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名風投合夥人:衡量網絡效應的16種指標

本文看點

網絡效應隨著產品、用戶和競爭的變化而發展,創始人需要了解自己公司的網絡效應。矽谷知名風投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夥人介紹了衡量網絡效應的指標,包括獲客、競爭、參與度、市場和經濟等五大指標。

這些指標可以進一步拆解為:留存收益和付費用戶留存、不同地區的留存情況、超級用戶曲線、匹配率、市場深度、供需匹配的時間、供需的集中或分散程度、定價權和部門經濟效益。

頂尖的創業者將會因為對網絡效應的深刻理解而受益匪淺,因為這可以轉化為更加實用的商業決策。最後,決定你的企業成功與否的是防禦性,而這其中網絡效應比任何其他東西都要關鍵。

原文來自A16Z,作者Li Jin;D’Arcy Coolican

網絡效應是軟體和平台公司最重要的發展動力之一,但人們對網絡效應的看法往往非黑即白:一個企業要麽有網絡效應,否則就沒有。實際上,大多數公司的網絡效應很複雜,類型、優勢也各不相同,而且動態地隨著產品、用戶和競爭的變化而發展。

對於創業者,了解公司網絡效應的本質很重要,包括決定衡量指標、了解什麽是有效的。因此,我們編輯了一個列表,用於衡量和梳理公司的網絡效應。

下文,我們將其分為五個主要類別一一討論:獲客、競爭對手、參與度、市場平台和經濟指標。

具有網絡效應的企業各不相同,差異性取決於特定的產品、閱聽人和環境,所以不存在一個通用的列表。但是,對於供需匹配的雙邊市場,要特別注意市場和部門經濟領域;對於社交網絡(包括工作場所的社交網絡),最重要的是參與度和活躍度。

最後,這一切都歸結於對網絡效應的定義: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產品,它是否會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只有這樣,才能為用戶和企業創造和增長價值。

獲客指標

1. 有機渠道vs.付費渠道

有機用戶佔新用戶的比例是多少?

在有網絡效應的企業中,有機用戶與付費獲取的用戶比例會隨時間推移上升。這是因為隨著網絡的發展,加入的好處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用戶會想要自發加入。

對於Facebook等具有直接網絡效應(也稱為需求側收益增加)的公司來說,為了改善自身使用體驗,用戶會邀請更多的朋友加入平台,有機用戶比例也會隨之增加。

對於租房平台Airbnb、線上交易平台eBay等雙邊市場來說,考慮到平台帶來的潛在收入和多樣化選擇,供應商(房東、賣家)和買家會希望加入其中共享紅利,新用戶的有機份額隨之不斷增長。

需要明確的是,這並不意味著付費獲取客戶是壞事,包括Facebook和Uber在內的許多公司都會花錢爭取新用戶,尤其是在新市場。

但是,對任何一家尋求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公司來說,一旦用戶數量達到臨界值,它們就會減少付費獲取用戶的數量。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和對用戶價值的增長,公司應該減少對這種方式的依賴。

微妙之處在於如何定義影響有機用戶比例增長的相關要素。

答案取決於產品和用例:一家具有本地網絡效應的公司(例如,在附近範圍內尋找家政服務)將出現越來越多的有機新用戶,但這只能在有限範圍內實現。

為特定環境(比如學校)而設計的小型社交網絡,有機用戶所佔的百分比也應該有所增加。

2. 流量來源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內部產生了多少交易,它們來自網絡本身還是外部資源?

