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年48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查 業績下滑成“撤退”主因

  今年48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查 業績下滑成新三板公司“撤退”主因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謝欣

  由於IPO上會審核的進一步嚴格,IPO審核過會率持續處在較低的水準。這也讓不少正在排隊的企業及保薦機構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一些企業乾脆選擇了知難而退,終止審查。截至3月15日,今年已有48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查,僅2月下旬後迄今就有26家企業,佔到今年終止審查企業家數的五成多。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在終止審查的企業中,來自新三板的企業達14家,經營業績下滑是大多數新三板企業選擇“撤退”的主因。

  終止審查的新三板公司陡增

  在目前較低的IPO過會率情況下,不少擬IPO正在排隊等待上會審核的企業及保薦機構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因此有不少企業選擇了知難而退。

  據證監會披露,2017年共有146家企業終止審查,其中從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屆發審委履職後至2017年年底的2個多月就有64家終止審查,佔比逾四成。

  而進入2018年,這一現象仍在持續而且呈現加速的趨勢。截至3月15日,今年以來共有48家企業終止審查,而去年同期僅有8家。這48家終止審查的企業擬登陸創業板的有28家,佔比近六成。擬登陸上交所主機板的有14家,擬登陸中小板的有6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這48家終止審查的企業中,來自新三板的公司達到14家,佔比近三成,而去年全年新三板擬IPO終止審查的企業總數才19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業績下滑是大部分新三板公司撤回材料終止審查的主要原因。從記者統計情況來看,在今年終止審查的新三板企業中,至少有6家企業在2017年上半年出現業績下滑,佔比逾四成。另如天津天堰科技、湖南湘佳牧業等企業的業績下滑比達100%以上。

  “過去許多新三板掛牌企業自身缺乏判斷力,沒有明確的戰略規劃,隨波逐流,紛紛開展上市輔導,這一現象難以理性。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大量新三板企業蜂擁參與IPO,勢必造成IPO排隊擁堵,加大IPO的排隊時間成本”,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團隊這樣認為。

  而廣證恆生則表示,建議擬IPO的新三板企業要根據發審委要求,借鑒其他企業上會所遇到的問題,總結經驗,重點關注發審委審核的七類熱點問題(規範運營、盈利能力、財務報表、關聯交易、資訊披露、募投項目合理性以及三類股東問題),切實解決自身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和瑕疵。尤其是帶有“三類股東”的企業,在“三類股東”審核口徑明確後,要按照新規要求整改規範並進行披露,以便順利通過發審委審核。

  2月下旬至今26家企業撤退

  除上述情況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前述48家終止審查的企業終止審查決定時間大多集中在今年2月下旬及以後。

  2月23日,證監會在監管問答中明確提出,證監會將區分交易類型,對標的資產曾申報IPO被否決的重組項目加強監管。其中,對於重組上市類交易(俗稱借殼上市),企業在IPO被否決後至少應運行3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對於不構成重組上市的其他重組交易,證監會將加強資訊披露監管,重點關注IPO被否的具體原因及整改情況、相關財務數據及經營情況與IPO申報時相比是否發生重大變動及原因等情況。

  緊接著在3月9日,證監會公示了2017年IPO保薦機構情況,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在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結合審核和日常監管情況,有針對地加大對保薦機構監管力度,發現問題,堅決處理,嚴格問責。

  這兩則重磅消息,對擬IPO企業和保薦機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月23日後至3月15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有26家企業選擇終止審查,佔到今年以來迄今終止審查企業數量的五成多。

  “相比發審會上被否,主動撤回材料對發行人和保薦機構的影響都將更小,未完全準備好的企業終止審核是理性的選擇”,東北證券在策略日報中進一步分析稱:“擬上市公司終止原因一般分為兩大類,一是持續成長能力不夠,涉及到公司基本面,主營業務等;二是規範性,包括財務規範性、公司治理性等。”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