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仿製還是創新 藥企如何“量體裁衣”

本報記者 高瑜靜 北京報導

在政策“組合拳”頻出、鼓勵醫藥創新、仿製藥提質背景下,降藥價、惠民生成為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計熟事定,舉必有功。10月29日,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19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健康中國、科創先行”為主題,會聚了多位醫藥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共同探討健康中國建設中,醫療健康產業創新、醫藥成果惠及大眾等行業命題。

隨著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醫保控費、“4+7”帶量採購等政策的不斷推進,醫藥市場格局面臨重塑。

今年9月以來,在國家醫保局等部門指導下,參與藥品帶量採購擴圍的25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上海開展聯合招采,產生了擬中選結果。帶量採購實施區域的推廣,從某種程度上變現著“以國家為部門進行藥品的集中採購”這一初始定義。按照規則,聯盟採購的25個品種將由入選的3家企業瓜分全國70%的市場。

兩輪帶量採購中選品種的降價幅度,猶可見競爭激烈程度。公開數據顯示,與擴圍地區2018年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藥品價格平均降幅59%;而同“4+7”試點地區的中選價格相比,此次中選的藥品價格平均降了25%。

“中國是全世界最適合做藥品招標採購的,因為中國80%以上的醫療資源是公立的,都掌握在政府手上。國家醫藥局主導的帶量採購,以單一大客戶,實施大量採購,那麽強的買方議價能力,把藥價降到全世界最低,只是時間的問題。國外已經走過這個路了。”人福醫藥董事長王學海說道。

人福醫藥董事長王學海

哈藥集團總經理徐海瑛對此亦有同感:“全國帶量採購對整個行業的重塑和行銷模式的衝擊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很客觀地去看醫藥行業的發展路徑或者發展規律,早晚是有這麽一天的。藥企往前看,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仿製和創新。”

哈藥集團總經理徐海瑛

大變局之下,到底是堅持做好仿製藥,還是及時掉頭轉向創新藥?這也成為國內上千家藥企面對的共同抉擇。

冠昊生物副董事長陳庚輝

“現在仿製生產藥品的做法太多,製藥就成了一個門檻很低的行業了,甚至可能惡性競爭,最後大家都不掙錢,這肯定不是出路,也不是前途。前途在哪裡?在創新,只有創新才有前途。看看現在中國銷售最好的藥是什麽?外企生產的。為什麽?實際上它們創新藥的比例非常高,仿製藥的比例非常低。中國製藥行業要有出路,創新是唯一的出路,沒有其他的。”冠昊生物(300238.SZ)副董事長陳庚輝說道。

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陸文岐

在健康元(600380.SH)陸文岐看來:“未來的市場是什麽走向,或者政策制度怎麽樣,我們確實很難判斷。實際上,現在某些品種做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在某個時間段還能獲得比較好的回報。在做仿製藥的過程中,要有選擇地去做。我們這麽多年沉澱下來,我們產品的架構裡面有仿製藥,也有一類新藥。”

海爾施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李恆表示:“國家的政策只要是利國利民,藥企總能找到生存的機會。比如說,我們與大的藥品創新企業可能沒有辦法相提並論,但是我們知道,在醫院裡有一些常備但是不常用的藥,現在這些藥的供應可能難保障,我們在看這是不是我們的一個機會。”

海爾施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李恆

在中國醫藥產業進行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醫藥產業的進入市場門檻也發生了變化。在現有條件下,本土藥企研發能力和研發投入都有待提升,高端研發人才瓶頸依然存在;創新藥項目扎堆申報現象嚴重,競爭激烈;還有創新藥商業化、市場回報充滿變數等。

王學海認為,企業做仿製藥一致性評價,與企業的資源、能力、布局相關。“國內也應該回到所謂的細分市場領導者,你能做一些相對比較強的,不管是治療領域還是技術平台,能夠找一些自己擅長的,而不是越多越好,應該是越精越好。”

(編輯:石英婧 校對:顏京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