他們:“我需要拯救,而不是被治療”。

《七步鎮》是一部與一般的小說不同的作品,小說既有現實書寫,也有穿越描寫,既現實又寫夢境。可謂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寫作。小說成為一個大熔爐,軍事,歷史,心理,民俗,風土,婚姻,藝術等都被納入其中。

《七步鎮》描述個體自我靈魂,從小小不然的變化銜接,小說用前世與今生雙重身份串連起了整個歷史。這種懊妙的筆法寫作讓小說意味無窮。是一部及大地豐富“我”們與家國百年“動蕩”精神史的長篇精品。

一二三等獎讀者留言選錄:

1 我非球迷

石一楓近年佳作迭出——《世間已無陳金芳》、《地球之眼》、《借命而生》,以扎實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和深切的人文關懷,成為耀眼的文壇新星。 《借命而生》寫的是兩個越獄犯,使看守所管教杜湘東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追捕。他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現了那兩個嫌疑犯故事背後的隱秘,被稱為“中國版的肖申克的救贖”。故事流暢,使人感同身受到了社會的粗糲和命運的詭譎,久久難以平靜~

2 斷橋

興隆知青,已成為一塊牌子,有人問我你是哪裡的知青,我說:是興隆知青。問者翹翹拇指。為什麽?因為真正反映那個年代插隊知青的故事,電視不多。少有,也是純文學寫作。袁敏一次次深入實地考察,與百十個老知青面對面採訪,獲得了一個一個真實的興隆知青的故事。點點滴滴,絲絲細雨,用淚水灌注的文字,把我們興隆知青的青春芳華躍然呈現。過去了五十年,當年在北大荒插隊知青的辛酸和苦樂,讓我們再一次用心靈演繹了沉甸甸的歷史紀實。

3 燕山夜話

石一楓的《借命而生》講述了一個觸摸靈魂的故事,雖然故事跨越的時間長達30年,但是給人的感覺是篇幅不冗長,而且非常精彩。小說通過普通人的命運,把社會的現實問題串聯起來,寫出了生活變著法兒捉弄人的感覺。此篇小說,是不可多得佳作!

4 山裡人,山裡核桃

琳琅滿目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令人眼花繚亂,有的都沒聽說過,我隻選自己讀過的。能上排行榜的作品一定有自己的優勢,或文字生動,或故事引人,或意境悠遠,或主題深刻。

非虛構我投的是袁敏的《興隆公社》。知青歲月已經遠離我們,年輕人都不知道知青是怎麽回事。作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帶著一顆心不畏艱難拜訪知青,還原了一段真實的歷史,無論人們怎麽評價上山下鄉的知青,作品都從親歷者的視覺去感受。向袁敏致敬!

5 亭亭玉立

袁敏的非虛構文學《興隆公社》,是一篇通過真切的寫實記錄,來深刻認識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席卷全國的上下上山下鄉運動的力作。連載的全文,從一個公社的知青群體著眼,摒棄了乾巴巴的說教,也沒有主觀隨意的評判,而是用鮮活的人物命運和精致入微的細節描寫,從整體上否定了那場以犧牲一代人的青春和成長的政治運動。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她也以眾多知青的無私奉獻和頑強抗爭,抒發了那一代人值得肯定的理想主義、獻身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客觀地記錄了他們以個體的精神和力量,為那個動蕩的年代和不幸的歷史,所留下的積極向上的可貴努力,所平添的那一抹碩果僅存的靚麗之色。謹向忠實記錄了不應被塵封的知青命運的守望人~~袁敏,致以荒友的崇高敬禮!

她在《收獲》上開設了《興隆公社》(即我們當年插隊的公社)的專欄,並於今年第一期上發表了第一篇《興隆公社知青檔案追蹤始末》。我對她說,《收獲》是文學期刊的頭塊牌子,但是在新媒體、自媒體風起雲湧的今天,若能蒙您“高看一眼”,在我這塊曾是當年知青耕耘的小園地上“播撒”一下,將會是我莫大的榮幸。

很顯然我得到了這份信任,我也因此破除了發布五、六百篇文字、卻全為原創無一轉發的成例……

6 Kk(點讚94)

我選擇陳河的《外蘇河之戰》。這部作品很獨特。立意新穎。延續了陳河戰爭寫作中的紀實與虛構相結合的風格和英雄主義的切入視角。進一步從戰爭這個原點出發。反思戰爭的意義和人類生存的本質。進一步探討在戰爭這種非常態情境下的個人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人類情感共同化的不同內涵,技巧敘事更加圓滿。