在吸引更多有機用戶的同時,有價值的網絡本身也應該成為一個終端,用戶自願在這個平台(或市場)花更多時間。

通過分類、追蹤網絡上有多少交易來自內部資源,又有多少來自外部,可以衡量流量來源,有助於梳理這種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會發現網絡越來越有價值。

在線餐廳預訂公司OpenTabl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初典型的小網絡用戶流是這樣的:

外部研究或發現餐廳>選擇好餐廳>前往餐廳網站>通過OpenTable插件預訂。

隨著OpenTable網絡的發展,它對用戶越來越有用,用戶可以查看平台餐廳的預訂情況,不再通過特定餐廳網站查看。隨著用戶開始在OpenTable上搜索,直接交易的份額不斷增加:

在OpenTable搜索、發現餐廳>選擇餐廳>無需訪問餐廳網站,而是直接在OpenTable上預訂。

部落格平台Medium也是個類似的例子:網絡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內容和作者,人們閱讀Medium的時間越來越長。它們都是“為工具而來,為網絡而留”的經典例子。

3. 獲客成本的時間序列

你需要花多少錢來獲得供給?

雖然從理論上講,一旦網絡效應的“飛輪”開始加速,獲客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下稱CAC)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少。

但實際上,CAC也取決於其他因素:像Facebook等行銷渠道的競爭力,在這些渠道中,價格隨著廣告商需求、替代產品的可得性、行銷手段等等而變化。

例如,在共享出行領域,司機端的限制越多,拉新成本越高。但像OpenTable這樣將需求集中在一個平台處理的公司,餐廳端拉新會變得更便宜。

常常有人會混淆網絡效應和病毒式增長,但是這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網絡效應是指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隨用戶的數量增加而增加。雖然網絡效應往往包含很大程度的病毒式增長,後者會影響獲客成本。

但病毒式增長(用戶邀請其他用戶)可以存在於不具有網絡效應的業務中。因此,實現病毒式增長但沒有網絡效應的公司可以迅速成長,也會急速隕落。

關於競爭對手的指標

4. 多棲用戶(multi-tenanting)的流行

有多少用戶也在使用其他類似服務?有多少是它們的活躍用戶?

了解你的用戶是否也在使用類似的服務,包括功能不完全相同的相關服務,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經常觀察到,如果公司能夠複製一個網絡,就可以複製產品功能,消滅用戶對其他產品的需求。即使它沒有將目標公司一網打盡,這種多棲用戶模式也會減少用戶對競爭產品的使用,縮小競爭對手的利潤空間。

例如,為寵物主人服務的市場,有機會進軍寵物保健、寵物食品或其他相關產品市場,因為它已經從核心業務中建立了一個寵物主人網絡。

Facebook開發了Stories功能,並將這一功能添加到旗下各種App中,包括Instagram,從而阻礙了“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的發展。

量化這種多棲用戶情況有些棘手——意味著要對用戶進行調查,詢問他們是否使用其他服務;深入挖掘客戶流失或使用量下降的原因,並弄清楚這些用戶是否正在轉向其他服務;或者在其他平台上強行搜索用戶的個人資料。

但是了解多棲用戶情況,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改進產品,用戶就不會再想選擇別的服務。

例如,在共享出行領域(乘客/司機雙方的多棲用戶都十分嚴重),公司對乘客推出訂閱服務,對駕駛員推出獎金制度,以提高客戶留存率,減少客戶對競爭對手服務的使用量。

最後,光了解自己與其他服務之間用戶的重疊情況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考慮他們的活躍程度:他們僅僅是注冊用戶,還是活躍用戶?

專業人士往往在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領英)擁有個人檔案,但是對於一個想要創建專業服務網絡的初創公司來說,知道這些用戶在平台是否活躍至關重要,這樣他們就可以瞄準現有產品的空白領域。

這是具有網絡效應企業的常見策略:通過定位、解決市場空白,巧妙建立一個新的競爭網絡,就像“特洛伊木馬”一樣。

5. 切換產品或多平台歸屬(multi-homing)成本

用戶加入一個全新的、甚至尚未存在的網絡有多難?作為新用戶,加入不同的網絡能獲得多少價值?

對於某個網絡的用戶來說,在具有替代選擇的情況下,注冊並使用另一個競爭網絡的難易程度如何?

