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視覺何以為詩?一次關於影像的追問和體悟

視覺的詩:面向真實的時間——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與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實驗影像展

2018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

開幕:2018年9月12日 上午10點

展期 :2018年9月12日-2018年9月22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南山校區)

學術主持:高士明、管懷賓

策劃:高世強、 Ursula Panhans-Bühle

聯合策劃:張晨、劉恪、吳穹、盧睿洋、魏珊

中國美術學院參展藝術家:許江、管懷賓、高世強、姚大鈞、高芙雁、張遼源、蔣竹韻、湯南南、劉恪、王克偉、吳穹、汪洋、白清文、譚荔潔、孫曉宇、徐林、蔡宇瀟、翁怡璿、馮冠湃、李明瞳、王妙雅、王茜、翁巍、李朝林、傅冬霆、胡恆之、廖家昕、王穎怡、錢羽虹、胡藝、王旖旎、雷馮寧、王志鵬、唐潮、王坪

德國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參展藝術家:BJ?RN MELHUS、JAN PETERS、JOEL BAUMANN 、KERSTIN HONEIT 、YUKI JUNGESBLSUT、KRISTIN MEYER 、CLARA WINTER & MIGUEL FERRAE?Z 、ANNIKA GLASS 、LISA DREYKLUFT 、MIGUEL WYSOCKI 、JULIA CHARLOTTE RICHTER 、JENNY MICHEL 、DANIEL VON BOTHMER 、JEONGMOON CHOI 、ROMINA ABATE 、ISABEL PAEHR & JASPER MEINERS 、ECHO CAN LUO 、FELIX BO?TTCHER 、LEA SCHO?NFELDER 、VOLKO KAMENSKY 、NICOLE VOEC、TOBIAS BILGERI 、KATTY LEITNER、HOLGER JENNS、 GERHARD WISSNER KASSEL DOKFEST

主辦方: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國家藝術基金

2018年1月27日至2月7日,《視覺的詩:面向真實的時間——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與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實驗影像展》在德國卡塞爾貝爾維尤宮舉辦,近20位中國美院師生的作品展出。2018年9月12日,近30位德方藝術家的作品回訪中國美術學院,這是他們的作品首次集體性在中國展出。中方展品方面,除在德展示作品的回展外,新增了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更多優秀作品,如管懷賓 (流隙) 王志鵬(9*9=1)、劉恪(復活節)、白清文(你走之後)、王茜、開放媒體系學生的VR作品,又增唐潮、王坪藝術家參展。更值得關注的,是除作品外,還將呈現跨媒體藝術學院多年來對影像的思考,同時展出8個相關項目的文獻。

  

展廳中,作品與項目交織出影像的多個面向,以集合而非板塊進行整體布局,展線上不時出現關於影像的追問和體悟的文字,猶如影片的旁白。這次,還將展出一個小影院,包括17年來卡塞爾記錄片和影像節的獲獎作品。

  

在這次龐大的關於影像藝術的集體探討中,借助德方藝術的旁觀,或可回望影像曾經流逝在世間的諸多痕跡:景觀、歷史、桃花源、造化、幻相、行動等,記憶中印象深刻卻已成為過去的那些系列學術講座與研討會、八五·85,十裡店——學術田野和藝術考察、AME影視計劃—劇本工作坊,天堂允許的一切——1990年代家庭編年史、山水計劃、《負/賦形——先天盲人對於視覺成像與賦形的啟示》研究計劃、資本論—電影行動等,如同一顆顆散發著迷人光芒的星星懸掛天際,雖然只有黑夜的先臨方可得見。

湖山詩性——寫給中德實驗影像交流展

文/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

卡塞爾小城坐落在群山環抱的緩坡上,街市像溪流一般流淌下來,在文獻展場館一帶戛然而止。站在斷崖邊上俯望,天空清遠,萬壑舒朗。這一幕幾乎是所有向往卡塞爾文獻展的藝術青年們所難忘的。我們正站在崖邊的石道上,一個轉身,就與格林兄弟博物館打了照面。和諸多碩大的展館相比,這個綠色場館更像一所家居,一個有著夢幻色彩的家。那種淡綠的色調,蔓生著自然的、詩的想象。在這裡舉辦實驗影像展,正是得其所哉。

  

