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何說PayPal的創業過程是一場戰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蘇寧財富資訊,作者|趙一洋,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埃隆·馬斯克、彼得·蒂爾、Linkedin、YouTube、Yelp......這些明星企業家和互聯網公司的名字,在業界可謂如雷貫耳。他們的商業理論與經營之道在中國互聯網界被奉為圭臬。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們都與一家互金公司血脈相連,它就是PayPal。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PayPal,《支付戰爭:互聯網金融創世紀》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其作者埃裡克·傑克森是PayPal黑幫的重要成員,他以第一視角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偉大而傳奇的創業故事,這也許是我們了解PayPal的最佳路徑。

《支付戰爭》幾乎講述了PayPal從0到1過程中的全部重要細節,在本文中,我不想複述書中的故事情節,而是盡力提出幾個有趣的問題,供大家思考。

PayPal是如何誕生的?

PayPal所從事的第三方支付,是彼得·蒂爾和馬克思·列夫琴共同討論出來的創業方向。

有意思的是,這兩人創業的最初起因是掌握了在移動終端上進行資訊加密的技術(FieldLink),但是一時找不到商業應用的合適場景。最終,在華爾街工作過的彼得·蒂爾提出,這種加密技術最好的適用場景就是脫離了銀行系統的“點對點支付”。

當時,彼得·蒂爾發現了支付行業的普遍痛點——在第三方支付出現之前,個人只能使用ATM為基礎的現金支付和以POS機為基礎的信用卡交易,但這兩種支付基礎設施都過於笨重,移動性極差,根本無法滿足個人對個人的小額支付需求。

因此,這兩位天才就推測,應該有一種技術可以代替現金,實現個人對個人的支付。於是,PayPal電子支付這一偉大的革命性產品就此誕生了(準確的說,當時兩人創建的公司名稱還不是PayPal,而是其前身Confinity)。

PayPal的創業過程為何是一場戰爭?

PayPal創立的第三方支付產品極具革命性和顛覆性,對互聯網金融和電子商務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然而,作為一種顛覆性變革力量,其在短短3年時間內不斷遭受著既得利益者們的輪番攻擊,因此,PayPal的創業之旅被業界稱作一場多戰場同時開打的全面戰爭。

(一)同行的慘烈競爭

互聯網的世界從來就沒有秘密可言,儘管PayPal率先提出了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和產品,但是由於“康菲尼迪使用電子郵件座位獨特的認證方式,其專利還處於申請流程的早期階段,任何形式的法律補救都得好幾年之後才能起作用”,因此如何應對市場競爭就成為PayPal的首要挑戰。

1、抄襲者:dotBank

第一個冒出來的競爭對手是dotBank,他們不僅效仿了PayPal的基本支付功能和推廣利器——推薦獎金制度,還在產品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例如電子發票自動發送功能和AA付款等。後來,隨著大量互聯網巨頭開始湧入市場,dotBank被雅虎收購,且一直扮演著PayPal競爭者的角色。

2、跨界者:X.com

除了行業內迅速出現的強勁同賽道對手之外,跨界競爭對手也迅速出現,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埃隆·馬斯克,其第二次創業的成果就是X.com。X.com的基礎業務其實是餘額寶的祖師爺——線上金融超市。然而,“X.com 快速在已有的銀行账戶服務中建立了一個基於電子郵件的功能”,並且“設計了多種有特色的支付服務”,此時的X.com 融合了線上金融超市和在線支付兩大核心功能,儼然就是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終極形態,從而對PayPal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3、壟斷者:Billpoint

事實上,從戰爭的最終結局來看,PayPal後來與X.com進行了合並重組、被eBay 花重金收購,進而借助在eBay平台上的絕對優勢,真正成為了世界範圍內的線上支付巨頭。這一切,從邏輯上都看似順理成章,但如果我們從書中去看細節,就會發現這一切都充滿不確定和未知。

