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死後的世界,既不美好也不可怕

“一周書單”又跟大家見面啦!

本期的主打推薦書目,是一本兒童文學作品——《天藍色的彼岸》。這個故事裡,小主人公一出場,就已經死了。他來到了一個死後的世界,發現這個世界沒有傳說中美好,也沒有想象中可怕。而靜靜讀完,我們收獲的是滿滿的療愈與力量。

此外,本周書單從經濟、文學、生活等類別選擇了6本好書為大家推薦。來看看書評君都選了哪些新書,或許值得你關注和借鑒。

主打

《天藍色的彼岸》

作者:(英)亞歷克斯·希勒

譯者:呂良忠

版本:禹田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3月

我想以個人的口吻來推薦這本書,儘管早已成年,但關於死亡,是這部兒童文學作品給了我最多的療愈和釋然。我遺憾自己讀到它太晚,在豆瓣上,它十六年前的舊版已經有一萬多人點了“讀過”。它的開頭就吸引人:主人公小男孩一出場,就已經死了。於是我們跟著小哈裡一起走在“他鄉”——死後的世界,發現那裡既不美好,也不可怕,只是有很多仿佛在尋找什麽的人。我們又跟著哈裡一起,回到了生者的世界,看到自己在學校的位置早已被另一個孩子佔據,又看到自己的夥伴怎樣哀悼過自己,父親每天都去看自己的墳墓,母親和姐姐在家裡黯然神傷,可你想要安慰他們,他們卻什麽都聽不見。因為你已經死了。故事中的死後世界一點都不陰森可怕,但情感無處傳遞的痛苦卻又是那麽真切,那麽心酸。

我們終會發現,無論“他鄉”還是這整個故事,都是在完成一場生與死的告別,都是在彌補和放下遺憾。當哈裡終於走向“天藍色的彼岸”,讓自己的靈魂變成某種未知的新生的一部分,我們好像也不再那麽痛恨奪走親人的死亡,因為這就是生命,生命總是在不停地流轉,而情感總也不會失去意義。(李妍)

經濟

《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國經濟改革》

作者:蕭冬連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年3月

改革開放所創造的中國經濟增長奇跡令世界矚目,不過“中國奇跡”並不完全等同於“中國模式”。前者只在事實層面進行闡釋。經濟增長之所以是奇跡,原因之一是在20世紀後期大批社會主義經濟轉型浪潮下,放眼望去,只有中國最成功。秩序相對穩定,並在此條件之下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經濟制度的過渡,這曾一度令世界學術界陷入解釋困境。

而在國內,長期以來參與解釋的主要是經濟學家。其一,中國奇跡表現在經濟增長,經濟學有解釋優勢。其二,經濟學家是經歷和介入實際經濟改革的群體,或是政策的參與者,或是在公共領域建言者。只是,立場不同、研究範式不同,他們給出的解釋也不同。蕭冬連作為一個歷史學者,從史料中回顧1978-1992年的經濟改革,以一種全景式的方式試圖呈現前因後果。他雖不像經濟學家那樣關注何種經濟制度更能帶來經濟增長,但也給出了一個關鍵判斷,即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絕不是一個意外的結果,也不是提前設計的結果。他認為奇跡離不開當年“隨機行走”和有限理性兼備的開放探索方案。(羅東)

圖像小說

《漫畫之王:陳福財正傳》

作者:(新加坡)劉敬賢 譯者:黃天怡

版本:鹿書|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9年3月

“漫畫大師陳福財”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名字,但劉敬賢用漫畫的方式重新呈現了他的一生。這部圖像小說以陳福財的傳記講述了新加坡的建國史。在看到華人運動被鎮壓後,年輕的陳福財決定走上漫畫之路。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政治隱喻,比如用動物隱喻統治者和警察,用外來霸星人傳播“霸星語”的情節諷喻當時政府的話語權專製。因為畫出來的漫畫並不吸引人,陳福財身邊的朋友逐漸放棄這項事業。他的父母也建議他找個正式工作,結婚,過上正常的日子。但陳福財選擇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隨著新加坡歷史的發展,他的漫畫中還出現了林清祥和李光耀的政治鬥爭,記錄了那個充滿暴力與民眾抗議的年代。即使在這樣的年代中,一個漫畫家實際能做的事情近似於零,但他用堅定不移的創作精神守護了人類良知與道德的底線。

