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近期口碑第一的新片,最好別看閹割版

最近這幾天,美國一起槍擊事件引發了軒然大波。

事發芝加哥一家酒吧,一位 26 歲的黑人保安勇抓歹徒,卻被趕到的警察開槍擊斃。

儘管現場有人大喊,他是保安,還是被警方認為他是歹徒的同夥。

在這起事件中,共有四人受傷,一人死亡。

而見義勇為的黑人保安就是那個唯一的死者。

釀成這場悲劇的是,長久以來對膚色的偏見。

無獨有偶,今天魚叔要介紹的這部新片,故事如出一轍,放佛就是現實的寫照——

《你給的仇恨》

The Hate U Give

根據安吉·托馬斯的第一部小說改編。

原小說橫掃歐美各大圖書榜單,曾連續 36 周佔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電影沒有辜負書粉,難得國人與外媒都買账。

CinemaScore打分機構給出了A+的超高口碑!

影史第 79 部獲得A+口碑的電影!

爛番茄新鮮度鋼彈96%

專業影評人網站Metascore評分82

豆瓣評分同樣鋼彈8.0,但評分人數不過兩千。

這樣一部好片,真不該只有這麽少人欣賞。

而且這片資源並不難找,愛奇藝也有,但刪減了整整5分鐘,因此,最好還是別看閹割版

《你給的仇恨》英文片名是《The Hate U Give》,這其實有個藏頭名。

每個詞的首字母THUG,意為「暴徒」。

顧名思義,你給的仇恨,使人成為暴徒。

給嬰兒灌輸仇恨,嬰兒長大,仇恨延續,暴徒生活將成為一個死循環,萬劫不複。

關鍵問題在於,片名中的「U」是誰?

這就要先從本片的女主角,黑人少女斯塔爾說起了。

在斯塔爾年僅9歲的時候,父親就已經開始嚴肅地教育她「黑人生存法則」——

因為我們是黑人,所以可能經常會被警察攔下來,或許是因為不小心違章,或許我們什麽都沒做錯。

到時,就把手放在方向盤上,不要做任何其他的動作。

一定不要跟警察起爭執,一定要把手放在他們看得見的地方。

不要反抗,乖乖聽話,才能確保平安。

為了盡可能隔絕負面影響,斯塔爾的父母堅持把她送進白人貴族學校

希望她可以認真讀書、考上大學,融入白人社會,改變既定的命運。

所以對斯塔爾來說,她一直都過著雙面人般的生活。

白人學校裡的斯塔爾總是說著一口標準英語,舉止得體,平易近人,從不跟任何人起爭執。

她結交白人女孩做閨蜜,甚至有一個白馬王子般的高富帥白人男友。

似乎沒有人因為她的膚色而對她特殊對待。

在大家眼中,她只是個披著黑人外殼的白人女孩

而回到黑人社區,女主又變身為另一個版本的自己,面臨著完全不同的朋友圈。

她被朋友拉去參加派對,那裡的同齡人往往因為過早接觸社會而顯得早熟,濃妝豔抹,打扮浮誇。

女主則顯得格格不入。

正當她無所適從的時候,意外遇見了青梅竹馬的初戀,卡裡爾

然而兩人寒暄了還沒幾句,派對上就突然發生槍擊。

女主受到了驚嚇,所以卡裡爾決定開車送她回家。

然而就在回家路上,悲劇發生了。

半途,一個白人警察突然把兩人的車攔了下來。

理由是:起步沒有打轉向燈。

這本是再正常的操作失誤,一個小小的警告即可,但警察卻要求卡裡爾下車,對其搜身加檢查駕照

過程中還一直挑釁性地說:

大半夜的跑出來幹嘛?買毒品嗎?身上有沒有藏毒?

阿sir,黑人晚上就不能正常出門溜溜彎了是怎地?!

此時的女主已經徹底嚇尿了,她牢牢遵照父親的囑托把手放在前面,而且一直勸卡裡爾千萬千萬不要亂動。

但卡裡爾並沒有在意她的話。

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沒有犯事,問題不大,另一方面也是想緩解一下女主的緊張情緒。

他手伸到車裡拿了把梳子,打趣地說:

我髮型都該亂了。

砰砰砰!

警察連開數槍,將卡裡爾當場擊斃了……

無罪,卻被槍殺。

卡裡爾的死激怒了當地的黑人民眾,人們紛紛走上街頭開始遊行。

儘管輿論的力量強大,但警方給出的交代卻僅僅是將涉案警官停職留薪

此時的黑人民眾們唯一的一絲期望,是女主作為目擊證人站出來為卡裡爾發聲。

只要女主站出來說話,就有讓陪審團指控涉案警察有罪的可能。

但事情沒那麽簡單。

一方面,女主的母親擔心這樣做會給自己的女兒惹上麻煩。

另一方面,女主擔心為黑人發聲,會使得學校中的白人對她另眼相看,自己營造的形象將不複存在。

最重要的是,卡裡爾生前為了維持奶奶的醫療費用曾參與販毒。

如果女主說出事實,勢必會引得警方發現當地最大的販毒團夥「王侯幫」。

被黑幫盯上,女主一家就沒有好日子了。

更何況,站出來說話就真的會有人聽嗎?

