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枚中國民營商業火箭升空 他成了中國版埃隆-馬斯克

“我集中精力做全世界總價最低的火箭,盡量把火箭做成大批量或者中小批量的一個工業化產品,這樣成本才能大幅下降,這是未來的趨勢”

今年2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SpaceX成功發射了“獵鷹重型”運載火箭,一個穿著宇航服的假人Starman坐在一輛櫻桃紅的特斯拉電動跑車裡,聽著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乘坐火箭飛向太空。馬斯克的夢想遠不止於此,他計劃在未來10到15年內建成火星航天器。

馬斯克在太空商業領域的成功刺激了全球創業者。到目前為止,全球有1700家私人航天公司,其中45%在美國。高盛預測,未來20年內,太空商業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數兆美元的市場。

風險投資也在逐步重視太空商業化領域內的初創公司,Anddressen Horowitz、紅杉和光速資本等矽谷知名風險投資人已經入場。谘詢公司Bryce Space &Technology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資本市場已經向太空領域的創業公司投入了79億美元。在資本推動下,太空領域的創業浪潮正在加速。

投資人Dylan Tarlor認為,太空商業化的轉捩點時間將是實現低成本運載火箭的發射。SpaceX、亞馬遜創始人Jeff Bezos的藍色起源、微軟聯合創始人Paul Allen和維珍集團創始人Richard Branson都在嘗試降低火箭的發射成本。Nadir Bagaveyev創辦的Bagaveyev Corporation在2015年已經發射了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火箭引擎。

Jeff Bezos認為,一旦太空發射的成本能夠降低,會有大量的創業者湧入這個行業,在我們從未想象過的地方進行創業。

零壹太空(OneSpace)是中國首批民營商業火箭公司之一,它試圖在中美太空博弈的戰略格局中,為中國太空商業化尋找到出路。自2015年成立至今,零壹太空用了三年時間,將在5月17日首次發射火箭。

5月初,零壹太空進入發射場地,進行最後發射的準備。對於這次發射,創始人舒暢覺得更大的意義在於,“這是中國歷史上民營企業自主研發的、完全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的一個火箭,(可能)會帶動一幫人進入到這個領域。”

80後的火箭夢

作為一位連續創業者,舒暢早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讀時期就進行過四五次創業。2006年下半年,舒暢開始做外賣,“餓了麽是2007年才開始乾,我比餓了麽做得要早,但是我沒有堅持下去”,“我發現商機還是可以的,我經常找到很有意思的領域,那時候都沒有人做。”舒暢有商業敏感和敢於嘗試的勇氣,他試圖在商業世界實現自己的價值。

畢業後,舒暢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聯想控股工作。他之所以選擇去聯想是因為想學習如何管理一家公司,比如,總裁辦例會怎麽開、戰略決策會議怎麽開、董事會怎麽開?市場團隊、管道該如何搭建?“我太感興趣一個公司、一個大公司到底該如何管理。”

在聯想控股工作期間,舒暢的晉升速度很快。在他擔任董秘期間,有許多機會接觸到公司整個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包括與柳傳志的溝通和與業務一線員工的交流。但是到了2015年,舒暢還是決定放棄聯想控股穩定的工作機會,再次創業。

這跟舒暢的經歷有關。從小因為學習比較好,大家都覺得他長大後應該當工程師。而在大學期間,舒暢在圖書館看了各種各樣的圖書,有歷史、文學、商業等,“最後的結論是我很可能比較適合做企業家,做創業者。”

最初在大學期間的創業項目,舒暢的初衷是“驗證一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當一個團隊長官”。後來他想,如果有天離開人世,自己能留下什麽?他希望他的經歷和所創造的價值能寫出100萬的文字,而不是100萬的金錢。基於大學的專業氛圍和在業界的人脈資源,當看到火箭這個項目時,他覺得他能成為“舉旗者”。但在成為“舉旗者”之前,他首先得經歷現實的磨難。

真的下定決心辭職創業時,舒暢的女兒剛一歲半,這意味著他要切斷整個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而且還要經歷長期的創業孤獨,“剛起步的時候,很長時間只有我一個人,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早上起來不知道去哪兒,看著孩子那麽小。”

