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銀越野悲劇之後,體育賽事安全補漏

越野賽消失在公眾視線中已近兩個月。

2021年5月22日那場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舉行的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造成21名參賽選手死亡,8人受傷。一個月後,甘肅省委省政府聯合調查組公布調查報告稱,這是一起由於極限運動項目百公里越野賽在強度難度最高賽段遭遇大風、降水、降溫的高影響氣象,賽事組織管理不規範、運營執行不專業,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的公共安全責任事件。

整個行業被重新審視。國家體育總局6月2日發布通知,要求暫停山地越野在內的多項體育賽事活動。這些“新興高危”項目,被指出存在管理責任不清、規則不完善、安全防護標準不明確等問題。

“近年來,各類體育賽事活動蓬勃發展,為推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型體育賽事活動涉及面廣、參與人數多、外部影響因素複雜、社會關注度高,如對安全問題疏於監管,極易引發安全事故。”7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監管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特別提及白銀景泰“5·22”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教訓十分慘痛,充分暴露出體育賽事活動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漏洞”。

悲劇發生後,體育監管部門、行業協會與賽事運營企業都在修補漏洞,以期不再重蹈覆轍。

新興高危賽事入冬

白銀景泰“5·22”事件的余波,在整個體育系統蔓延。

“體育產業是(遭受)致命打擊了。”6月下旬,國家體育總局帶隊赴浙江、陝西兩省督導檢查,一位浙江省體育系統官員在迎接督查的過程中直言。

這次督查是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重點督導檢查的一部分。深刻吸取近期一些地區和行業領域發生的事故教訓,國務院安委會派出由有關成員部門負責人帶隊的16個督導檢查組,聚焦15個重點行業領域,突出排查治理重大風險隱患。體育行業也是其中之一。

南方周末記者在隨組督查中了解到,與煤礦、消防、危險化學品等行業相比,在體育行業,這樣的安全生產督查此前並不常見。

上述浙江省體育系統官員將目前這一階段比喻為行業的“冬天”,“去年我們拚命鼓勵全省的體育企業渡過難關,結果今年我們準備大乾的時候,突然來了這麽一出。”

多項體育賽事暫停的直接影響是經濟受損。對於“江南100系列賽”的創始人、賽事總監葛海標來說,是“真金白銀”打了水漂。

7月前,葛海標負責運營的兩場賽事,停了一場,延期一場。“所有物料都準備好了。”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前期招募與推廣開始,籌備一場比賽需花費6至8個月。

葛海標的公司辦過39場賽事,“江南百英裡越野賽”是招牌之一,擁有168公里賽段。“其實168公里不是一天做成的,不知道優化了多少個方案。”2015年時,該賽事最遠距離是50公里。一年一年升級,到2018年時,賽段達到168公里,有4000名選手參賽、700名志願者支持。

2021年4月結束的年度賽事中,安徽籍選手梁晶拿下168公里組的冠軍,打破了去年由隊友趙家駒創造的完賽紀錄。作為中國完賽率最高的百英裡越野賽事,該賽事168公里組累計爬升是7200米,48小時關門,舉辦了7屆,累計共1213人完賽。

對於參賽選手來說,不眠不休跑幾十小時,考驗的不僅是心理素質。兩名奪冠熱門選手趙家駒、羅燦華皆因腸胃不適,在中途退賽。梁晶在距離終點10公里時,嘔吐,疲勞,已接近身體狀態的極限,趙家駒陪伴他跑完最後的路程。

梁晶,這個在圈內被稱為“跑神”的男人,生命消逝在白銀越野賽中。悲劇發生後,業內人士承認,以“新興”“小眾”為標簽的越野跑領域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救援力量準備不到位、安全保障條件不充分是造成悲劇的重要原因。

白銀景泰“5·22”事件調查報告指出,賽事組委會及其辦公室和運營部門在實施方案和相關預案中,沒有作出應急救援力量部署,僅以口頭協議的形式調動社會救援力量參與安保和救援工作,應急救援人員、物資準備不足,導致在緊急情況發生後,才增派力量、物資、車輛開展救援。

“風險評估和應急能力評估這兩塊,在這個活動(指白銀越野賽)裡面,我沒看到任何一張紙面的東西。”6月16日,中國探險家協會召集來自賽事保障、應急救援、風險管控、心理谘詢等方面的專業人士進行事故研討。中國職業安全協會理事侯昭敏在會上坦言,白銀越野賽組委會的應急預案有所缺失。

侯昭敏從事救援領域23年。據他介紹,一場賽事的應急預案編制程序包括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資料收集、風險評估、應急能力評估、編制應急預案和應急預案評審6個步驟。在他看來,應急預案缺失揭示的根本問題是賽事責任方此前對“風險”的認知不足。

