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熱跑,拒絕「垃圾跑量」!

朋友圈的大神們,三伏天都在跑步打卡,小編真心敬你們是條漢子!但跑了這麼久,那麼你聽說過這個詞嗎?「垃圾跑量」

什麼是垃圾跑量?

其實沒有精準的定義,每個人的理解也有所差別,大體上是指雖然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但跑步沒有達到足夠的強度或距離,對身體的刺激程度不夠,無法達到提升運動能力的目的,有時甚至引發運動損傷。

從運動科學的角度看,垃圾跑量僅僅增加了身體的疲勞程度,對於成績提升並無幫助,是跑者應該避免的。

那麼你辛辛苦苦積攢的跑量,有多少是「垃圾跑量」呢?

如果說垃圾跑量就是不能提升成績的跑量,那麼如果不以提高成績為目的,是不是也就不存在垃圾跑量了?

沒錯,如果你跑步的目的就是健身,不是參加馬拉松等比賽,那麼無論你怎麼跑,都不存在垃圾跑量。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基本建議:每次20分鐘左右,一周下來積累75分鐘的跑步就足夠有益健康,跑得越多,健康收益越大。也就是說,在你不以提升跑步成績的前提下,進行一定程度的跑步運動就會對身體產生好的作用,也就沒有垃圾跑量一說。

但是,如果你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不管是半程還是全程,一般的隨心所欲的、健身跑的方式,就不能滿足馬拉松賽前訓練的強度,那麼這種花了時間、精力的跑步,不能提升跑步能力,就是垃圾跑量。

那麼如果想提升自己的跑步能力,該如何避免垃圾跑量呢?

01

適當加長一次性跑步的距離

系統訓練1年以上,已有豐富全馬、半馬參賽經歷的的跑者,每次訓練總負荷低於12公里對提高運動成績意義不大。

也就是說,備賽過程中,不去進行長距離拉練,只是進行8-12公里的訓練,這其中一部分的訓練就屬於只能維持能力,而無法提高能力的「垃圾跑量」。

通常我們認為,在賽前2-3個月,你要進行一次接近比賽3/4長度的長距離拉練,也就是說,如果你計劃參加全馬,那麼你至少要進行25-35公里的拉練,這樣才能讓你的身體通過承受較大負荷,建立適應能力,從而讓你提前適應馬拉松的強度,輕鬆應戰,提升成績。

02

避免單一化的訓練方式

一些跑友訓練缺乏變化,總是進行固定速度、固定距離的慢跑,也就是所謂的LSD訓練,這樣的訓練也許可能幫助你順利完賽,但想要在比賽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成績,跑出PB,就顯得非常困難了。

要想提升跑步能力就要有綜合的訓練,以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相結合,提高心肺功能、乳酸代謝能力和抗乳酸能力,來應對馬拉松比賽的高強度要求。具體的訓練方法有:

長距離慢跑:培養心肺功能、肌肉強度和持久耐力,是打基礎的項目。

馬拉松配速跑:是速度更快的長距離慢速跑,能進一步提升心肺耐力,增強有氧能力。

節奏跑:能提高乳酸門檻,加強忍耐乳酸與排除乳酸的能力,延後身體在運動中的疲勞點,擴大有氧區間。

間歇跑:能有效提高有氧能力,提高最大攝氧量,從而後退乳酸堆積的時間。

重複衝刺跑:能有效鍛煉無氧代謝能力,對馬拉松跑者來說則可訓練肌肉快速伸縮的模式,進而提升運動效率和速度。

03

避免不必要的大負荷訓練

一般來說,訓練有效提升運動能力的模式就是刺激—反應—適應,因此,我們需要通過相對較大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訓練來形成刺激,讓身體產生反應並形成適應,從而提升個人能力。

但在這個過程中,人體也會發生明顯的疲勞,這時就必須給予身體足夠恢復的時間。

但很多跑者卻在身體疲勞的狀態下,進行大量的或者大強度的訓練,這樣不僅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負荷,增加了身體狀態崩潰或者受傷的風險,還會使得運動表現和訓練品質大打折扣,達不到理想的訓練目標。

所以建議連續兩天不要安排一模一樣的高強度訓練,給予身體足夠恢復和調整時間,再訓練時才有更好的提升。

所以說,垃圾跑量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想要提升跑馬成績,那就要注意避免垃圾跑量,通過更加科學的訓練方式,讓你的每一次付出都有收穫,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費;但是如果你只是想通過跑步來強身健體,相信少年,你每向前跑出一步,都在為你的健康加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