注冊和成為活躍用戶的難度因產品而異。如果產品入門需要高額的前期投資,那麽激活潛在的新用戶是十分具有挑戰性的,但它也是對抗競爭對手的有效防禦手段,因為一旦這些用戶活躍起來,他們身上不太可能出現多棲用戶情況。

以服裝和時尚公司Stitch Fix為例看在線個人造型服務的前景:公司客戶可能疲於嘗試不同的服務,因為這需要大量“前期投資”:要向造型師解釋喜好、輸入關於她的品味和尺寸的信息、就其收到和返還的各種款式進行反饋等等。

相反,如果新用戶使用產品無需投入多少,那麽產品就可以提供多棲用戶模式,更容易地打入市場。

Uber已有數百萬用戶提供的信用卡信息,先前使用其他外賣平台的用戶可以輕易轉到Uber Eats。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當用戶加入新網絡時,他們一開始能獲得多大的價值?冷啟動過程中的用戶體驗又是怎樣的?

對於Facebook來說,儘管用戶可以輕易地加入其他社交網絡,但他們的數據、內容和社交網絡都在Facebook上,因此重新邀請朋友和重建社交圖譜需要高昂的轉換成本。

相比之下,對於招聘市場來說,雇主可以輕易地將招聘要求上傳到多個網站,並從零開始接受申請。

要量化切換產品或多棲用戶成本很難,而且任何指標都只針對特定的業務和市場。潛在可行的指標會是切換產品時完成入門步驟所需的時間,或者是達到產品最低門檻的難易程度(例如在Facebook上擁有10個好友)等等。

關於參與度的指標

6. 用戶群留存

對於新用戶群,你的用戶留存率是否有所提高?

網絡效應的經典定義是:產品或服務對用戶的價值隨著使用同一產品或服務的其他用戶數量增加而增加。

因此,用戶價值的增加應該反映在用戶群留存率上:任意時間內,新群體在網絡規模更大、體驗更好時加入,應該比舊群體用戶留存率更高。

然而,理論常常與實際情況不同,我們經常看到企業的用戶留存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這是因為在評估用戶留存率時,有一個值得思考又令人困惑的主要因素,最老的用戶群,尤其是對於社交網絡的產品,往往是產品或服務的“理想客戶”,通常是高度積極的用戶,自然而然地擁有更高的留存率,而不是最新的用戶群。

其他情況也可能影響這一指標:競爭的存在、超局部的網絡效應和其在新地區對新用戶產生的 “重置”效應、甚至是負面的網絡效應,即網絡對用戶的價值在某一閾值下降,可能是由於網絡擁擠或網絡汙染。

7. 提升留存率的核心

客戶是否完成了產品的核心操作?新客戶群的留存情況是否有提高?

深入挖掘參與度漏鬥,可以看看是否有更多的用戶完成了“核心操作”。實際上,核心操作既可以是用戶從產品獲得價值的操作,也可以是與業務模型密切相關的操作。

如果鄰裡社交平台Nextdoor的核心操作是用戶在“線上公告欄”發布內容,那麽隨著網絡密度的增長,以此為基礎衡量的留存率應該有所提高。這種通過核心操作量化的留存率,不僅僅可以衡量重要登錄的次數或App打開次數,更能說明網絡效應。

8. 留存收益和付費用戶的留存率

每一個時段內,新用戶群都會比老用戶群帶來更好的留存收益嗎?

提供訂閱和付費產品的公司需要關注留存收益和付費用戶的留存率。從不同用戶群帶來的收益來看,新用戶群帶來的留存收益應高於老用戶群。為什麽?因為付費表明了用戶對產品的重視,這種具有網絡效應的產品就要在新用戶群中帶來更高的留存收益和付費用戶留存,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更有價值。

例如,服務點評網站Angie’s List的網絡覆蓋率不斷提高,網站的實用性越來越強,我們有望見證新訂閱用戶群達到更高的留存收益和付費用戶留存率。

9. 不同地點/地區的留存情況

對於具有本地網絡效應的企業來說,舊市場的參與者留存率是否優於新市場?