長達八個月的時間,舒暢都在組建核心團隊。當時,火箭研究院在南五環,舒暢住在北五環,他頻繁奔波於兩地之間,回到家妻子和女兒都入睡了。“那個時候組建核心團隊花費的精力特別大,因為沒有人相信你,你這麽年輕,要Hold住這麽大的一個盤子。”

很多大佬級人物知道舒暢想做火箭,都紛紛支持他。曾經的聯想控股的同事定期約舒暢到森林公園暴走,給他打雞血。一位老前輩則用雷軍的例子給舒暢現身說法,說雷軍當年做手機時,每次要見他都背個書包,裡面有10部手機,每一次都不厭其煩地給他講手機細節。到最後,他被雷軍煩得都不願意再見面了,但是最後雷軍把小米乾成了。這位前輩給舒暢的建議是,不要急,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找到行業裡最一流的人,組建一個特別好的團隊。

對於舒暢來說,最大的外部優勢在於他選擇了一個恰當的時點進入太空領域創業。2014年11月,《國務院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60號文)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政策的口子已經被打開;2015年5月,軍民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國民營微小衛星企業開始湧現。

舒暢看到的商業機會是,受國家政策限制,中國的衛星不允許去美國發射,美國也不允許SpaceX火箭運到中國來發射,同時,中國航天發射領域留給商業發射的資源有限,創業公司有機會去填補這個市場空白。

利好消息是,中國2022年將建成自己的國際太空站,需要不斷往太空運送貨物,這也是一個機會。如果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就有機會獲得持續訂單。而且,舒暢看好全球與火箭技術類似的飛船市場,其規模在1200億美元左右,比全球60億美元的火箭發射市場規模更大。

資本加持

2015年8月,零壹太空正式成立,它是中國第一家營業執照上寫著“運載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營企業。同年,北京藍箭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也成立了,聚焦中小型商業航天應用市場,致力於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及商業運載火箭。

零壹太空和藍箭航天都獲得了風險投資的追捧。2015年12月,零壹太空獲得春曉資本、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聯想之星等的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同年,藍箭航天獲得創想天使基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我的投資人都是主動找過來的。”舒暢有這樣一個邏輯,對於公眾,甚至投資人,“怎麽辦一家火箭公司”的教育成本很高,而且舒暢所述說的未來中,有很多事情是無法在當下得到驗證的,所以他只能選擇懂這個領域、並且對這個領域非常感興趣的投資人。

一段時間後,很多人聽說舒暢在造火箭,直接找過來問,其中包括持續跟投零壹太空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

2016年,國家繼續頒布利好太空領域創業的政策,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到了。當年5月,國家發改委在《關於實施製造業更新改造重大工程包》中列明的10大重點工程之一就是“商業航天產品發展工程”,要求大幅提高商業航天的生產製造能力,促進航天產業的市場化;9月,國家發改委批複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掛牌成立;10月,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掛牌成立;12月27日,國防科工局、中國航天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國家鼓勵國內各類資本參與到航天、衛星發射領域裡來。

2016年10月,零壹太空獲得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正軒投資、Star VC和春曉資本的逾億元A輪融資;同年,藍箭航天獲得永柏資本、陝西金控資本等機構超過億元的A輪融資。

哈工大機器人投資管理公司合夥人、董事總經理都丹很看好零壹太空團隊的發展潛力。作為投資人,哈工大將把自身在航天領域的豐富資源對接給零壹太空團隊。Star VC創始人任泉更覺得,在看好商業價值之餘,他在投資一個航天夢。

2017年,零壹太空與重慶兩江航空產業投資集團共同投資組建重慶零壹航天公司,兩江航投佔股49.9%;同年,藍箭航天獲得西安市高新區投資基金數千萬元A+輪融資。另外,浙江省湖州市還向藍箭航天提供了超過兩億元的軍民融合專項綜合投資。

重塑中國航天產業鏈

到目前為止,零壹太空經過幾輪融資,已募集五億元資金。舒暢對微型衛星和飛船市場的認知使零壹太空的火箭產品開發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OS-X和OS-M系列火箭。

