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國首次大範圍試種海水稻 袁隆平:可多養活8000萬人

  我國首次大範圍試種海水稻 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糧倉

  海水稻,是我國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選育出來的新型耐鹽鹼性水稻。記者從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範圍試種。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 張國棟:這176份我們會重點在全國主要鹽鹼地進行重點的、深入的(做)一些測試,爭取今年能夠拿出不低於一個可以在全國大範圍推廣,經過國家審定的一個品種。

  張國棟表示,我國有約15億畝鹽鹼地分布在大江南北,氣候帶、光照條件都不盡相同。今年將首次在全國五個主要類型的鹽鹼地上同時進行千畝片的試驗示範,就是為了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檢驗這176份海水稻材料的最終產量和品質。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 張國棟:經過我們前期調研,我們全國15億畝鹽鹼地當中,大概有2到3億畝有改良成農田的潛力,這2、3億畝土地大約分布在五大類型鹽鹼地,其中包括新疆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也包括東北的蘇打凍土鹽鹼地,也包括黃河三角洲地區,

  除了今年試種的176種海水稻材料,在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工作人員也在不斷嘗試通過雜交的方式,將優良基因進行重新組合,來培育更多的海水稻材料,為今後提供更多的試驗品種。

  【新聞背景】鹽鹼地鹽分高,怎麽能種水稻呢?

  1970年以來,國際水稻研究所從 9000份水稻品種和家系中,鑒定出10份耐鹽品種,為水稻耐鹽性品種選育提供了技術儲備,並在1979年提出了水稻耐鹽鑒定標準和方法。巴基斯坦、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也相繼展開了水稻的耐鹽性研究。

  被稱為我國“海水稻之父”的科學家陳日勝,1986年在廣東省湛江市的海邊蘆葦叢裡發現了一株野生海水稻,此後通過30多年潛心研究,陳日勝培育出一個耐鹽鹼水稻的品種“海稻86”。

  2014年,袁隆平團隊參與改良“海稻86”,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簡單淡化處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裡進行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2016年海水稻試驗種植畝產突破500公斤,2017年10月測產最高畝產達到621公斤。目前我國“海水稻”品種還處在研發培育階段,在正式推廣應用前仍需科研與觀察。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海水稻如果擴大到一億畝,按最低產量(畝產300公斤),每年增產300億公斤,可以多養活8000萬人口,相當於一個湖南省的年糧食總產量。我們原來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主要是第一個劃紅線,18億畝不能突破,再一個是提高單產,我們耐鹽鹼水稻可以增加面積,不光是提高單產。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