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試駕勞斯萊斯曜影 V12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當梅賽德斯-AMG的1.6T V6混動被認為是未來超跑的一扇窗,當道奇蝰蛇與其8.4L V10已成汽車博物館的一員,我們似乎無法再為“大排量原教旨主義”提供更多的理論與非理論支持。

且慢。雖說小排量化與電驅動化已成全球業界的共識,但超越“汽車產品”本身的奢侈品,並不受此限制影響。因而筆者從來不相信“人人生來平等,死後都是葬一平方米而已”之類的鬼話,因為說這話的人肯定沒見過胡夫金字塔。

在一台勞斯萊斯曜影敞篷跑車的方向盤後方,筆者想到了上述這一席冷笑話。然而接下來的試駕,讓我不禁嚴肅了起來。

我們對汽車界RR的迷戀,從不亞於對手錶界PP的癡迷。

Rolls Royce在汽車製造行業被翻譯成“勞斯萊斯”,在航發領域則被稱為“羅爾斯-羅伊斯”(簡稱羅羅)。

一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認為法國發動機的產能必然受到同盟國的戰線威脅,開始委託Rolls Royce研發航空發動機,開始了全球航發三大巨頭之一“羅爾斯-羅伊斯”的歷史篇章。二戰期間,如果您也看過諾蘭版本的《敦刻爾克》,一定會聽過 “月光石號”道森船長的那句台詞 —— “英吉利海峽上空最美妙的聲音”,說的便是羅爾斯-羅伊斯生產的15萬台V12梅林航空發動機(Rolls Royce Merlin)。

對於筆者而言,Rolls Royce不是一個簡單的奢華品牌,女王座駕、中東王子座駕等等標簽過於膚淺。

Rolls Royce代表的是那個曾經擁有3400萬平方公里領土和殖民地、統治人類1/4人口的超級工業大國在機械製造領域所能達到的最高水準,Rolls Royce代表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百年歷史中最光輝、最正義、最不屈的時刻。

來自創始人亨利·萊斯爵士(Henry Royce)的勞斯萊斯品牌箴言有兩部分,前半句是“Strive for perfection in everything you do”(做每件事情都力臻完美),翻譯為“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也是可以的;後半句是“Take the best that exists and make it better”(將最好的變得更好,如果沒有,就創造它),用中國成語解釋便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後半句觸達了勞斯萊斯設計團隊與工程團隊的心底,因而他們在2014年設計出這台名為Dawn(曜影)的2+2座Gran Turismo敞篷跑車,從血統上成為Wraith的敞篷版本。當然,勞斯萊斯並不認為Dawn便是“Wraith丟了硬頂”,因為Dawn之上有80%的內飾部件被重新設計過。從技術層面來說,這是一台全新的車。

而勞斯萊斯與Dawn一詞的關聯要回溯到1952年,那一年世界擺脫了戰後緊縮期,伊麗莎白二世成為了大英帝國的新君主,勞斯萊斯Silver Dawn來到了世間。

Rolls-Royce Silver Dawn '1949–55

Rolls-Royce Silver Dawn Drophead Coupe '1950–54

我們習慣將Dawn譯為“黎明”,但筆者認為“曙光”一詞也不錯,它意味著開闊的天際與無限的未來,它又如“在人類發生衝突的領域中,從來沒有這麽多的人如此感激這麽少的人”這句取自溫斯頓·丘吉爾爵士的話那樣,讚美著帶領眾人突破黑暗的光榮的英勇的皇家空軍精英們。

曙光,光榮,英勇,精英……拿這些詞讚揚勞斯萊斯曜影,過譽了嗎?觀下文,見分曉。

如果將勞斯萊斯形容為建築,那麽多半要歸類於禮製建築。它的恢弘會讓常人產生敬畏,然而勞斯萊斯認為這太肅穆了,萬一全球範圍內真有一批年輕才俊也喜歡這個品牌呢?那就讓曜影誕生吧。

曜影採用了非常古典的設計語言,車輪總高度恰好是車身總高度的1/2,前懸短促,後懸延伸,體態舒展,運籌帷幄。

曜影的整套設計語言都出自男性荷爾蒙,硬派便硬派到極致,豪邁便豪邁到無雙。由歡慶女神徽標延伸出的錐形引擎蓋中線,不禁讓人聯想起噴氣式飛機的霧化尾跡,暗喻曜影的強勁動力。