對於具有本地網絡效應的企業而言,網絡效應存在於每個市場,且地區差異會導致網絡效應的天差地別。例如,對於家政服務平台Care.com位於夏洛特市的用戶來說,紐約有多少保姆並不會影響他們的用戶體驗,但如果夏洛特市本地有了更多保姆,該地區的網絡效應的確會提高。

地區逐漸發展成熟、網絡密度逐漸提高,這些市場就能帶來更高的留存率。因此,最老或最成熟的市場留存情況往往優於較新的市場。這些都是受實際數據支持的,幾乎所有具有本地網絡效應的公司都呈現出這一相同趨勢。

10. 超級用戶曲線(即L7 & L30圖)

用戶是否正在向超級用戶曲線的右側移動?換句話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是否提高了參與度?

超級用戶為網絡帶來很多價值,帶動了許多公司的成功。雖然DAU/MAU(日活躍用戶數量/月活躍用戶數量)是衡量參與度的常用指標,但也有缺點,而超級用戶曲線更細致地衡量了用戶參與度。

簡而言之,超級用戶曲線是衡量用戶參與度的直方圖(對30天情況進行測算的通常被稱為L30圖,對7天情況進行測算的通常被稱為L7圖),它能顯示用戶在特定時間段內積極執行特定操作的頻率。

在分析網絡效應時,以用戶群為部門查看用戶執行特定操作的頻率,可以測試產品是否為更多用戶帶來更大價值,即產生網絡效應。如果一個產品能讓更多用戶感到有價值,那麽久而久之,用戶的使用頻率和參與度都會提高,超級用戶曲線也會更加右移。

關於市場的指標

11. 匹配率(即利用率、成功率等)

市場的買賣方怎樣成功找到對方?

任何市場都需要促進供需平衡。因此,衡量“匹配率”,即買賣雙方能快速找到彼此是很重要的。如何定義這一指標取決於公司的具體業務。

以下是關於業務匹配率的具體例子:

共享出行的司機真正的工作時間——駕駛過程中,有客和空車的時間佔比分別是多少?

雇主通過就業市場招聘的頻率如何?求職者找工作的頻率如何?

還有一個相關指標:匹配不成功。比如共享汽車,打開App但最終沒有叫車的用戶佔比多少?這些“零”可能是由等待時間過長、價格飆升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這些都是市場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

市場上的運營商應該找出匹配失敗的原因,並采取措施來減少或消除這些阻礙,比如發展並刺激市場的弱勢部分、改進產品設計、實行其他機制等。

這一指標也與前文中多棲用戶的概念密切相關。如果匹配率很低,那麽用戶自然有尋找別的服務、使用其他產品的動機。例如,雇主通常會在各種各樣的網站——公司官網、LinkedIn和其他網絡發布招聘信息,原因很簡單,市場上沒有一個匹配率足夠高的網絡。

如果有增加收益的潛能,哪怕只有一丁點,多棲用戶情況就會發生:想一想,你每次去飯店的時候,飯店窗戶貼著多少外賣的廣告!

12. 市場深度

市場供給是否足夠,供給與用戶需求是否相匹配?

“市場深度”的概念起源於金融市場,定義為:市場在承受大單交易時價格不出現波動的能力。固定價格下,買賣訂單的數量越多,市場深度就越大。

對於消費市場來說,衡量市場深度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對於異質供給市場(供應商多樣的市場)而言,市場深度決定了用戶是否能找到匹配。

當用戶打開同城交易平台OfferUp或Airbnb這樣的產品時,他們會看到多少個上架產品?他們又會有多大可能找到他們想買的物品或想租的房子?

