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漢青山區大變樣:昔日"光灰城市"成"城市花園”

青山,北枕長江,南倚東湖。伴水而生,因鋼而興。

1954年春天,新中國的鋼鐵長子武鋼選址青山。短短數年,一片荒灘莽野上崛起一座“十裡鋼城”。蘇聯專家支援武鋼建設,留下了一片紅磚紅瓦結構、三層尖頂、帶點俄羅斯風情的建築群,於是便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紅鋼城。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山區和駐區企業積極應對鋼鐵變局,化危為機,堅持生態發展、轉型發展和高品質發展,開啟二次築城新征程。如今,這座昔日的重化工基地,正向“生態宜業宜居”新城華麗蝶變。

城企一體大轉型,新動能活力湧現

武漢七個中心城區中,青山區最年輕,但經濟地位卻長期顯赫。直到2008年底,還貢獻著全市1/4的規上工業產值和1/6的稅收。

大江荒流,白雲蒼狗。10年前,全球金融危機引發鋼鐵大變局,產業結構偏重的青山漸被超越。

如何迎頭趕上?唯有轉型發展。青山區黨委政府與10多家駐區大企業結成“命運共同體”,搶抓國家實施創新驅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機遇,走改革創新之路。

2016年9月,寶鋼、武鋼戰略重組,成立寶武集團。原武鋼“一分為二”,新成立的武鋼有限聚焦鋼鐵主業和拳頭產品。武鋼集團向非鋼產業聚焦、向服務業轉型,打造新城市、新工業服務的專業化產業經營公司。開局表現搶眼:2017年,武鋼有限全年實現淨利潤5.9億元,較上年增長338%,集團經營利潤36億元。

不唯武鋼,配套武鋼的大企業以及傳統的石化、船舶企業,都在向著多元、綠色、高科技方向探索轉型,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中國一冶在海外承接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工程,在國內搶抓“海綿城市”建設機遇,全面向非冶金領域轉型。武漢乙烯投產後,武漢石化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實現優質增效。中冶武勘、武漢船機等挖掘科研資源,開展技術突破打破國際壟斷,在市場上闖出新天地,老樹發出新芽。

存量轉型更新,增量活力湧現。

近年來,青山區從招商引資、營商環境、雙創服務等方面著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智能製造、節能環保、新材料、互聯網五大新興產業,推動駐區企業創新更新,著力改變對重化工的過度依賴。商貿服務業加速發展,創新創業活力湧現,新舊動能轉換加速,二三產業結構比由8:2調整為6:4。

又訊:

青山“輕”紅鋼城“綠”

2013年以來,和平大道上,奧山世紀廣場、眾圓廣場、紅坊裡、印象城、吾行裡等數個大型商業綜合體和特色商街相繼開業。青山人吃喝玩樂,再也不用往漢口和武昌跑,消費嚴重外流得以根本性扭轉。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97家,高新技術產業年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

昔日“光灰城市”,今變“城市花園”

青山區工業“三廢”排放曾長期高居全省第一。“年吃半塊磚,自飲洗腳水。”老青山人曾這樣自嘲。

黨的十八大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入人心。青山區堅持汙染治理與生態建設兩手抓,不惜投入巨資,開展“城市雙修”“四水共治”“海綿城市”建設,加快生態發展。

青山區重化工企業勇於擔當,紛紛開展清潔環保生產。武鋼有限堅持高位謀劃,開展清潔生產,打造花園工廠,舉措不斷:專門成立“花園式工廠建設委員會”,開展“拆房建綠”工作,近兩年技改投資70余億元,實施環保項目80余項。“武鋼已經不再是大家遙遠印象中的武鋼了。”今年6月5日,武鋼有限舉辦首次“公眾開放日”,參觀者紛紛感慨。武漢石化打造“綠色工廠”,2011年後投入近7億元,新上20余項節能技改項目,實現增產減汙降耗。

2015年,佔地760畝的戴家湖公園一期建成,完成煤山到公園的蝶變。2017年,全長7.5公里的青山江灘完成海綿化改造,成為武漢綠化比例最高、首個融江灘城於一體的江灘。今年6月,倒口湖公園開放,成為武漢首座防汛科普公園。

全區12座公園,數量全市最多。如今,漫步十裡鋼城,青山綠水,滿目蒼翠。昔日“光灰城市”,已悄然變身“城市花園”。

今年10月21日,10多頭江豚出現在二七長江大橋附近青山段江面,在此逗留一個多小時後向上遊遊去。專家表示,這是10多年來首次在武漢中心城區長江江段發現這麽大的江豚群體,表明長江青山段環境明顯改善。

產城融合再提速,紅色引擎潤民生

72歲的胡昇還記得,1957年,年僅10歲的他,跟隨父親住進武鋼廠區周邊的工棚區工人村。在僅20平方米的棚戶裡,胡昇結婚、生子。

進入新世紀,青山人從“先生產後生活”向“既要生產也要生活”的觀念轉變,“產城融合”再提速。

2007年,青山區啟動棚戶區改造,老舊的工棚被推倒,老糧店改成小超市,小山丘被種滿綠樹。胡昇一家和曾經蝸居在棚戶區的老居民們搬進了高樓大廈。2016年,隨著最後的2518戶居民回遷,歷時10年,涉及13709戶、4萬多人的華中地區最大的棚戶區改造工作完成。

住進樓,還要住得好。棄棚上樓後,社區低收入,老齡化,租戶成分複雜,物業管理松散,鄰裡關係陌生,基層治理問題突出。

近兩年來,青山區以“紅色引擎工程”為引領,創造性地探索“天天敲門組”“好樣工作隊”“四點半學校”“社區好味到”“順順吧”等五大紅色服務載體,將矛盾就地化解,將居民困難和問題就地解決,成為漢版“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城建短板逐步補齊,城市功能不斷完善。2021年,地鐵5號線將通車,青山將結束沒有地鐵的歷史。地鐵、隧道、大橋一個都不少,昔日武漢東大門的“口袋底”將通達全國。

止戈為武,和平為善。青山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明年,青山將以軍運會環境提升為契機,整合和平大道、和平公園等青山元素,打造世界一流的“和平之心”亮點區塊。屆時,一個生態、宜居、宜業的新青山,將向全球賓客展現她的時代華彩。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