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人養生不妨「糙一點」

養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老人家比年輕人更注重養生,無論飲食習慣還是生活習慣,總是要按照著養生概念,想要更精緻一些。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說,老人養生不妨糙一點。

飲食:糙米雜糧防得病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顯示,吃一碗白米飯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比兩罐含糖飲料還要多,每天多吃一碗,患糖尿病風險提升11%,而在白飯中加入20%的糙米,患糖尿病風險則降低16%。

「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這一研究並不是要一棍子打死白米飯,而是提示大家飲食注意粗細搭配。」近年來國人主食的攝入量在下降,油脂的攝入量卻在上升,膳食纖維的攝入水準低下,這種飲食結構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結直腸癌等疾病的患病風險。因此,應在保證主食攝入量達標基礎上,力求食物多樣化。

穀類為主是理想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每天應該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克~100克。

其實,健康飲食「糙一些」還包括在遵循飲食原則的基礎上的靈活運用,不要過於糾結一天飲食多樣的精確達標,重要的是有健康意識,順其自然就好。

運動:確定目標量力行

很多老人選擇運動方式時太過小心,早起晨練嫌空氣不好,力量訓練又怕拉傷肌肉,以至於最終放棄鍛煉。事實上,科學鍛煉是一種理念,運動時只要掌握科學的鍛煉姿勢,運動前先熱身,合理安排運動、休息時間,保證在身體可承受範圍內就能夠將運動傷害最小化。需注意的是,有慢性病的老人,還是要少登山、爬樓梯,以減少膝蓋磨損。設立運動目標的同時,大家不妨記住運動口訣:運動不忘寫日記,隨身攜帶計步器;練完別忘靜坐息,找些夥伴一起去,適時獎勵誇自己。

心理:大大咧咧不較真

心思縝密的林黛玉固然招人垂憐,但太過敏感也為其平添不少痛苦,難以察覺生活的美好,結果疾病纏身,最終鬱鬱而亡。現實生活中,過於敏感地捕捉人際交往中傳播的信號,很容易誤讀他人資訊、表情、行為,為一些並不真實存在的問題而憂心忡忡,帶來各種精神壓力。因此,不妨讓心粗糙一點,大度一些,寬容一些,釋然一些,淡然一些,隨和待人,大度待事,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專註於問題的解決。工作生活中面對難題,要有所側重,以解決問題為首要目標,而不必過分糾結於是否得罪人,引起他人不快。

2.覺察自己常反省。過分關注瑣事,遇事斤斤計較、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往往都是內心敏感的表現。常提醒自己感知這些行為,才能有意識改變自身。

3.目光長遠會調節。心理「糙一些」的人往往更能從整體角度把握事物,不僅局限於當下。學會接受、面對、表達、處理、放下,面對現實,通過自我表達調節心理,積極面對處理,學會放下,才能不較真。

疾病:重視預防不過慮

有些人健康知識了解得越多,越不開心,重視疾病防控非常重要,但如果太過重視而造成心理負擔反而得不償失。例如,有些老人血壓稍高就慌不擇路,增葯求醫,結果血壓遲遲不降。其實,老人血壓只要穩定在90~140毫米汞柱之間,不高於150毫米汞柱就算正常。每天做好記錄,發現血壓偏高後先排除喝酒、睡眠差等因素,監測幾次仍偏高後科學就醫即可。

有些糖尿病患者不吃所有含糖食物,結果造成低血糖。鈕文異介紹,只要堅持吃動平衡,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零食中糖攝入不超過30克即可,1個蘋果、9顆葡萄、15個草莓、1個芒果、1碗小番茄等的含糖量大約都在15克左右。

環境:乾淨隨性更省心

美國哈佛大學超人類研究中心一項研究發現,桌子亂的人比桌子整潔的人創造力平均高出50%。環境因素會影響人的行為,整潔環境有利於提高效率,但雜亂的環境也可能激發創造性。保證基本清潔的基礎上,按照自身習慣及生活方式來安排環境更能帶給人幸福感。刻意整理周圍環境,營造某種氛圍,既耗費時間,又消耗精力。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需要樣樣精緻,事事細緻。老人本身體力就有限,粗糙一些,隨意一些,自己省心省力,生活也會更有滋有味。

通過以上權威機構的研究發現,相信大概對於老人養生不妨糙一點的說法是信服的。老人應當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才是最好的養生,無須事事精緻謹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