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既是時光旅行者,也是撿拾光陰的人

賀鵬飛畫作《走馬拾光》

A Time Tripper or Picker

這幅畫有大深意。整體金黃與鵝黃的背景,是畫布,是黃澄澄的花田,誰家佳公子(女則女公子)打馬從花田深處躍馬而出,畫面印刻下佳公子身姿盡出、良駒剛好大半個身子突出畫面的瞬間。作為抽象畫家,由抽象得如此奇巧絕不多見。這件《走馬拾光》與《看風景的女人》可稱此中雙璧。馬和它的主人既是時光旅行者,也是撿拾光陰的人。

謝謝您的賞析!

藝術人生 《葛飾北齋》

1760—1793

求索之年 才華初顯

初識木版雕刻藝術

日本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一生佳作無數,浮世繪、卷軸、肉筆畫、漫畫等各種題材,他無不涉及。冥冥之中,這位“畫狂人”近乎癡狂的創作熱情似乎一直驅使著他不停地創作。本書正文中提到的作品以及選用的插圖僅僅是大師一生創作中的冰山一角。若要理解他的作品,自然要先從其生平入手。

《上野東叡山中堂之圖》(1786),局部,現藏於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

《演員二代目市川高麗藏與四代目松本幸四郎》(1791),雙聯畫,現藏於東京銀座博物館

葛飾北齋生於1760年10月31日,江戶(今日本東京)本所(葛飾郡,因此這位浮世繪巨匠使用“葛飾北齋”作為他的藝名)、隅田川流過的東郊。幼年時期,其本名為時太郎。他的身世一直是個謎。葛飾北齋的童年時光是在德川幕府(1603年至1868年間,日本中央集權的幕府統治時代,史稱德川幕府或江戶幕府)禦用鏡師中島伊勢家度過的。有傳言說葛飾北齋是被中島伊勢收養的,也有傳言稱他是中島伊勢的私生子,這大概也是他並沒有像當時大部分人一樣子承父業的原因。

《相撲選手高根山右一工門和千田川吉五郎》(1788),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春朗時期

1778年對於葛飾北齋來說意義非凡,因為這一年他進入勝川春章(1726—1792)的門下,開始學習繪畫。勝川春章是日本當時最引人矚目的繪畫流派——浮世繪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

《目黑戀人之墓》(1780),現藏於巴黎國家圖書館

葛飾北齋最初的印刷版畫創作於1779年8月,主要是描繪歌舞伎劇中的場景,同時他也為黃表紙(即當時流行於日本的一種敘事性文學體裁)畫插圖,為封面填色。其中最早的一本可以追溯到1780年的《目黑戀人之墓》——一部講述一對愛侶之間坎坷情路的小說。葛飾北齋早期的這些插畫作品不乏活力,卻帶著些許青澀,主要是由於他當時的創作受限於文字的內容。

《演員四代目市川海老藏與三代目阪田半五郎》(1791),雙聯畫,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五代目市川團十郎》(1777),局部,現藏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克拉倫斯·貝克漢收藏

浮繪與錦繪

歌川派的創始人——歌川豐春(1735—1814)是日本繪畫界運用西洋透視法的先驅。在他之前的浮世繪,由於生硬而單一地運用傳統透視畫手法常常造成視點混亂。歌川豐春畫中的形象生動得如同在紙上浮起一般,他所運用的立體視點掀起了畫壇的浮繪風潮。葛飾北齋也正因為十分欣賞歌川豐春的作品,而對浮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理解其精髓,並在透視法運用上登峰造極。不論是風景畫,還是室內畫,葛飾北齋都留下了大量作品,比如《元祖東都歌舞伎大芝居之圖》(1788—1789)。

《元祖東都歌舞伎大芝居之圖》(1788—1789),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元祖東都歌舞伎大芝居之圖》(1788—1789),局部

《上野東叡山中堂之圖》(1786),現藏於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

《兩國橋夕涼花火見物之圖》(約1788—1789),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兩國橋夕涼花火見物之圖》(約1788—1789),局部

《看望遠鏡的女人》(約1798),局部,現藏於山口縣,縣立萩美術館·浦上紀念館

1794—1797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宗理時期

1794年末,葛飾北齋與勝川派分道揚鑣後,自然也拋棄了“春朗”一名,改名為宗理。同年,與葛飾北齋在18世紀80年代中期結為連理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將三個尚年幼的孩子留給葛飾北齋一個人照顧。而後不久,他迎娶了第二任妻子,生下兩個孩子。隨著葛飾北齋風格上的解放與轉變,他成為琳派繼承人之一,這也是他為何改名為宗理的原因。當時琳派的集大成者酒井抱一(活躍於1764年至1780年間)深受前輩俵屋宗達的啟發(活躍於17世紀前半期)。俵屋宗達是大和繪複興時期的重要人物。大和繪以日本的歷史、文學故事、人物為主題,與唐繪(當時日本人對中國傳統國畫的稱呼)對立,旨在擺脫唐朝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江島春望》(1797),《柳之絲》系列,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江島春望》(1797),局部

《梳妝的少女》(約1797),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說到葛飾北齋與狩野派的交集,就不得不提及1794年發生的一件事。當時聲名鵲起的葛飾北齋接受了整修日光的神社與寺院的委託,他的同僚中就有狩野派的融川寬信。但在二人結識後不久,葛飾北齋就直截了當地公開批評了融川寬信的作品,而後甚至辭掉了寺院修複的工作。這個小插曲一方面體現了葛飾北齋耿直而帶有些許乖戾的性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融川寬信那眾所周知的傲慢。幾年後,融川寬信由於不能承受幕府將軍對他作品的批評,切腹自盡了。

《看望遠鏡的女人》(約1798),現藏於山口縣,縣立萩美術館·浦上紀念館

《玉巵彈琴圖》(1798),雙聯畫

《櫻花下的富士山》(約1800—1805),局部,現藏於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摘自《葛飾北齋》(藝術人生書系),〔意大利〕弗朗切斯科·莫雷納著、邵靜怡譯,鳳凰壹力出品,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