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您開始預防骨質疏鬆了嗎?讓我們關愛父母,關愛自己

近日,筆者的母親在醫院體檢,體檢報告出來後,大體都是正常的,但其中有一向指標:25-羥基維生素報告值為:18.8ng/ml,正常參考值在20-60 ng/ml。又顧問了內分泌專科大夫,建議讓再查一下骨密度,檢查結果顯示T值為-4.5,在這先科普下:骨質疏鬆症可以根據骨密度檢查的重要指標「T值」進行個體化的處理,包括是否補鈣、運動、飲食的選擇等。其中,「T值」可劃分為三個區間,各代表不同的意義:-1

我們大家都知道,骨骼強壯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因此,可以說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應貫穿於我們生命的全過程,且由骨質疏鬆而引發的骨折會增加致殘率或者致死率,因此,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其實是同等重要的。骨質疏鬆症的主要防治目標包括改善骨骼生長髮育,促進達到理想的峰值骨量;維持骨量和骨品質,預防骨丟失;避免跌倒和骨折。其中,老年人預防骨質疏鬆,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防摔倒。在我國,尤其65歲以上老年人中,跌倒是傷害死亡排名第一原因,老年人的跌倒死亡率隨著年齡增長也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老人最常見的骨折部位是脊椎骨、腕骨和髖骨。而一旦骨折,臥床休養一個月骨量就會流失10%,與此同時,會開始出現肌肉萎縮、運動能力下降等癥狀,這對於骨量原本就存余不多的老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老年人的防摔倒應排在第一位。那麼,從醫學角度是如何定義骨質疏鬆呢?

骨質疏鬆是一種骨含量降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傷,從而導致骨脆性增加,以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的骨病。任何年齡都可見,但多見於絕經後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可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老年骨質疏鬆症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症。其中,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常發生在女性絕經後5-10年後;而老年骨質疏鬆症一般指70歲以後發生的骨質疏鬆;特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繼發性骨質疏鬆症一般指由任何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或藥物及其他明確病因導致的骨質疏鬆。

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改善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

1、調整生活方式

( 1) 飲食方面:建議可以攝入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可以每天攝入牛奶 300 ml 或相當量的奶製品。此外,大豆製品也是補鈣佳品,選擇豆腐、豆乾、素雞、豆腐皮等,可以每天大約200g豆腐。部分綠葉蔬菜是良好補充,像油菜、菠菜、芹菜莖、茼蒿、西蘭花等,可以吃到500g左右的鈣,算起來鈣的總量也不少。還有部分像蝦皮、芝麻醬、紫菜也是一個選擇。

( 2) 多曬太陽:建議上午11: 00到下午3: 00間,儘可能多地暴露皮膚於陽光下曬15-30 min,每周兩次,以促進體內維生素 D 的合成。如果戶外運動少的話,也可以選擇補充魚肝油製劑,或者單純的維生素D製劑,每天400IU。

( 3) 規律運動:老年人應選擇行走、慢跑、太極拳等運動。運動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鍛煉強度不宜過大,訓練前進行適度熱身。

( 4) 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避免過量飲用碳酸飲料。

2、骨健康相關的基本補充劑

(1)鈣劑:我國的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成人每日鈣的推薦攝入量為 800 mg,50歲及以上人群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1000-1200 mg 。建議儘可能的通過飲食中攝入充足的鈣,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時,可給予鈣劑補充。營養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每日膳食約攝入元素鈣400 mg,故尚需補充元素鈣約500-600 mg /d。

(2)維生素D:充足的維生素D可增加腸鈣吸收、促進骨骼礦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風險。

3、抗骨質疏鬆症藥物對於經骨密度檢查已經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的老年患者、或具有高骨折風險的患者,有效的抗骨質疏鬆症藥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品質,顯著降低骨折的發生風險。抗骨質疏鬆症藥物按作用機制可分為骨吸收抑製劑、骨形成促進劑、其他機制類藥物及傳統中藥。一般情況下,首選使用具有較廣抗骨折譜的藥物(如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利塞膦酸鈉和迪諾塞麥等) 。目前常用的抗骨質疏鬆藥物主要包括雙膦酸鹽類、降鈣素類、絕經激素治療、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類、甲狀旁腺素類似物、鍶鹽、活性維生素 D 及其類似物、維生素 K 類等。

總之,骨質疏鬆症是一個慢性的疾病,其治療也是一個長期過程,在接受治療期間應對如下情況進行監測:療效、鈣和維生素D 的攝入是否充足、藥物的不良反應、對治療的依從性和新出現的可能改變治療預期效果的共患疾病。因此,我們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抗骨質疏鬆藥物冶療。此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起居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慎防骨折的發生,一旦發生骨折應該積極接受正規治療,避免擅自處理帶來的後遺症,影響生活品質。最後,願我們的父母都健康長壽。我是小白,歡迎關注我,讓我把健康知識帶到你的身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