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癌細胞:餓死我?不存在的!我有自己的供養體系!

提起「癌症」,大家紛紛「談癌色變」。癌症作為萬病之王,在大眾人群的意識中就是不治之症。另外,癌症不可怕,轉移才可怕,有研究表明,約90%的癌症患者是由於癌細胞轉移導致死亡的,癌細胞是否會轉移一直是區分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重要指標,且目前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來抑製癌細胞的轉移。

那麼問題來了,癌細胞既然要增殖和轉移,那其所需要的血液、營養物質、氧氣是從何而來?

在20世紀70年代,研究人員就發現腫瘤的生長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無血管期,此時期腫瘤生長直徑不超過2mm,不具有轉移能力,而在生長進入血管期時,它將誘使新生血管長入腫瘤,提供充足的營養,並通過血液轉移到其他器官,科學家將這一過程稱為「血管生成」。

研究人員由此推測,是否可以通過阻止這些血管與腫瘤細胞之間的聯繫而「餓死」癌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

於是抑製血管生成的藥物帶著美好的人類願景問世了,這也成為目前常用的癌症治療方法,然而遺憾的是這些藥物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它們只是暫時的減緩了腫瘤的生長,且腫瘤往往會對其產生耐藥性。

重!點!來!了!

1999年,愛荷華大學的Hendrix科學家帶領的團隊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癌細胞本身會形成類似於血管一樣的通道,即癌細胞會構建它們自己的血管,來負責血液、營養物質和氧氣的運輸。

Hendrix團隊最初是在黑色素瘤中發現的該現象,他們將人類黑色素瘤置於模擬人類體內細胞環境的凝膠中,結果發現其能在凝膠中增殖遷移,且會形成網狀通路,這些網狀通路內含紅細胞,類似於血管,但缺乏生成血管的血管內皮細胞,他們把這一現象叫做「血管生成擬態」(vasculogenicmimicry,VM)。

任何一種新理論剛被提出時總會遭到質疑,同樣的,不少科學家對「血管生成擬態」理論持懷疑態度,於是2000年3月百名科學家齊聚一堂對該爭議進行辯論和探討,然而並沒有得出最終定論。

之後Hendrix團隊並沒有停止研究,且經過多方科學家的研究證實,如今他們已經能夠繪製出完整的流程圖,該理論已經完全能站得住腳了。

這也為我們治療癌症提供了新思路,是否可以把腫瘤自身生成的血管作為靶標,研發阻止這一過程的新藥物,目前已有台北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植物提取物的衍生成分CVM-1118可以阻止「血管生成擬態」現象,且已用於臨床實驗,治療效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而就在前幾天,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得該獎項的是美國科學家詹姆士·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他們因為對癌症免疫負調控機制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而獲得表彰,這也為癌症治療開創了全新的免疫治療思路——釋放免疫系統自身的能力來攻擊腫瘤。

或許有一天人類可以攻克癌症難題,我們期盼著那一天早點到來。

參考文獻:Maniotis A J, Folberg R, Hess A, et al. Vascular channel formation by human melanoma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vasculogenic mimicry[J].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1999, 155(3):739-752.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許多關注nambou1 W信公眾號的朋友都解決了自己在論文發表方面的困惑,順利的發表了論文,你不去關注一下?


公眾號回復:scihub 獲取最新版SciHub下載工具 免費下載科學文獻


歡迎關注官方公眾號,還有更多實用工具等你來拿


免費求助熱線: 400-080-3779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