中國的實驗影像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最早的萌芽是在校園的山水環境之中。2002 年美國著名文化學者奧克維策劃卡塞爾文獻展,邀請青年藝術家楊福東參展,這是中國實驗影像第一次亮相國際大展,也是中國青年一代的作品在卡塞爾的首次參展。參展的實驗影片為《陌生天堂》。這件氤氳著湖畔煙雲的黑白影片,是楊福東國美畢業後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拍攝的。這種經濟條件、技術條件、甚至生活條件的困境,是實驗藝術的實驗性的真正挑戰,其生命內涵卻是諸多在較好技術條件下的實驗藝術所難以比擬的。從今天的角度看,《陌生天堂》的語言是生澀的,唯其生澀,卻蔽含著活生生的日常樸厚的東西。“有一種時間叫流水”,杭州的實驗影像從一開始就滋生出一種“非如此不可”的生命詩性。

  

湖山的詩性正是中國美院的實驗影像與生俱來的特性。“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影像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藝者的心願。湖山的詩性不是直寫湖山的煙雲,而是將這種煙雲之氣化入凡常之事的關注之中,以我們真切的生活世界為藍本,重走山水、再造田園,抒發心中的“萬不得已者”。那日,我們正坐在崖邊的餐館陽台上,俯望青山,刹那之間,斜陽退去,雲煙從天幕中卷過。黑雲翻墨,白雨跳珠。大自然永遠是真正的影像大師,她以悠悠天心,以湖山詩性,啟示萬物的生活,引領我們心靈的眺望。

▲許江 冬遠 水彩 58x78cmx27 2005

▲許江 回望 影像 2 分 49 秒 2006 Video

▲許江 時蝕 影像 1 分 12 秒 2006

期待杭州

文/卡塞爾藝術學院院長Joel Baumann 教授

  

我們德方的校友和教授團隊非常期待我們正在參與準備的,將於 2018 年 9 月在杭州開幕的交流項目展覽。我們有幸在今年二月份於貝爾維尤宮主辦了《視覺的詩:面向真實的時間》展覽。我們在卡塞爾展出了17 位來自杭州的藝術家的影像作品。現在輪到我們來訪了。希望我們可以用我們的作品把你們迷住,就像你們當時迷住了我們一樣。

  

在準備上一展覽《視覺的詩:面向真實的時間》時,卡塞爾藝術學院以各種電子郵件和電話進行繁忙的溝通。很快關於展覽的傳言就在學校乃至整個城市傳播開來,每個人都非常興奮。但是,真正讓我們驚歎的是當我們走進貝爾維尤宮時所見到的大量的優秀作品,實在是美妙。藝術作品幸運地找到了願意傾聽的觀眾。開幕式結束後,我的同事和藝術家朋友們無一例外地來找我表達他們對這個合作項目的期待以及肯定。來自杭州的影片充滿了詩意和美感; 其所呈現的視覺語言變化多元,並且在很多方面與我們在卡塞爾通常看到的不同。即便是在一個非常細微的層級上,許多物體或動作也具有象徵意義,以及特殊的重要性。在歐洲藝術家中,引用電影,電視節目,以及互聯網亞文化更為常見。我們很驚喜地看到,在來自杭州的影像作品中,有一些精彩的片段將紀實和虛構的形式有意地結合在了一起。德國紀錄片的傳統歷史悠久,紀錄片風格代表著“真理”或“真實”。這種機制常被用來製作虛構的小說電影,以嘲弄或揭示看似天真的虛構幻覺。從這點上來看,我們似乎在以不同的方式質疑影像中的“真實”和“現實”。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進行深度討論的話題。我們很願意對此進行反思,很願意與你們交換有趣的想法。為此,我們需要見面,最好是在擺放著食物和酒水的餐桌旁圍成一圈。我們在卡塞爾展覽開幕後就這樣做了一回,那些時刻真的令人難忘:我們的中國朋友和我德國的同事,在一家越南餐館,用德語,中文,英語,甚至日語進行交流。那是一個非常獨特的難忘時刻,我們一定要在杭州創造更多類似機會。

  

我們期待建立兩所學校之間的長期合作關係,以便更多學生和同事可以在未來繼續分享見解,分享專業知識和想法,共享寶貴的時刻。非常感謝你們的邀請。

真實的時間與真像的世界

——致‘And what about your Good Morning, New World ?’中德實驗影像交流藝術展

文/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管懷賓

  

