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浪地球》火爆的背後:人類真的能夠太空航行嗎?

來源| 喜馬拉雅APP劉慈欣的精品課《劉慈欣的思想實驗室·3季合輯》

編輯|雲間

近日,人類電影史上最牛的科幻導演卡梅隆來到中國,與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進行了對話,這場中西科幻大神的漫談,產生的燃料足以支持中國科幻再前進一大步。

說到科幻,可能最深入人心的印象就是太空旅行了。那麽,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太空旅行是否會成為一種常態?如果要在太空中更好地行進,那麽除了能源問題之外,我們還需要解決什麽問題呢?

一場說走就走的太空旅行

劉慈欣告訴我們,太陽系內的航行比較複雜,但它是完全有可能成為常態的。

太空旅行成為常態最大的障礙,不是在技術方面,而是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現在的太空開發沒有市場,那些開發項目根本無法形成一個能自我生存、自我膨脹、自我完善的市場。這種市場一旦啟動起來,就會自我發展,所以太空旅行是完全可以成為常態的。

新能源才能推動太空旅行

太陽系內的宇宙航行,首先就是要解決能源問題。現在的化學能要驅動太陽系內的太空航行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我們需要尋找新能源。

真正的新的能源,可能是核能,也可能是太陽系內寄存的一些潛在的能源,比如不同行星之間的引力的拉動,以及太陽本身的能源。

但是另外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飛船上的生態系統。因為我們不可能在旅行時將所需要的一切生活資料都帶上,這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需要創造一個能夠在飛船上自我循環的生態環境。這種自我循環生態環境,聽起來好像比那些核動力核聚變飛船容易,實際上做起來難度相當大。

但是就像卡梅隆對話劉慈欣時開玩笑說的,科幻作家不需要對真實性負責,他們只要編一個答案就可以了,所以科幻總是走在科學前面的。而科幻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太空航行,還需要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才行。

關於主播:

劉慈欣,中國科幻第一人,憑借《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他讓亞洲首次獲此獎項。

科學可以讓幻想變成現實,而科幻可以激發科學家的想象力。劉慈欣在本期精品課中,帶領你站在未來看現在,讓你腦洞大開的同時,學會判斷新事物的前景,不錯過下一個躍遷的機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