7 ll(點讚81)

長篇選王安憶的《考工記》。王安憶的文筆一直很細膩。綿裡藏針。很考驗讀者的耐心。但是也是王安憶的特點。讀者也很喜歡她的作品。這次《考工記》卻是從一種歷史巨集觀的角度,描述一位上海洋場“小開”經過歷史和時間的洗滌。逐漸蛻變成普通勞動者的過程。給讀者一種新的閱讀體驗。

8 夢田農夫

最喜歡遲子建今年發表於收獲第三期的《候鳥的勇敢》,這部中篇小說是她的新作,讀完之後第一感覺就是很明顯的生態意識,是作者對自然萬物的憐惜和疼愛,候鳥在她筆下那麽可愛,還有了人的情感,讀來讓人動容。小說裡還有遲子建一以貫之的詩意與蒼涼。詩意在於她筆下總有那麽些人物總是遺世獨立,不追逐名利,不貪圖享樂,而是有著自己內心的一份堅守。蒼涼在於她筆下的人物似乎總是不得善終,有著悲慘的命運和讓人心疼的結局。但那又不是深切的悲劇,而是一種對於人生的荒涼的體悟。就這麽說吧,遲子建會是我最愛的作家,一輩子不變。

袁敏老師的興隆公社系列作為非虛構的精品,讓我們回憶過去那段難以忘懷的歷史,尤其是最新一期的《鄉村教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須支持點讚(?ò?ó?)

莫言的短篇小說於司空見慣處娓娓道來,有情節有情懷,作家駕馭語言和篇章的能力嫻熟,捕捉題材的能力超乎想象,支持點讚。

9 崇潔

感謝《收獲》堅持開展年度文學排行榜評選活動,為這眾聲喧嘩的時代閃耀文學的光芒。長篇投給賈平凹《山本》、王安憶《考工記》,兩位乃當代文學代表作家,潛心寫作四十載,皆已出版十數部長篇小說,多為經典之作,仍能不斷推出長篇新作,求新求變,突破自我,堪為文學藝術工作者之典範。中篇投給遲子建《候鳥的勇敢》,20年前讀《清水洗塵》《觀慧記》《朋友們來看雪吧》便喜歡她,後來更成為一種情結。遲子建寫作30多年,共發表中篇50多部,《候》是篇幅最長的。短篇投給魯敏《球與槍》,初讀聯想到薩拉馬戈長篇小說《雙生》,故事走向、結局不同,卻也寫出人性幽暗處。非虛構投給張新穎《沈從文的前半生》,此書與早先出版的《後半生》前後輝映,盡顯沈從文長河般奔湧不息的一生。作者曾對所帶研究生說,沈從文是最好的。

10 茹耘龍

袁敏(老師),晚安!一口氣讀完了昨天剛到的“收獲”第六期中你的專題(鄉村教師),感覺很震撼。當年的興隆崗的確是落後的出奇,相比之下,我在的大榆樹公社可就是“天堂”啦。當年的大榆樹公社25個大隊,全部都有小學校,而且都很有規模。當然,知青中當老師的也很多,而我們這裡的知青老師可是幸福多了。如今想來,大概就是因為大榆樹公社距離縣城很近,(只有九公里),所以文化,文明要比興隆崗高出許多。今天,看來你的此篇,覺得你真的是用“一顆心”寫出來的,特敬佩你。在此,謝謝你的筆耕給我帶來了這一年對以前的知青歲月的懷念。

11李洪波

《興隆公社》我為它投了一票。知青題材是一個生活豐厚的創作資源。憑新流派創作紛呈,它都在那裡等你。

《收獲》雜誌連載的《興隆公社》我都認真閱讀了,知道了在一個叫富錦的小縣城一個小部門的破卷櫃裡,一摞塵埃落久的三百餘份杭州知青的檔案,等到了一位千里追尋的人一袁敏。

這個身材不高,己是花甲的小老太太開始筆耕挖掘這檔案中的每個人,每個在富錦縣興隆公社下鄉的知青的生活軌跡:愛情,事業,過去和現在。於是一幅興隆公社知青的長卷,在《收獲》雜誌上徐徐展開。

