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商法落地 職業海淘告別野蠻增長

摘要:2019年1月1日,有人歡喜有人憂,因為這一天一批人的職業生涯將會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落地實施而迎來轉折。

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

實習記者 丁琦報導

長期處於“裸奔”狀態的微商將要告別野蠻生長狀態,從此步入監管時代。

2019年1月1日,有人歡喜有人憂,因為這一天一批人的職業生涯將會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落地實施而迎來轉折。

納入監管

記者注意到,該《電商法》明確將微商、代購等新形式的網絡交易納入監管,對當前網絡消費熱點問題如售賣假貨、售賣三無產品、無照經營及刷單等行業亂象進行規範。為淨化電商環境、保障消費者權益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石。

《電商法》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這也意味著,此前處於法律盲點的個人海外代購將受到約束,納入監管範疇。無論是生活中常見的淘寶賣家還是在微信朋友圈裡賣貨的代購,甚至是在直播平台帶貨,都將被列為電子商務經營者。

根據《電商法》的要求,除個別銷售行為外,電商經營者都要像實體店個體戶一樣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賣家需要在店鋪首頁顯著位置公示營業執照、行政許可等資訊或鏈接標識,否則,會面臨法律處罰的風險。

據悉,經營者一旦違規最高罰款200萬元,店鋪等級和信譽都將被清除。1月2日,《電商法》實施的第一個工作日,多個微商用戶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目前,北京、杭州、南京等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給賣家辦證成為了“頭號”難題。

一位賣家說,由於一般微商或淘寶賣家不具備辦證條件,且審批手續也非常複雜,從而也阻礙了賣家繼續做電商的想法。

近幾年,我國微商行業人員數量迅猛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微商從業人數從752萬人增至2018萬人。但代購行業的日漸壯大,也滋生了許多問題。像偷漏稅、假貨泛濫、個人資訊洩露、售後推卸責任等問題層出不窮,而消費者也一直處於交易的弱勢一方。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從就讀於交通大學大二年級的朱同學那裡了解到,“冠軍的衣服最近很火,我在淘寶上的代購那兒購買了一件。在購物過程中,她買到了假貨,但是卻無法退貨。衣服連吊牌都沒有了,而且洗了掉色,最後只能是自認倒霉了,感覺《電商法》的落地,讓我們消費者更有保障了。”

聖誕過了是元旦,與雪花和寒流一同到來的,還有《電商法》。而《電商法》的實施到底是殺機還是生機呢?

崩塌的產業

據相關媒體報導,2018年11月初,一家名為“TSHOW 進口服飾”的淘寶店店主就因為代購而被判刑。開了12年淘寶店的遊文(化名),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和監獄扯上關係。

她大概會永遠記得2017年3月22日,事發突然,海關稽私局突然以走私普通物品罪將自己逮捕。一年後,判決塵埃落定,她被判刑10年,罰款550萬元。

遊文(化名)的罪名是走私,她從2013年開始,在香港通過刷卡支付的方式大量採購各種服裝,並以快遞、委託“水客”等方式走私入境,靠終端網店完成銷售。

據統計,她所走私的服飾金額達1140萬元,偷逃稅款300餘萬。律師表示,這已是最低量刑,依法應在有期徒刑十年以上,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沒收財產。

眾所周知,代購行業就本身的發展來說,一直遊走於灰色地帶,通過規避海關的方式來逃稅,數額小的屬行政違法範疇,承擔行政責任,接受海關行政處罰;數額大的則歸屬於走私,依據《刑法》來量刑。

據記者了解,代購們的利潤點在於免交關稅、消費稅,以往或許執法程度不夠到位,執法一嚴,成本上升,代購們的優勢就會不複存在,代購、相關快遞服務、水客行業都應聲衰落。

在《電商法》政策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個體代購會放棄供應鏈環節甚至會放棄這一行業,促進了行業分工更加明確、高效。然而供應鏈公司則會迎來新的商機,同時也存在挑戰。這在於保證貨品豐富度、性價比、服務的穩定性及便利性。未來海淘、代購行業是否會崩塌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上海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電商法》頒布到現在,微商、代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熱點,也能看出這一行業,其實已經滲透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從稅收的角度來說,每個人的工作、消費都需要繳稅,微商、代購也應沒有例外;另外,還存在作為經營者卻不在監管範圍內的問題,這不僅僅是經營者的問題,也有政策法規制定落後、對先前準入不夠嚴謹的問題。“無論如何,微商、代購都不應該處在一個法外之地。”董毅智說。

走上正規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承辦的“電商法實施與營商環境研討會”召開,會議邀請來自政產學研各界專家專門研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電子商務法》,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隨著電子商務市場持續較快發展,《電商法》頒布將使行業站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新起點。

《電商法》的頒布,讓整個電商市場風險與機遇並存,大部分個體代購是通過非中國門市而採購的商品,再轉銷到中國,但繳納完稅款與國內專賣店售價相似,跨境電商則不同。

他們往往向海外品牌商或者供應商直接拿貨,貨源的價格相比普通的海外代購會更低,由於跨境電商沒有店面成本,人員職能更加細化,規範化的運作,營業執照完善。

但在如今的跨界電商行業中領軍格局已定,考拉海淘、小紅書等佔據頭榜,腰部玩家和由大代購轉型而來的新入局者,將進行新一輪廝殺。最終,本來以小、亂、散代購為主體的海淘市場,將被正規軍所瓜分。

但它們依然需要做好貨源把控,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報告,稱網易考拉售賣假貨,網易考拉直接回“懟”,指出檢測結果提供方為雅詩蘭黛(上海),它是跨境電商的同業競爭者和商業利益衝突方。真真假假難以厘清,但跨境電商平台如何做好貨源追溯,獲得消費者認可,依然是個長期命題。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跨境電商政策調整,除了清單擴容和稅收優惠政策的商品限額提高外,還明確已經購買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得進入國內市場再次銷售,基本對跨境電商行業不會產生新的影響,但是,對於個人代購,或會帶來“浴火重生”的效應。

曹磊表示,不管是個人名義,還是以公司為部門運作的代購公司處於“灰色地帶”,以後運作更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所長、研究員周漢華認為,“用意見而不是實施條例、部門規章的形式來發布,更有靈活性,為未來的實踐探索和進一步完善留下空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