其中,OS-X火箭主要用於執行高超聲速驗證試飛任務,今年已經確定三次發射任務,預計後續還有近10次發射任務。

OS-M是一種採用固體燃料的廉價小型運載火箭,用於發射500公斤以下的小型衛星。目前,國際上發射500公斤以下小型衛星,報價一般是每公斤3-5萬美元,國內則是1.5-2萬美元,而零壹太空的目標,是做到一萬美元以下。舒暢預計,國內微小衛星發射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00億人民幣的規模。

“我集中精力做全世界總價最低的火箭,專門針對這500公斤以下的小微型”,“我把它做到極致,就像小米手機,當蘋果賣5000塊錢的時候它賣1999塊錢,我們在火箭領域(也是這樣),你在賣1999的情況下還能賺到大把的錢。”這是舒暢為零壹太空部署的戰略核心。

零壹太空的目標是要把發射價格做到競爭對手的1/3。“我不是想給大家(我隻)比你(競爭對手)低20%(的概念),我想要的是,我是你的三分之一,然後我把全世界的微小衛星都聚集到一個平台太空上去發射。”舒暢說,“我把這一個兩個產品做到極致,就已經改變了航天的整個遊戲規則。”

在目前的情況下,要造出火箭並不難,畢竟中國作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大國,擁有完整的航天產業鏈。但是要造出便宜的火箭卻是挑戰。“火箭行業這六十多年以來,一直是高精尖、小批量的產品,所以單個零組件很貴,”舒暢想要的未來是,“盡量把火箭做成大批量或者中小批量的一個工業化產品,這樣成本才能大幅下降,這是未來的趨勢。”

重塑航天供應鏈是零壹太空建構自身價格競爭力的關鍵。舉個我們非常熟悉的汽車行業例子,汽車幾乎普及每個家庭,所以它的產量非常大,這樣便能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生態,其高職做發動機,或專做電器系統、變速箱的,都可以做出幾十億的企業規模,汽車行業採購商非常多,產業鏈分工非常成熟精細。

“(火箭)跟汽車行業相比,遙不可及,主要是沒有批量,我們做一些東西,比如說首飛,我們做這個產品都是一次性投產兩到三套,汽車行業是一次性投產10萬套,不是一個概念。”舒暢提出的對供應鏈的整合思路是,設計自己做,把一部分製造工作外包生產。通過對民營配套企業的篩選,零壹太空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供應鏈。

“很多民營企業配套上進不了航天領域,因為標準太嚴格。但是我們通過篩選,今天建立的零壹核心供應鏈,70%、80%都是非航天部門,其中60%以上是民營企業。”這是舒暢覺得目前對行業最大的改變之一,“比如像固體發動機。過去很多年都沒有民營企業做這件事情,隨著我們來做(這個市場)以後,很多民營企業開始做技改。”他們看到了商業航天的活力和發展潛力。與舒暢一樣,每個參與者都在重新制定規則,“這就是總體部門的牽引作用。”

在內部,舒暢把2018年定為商業化元年。“去年的主題詞是產品化,今年的主題詞是商業化。我們會率先在這個行業做出像樣的財務數據。”這也是投資人和行業共同期待的,“火箭公司的盈利模式其實比大家想象的要豐富得多,發射衛星、驗證飛行、售賣發動機和自主研發的電子產品,非常多元化。”在政策紅利期,零壹太空也會獲得一部分補貼收入。

目前,零壹太空的訂單已經排期到2020年。對於未來,舒暢並不著急,“我不慌不忙要積累20年,慢慢地滾動,把這些技術、專利都壟斷在自己手裡才有可能形成競爭力。”舒暢是一個實乾派創業者,“核心競爭力不是我一拍腦袋、兩句話跟你一忽悠就能有的東西,這是靠實打實乾出來的。”

零壹太空、SpaceX,兩家可以對標的民營商業火箭發射商,未來或許會成為中美兩國太空爭奪戰的主力選手。

中國人物類媒體的長官者

提供有格調、有智力的人物讀本

記錄我們的命運·為歷史留存一份底稿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第552期

原標題《舒暢 追趕SpaceX的人》

文 / 本刊記者 王燕青 發自北京

編輯 / 孫凌宇 [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