也只有《收獲》雜誌對時代與人性的擔當,才以非虛構的作品呈現給了讀者。也正是《收獲》編輯的情懷與使命責任心,才讓我有此收獲。

作為知青的後代,才領略理解了上輩人的知青惜結:知青美麗,知青長存。

我也在這裡等你:《收獲》新的一期,等你新的一期《興隆公社》。

12孟祥海

我今天把一票投給了女作家袁敏的非虛構作品巜興隆公社》。

這部作品洋洋灑灑在《收獲》雜誌全年連載,是六十多歲的作者三下東北,行經萬裡的傾心之作,扛鼎之作,更是原汁原味反映知青的史詩之作。

作者有情懷有擔當有使命的萬裡奔波到邊城小城尋找三百餘位有"背景"的杭州知青的原始檔案,以傳奇的奇跡,蒼天不負,多有斬獲。作者袁敏以檔案為線索,白描的手法,平鋪直敘真實原生態的把興隆公社的這些知青從塵封的歷史中呈現出來。

人性的真善美,假醜惡;命運的順逆榮衰,生命的榮辱聚散;時代的風雲變革,讀罷作品怎是一聲歎息了得?

好的作品,記錄時代。好的作品有使命擔當,好的作品扣人心弦,仿佛是陽光撥開你夢的簾幃,真實的奉獻你真實的寶石的光芒!更仿佛是一輪明鏡,讓一個社會一個時代一群人包括你,他,我,在鏡子前撫去淚水,抹平創上,又向前充滿力量。

《興隆公社》知青的一座豐碑。知青不老,知青年青,知青萬歲!

13儒子牛

我把選票投給了袁敏的《興隆公社》系列。袁敏江南塞北千里迢迢,不辭辛苦,多次深入到知青和農民當中,了解和掌握了當年興隆公社知青們生活勞動的第一手資料,寫出了真實而感人的記實文章,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功德圓滿的事情。知青精神是由千千萬萬個知識青年歷經磨難、砥礪奮鬥、不屈不撓、精忠報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環境中形成的,這種精神應該世代相傳,永垂不朽!感謝袁敏!

14 走向藍海

我投袁敏的《興隆公社》,不僅僅因為我親戚是杭州赴黑龍江的知青,我還以為這是不可遺忘的歷史。通過作家的娓娓道來,那段歷史如此地鮮活起來,值得閱讀與思考。

15華佗再世

今天我又把我寶貴的票投給了《山本》《“興隆公社”系列》《“杭州魯迅”先生二三事》我認為我們的生活不應該只是為了關心吃喝,我們應該挖掘我們人性深層的東西,今天我要把這三票投給了最具有人文思想的三部作品。希望這些作者能繼續寫一些我們人類的獨有的文化或者歷史。讓我們知道生活不僅僅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我們的文學的田野。

《外蘇河之戰》《青藏光芒》《換腎記》《候鳥的勇敢》這些作品都是名家名作,非常耐人尋味,又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些作品的作者已經是比較有名的作家了,而他們寫出來的東西卻那麽讓我們讀起來津津有味,可以說是很好的作品。

《借命而生》《道長》《失落的天文台》。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份職業,在今天我投的這些文學作品中,一個警察,一個道長,一個天文學家他們會發生怎樣的故事,他們的故事又會給我們哪些啟示,同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職業,我們的職業又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結果,我認為文學作品也是為了我們選擇職業而服務的。

16小夜的主人

我推薦長篇小說《捎話》。劉亮程先生的《捎話》上月底剛剛由譯林出版社出版,雖前期《花城》有連載,但很多讀者還沒有看到這部小說。有幸讀過兩遍,深為震撼。這是一部超現實的寓言作品。一部黑暗中的聲音之書。也是一部人類精神的倒影之書。其小說風格迥異於當代其他名家的小說作品,難以歸類。我個人認為《捎話》具有名著水準。它挑戰了近50年來讀者閱讀的經驗與視域。對於中國當代文壇而言,這是陌生的收獲。

17代麗

我選擇興隆公社,“有血有肉”的題材,我們的那個年代出生並有經歷的知青,不會忘記那“青蔥歲月”。

18Prince

“杭州魯迅”應該是魯迅崇拜者,以模仿魯迅為樂。探究“杭州魯迅”的心理,是一件有趣的事。短篇七《“杭州魯迅”先生二三事》,好文章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這一票我投給房偉老師!