對於同質供給市場,市場深度會影響產品易用性。當用戶打開共享出行平台Lime時,他們會看到附近有多少輛自行車/電瓶車?市場深度越高,Lime就越容易使用(用戶需要行走的距離也越少)。

市場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降低搜索成本,幫助參與者找到對方、相互匹配。較高的搜索成本可能會給市場帶來負面網絡效應,供給過度實際上會導致人們難以定位所需產品。消費者會因此產生決策疲勞或陷入兩難的選擇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客戶轉化率(訪客變成常駐用戶的比率)可能會下降。

關於異質供給和同質供給的一項說明:同質供給市場通常會達到網絡效應的天花板,其對用戶的價值最終會隨市場深度增加而趨於停滯。

例如,假設我附近的街區有六輛Lime電瓶車,比起只有四五輛,沒有什麽附加價值。雖然供給增加了,但使用價值並不變。而異質市場沒有天花板,因為供給的每個節點都是不同的,這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價值。比如在Airbnb上,每個用戶的喜好都很具體,因此平台上的每個上架產品都是有用的。

13. 供需匹配的時間(或庫存周轉率、周轉天數)

供需匹配需要多長時間?

通常,市場有一條匹配率曲線,在產品市場中被稱為庫存周轉率,指的是:在某一時間段內庫存貨物周轉的次數。

與之相對應的是庫存周轉天數,這個指標更適用於傳統市場,匹配是通過用戶選擇達成的,賣方上架產品,買方響應。而按需市場則不同,市場以一種中心化的、算法化的(用戶看不到的)方式進行匹配。

例如在就業市場,雇主找到雇員需要多長時間?收到第一份申請需要多長時間?點對點(peer-to-peer,P2P)市場上的雙方進行交易需要多長時間?本地服務交易平台Thumbtack的用戶在提出服務邀請後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收到第一個報價?OfferUp的賣家出售產品需要多長時間?

14. 供需的分散程度

市場供需雙方的分散程度如何?

供需雙方分散程度更大的市場更有價值,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更強。這意味著,無論是需求方還是供給方,所有參與者都不會佔取交易市場的過多份額,這樣該業務會更加可持續和多樣化。如果一個市場上的供需過於集中,那麽如果大型買家或賣家決定離開這個平台,他們就有可能在交易中帶走大量份額。

當一個市場聚集了分散的商品或供應商時,也會帶來更大的價值,因為若非如此,這些商品或供應商將更難被用戶發現或接觸。他們其實利用了長尾(更多品種和類別)的優勢,使自己像長尾的底部一樣容易被發現(而不僅僅只有高點擊率)。

市場集中度可以通過測量排名前N名的成交總額(GMV)百分比來衡量。例如,雜貨代購平台Instacart可以測量每個雜貨連鎖店貢獻的GMV份額。

關於經濟的指標

15. 定價權

你的產品能賣多少錢?為了在網絡中佔有一席之地,你的客戶願意支付多少費用?

參與者能從網絡中獲得的價值越多,他們便越願意支付費用訪問網絡,這一過程通過訂閱、上架費、客戶轉化率或其他貨幣化機制實現。

在具有網絡效應公司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業務可以從零利潤(甚至可能還需要補貼)開始,發展到貨幣化,再發展至有能力在影響最低的情況下成功提價。

16. 部門經濟效益

公司大體情況如何?

通常,網絡效應的提升久而久之會帶來更優的部門經濟效益。這是因為企業需要向市場各方提供的激勵減少,付費獲取用戶比例降低,以及企業定價能力的全面提高。

對於具有本地網絡效應的企業而言,網絡效應的影響通常體現在每個市場的部門經濟效益上。因為在既定市場中,客戶購置成本會減少,有機用戶的佔比會隨時間推移而增長。

對於Thumbtack或Instacart等在當地具有網絡效應的企業來說,以時間線為橫軸跟蹤每個市場的部門經濟效益變化是很有用的,這一指標會體現市場年齡、網絡密度和盈利能力之間的關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