充滿力量感且引人注目的前臉看起來性感又前衛,原本略顯硬朗的粗車肩線,隨著延展至後車輪拱罩而柔美起來,整車線條看起來更修長。靈感源自帕特農神廟的巨型進氣格柵暗示著氣吞山河般的肺活量,格柵內凹45mm,型面更顯立體。

從展開的頂篷向側面觀看,高車肩線、寬C柱和水準窄邊車窗的曜影,仿佛一輛HotRod改裝車,用暴力美學點綴日趨枯燥沉悶的街頭景色。

有趣的是後方的觀感多了些許柔美,甚至有點翹臀的暗示意味,據傳是上世紀20年代的勞斯萊斯敞篷車設計語言啟發了將近一個世紀後的這一代勞斯萊斯設計師團隊。

當緩緩展開曜影的折疊式軟頂頂篷,這輛尤物優雅變身。搭配的Mandarin橘色真皮內飾仿佛黎明初升的太陽由地平線升起,刺破黑暗。

當收起軟頂頂篷,曜影也可以十分性感。軟質頂篷巧妙規避了頂篷表面容易產生的凹凸不平和急劇收縮的缺陷,使曜影展現出從未出現過的精湛工藝。換句話來說,便是“肌膚更加緊致”。

從傾斜式擋風玻璃一側看去,車身線條向後延伸,搭配不斷上揚的高腰線,給人一種輕鬆自如、極速馳騁的感覺。一組非常相似、逐漸上升的腰線在車廂後部環繞,仿佛是為保護脖頸拉起的夾克衫衣領。

銀色不鏽鋼金屬線條環繞汽車內部,一直向後延伸,包圍了收納軟頂頂篷的備份廂,最終和高位刹車燈結合在一起。優雅的金屬設計和不鏽鋼車門把手、拋光輪轂、可見排氣管、前後保險杠裝飾交相輝映。

曜影的備份廂本身就是一件現代手工藝術品。其上方覆蓋了開孔“Canadel”木飾面板,呈馬蹄形沿伸向車廂後部,彰顯了古德伍德木飾車間的頂尖技術與精湛工藝。備份廂上方的木飾面板可由客戶根據個人品味選擇,後部座椅之前的面板如傾瀉直下的瀑布,由上至下,裝飾著汽車內側的車門面板,吸引車主進入曜影的懷抱。

只可遠觀不可褻玩?那便認真玩罷。輕輕拉動古色古韻的馬車式車門,迎賓踏板上的“Hand Built in Goodwood, England”毫無保留地告訴筆者,這是一台高端定製的座駕。

高定文化此前一直沒能在中國市場施展拳腳,但隨著階級固化,家族品位成為一方噱頭,定製文化已在潛移默化之中融入了我們的消費品和奢侈品當中 —— 鑰匙扣、手機殼、被套、鋼筆、辦公室、汽車……

勞斯萊斯便是其中的典例。其實,勞斯萊斯曜影是沒有固定起售價的,其他車系亦是如此。買家需要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或家族意志進行一系列的定製化操作,才能在古德伍德的勞斯萊斯工廠當中召喚出一台隻屬於自己的勞斯萊斯。

一把不定製的勞斯萊斯雨傘5萬左右,定製之後最高能去到10萬上下;一條手繪的腰線3.5萬起步,圖形複雜的當然要更貴,但你也要憐惜一下“一筆呵成畫腰線”的老爺子,全英國就他一位了;硬頂車型的星空車頂大概需要30萬元,不過這只是一個基礎價格;至於保險費,這台曜影大概1年15萬元左右。

漆面也是一個重要的定製項目,勞斯萊斯宣稱可以為客戶定製任何顏色,色彩設計及生產主管史蒂夫·威廉姆斯(Steve Williams)就曾為客戶最愛的玉石項鏈配色混漆,也根據某朵花的花瓣配置過噴漆,甚至還為客戶配置過混入純金的噴漆。

開厭了賣掉?開玩笑啦,V12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如今服役50年以上的勞斯萊斯,全球範圍內都不在少數。擁有一台祖輩留下的高定勞斯萊斯,甚至還不如現購一台新的值得炫耀,因為前者可以赤裸裸地告訴你 —— 我不僅是現在富有,其實從老祖那代就開始富了。