19徐彥怡

我特別喜歡作家袁敏的興隆公社,因為我是興隆公社知青中的一員,我也曾在這塊黑土地上當過鄉村教師,深有感觸,袁敏不辭艱辛,數次親臨實地,採訪了老鄉和無數知青,寫出了真實的興隆,我們感謝她為知青一代留下了歷史的痕跡,為她點讚!

2018-12-05 10:22:21

20舅公

袁敏的非虛構作品《興隆公社》系列,真實記錄杭州知青“上山下鄉”到黑龍江插隊落戶的故事,是珍貴的史料。在那個年代,我的鄰居中,有個男青年的父親是三八年參加革命的老八路。他16歲時,在學校響應毛主席“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號召,主動報名去黑龍江省虎林縣插隊落戶。另一個男青年,按照當時政策,必須去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學校居委會派人上門輪番做思想工作,直到本人同意去農村為止。聽說那晚這家人的燈光一直亮到天明。

“兒行千里母擔憂”,知青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牽動著整個家庭。在知青的背後,還有其家庭的付出,一家人把節衣縮食的錢和票證,支持在農村的知青生活。

知青給農村帶去知識文明,潛移默化的改變著農村落後面貌,而農民的純樸善良,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影響著改變著知青。

火紅的年代,熱血的青春。袁敏的《興隆公社》系列描寫的知青,是在毛澤東思想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人,對毛主席共產黨祖國有著質樸的革命感情。他們忠心耿耿,為了革命理想,懷著一腔熱血,在風華正茂的年齡,青春年華最美好的時代,響應號召,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知青的付出與奉獻,不僅有美好的青春,甚至還有流血犧牲。

《興隆公社》系列真實還原這代青年人的芳華,是他們的代表與縮影。感謝袁敏讓這段塵封的歷史重見天日,把知青這段特殊的人生經歷寫出來留給後人,讓經歷過的人,可以溫故知新;沒有經歷過的人以史為鑒。

213.

2018年是個不尋常的年頭,《收獲》推出了袁敏的《興隆公社》專欄。作者是了不起的,沿著當年那幫特殊知青的履痕,尋找被塵土掩埋了半個世紀的蛛絲馬跡,給我們捧出了沉甸甸的、生動的、真實可信的佳作。她筆下的那些人物,一個個仿佛就站在我面前,讓我流淚,讓我喘不過氣來。袁敏的思想是深刻的,文字是精練漂亮的。尤其是她的人文關懷和大智大勇,讓我由衷地欽佩。

22程珊

“興隆知青”曾也是我個人人生中的一段親歷,袁敏執著地採訪改變了我“崇尚處事簡單、過往不咎”,特別是用“過去就讓它過去了”為人處事的脾性。對當下因這段歷史曾置身此內的一代人關於“有悔與無悔”的討論,表現出了“無意討論,過好當下”的態勢。然而翻閱了一期一期《收獲》中袁敏用心靈與艱辛、用挫折與磨難撰寫出的“興隆知青”非虛構紀實文學篇章,那些只要是當年興隆知青一員都無比熟悉卻又完全不知的林林總總的真人真事。自認對“往事不堪回首”“憶往事歲月蹉跎”等詞眼灑脫不屑的我,有了顛覆性的思考。為之動容的倒也不是文中的人與事,而是袁敏能有此窮追不扣的採訪經歷;能有此創作初心的精神價值;能有此人性理念的難能可貴;能有此悲憫之心的善良敦厚;能有此排除萬難的堅韌不拔;能有此平實而華彩的文筆展現,既接地氣又栩栩如生。為正為2019明年“興隆知青”赴興隆50周年紀念日的籌備,注入了一股傲翹的波瀾。知青不會忘記你,作為“興隆知青”一員的我更為你喝彩