就拿eBay來說,雖然最終他們收購PayPal確實是皆大歡喜,然而,在一開始他們就站在了PayPal的對立面。他們在“無奈”收購之前,其實一直在扶持自身的線上支付公司——Billpoint(Billpoint另一個金主爸爸是大名鼎鼎的富國銀行,它應該算是世界上最壕富二代公司之一了),竭盡全力打壓體系外的PayPal。

然而最終,PayPal由於擁有更為卓越的支付體驗,牢牢黏住了核心客戶,讓傲慢的eBay放棄了自己的親兒子Billpoint,迎娶了PayPal,PayPal因此有機會成為一家世界支付巨頭公司

(二)公司內部的權力鬥爭

由於上文提及的埃隆·馬斯克的X.com迅速成為PayPal在線上支付市場的強勁對手,兩家公司勢均力敵。由於競爭過於激烈,雙方都需要向用戶進行大量“補貼”。

為了減少雙方的競爭壓力,最終兩家公司選擇合並重組,合並後的公司名為X.com,但是支付服務保留了PayPal,兩家公司各佔一半的股份。

人事調整上,埃隆·馬斯克成為新公司的董事長並為第一大股東,原X.com公司的CEO留任總經理,而PayPal創始人之一彼得·蒂爾則是擔任高級財務副總裁,另一位創始人馬克思·列夫琴則留任首席技術官。

從上述調整來看,更像是埃隆·馬斯克佔據了上風,彼得·蒂爾的PayPal團隊則是被收購的那一方。而正是這一場“並不對等公平”的合並,為公司埋下了管理上的定時炸彈。

在《支付戰爭》中,至少提及了兩個細節:一個是新公司忽視了客服團隊建設,造成了嚴重的“客服危機”;另一個是由於兩家公司的技術團隊整合進程緩慢,造成了“工程團隊的混亂”。這些都毫無疑問傷及了公司的根基。

由於管理層對於新公司戰略發展方向產生了重大分歧,團隊的整合又遲遲難以到位,在PayPal這家傳奇科技公司,同樣上演了各種“宮鬥劇”。

先有彼得·蒂爾的突然辭職,再有埃隆·馬斯克頂替原CEO,最後董事會在埃隆·馬斯克不在場的情況下罷免其CEO職務,彼得·蒂爾重回CEO寶座。管理層的動蕩一次又一次地將PayPal置於無比危險的境地。

(三)嚴重的外部威脅

除了上述所有創業公司都會經歷的內憂外患,PayPal作為一家金融行業創業公司還承受著與金融相關的嚴重外部威脅。

黑產團夥的侵襲

作為一家支付公司,Pay Pal一直遭受著金融欺詐團夥的嚴重威脅,“2000年年中的時候,一個騙子團夥注冊了虛假的PayPal账戶,並使用账戶從我們這裡轉走了近600萬美元”。

為此,PayPal做出了很多改變支付行業歷史的重大創新,最重要的就是“高思貝克-列夫琴測試”,即我們現在常用的動態驗證碼技術,解決了當時最大的欺詐難題——“區分創建账戶的到底是人還是電腦”。

監管機構的強大壓力

由於PayPal啟動了上市計劃,開始走入公共視野的中心,美國的金融監管機構開始密切關注這家金融獨角獸。其中,對PayPal最大的監管威脅來自於路易斯安娜州的金融辦公室,“全然不顧路易斯安納居民都依靠PayPal進行網上交易的事實……威脅稱要禁止我們的服務。”

這些監管機構施壓的背後,離不開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聯合推動打壓,“他們並沒有在市場中與新科技公司競爭,而是慫恿政府打壓有潛力的新秀,而這些新秀已經經歷了非常慘烈的競爭”。但最終,經過漫長的監管溝通,PayPal得以躲過一劫。

結語

PayPal對於當今世界互聯網的意義深遠而重大,其自身作為一家明星互聯網金融公司,開啟了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時代。

更有意思的是,PayPal鍛造出了一大批互聯網創業英雄——PayPal黑幫,他們成為當今世界互聯網經濟的基石,引領著世界高科技行業的發展方向。

因此,了解研究PayPal這家神奇公司是洞察世界互聯網科技行業的密匙,我們一定可以從PayPal的創業故事中找到互聯網世界未來的影子。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