經過一年多的策劃與籌備,《And what about your Good Morning, New World ?——中德實驗影像交流藝術展》得以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這也是繼今年年初《視覺的詩:面向真實的時間》在卡塞爾貝爾維尤宮(原卡塞爾格林兄弟博物館)展出後,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與德國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長期貨流進程中又一次重要的合作與推進;我相信,這一盛事同時也對應著中德兩國近年來在政府層面的一系列戰略合作與文化互動的趨向。

  

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77年,兩百多年的風雨歷程也交錯著德國歷史與文化的發展。近年來,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與中國美術學院的交流合作頻繁。差不多七年前,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虛擬現實專業負責人,比約·麥魯斯教授率學生與跨媒體藝術學院舉辦的聯合工作坊,其成果至今難忘;與此同時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本次展覽的策展人烏蘇拉教授在中國美術學院數度舉辦專題講座。

  

另外,卡塞爾文獻展對於中國藝術界來說是最負盛名的,每屆文獻展期間,很多的中國藝術家、評論家都雲集卡塞爾。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的藝術家張培力、汪建偉、楊福東、顏磊等相繼作為文獻展的藝術家參展。2012年,許江院長和我的作品受邀參加了德中文化年項目:《大道之行——中國當代公共藝術展》,我們的作品在卡塞爾弗裡德裡希廣場展出半年之久。

  

影像作為一種流動的篇章總是以它線性與非線性敘事的特徵,展示著藝術家個體之於世界種種敏銳的洞察和感懷。感謝策展人烏蘇拉教授從《視覺的詩:面向展覽的時間》到這次展覽《And what about your Good Morning, New World ?》的兩次命名。本次展覽的名字既顯示了一種對於世界的想象,其實也表明了某種重構世界的態度和方式。這裡的‘新世界’既為我們周遭的現實,也仿佛前方的世界。

  

本次展覽既是兩國藝術家同場的對話,同時也複合著實驗影像教育的互動。儘管兩國藝術家有著不同的社會、政治與文化背景,也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觸碰著影像的修辭系統,但對影像與媒體藝術由衷的熱情以及那種詩性語言的錘煉是一致的;我們總是能透過作品的技術生成領略到那種對地緣文化、社會現實的深度關懷,尤其是藝術家個體的感知和立場,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敏感地觸碰著這個世界。與其說那種由特定意義構成的世界,他們的訴說更關注世界本身,或者說現實中的世界。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兩國藝術家們對於影像、新媒體與當下社會以及文化現象種種獨特的前沿思考;並交叉著有關觀念與媒介的融合以及影像藝術本質的追問,同時也向觀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

▲管懷賓 回流 影像 8 分 30 秒 2011

部分展品(中方+德方)