23健康快樂

我投了袁敏寫的《興隆知青》票,因為是這篇文章真實地展示了我們當時的生活和勞動,又把我們知青又帶回了五十年前的那片黑土地,字裡行間寫的真真切切,看後熱淚盈眶。

作者是用自己心血和情感在書寫畫面,她一次次地實地採訪了很多知青,去黑龍江興隆公社數次之多,她的付出真的很讓我們感動。

我們興隆知青有你這個朋友感到快慰,感到驕傲。謝謝你,謝謝《收獲》,在下鄉五十年後給了我們一份安慰,歷史還記得我們,再次謝了

24 韓志君

我推薦袁敏的“興隆公社”系列。作為紀實性的文學作品,袁敏寫得有生活質感,有人文情懷,有悲憫精神。作者不辭辛苦採訪了百餘位當年的老知青,他(她)們口述的歷史是真實感人的。與某些胡編濫造的反映知青生活的影視劇相比,《興隆公社》系列具有歷史的銘文價值。

25 胡建

袁敏的《興隆公社》系列以“事實勝於雄辯”的方式,表達了以下見解:

1、“上山下鄉運動”是一場悲劇。因為從歷史的大邏輯看,近代以來的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的“全球化”規律,決定了任何民族國家的現代化都必須走“農村人進城”的城鎮化路線;但在當時“文革”已造成千瘡百孔的境遇中,中國卻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將1700多萬城鎮知識青年下放農村,去從事“修理地球”的舊式農業勞動;這無論對國家發展還是對個人成長,都意味著一種“悲劇”。

2、“悲劇”對知青的人生意義並非一視同仁的。置身其中,有的人因對前途絕望而沉淪,甚至自殺;有的人聽憑命運擺布而隨波逐流,磋砣了歲月;也有的人在逆境中奮起,收獲了“在悲劇中成長”。總之,最能解讀袁敏文章的意境,可引用《紅樓夢》的一首短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

26角色一種

貌似平凡的/一個人和一頭驢/潤物息聲、毫無征兆得/就打開了一扇神秘之門/這綴滿繁星的閃爍夜空/可不就是史詩浩蕩的至臻聖經/我們的朋友/“庫”通曉萬國語言,“謝”馱載私己信仰/盡數歷經混沌著的乾坤陰陽 ——— 劉亮程的《捎話》。賈平凹的《山本》

27滄海文心

賈平凹的《山本》是一篇有大天氣的長篇,以山為依托,實際上更凸現的是人性的詭端多變,反映了一段歷史長河中的錯綜複雜,這是一篇有野心和整體設計的民族史詩,感謝作家的辛苦勞動,致敬!

28雙色旗

讀完謝絡繹的(蘭城),讓我仿佛看到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無數背井離鄉的打工者的身影。他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遠走他鄉,忍受孤獨寂寞,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用血和汗澆注起一座座現代城,澆灌出絢麗多彩的文明之花!獨在異鄉為異客。他們在默默為祖國建設流血流汗,為中華民族的複興奉獻青春的同時,面對社會,面對現實生活給他們帶來的憂傷,苦悶,惶恐和無耐,讓我油然生出對他們的讚歎與同情,忍不著道一聲:打工者…你們辛苦了!祖國的繁榮昌盛銘記你們!人民永遠銘記你們! 無數個蘭鄉會變成

蘭城!無數個蘭城會變得更加美麗!

(蘭城)是千萬打工者的自畫像,寫真版。我相信(蘭城)會受到無數打工者的喜歡,會在許多讀者的心中產生共鳴!(蘭城):我喜歡!

讀謝絡繹(蘭城)有感

改革開放春潮湧,

千軍萬馬共圖騰。

血汗澆開幸福花,

誓將蘭鄉變蘭城!

29 胡愛榮

剛剛突然想起來:日本也有一所高山小學校,全校只有1個學生1個老師。很多年後,這個學生畢業了。畢業典禮那天,山上的農家老老小小都趕到學校來見證這畢業時刻。非常感人。袁敏的興隆公社中最後一篇《鄉村教師》中寫到的擱船尖小學校在冊人員三名,學生兩名,教師一名,讀後震撼!在這個金錢娛樂至上的時代,哪裡去找這樣的老師呢!那一代為北大荒農村文明進程做出無私奉獻的知青,他們的那種情懷,在今天的教師隊伍中真是寥寥了!感謝收獲!感謝興隆公社的知青,我們需要這樣的鄉村教師!