如果你也用過馬車式車門,一定會發現痛點一個 —— 安坐入內之後,你再也無法伸手關掉這扇車門,除非你有劉皇叔的長臂。因而,勞斯萊斯在A柱內側下方的面板上安裝了馬車門的電動關閉按鈕,主駕一側可控左右車門,副駕一側僅可控自己那一扇。

進入曜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個獨立座椅,由奢華的木質和精細縫製的皮質內飾包圍,這些內飾圍成一個彈弓的形狀。彈弓形內飾從駕駛員處的A柱延伸至後部,環繞後座一直延伸回到副駕駛處的A柱。

彈弓形內飾設計,讓敞篷時的曜影形似在引弓拉弦(源自英格蘭長弓兵的歷史典故?),蓄勢待發,隨時會彈射而出。這種設計塑造出向前俯衝的整體觀感,且與車外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個寬敞、安全而優雅的空間。

儀表盤經過精心設計,表盤周圍的拋光金屬珠是逐一安裝的,仿佛喚醒了瑞士手錶名家的匠心,讓人想起瑞士機械表轉戰奢侈品行業之後的再一次精耕細作。

最精彩的部分當然要數原木飾板。勞斯萊斯Bespoke定製內飾木飾規劃師丹·奧斯丁(Dan Austin)將會親自前往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挑選每一塊木料,只有那些帶有粗晶紋理和圖案的木料有幸被選擇成為勞斯萊斯的木質貼片。為什麽要製作成貼片而不是使用整塊原木呢?勞斯萊斯產品經理告訴筆者:那是為了防止在事故發生之時,整塊木料碎成尖銳整體然後刺向賓客。

同一台車上的每一件木材,都隻取材於同一棵樹,製作完成需要1個月以上的時間。木料用鋒利的刀鋒打磨,每一次刀片的旋轉都會切割出0.5毫米厚的木貼片,然後按順序收好,並像書頁一樣攤開。獨特的流程保持每一輛勞斯萊斯的內飾都可以展現出完美的左右對稱木飾面。製作一台曜影大概需要2000塊木飾貼片,而這些木飾貼片均可以追溯到木料的種類、產地和砍伐時間。

在木工車間助理吉姆·福爾斯(Jim Fowles)眼中,木材是最完美的設計素材。有了先進的雷射切割技術之後,勞斯萊斯既可以打造低調的首字母縮寫木飾,也可以用200塊不同的木料組合成客戶想要的花哨樣式,甚至用木飾板營造出中國傳統國畫當中的3D版《駿馬圖》。

薇琪·舍蘭特(Vicky Sherratt)是勞斯萊斯Bespoke定製內飾皮質規劃師,她選用的皮革全部來自於專為食品行業培育的巴伐利亞公牛。這些牛飼養於歐洲高海拔地區,沒有被蚊蟲叮咬過,散養的方式也不會讓鐵絲網在牛皮上產生劃傷痕。

勞斯萊斯研製了一種特別的皮革上色工藝,使用轉鼓染色法,使得皮革裡外都經過了上色,包漿非常優美。

坐進曜影,你會發現皮革受壓之後也沒有吱吱作響,那是因為這些皮革均接受了特殊的處理和測試。最硬核的一項可以稱之為“冰火兩重天”,皮革會在零下10℃進行冷卻,然後迅速加熱到100℃,再冷卻到零食10℃,如此循環。金屬疲勞測試算什麽?這家還有皮革疲勞測試呢。

勞斯萊斯Bespoke定製刺繡專家約什·萊爾斯(Josh Liles)特別有耐心,因為他的客戶總有一些刁鑽的定製方案,這就需要經驗和耐性堅持了。有時候,勞斯萊斯還會把作品製作得超乎客戶期待,比如說放棄平常的平面畫像,用刺繡工藝做出3D效果,當客戶目光移動,就有“移步換景”的神奇效果,成本則是高達20000針以上的精密刺繡。

互聯功能方面,曜影配有歡慶女神旋控器(Spirit of Ecstasy Rotary Controller),多媒體和導航功能一觸即達。正副駕駛都可以手動輸入字元進行導航或多媒體搜索,方向盤上也有一鍵呼叫按鈕實現語言指令功能。

