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語文”基礎打不好,影響中國孩子一生

2017年9月,全國中小學都採用“部編本”教程,大幅度增加了古詩文的比重,高中必備古詩從14篇增加到了72篇,比以前的數量翻了5倍。大語文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大語文”在升學時的重要性:有家長就感慨,這些年來抓孩子英語抓得緊,但孩子的中文水準反倒平平常常,可這次報考的一所知名雙語學校,面試題英語不難,沒想到最終倒在語文綜合素養上。

1、 幼升小

其實,研究一下幼升小、小升初的題目,你就會發現,“大語文”類近年來的比重越來越高。比如,幼升小幾乎每校必考的看圖說話,考察的就是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為入學後的作文打基礎;而聽故事/看書回答問題這類考的就是閱讀理解力;跟著老師念兒歌,考的是記憶力和語感;另外,考察孩子對節日習俗、古詩的認知也越來越常見,這些都是大語文中的傳統文化部分,這部分內容的比重也越來越高;還有很多學校會採用師生問答形式,看上去是在了解家庭情況、孩子日常生活,但也考察了孩子的語句組織能力、思路是否清晰。

2、 小升初

向來走奧數路線的小升初,對語文綜合知識的考察力度也明顯提升,越來越多中國傳統文化常識和表達能力進入考察。比如,“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中別的是誰;“鐵馬冰河入夢來”是誰寫的,歲寒三友指的是什麽,清明上河圖是誰畫的;唐宋八大家;“以下文字最有可能出現在哪本四大名著中”;還有的學校來個飛花令接接,這些傳統文化常識都是課內課外兼有的,也就是說,如果孩子隻背熟小學五年課內教的故事和傳統文化常識,是遠遠不夠的。但是,這裡說的語文還不僅僅是拚音認字背誦默寫,其實是包括了語言文字認知、文學常識、傳統文化素養、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在內的“大語文”。

3、中高考

如果你把整個中高考都納入觀察範圍,不難發現,“大語文”的重要性正明顯上升。從近年各地高考出題趨勢來看,“大語文”概念非常突出,課外拓展內容增多,重視傳統文化積累,對考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思維思辨能力要求提升;而中高考改革後強調的綜合素質,與“大語文”的內蘊關係密切,上海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中,就明文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此外,語文表面上是語言,實質上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認知,其難度在於答案的不確定,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多元的社會,對於開放性、主觀性問題的考察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無論環境怎樣改變,未來語文的分量都不可能減弱。但到了中學再去培養大語文素養已經晚了,這種素養是要從娃娃抓起的。

“語文好了,其他學科才更好”,數學不好,先補語文短板。語文裡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閱讀理解能力強的孩子,詞匯量更豐富,對於理科概念、題意的辨析、理解能力也更強,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閱讀能力弱的人快得多。

比如,在小學二三年級,應用題比重增加,很多孩子會在應用題或者文字比較長的題目上出錯,簡簡單單的計算則從來不出錯。很多家長往往以為這是孩子的解題方法沒有掌握,拚命教方法和技巧,但更深層的原因往往在於閱讀理解能力比較弱,題目沒看懂、理解錯了,或者關鍵詞沒有把握住,考試的時候同樣類型的題目改頭換面一下,孩子又不理解,自然又會失分。其實只要讓孩子把題目破解清楚,就能夠正確得出答案。

一個閱讀理解能力強的孩子,只要在關鍵時候稍加點撥,分數往往可以突飛猛進;而閱讀不好的孩子不僅語文拿不了高分,在進入初高中後,政治、歷史,甚至理科成績也會受影響。

進入小學二三年級後,很多家長和教師發現孩子寫作文時存在語句不通、病句、語序顛倒等問題,誤以為是孩子語言邏輯、組詞造句方面的原因,而實質問題並不在寫作本身,而在閱讀上,語感沒有培養起來。語感不建立,背再多好詞好句都寫不出好作文。而語感則是語文素養啟蒙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大語文很重要,難點則在於“綜合素養”,不管是閱讀理解、寫作題,還是詩詞儲備量、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考察的都是孩子的綜合素養,也是在今後的升學考試中拉開差距的關鍵,但這些恰恰是很難短期內衝刺提高的。

幼稚園不抓,小學後悔;小學不抓,中高考後悔。

文章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涉及版權問題,請後台留言,將在24小時內處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