案發當晚她就曾被叫去警局錄口供,然而警方的關注點全在於卡裡爾有沒有喝酒,有沒有販毒,有沒有案底,直系親屬有沒有犯罪前科等問題。

電視台播放此案相關訊息,選用的鏡頭都是黑人群體如何穿著暴露、如何沒有教養,暗中誤導觀眾的判斷。

顯然,他們是想通過把卡裡爾塑造成一個「罪犯」而給涉案警察開脫。

毒販嘛,死了活該唄。

同樣的,女主接受採訪,被問及的也全都是卡裡爾的私人生活和過往案底。

而沒有人問:

卡裡爾死的那晚,白人警察到底做了什麽。

種種恐懼抵不過女主內心的憤怒,她決定站出來,為自己心目中的正義發聲。

本片的導演小喬治·提爾曼,口碑劇《我們這一天》的導演之一。

他的許多作品都在為黑人群體發聲。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並不完全站在政治正確的高地對白人進行批判,而是同時對黑人群體的自我覺醒有著深刻思考。

他在採訪中說道:

我希望這部電影可以引發大家的探討,對電影中提出的許多現象進行討論,像是警察的暴權,深藏不露的種族歧視,黑人社區的犯罪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相信自己的信念。

「警察的暴權」自不用贅述,魚叔想更多聊聊「深藏不露的種族歧視」這個問題。

在現代社會,除個別極品人渣和狂熱分子,已經很少有人會傻到直接高喊歧視性字眼。

除非他們想招揍。

但種族歧視並沒有消失,而是以一種更隱蔽、更難狡猾的方式繼續存在。

比如女主在白人學校,必須安分守己,隱藏起一切黑人的口音和標誌。

白人學生說俚語唱嘻哈是一種時髦和耍酷,但她如果這麽做只會被認為很痞。

白人模仿黑人是業餘樂趣,黑人模仿白人是生存所迫。

比如黑人晚上在大街上走,會更頻繁地被攔下,被抽查身份證,被粗暴執法。

片中,女主的警察叔叔站在治安角度給出了「合理解釋」——

他覺得,「誤殺」在執法過程中是確實存在的,警察是出於安全考慮,情急之下才開槍擊斃了卡裡爾。

聽著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

但女主問出了更犀利的問題:

所有條件不變,如果只是把卡裡爾換成白人,警察在那種情況下會不會開槍?

一個衣著體面的、配合執法的、既沒有爆粗口也沒有動武力,僅僅只是沒有開轉向燈的白人——

會不會被「誤殺」?

答案是,不會。

你說卡裡爾是個毒販?可警察開槍前壓根就不知道這事。

讓警察開槍的不是毒品,而是偏見和歧視。

借用片中的一句名言:

我們無法做到手無寸鐵,

如果他們把膚色當做威脅。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導演所提到的「黑人社區犯罪問題」

如女主所說,自己所生活的社區毒品泛濫、暴力橫行。

在這裡任職的警察,自然會多帶幾分懷疑。

過高的犯罪率讓警方對於整個黑人群體都抱有「犯罪隱患」的態度,暴力執法、冤假錯案屢見不鮮。

黑人販毒為了什麽?錢。

而沒錢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就業機會。

就業機會的缺失,除了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外,還有黑人群體自身的素質問題。

素質由教育決定,暴力至上的黑人社區狀態又影響了其教育水準。

就像女主所說,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暴力影響教育,教育影響素質,素質影響就業,缺錢導致販毒,販毒導致警察的過分執法,過分執法導致更嚴重的暴力。

在一個個惡性循環中,每一代黑人都被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影片最後,女主的弟弟為了維護自己的父親,舉起了槍。

看到這裡,我們才懂THUG LIFE的真正意義。

那個「U」,不僅僅是白人警察,還有陷入惡性循環的整個黑人群體。

用仇恨澆灌的孩子,最後只會長成另一個充滿仇恨的大人,用暴力重複又一輪悲劇。

影片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種族歧視的解決方法:

在爭取自己合法平等權利的同時,也要正視黑人群體自己存在的問題。

最重要的,雙方都不要一昧使用暴力解決問題。

最後,女主一家重建了維持生計的雜貨店。

希望整個黑人社區,某天也可以重建一個新的良性循環。

不再有THUG LIFE。

取而代之的是:

Seven(perfection),Starr(light) and Sekani(joy)。

(片中女主一家三位孩子的名字)

完美、光芒以及歡樂。

這才是屬於黑人孩子們的未來。

回過頭來看我們,雖然沒有明顯的種族歧視,但地域歧視並不少。

新疆人是小偷,河南人偷井蓋,東北人愛吹牛……

這種偏見,就是把無知當有趣。

就像東野圭吾說的,不論多麽醜惡的偏見,他的出現絕不是地域的錯。

任何一種歧視,都是愚蠢的人的自以為是。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