曜影的多媒體界面和導航系統經過升級,10.25英寸顯示屏與背後的車機系統擁有不錯的顯示效果和信息處理速度,即便是在陽光下進行操作,再戴上一副偏光墨鏡,也不會與多媒體界面有溝通障礙。

20秒即可完成頂篷機構的啟閉,條件是“低於時速50km/h”。勞斯萊斯宣稱這是有史以來“最靜謐”的敞篷跑車,當然筆者認為加上“最精密”三字也是成立的。

雖然只有織物頂篷機構可選,但勞斯萊斯宣稱“沒什麽比晚上關上頂篷來聽雨來得浪漫”。不過筆者試駕的這天,深圳的雨下得有點“欲言又止”,除了折騰幾回開關頂篷之外,就沒聽到那一聲聲清脆的雨聲。

據勞斯萊斯稱,設計團隊採用了兩種關鍵技術,以確保曜影外形的美感以及車輛行駛時的靜謐性:完全光滑的表面以及創新裁製的“法式縫線”。如此一來,打開頂篷時車身上方的氣流不會產生明顯的風噪。

巨大的頂篷機構,需要橫跨如此大的跨度,還要抵擋6.6T V12帶來的撞風力度,力學上的成就不言而喻。正因為頂篷機構的精密和靜謐,設計和工程團隊甚至專門為它創造了一個新詞 —— The Silent Ballet(寂靜芭蕾)。

那麽,會不會太沉悶呢?並不。無論頂篷機構的啟閉狀態,曜影車內這套16聲道定製音響都能保證Hi-End級別的聽覺享受(曜影天籟靈境特別版還有專屬定製的Bespoke Audio音響系統),當然這也得感謝強大的主動降噪技術。

駕駛一輛敞篷跑車,理應是輕鬆之事。但在喧鬧市區駕駛一輛身長5米半的曜影,並非如此。

《撒野駕駛第一定律》 —— 車價佔你總資產的比例越小,你就玩得越瘋,撒得越野。

曜影明顯是個反面教材,起碼對於筆者而言是如此。好在,它只是尺寸龐大,但並不難駕馭。轉向手感輕得可怕,讓你暫時忘卻這是一台2噸多的大胖子。市面上還有轉向比它輕盈的車子嗎?有,老大哥魅影更輕,一根手指頭就能牽動這頭巨獸。

點火之後的勞斯萊斯,依然是那麽靜謐。勞斯萊斯品牌在售作品不多,目前主打的產品有幻影(Phantom VIII)、古思特(Ghost)、曜影(Dawn)、魅影(Wraith)、柯瑞南(Cullinan)。以上車型,無一例外搭載了大排量引擎的代表之作,比如服役了8年的N74B66(6.6L V12)與全新出爐的N74B68(6.75L V12)。

其實N74系列引擎從10年前開始為寶馬760系列與勞斯萊斯系列車型服務的,改進包括全新的Double-VANOS雙凸輪軸可變氣門正時系統和鍛造曲軸,全新的雙渦輪增壓系統置放於機體之外,而不是V字之內。冷卻系統採用了兩個彼此獨立的冷卻循環回路,一個用於發動機和渦輪增壓軸承座冷卻,另一個用於渦輪增壓器和發動機控制單元的冷卻。

當然,N74還是與N73有很多相同點的,比如相同的氣缸間距、相同的體積流量調節式機油泵、相同的帶齒輪套管型鏈條的凸輪軸傳動裝置等等。相比前作,曜影這台N74引擎的扭矩發力點大大提前了,僅需1600轉就能呼喚820N·m(Black Badge版本為840N·m),最大功率則在5000轉出現,足足420kW(571PS),而Black Badge版本則提升至442kW(601PS)。只不過,這台N74並非高轉機器,6500轉已經是限速頂點,可見歡慶女神並非女高音。

比較有趣的是,N74的燃油系統設計參數從98降低至95,換成人話來說就是“可以加95油了”,對糧食的要求居然跟“降價到思域水準的ATS”是一樣的。有關心油耗的讀者嗎?雖然曜影買家們從來不會關心這一點,但好奇的筆者還是去看了一眼。在深圳市內開了小幾個小時,我手上這台曜影的平均油耗是22.7L/100km,堪稱賢惠。

最讓人驚豔的是這台V12的靜謐性,它簡直讓曜影開起來像一台純電動車!