31木桃

看陳繼明老師的《七步鎮》,完全陶醉在他文字的詩意濃鬱、沉澱於跌宕起伏的故事裡。《七步鎮》橫跨今日與過往,科學與常識,細膩的勾畫了東聲的經歷、婚姻與愛情;以及運用了心裡學“回憶症”,寫出了與前世的關係……《七步鎮》是一部震撼之作!

32 耿立

陳繼明長篇小說《七步鎮》,結構獨特,將當代中國近五十年的歷史微縮一個叫東聲的人前世-今生的軌跡中,敘事亦真亦幻,既魔幻又現實,以今世前世”的架構推進故事,敘描個人靈魂,將百年中國動蕩史逆向推進。

個體靈魂與家國靈魂同振,追問最本真的哲學思考“我是誰?我曾經是誰?”,“百年中國是誰?百年中國曾經是誰?”

33 lewes

我選王安憶的《考工記》。王安憶的文筆細膩。人物鮮活。又一部上海別傳。透過上海小開的浮沉。給讀者深刻的享受。

2018-11-27 20:46:41

34 盧英峰

我選的都是我看過的,當然也有看過但是認為不好的,就沒選,沒看過堅決不能亂選,非虛構類我看的少,就不亂選了。我為我選的負責。比如長篇《山本》我很喜歡,讀了三遍,社會在飛躍發展,但是人性發展很慢,作品再一次深刻勾畫了人性的善良和猙獰,作品厚重沉甸,是文壇多年來難得的一部雄書。《收獲》有《山本》的長篇卷我買過三本,自己一本,另兩本送給愛好文學的兩個朋友。王安憶的《考工記》讓我看到文學的美和魅力,更看到一個作者文學功底積澱的重要性,是我要反覆閱讀欣賞學習的作品。劉亮程的《捎話》語言意境很美。《外蘇河戰役》故事很好。

《候鳥的勇敢》故事很好,意境很美,作品穩健成熟,超喜歡。《望湖樓》讓我看到作者寫人情世故的老辣,一個不被關注的作家,因為《李海叔叔》、《望湖樓》等喜歡上了尹學芸的作品,搜集她的作品來欣賞閱讀。《胭脂》也是不可多得的作品,故事、結構、文學性都相比很優秀。

積極參與獎讀者留言:

江邊

喜歡子建的《候鳥的勇敢》,有網友這麽評價子建,說她是“從北極村走出的,帶著明媚南國笑意的女子”,喜歡這個評價。有人說子建的文筆透著北方的爽利勁,我也認為她的文筆樸素又靈動,她的比喻隨手拈來,給文章帶來了不少色彩與靈氣。她熱愛東北那片故土,致力書寫那片土地上的普通人物,寫他們的悲傷與歡笑,寫他們的迷茫與堅守。《候鳥的勇敢》也是如此,雖然著力點是生態,其實還是在寫人,寫他們的困境與掙扎。

我喜歡子建對愛情的書寫,即使在難以生長愛情的地方,木訥憨厚的張黑臉,遁入空門的德秀師父,他們都是受過命運擊打過的人,卻因為彼此的善良而互相吸引,冒著被佛祖懲罰的危險,也決心結合在一起。

那對因風雪阻隔而殞命的白鸛,給文章帶來一抹悲涼,卻也因為這對代表自由與忠貞的白鸛,給我們帶來久久的感動與力量。

雷啉

2018年《收獲》作品精彩紛呈,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家、巨匠如莫言、韓少功、馮驥才、賈平凹、王安憶等等都有新作亮相。而一批中青年、新生代如須一瓜、胡學文、石一楓也給我們有耳目一新的作品。而我最喜歡的,也是近段時間反覆,念念不忘的,我把他稱作“黃土地文學”的陝西代表作家的作品。賈平凹無疑是現存“黃土地文學”的傑出代表。《山本》一面世,就迫不及待的像讀《人生》《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一樣,細細品讀。《山本》節奏感強,講敘中國軍閥割據混戰是的混亂場面。引人入勝的故事中,我們感悟革命歷史中人的沉重而又苦難的歷程,仿佛又見仙去的路遙、陳忠實,其實,他們是一脈相承的。

jack

我最早看《收獲》是2014年第一期,喜歡遲子建的《群山之巔》,之後從2014年買到了2017年,然後發現黃永玉《無愁》特別好,為了從頭開始看又從14年買到了09年,後來發現長篇專號是從01年開始的,繼而買到了01年。