故事結束後,我們會發現所謂的“漫畫家陳福財”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完全是作者用戲仿的資料和圖像虛構出來的人物。他在漫畫中變成了一個真實、立體的人,而且由於人物的逼真性,陳福財生活其中的歷史背景也躍然紙上。(宮子)

文學

《舞蹈與舞者》

作者/譯者:裘小龍

版本:漓江出版社 2019年4月

對詩歌讀者來說,裘小龍的名字往往和T.S.艾略特、葉芝等人聯繫在一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他翻譯的《四個四重奏》《當你老了》《麗達與天鵝》等名篇被廣泛閱讀,對國內詩人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1978年,他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師從著名詩人、翻譯家卞之琳先生,主修英美文學。從那時起,他被卞之琳要求試寫詩歌,由此寫詩的習慣延續了四十年。1988年後,他因故定居美國,環境改變了,寫詩的習慣沒變,他開始用第二語言英語創作詩歌,屢獲獎項。

這本《舞蹈與舞者》收錄了不少原創詩,也收錄了裘小龍翻譯的艾略特、葉芝、龐德、狄蘭·托馬斯等人的詩。原創詩分為《寫在中國》《寫在美國》《中美之間》三輯,以地域劃分,也展現出隨著時間變遷,他的創作風格的細微變化,以及新環境、新語言對創作的影響。對上述詩人的翻譯,則展現了其在譯詩方面的才華。(張進)

傳記

《解放的種子:製造伍德斯托克》

作者:(美)埃利奧特·台伯、(美)湯姆·蒙特

譯者:吳冰青

版本:雅眾文化|上海三聯書店 2019年3月

只是在多年以後,當我們談起1969年8月的那場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來,才更加意識到它的偉大,以及它的不可複製性。這本書名為“製造伍德斯托克”,但實際上,它幾乎沒有談到音樂,關於這場音樂節本身,筆墨也寥寥無幾。是的,這不是一本關於伍德斯托克的歷史研究著作,無關宏大敘事,無關時代全景,只不過是一個小人物的自傳,作者埃利奧特·台伯甚至算不上是完整意義上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但是,它卻比那些嚴肅的討論著作有著更為直接的觸動。

這本書記述了一個曾經醜陋、肥胖、自卑的同性戀猶太少年因伍德斯托克而爆發的一次神秘而持久的內心風暴。伍德斯托克之於他,只是一個偶然,卻改變了他的一生。和李安的電影相比,書中有著更多的背景和細節描述,包括當年的石牆運動的潛流暗湧;同時,這本書也更為私人化,更易引發某種共情,時而會被作者的幽默逗得發笑,時而心情激蕩,看到最後甚至落下淚來。那是屬於一代人的癲狂與純真,伍德斯托克之後,世界又退回到了曾經的保守與平庸之中,我們已經難以相信伍德斯托克曾經存在過,但它確實曾經存在。(楊司奇)

生活

《佐野洋子》

作者:(日)佐野洋子 譯者:王玥

版本:讀庫|新星出版社 2019年1月

這書才翻開就讓人忍俊不禁:一隻方頭方腦的貓,手握刀叉,在鋪著花格布的餐桌旁,正要吃魚。貓是佐野洋子畫的,洋子是日本知名繪本作家和隨筆作者,作品已有多部譯為中文,其中《活了100萬次的貓》更是賣了150多萬冊。

無印良品“人與物”系列專注於介紹日本藝文界的知名創作者。《佐野洋子》作為其中的一冊,遵從系列體例,開篇展示她喜愛的日用品,有不鏽鋼削皮器(洋子愛做飯)和古董茶杯(真的拿來喝茶)等等;繼而是語錄若乾,“與人相遇也是才能。即便我沒別的能耐,也自認有與人相遇的才能”;再來選了隨筆十篇,談繪本創作、浪花調、和服、參雞湯、寫信、泡溫泉,當然還有貓,文字細膩、準確,時而歡脫,時而神傷,生活的熱情和人生的況味盡在其間;20余張照片貫穿全書,展示洋子的畫和生活,每張配有恰到好處的圖注;一頁人物小傳不提,最妙的是還有一頁,列出三位與洋子密切相關的人所創作的書。

短小的一冊,既是作品集,又可窺見人物的生活,還留有線索供讀者進一步查考,讓人歎服編者的用心。(寇淮禹)

微信公眾號ID : ibookreview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