▲高世強 地點上的時間 影像 49 分 31 秒 2009

▲高世強 姚大鈞 及主創團隊

山水:一份宣言 影像 23 分 23 秒 2017

▲高芙雁 靜默之處的湧動 影像 19 分鐘 2018

▲張遼源 排排隊,站站好 單影片影像 51 秒 2015

▲蔣竹韻 融化之中,站立的輪廓

4 通道 4 屏影像 17 分鐘 2015- 2016

▲湯南南 追日 黑白單頻錄像 4 分 06 秒 2016

▲詩酒趁年華 彩色單頻錄像 4 分 42 秒 2015

▲王克偉 有風的世界HDV 彩色 15 分鐘 2013

▲吳穹&汪洋 途中的大象 單屏影像 21 分 45 秒 2017

▲譚荔潔 熱帶地區的奧斯曼 4K 影像 31 分鐘 2017

▲孫曉宇 山陬海澨 三屏影像 巨幅裝置現場 11 分鐘

▲羅米娜?阿巴特 海與岸,裝置,綜合材料,2015

▲約珥?包曼 誰被允許? 3D 動畫,彩色立體聲,2018

▲托比亞斯·畢格裡 愛與恨的糾結,

單屏影像,彩色立體聲,1分 18 秒,2010

▲丹尼爾·馮·波瑟默 幸運之籠,混合媒介,2017

▲菲利克斯?博切爾 我希望一個綠色奇跡死亡

▲崔正紋 鳥籠,線,紫外線,

150 平米太空,線之宣言,

MARCO 當代藝術博物館,蒙特雷,墨西哥,

2017 攝影:Jeongmoon Choi 版權 ? Jeongmoon Choi

▲崔正紋 流動的風景,線,紫外線,

160 平米太空,線之宣言,

MARCO 當代藝術博物館,

蒙特雷, 墨西哥,

2017 攝影:Jeongmoon Choi 版權? Jeongmoon Choi

▲麗莎·德萊克魯夫特 ASMR,3 屏影像裝置,2016

▲克麗絲特爾·格拉斯 嘛哢哈卟,mp4

▲克斯汀·霍耐特 進化的豬,

12分 17 秒,高清彩色,有聲,2013

▲克斯汀·霍耐特 熊貓月球漫步或為什麽夢夢倒著走,

8 分,高清彩色,有聲,2018

▲霍格·詹尼斯 最後一個路口,影像

▲由紀科·楊格斯布魯特 七層地獄的村莊(別府市,日本),

2014/2016,版上彩色印刷,

40x60cm 此作品為項目“Kirin Quest”的一部分

( 該項目仍在持續創作中 )

▲沃爾克·卡門斯基 口述歷史,22 分,

35mm 膠片轉製高清影片,彩色,

1:1.66,杜比環繞聲,2009

▲卡蒂·萊特納 陰影鏡子中的身體(片段:2),

2018 高清影片安裝與表演,

現代舞:Mirjam Hen?,攝影:沃爾特彼得

▲羅燦 微觀 – 中國園林,影片裝置,2016

▲比約恩·麥魯斯 三屏高清影像裝置13 分鐘2015

▲比約恩·麥魯斯 高清影像裝置,25 分鐘,2011

▲克里斯汀·邁耶 La la la,循環播放,

單屏,高清,立體聲 ,20 分 36 秒,2011

▲珍妮·米歇爾 塵埃,3 屏影像,彩色,聲音,2005

▲楊·彼得斯 CERN:搜尋上層地面,攝影,

75x50,Courtesy of the artist,? Jan Peters,2014

▲茱莉亞·夏洛特·裡希特 營地,

09:35,循環播放,4k,16:9,2017

▲莉亞·勳菲爾德 UlitsaDimitrova,

電腦遊戲,2009Ute,頁面網遊,2010

▲米格爾·維索茨基 高清影像裝置 /16:9/15 分 33 秒,

語言 : 英語,中文,德語,2018

▲妮可爾?沃伊可 CS 遊戲地圖,

德國卡塞爾藝術學院,2016

▲賈斯帕·麥納斯 & 伊莎貝爾·派爾 “物品視線”

▲克拉拉·溫特 & 米蓋爾·費拉雷斯

窮人讓我放鬆,高清影像,16:9/42 分鐘,

語言:英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德國/ 墨西哥,2017

兩場講座

(講座1)主題:自然的錯誤 (約珥?包曼)自由論(比約恩 · 麥魯斯)

時間:2018年9月10日 晚7:00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南苑美術館報告廳(美院南山校區拉姆咖啡旁)

學術主持:高世強

主講人:約珥?包曼(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比約恩 · 麥魯斯(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視覺藝術與虛擬現實專業教授)

主辦:跨媒體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國家藝術基金

(講座2)主題:碰撞——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組織度過的時光以及對我和合作夥伴Marie-Catherine Theiler關係所造成的影響 (楊 · 彼得斯)

卡塞爾紀錄片和影像藝術節——如何應對現實?部分存檔影片的介紹(格哈德 · 威斯納 · 文圖拉)

時間:2018年9月11日 晚6:30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南苑美術館報告廳(美院南山校區拉姆咖啡旁)

學術主持:管懷賓

主講人:楊 · 彼得斯(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格哈德 · 威斯納 · 文圖拉(卡塞爾紀錄片和影像藝術節總監)

主辦:跨媒體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國家藝術基金

約珥?包曼簡介:

