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曙松:疫情過後中國經濟的新驅動力

編者語:

5G、工業互聯網、雲計算作為數字經濟的主要基礎設施,在技術和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可能加快“新基建”建設。通過基礎設施帶動應用繁榮,生態健全後繼續拉動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環。敬請閱讀。

文/巴曙松

疫情期間,中國的企業和居民的行為模式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進而也會影響到不同的產業心態。具體來說,中國的線上遊戲、短視頻和在線問診等用戶量和活躍度劇增。復工推遲之後,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板塊持續火熱。與此同時,傳統行業和板塊也在尋求數字化轉型,考慮增加線上需求的可能性。線下活動線上化進一步催生了5G網絡加速建設的需求。

從中長期看,中國企業可能會在市場的競爭驅動下加速業務數字化轉型,預計進度還將加快。5G、工業互聯網、雲計算作為數字經濟的主要基礎設施,在技術和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可能加快“新基建”建設。通過基礎設施帶動應用繁榮,生態健全後繼續拉動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環。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的大暴發,與病人短時間內大量聚集到各大醫院形成交叉感染和醫療資源擠兌有密切關係。未來可以通過“互聯網+醫療”的方式探索分級診療新路,同時也要相應完善公共醫療服務和應急管理體系。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各級地方政府可以此次疫情為契機,加大城市農貿市場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龐大的長期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群體融入城市生活,避免龐大的人群跨區域流動,完善城市群的建設,發揮包容的城市群建設對於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

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在局面逐步穩定並扭轉之際,全球疫情洶湧,境外輸入成為戰“疫”新挑戰。未來中國可以及時分享經驗,通報疫情信息,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在世衛組織框架下開展技術合作,與全球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等多份技術文件。在保證國內醫療物資供給的情況下,在貿易框架內按照國際貿易原則適當向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國家出口。中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保證生產醫療物資的企業融資順暢,進一步復工複產擴大產能。

金融市場動蕩具有風險傳染性,為防止風險擴散,各國央行在審慎框架下進行相機決策的貨幣政策,穩定市場預期,積極合作,減輕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由於短期市場波動較大,投資者更傾向於把資金配置至更安全的資產,因此短期的市場劇烈波動,對權益類資產、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打擊較大。考慮到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相互密切聯繫,各國央行應迅速采取行動,通過注入流動性、降低利率,幫助緩解金融市場流動性壓力,防止可能出現的信貸緊縮。如果各國央行共同行動,會增強貨幣政策的力量,因此全球央行應將貨幣政策同步合作作為重要議程。另外,主要發達國家的監管機構在必要情況下,可以考慮采取熔斷措施,且限制賣空和杠杆交易,促使受到短期恐慌衝擊的市場情緒逐步回歸理性。

(完)

文章來源:大河報·大河財立方,2020年3月26日(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

本篇編輯:陳明生

溫馨提示:現微信最新版本“訂閱號”已實現公眾號置頂功能,廣大讀者可點開“金融讀書會”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即可將“金融讀書會”置頂,方便查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