手裡有了幾十本《收獲》後,開始研究《收獲》的歷史,越來越吸引我,震撼我,為了中國2/3的文學史,我買到了1979年第三階段創刊號,1979——2017,一年6本外加長篇專號一本不落,後來又買了金收獲紀念文叢和程永新的《一個人的文學史》,都是用來填補我心中對《收獲》的崇拜和延伸《收獲》對我的震撼。我是《收獲》的忠實的讀者和支持者,這麽好的刊物一定好好好辦下去。

260

“興隆知青”曾也是我個人人生中的一段親歷,袁敏執著地採訪改變了我“崇尚處事簡單、過往不咎”,特別是用“過去就讓它過去了”為人處事的脾性。對當下因這段歷史曾置身此內的一代人關於“有悔與無悔”的討論,表現出了“無意討論,過好當下”的態勢。

Sunqian

陳河《外蘇河之戰》講述了“文革”期間在對越戰爭背景下的年輕一代成長戀愛的故事。故事情節隨戰爭的深入展開而變化莫測,令人有一種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文學感受。

作者基於大量的真材實據,用細膩豐厚的筆觸生動描寫了當年的激烈戰爭場面,使讀者感覺親臨其境,帶著緊張焦慮的情緒恨不得一氣讀完。

陳河具有國際人文情懷,用這個故事告訴了人們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戰爭只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沒有必要的損失。

息耳

讀完長篇小說《捎話》,劉亮程不愧是位語言大師!小說的節奏與敘事模式都不同於他的散文,使人驚喜!難以譯介的原生詞語如暗夜花開,意象別具。一場聲音與色彩的相遇使神秘西域大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信仰與語言的道途分呈逼仄,回歸源頭,捎一句與你與我與人人與關的話,問詰的是人類當下與未來終極命運的思考。

石鼓居士

王梆的記實文學《當代英國觀察》真實地反應了英國現在的社會真實情況,包括社會政治,經濟,人文面貌,生態活境,人們的精神靣貌等方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英國這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今日的社會情況,我們可從中了解今日之英國現狀。對比我國有哪些方面比他們好,有哪些方面不足,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他們先進的東西,以彼之長,補己之短。

賈良統

長篇我投給了今年在《收獲》上看的《外蘇河之戰》,抗美援越的故事很少有作品提及,有的話也是紀實文學回憶錄等等,這本小說顯得彌足珍貴,故事比較沉重感情有些壓抑,最後能死的都死了,臻聞達的覺醒是個敗筆,這個雷同於沙威的人物敗給了作者樸素的正義感卻降低了整體的文學性。

晶晶?

石一楓近年佳作迭出——《世間已無陳金芳》、《地球之眼》、《借命而生》,以扎實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和深切的人文關懷,成為耀眼的文壇新星。《借命而生》寫的是兩個越獄犯,使看守所管教杜湘東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追捕。他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現了那兩個嫌疑犯故事背後的隱秘,被稱為“中國版的肖申克的救贖”。故事流暢,使人感同身受到了社會的粗糲和命運的詭譎,久久難以平靜~

維維

投《胭脂》一票!張翎的小說中,女性都有著濃墨重彩不屈的性格和坎坷的人生,歲月和命運給予了她們太多的磨難,而這些女性,用女人獨有的堅韌和頑強寫完了自己人生的篇章,在這些故事中,男性是帶給他們厄運的人,不管是胭脂的畫家丈夫,還是抗抗的愛人,沒有給予她們保護反而帶給她們悲慘的命運,看著實在是讓人難受。張翎的文字細膩又動人,對人性的描寫也深刻又批判,帶給人關於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投給《胭脂》。其中看似獨立卻又緊密相連的故事不由讓人清夜捫心,言及過往,或多或少的丟失倒令人寬慰,許是人情,亦或無知。一生始終是有舍有得,歲月代我收割的感情與成長都恰如其分,難得的都已足夠值得。“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飛鴻雪泥孫永強

我的河南老鄉周大新的每一步作品都能給人驚喜。《天黑得很慢》與其說寫的是現在令人關注的養老問題,還不如說寫的是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誠實信任問題。小說裡的雇主和保姆互相理解信任甚至可以托孤,互不相欺。這真是當代冷漠世界的一縷曙光,也給孤獨的養老世界注入了一絲溫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