1969 年生於哥倫比亞波哥大,現居住於德國卡塞爾。1994-1997 當代媒體實踐學士學位,威斯敏特大學,倫敦,英國。1997-1998 超媒體研究碩士,威斯敏特大學,倫敦,英國。1999 至今 倫敦番茄聯合總監/ 番茄互動聯合創始人。 “番茄互動”是一個既追求個人創意價值又提供商業藝術和設計項目的平台,其客戶包括:索尼,三菱汽車,朝日電視台,紅牛,彭博, 蓋世威,Museion, 李維斯,貝納通,倫敦市長,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設計事務所 ) 等。2003年至今 任職卡塞爾藝術學院新媒體 / 視覺傳達系教授。 其主要職責包括: 課程的開發,研究和教學,啟動和運行合作項目,並組織國內和國際遊覽等。2005-2010 任職視覺傳達系主任。其主要職責包括 : 課程的規劃和結構組織,發展學習和研究領域。2010-2013 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其主要職責包括 : 教育發展 ,人力資源和結構規劃。2013 至今 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

  

比約恩 · 麥魯斯簡介:

1990 年至 1997 年,就讀於布倫瑞克藝術大學電影與影像專業。他獲得 DAAD 與下薩克森州獎學金並分別在洛杉磯加州藝術學院與紐約 ISCP 開展駐留項目。其作品最初來源於實驗性電影語境,之後跨越至互動式公共裝置藝術、概念創作、時尚品牌、影像裝置及影像藝術領域。他的作品在國際展覽與電影節上屢次亮相,斬獲無數殊榮。其中包括德國短片電影實驗影片獎、奧博豪森短片電影節與馬爾博物館等電影與影片節競賽獎、VG 形象藝術獎、德國漢諾威Sprengel 博物館及其它國際主流項目。比約恩自 2003 年起擔任卡塞爾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藝術與虛擬現實專業教授。

  

楊 · 彼得斯簡介:

畢業於漢堡美術學院。1994 年,他創建了電影人組織“AbbildungszentUM”。 他是巴黎第八大學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的成員,也是巴黎 LIGHT CONE 德 - 法文化協會的成員。楊 · 彼得斯以使用現代科技製作影片而聞名,但同時也擅長使用模擬設備。彼得斯也是廣播劇作家和影像藝術家。他以影片裡趣味性十足、將意外和缺陷的實驗性使用作為媒介來強化影片效果而聞名,同樣,他也很擅長在敘事者與觀眾之間的互動當中進行挖掘。他的作品在國內外的電影節和展覽當中展出。他曾經獲得了無數的獎項,其中包括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薩拉熱窩電影節獎。2006-2008 年間,楊 · 彼得斯在日內瓦高等藝術與設計學院擔任特邀教授。2011-2013 年件,他在斯圖加特設計學院擔任教授,自 2012 年起,他在卡塞爾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電影與移動影像課程。

  

格哈德 · 威斯納 · 文圖拉簡介:

1962 年出生於馬爾堡/蘭河,1985年至 1993 年在卡塞爾大學攻讀社會學、政治以及教育學的碩士學位,自 1985 年以來參加 Filmladen Kassel 注冊協會,自 1989年以來擔任卡塞爾紀錄片和影像藝術節的程式員和策展人(專注於短片和裝置),1995 年成為卡塞爾 BALI 電影院的創始人和共同所有者,自1997年起擔任卡塞爾紀錄片和錄像藝術節的總監。作為自由策展人,格哈德 · 威斯納曾參與策劃過 1998 年和 2002年威克萊茨雙年展;1997 年,2002 年,2007 年分別參與策展了第十屆、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卡塞爾文獻展的電影系列;2010 年至 2012 年間,參與籌備了第十三屆卡塞爾文獻展的“也許是教育和公共項目”計劃;2012 年,2015 年,2017 年分別擔任新興藝術家展的聯合策展人(AG Kurzfilm / German Films Vol.1-3)。格哈德曾為勞裡 · 安德森、達拉 · 伯恩博姆、加裡 · 希爾、弗拉多 ·克里斯特爾、托尼 · 斯勒、比爾 · 比奧拉組織並舉辦過個展。他策劃過眾多電影項目,例如:1995 年的“文獻展與電影有什麽關係?”;1996 年 Kasseler Kunstverein“衝浪系統”影像項目;2005 年,為了紀念第一屆文獻展 50 周年,重新製作並播放了第一屆文獻展的電影部分。格哈德還擔任過眾多國內和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成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