V12是天生配平的完美結構,但筆者之前邂逅的V12都是暴躁脾氣的狠角色,而這一台是完完全全的佛系走向,點火之後能讓你以為沒有點火。

轉向質感很“中年”很“油膩”,但加速踏板卻很緊致,你的右腳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想立刻給你把車子推出去,活生生一台電動跑車在Sport模式下的不耐煩性子。

等你大腳往下轟,披著羊皮的V12突然顯現出先祖們的狼性,嘶吼著要衝上去吸乾前方的所有氧氣。看,我都告訴過你了,這是一台跑車,不是古思特或幻影。頓挫?在收油門的瞬間會有一點,但在其他工況下,它的平順性超越了筆者試駕過的小幾百款汽車。再次強調,曜影平順得像一台純電動車。

說說駕駛質感吧。“過於修長”的車身讓這台敞篷車有與生俱來的抗扭強度弱勢,而勞斯萊斯在加強了曜影車身強度的同時也沒讓重量增加得過於離譜,5秒破百的官方成績還是得到了保證。

讓人感動的是底盤懸架的振動吸收能力。這套空氣懸架擁有“魔毯”一般的起伏振動過濾功能,公路路面板材之間的接縫能被無聲息直接燙平,中小型的減速帶基本不會引起不適。空懸的一個好處是讓余振自動“編譯”成頻率更低的形式來釋放,讓那些經常暈車的貴賓從此告別外界的暈動症刺激。

據勞斯萊斯稱,這一套防爆輪胎也加入了降噪的設計,能讓胎噪盡可能減少,這套輪胎還可以讓曜影在缺氣狀態下以80km/h的時速下繼續行駛2小時。

何為尊嚴,何為正義?氣缸即尊嚴,排量即正義!

V12是勞斯萊斯幻影所代表的尊嚴,V12是羅爾斯-羅伊斯梅林航發所代表的正義。如果沒有了V12,Rolls Royce是否還能被稱為Rolls Royce呢?

V12的起源並非工程學先驅們對聲振抑製與工藝難度有著固執的追求。反觀歷史,一切都是源於貪婪 —— 對動力的貪婪,以及後來對財富與領土的貪婪。

1889年,戴姆勒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V型汽油機。1904年,Putney Motor Works,一家動力研發機構,首創V12理念——將兩台直列6缸汽油機以90°夾角拚裝,打造出一台名為 "Craig-D?rwald"的V12動力。

20世紀10-20年代,V12的動力優勢被各方發掘:承受得起極大自重的賽艇運動,玩起了V12;Sunbeam牽頭把V12帶進了賽車圈(9L,150kW,1913年);法國雷諾與英國皇家空軍迅速嗅到了V12的威風氣焰,先後將其帶入軍工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V12引擎在航空事業上得到了極為廣泛的發展,同盟國與協約國均用V12武裝其主力戰鬥機、轟炸機與齊柏林飛艇(德國土特產),雷諾、Sunbeam、戴姆勒、邁巴赫等等車企的V12都是這個時期揚名天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V12引擎廣泛運用於坦克、運輸車輛、潛艇、水面艦船、各式戰鬥飛機當中。

二戰後,V12主要用於非民用領域。面對新能源大潮,勞斯萊斯並未打算削減缸數,他們打算讓氣缸直接消失。勞斯萊斯CEO Torsten Mueller-Otvoes表示:純電動車才是汽車發展的方向,而不是混合動力汽車,因此勞斯萊斯將直接跳過研發混合動力車型的階段,專注研發純電動車型,這一天終會到來,只是還很遙遠。

早在2011年,勞斯萊斯就推出了幻影102EX概念車型,整備質量高達2800kg,動力只有394PS,0-100km/h加速居然要8秒,最高時速160km/h。

Rolls-Royce 102EX Electric Concept '2011

2016年寶馬集團百年大壽,110歲高壽的勞斯萊斯也順勢推出了103EX Vision Next 100概念車。這款概念車身長5900mm,與現款幻影長軸版相當,勞斯萊斯的標誌性元素一個不少,包括歡慶女神、柏特農神廟格柵、超長髮動機艙等等。

Rolls-Royce 102EX Electric Concept '2011

且慢。後兩種標誌性元素,不正傳承自內燃機時代的奢華巔峰嗎?

(圖/文:勞斯萊斯 / 太平洋汽車網 黃恆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