被壓縮的救援成本

眾多業內人士指出,此前的越野賽中,安全保障費用相對有限。

舉辦一場越野賽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物料以及醫療、宣傳等方面費用。國內最長距離賽事“烏蒙山超級越野賽”創始人邱坤旺做過統計,保障救援費用大致佔全部成本的10%,包括運動員、志願者、工作人員保險及賽事救援。

其余成本是這樣分配的:比賽臨時聘請的工作和技術人員工資佔20%,服裝(運動員參賽、完賽服,志願者、工作人員服裝)、接待(志願者、運動員、嘉賓接待費用)、交通(補給輸送、物資轉運、運動員接駁)、賽事補給(賽道途中運動員的吃住行)、計時(GPS跟蹤、計時打卡GPS跟蹤器網站服務)、公關(突發事件危機公關費用)、宣傳廣告(賽事行銷推廣、海報設計、路標絲帶製作)費用各佔10%。

在與幾十家賽事組委會打過交道後,天鵝救援隊創始人李長江得出的結論是:成本有限、費用不夠時,安全預算往往都是最先被砍掉的。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保障賽事安全所需的工作量。2018年至2020年,李長江擔任“崇禮168國際超級越野賽”救援工作的主要負責人,這一賽事設置了10公里的親子體驗組,30公里的“入門小白”組,50公里、70公里、100公里、130公里、168公里皆有分段,賽道“就跟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線路部分重合交織。

賽事保障的一半工作量要在開賽前完成。救援工作人員需要花大量時間熟悉賽道,找出應急路線,將越野車能走的線路標藍線,普通車能走的標白線。每隔5公里至少設立一個打卡點,配置2名持有美國心髒協會(AHA)證書的工作人員、帳篷、涵蓋四十多種急救用品的急救包,以及足夠的食物和水。

“我們捨得在裝備上投入。組委會沒有的,全都是我們自己買。”李長江的隊伍還自購了急救設備AED,賽道隔五公里便配備一台。自2016年起,天鵝救援隊參與了將近300場賽事。

然而,這支安全保障隊伍僅能做到收支相抵,報酬很少。“我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像去年(崇禮)168,一共6500人參賽,三天,我們大概投入了80多人,10輛越野車,還有普通車,成本就得9萬多塊。但我們人員的補貼,一個人才500塊錢。基本上就是沒什麽利潤。”李長江說。

壓縮救援支出,本質上是囿於成本。相比國外大型賽事,中國賽事運營公司盈利有限。據葛海標介紹,賽事公司收入主要有三方面來源:報名費、政府補貼和商業讚助,即便是國內最大的民營賽事運營公司,越野跑營收也只能做到一年一兩百萬。

缺失的行業標準

2015年,梁晶辭去工作,以賽跑為職業。正是從那一年起,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進入快速發展期,商業性、群眾性賽事活動全面取消審批,各級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體育俱樂部、賽事服務公司等主體舉辦了大量賽事活動。

營造體育氛圍、促進旅遊消費、打造城市名片……兼具多項優勢的路跑賽在中國走上一條快車道。

中國田徑協會2020年4月發布的《2019中國馬拉松藍皮書》顯示,2011年,全國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的數量僅為22場,2014年增長到51場,2019年則增長到1828場。其中,越野賽這一小眾分支也逐步發展,從2017年的312場增長到2019年的481場。

葛海標曾請日本的賽事總監來中國交流,“他羨慕我們短短的五六年時間,就完成了別人(其他國家)可能十年的積累。”

在葛海標看來,越野賽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並不令人意外,原因除了政府放開審批制度,還有具備賽事發展的大環境。

而快速發展的另一面是,作為新興項目,中國越野賽標準少、監管難。

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第一批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僅包括游泳、滑雪、潛水和攀岩四項。在這一名單之外,還有大塊的空白。

華安認證檢測中心副主任趙英魁在國家體育總局督查時的一場會議上發言稱,體育領域有一兩百項標準,都集中在體育設施、體育用品、體育器材,而在賽事與賽事組織服務方面,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行業標準缺失,體育監管和執法只能更多依循國家通用規定。趙英魁留意到,白銀景泰“5·22”事件調查報告中,聯合調查組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及文件規定,僅有中國田徑協會《中國越野跑運動賽事組織標準》一處屬於行業標準。

對於越野賽,行業標準起草者應是中國登山協會還是中國田徑協會尚未有定論。國內越野賽事運營從業人士張山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國內越野賽事並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

對於體育監管部門而言,市場放開、賽事變多,監管難度也隨之增大。

一位國家體育總局官員在督查時坦言,“我們現在感覺最大的風險就是,過去需要賽事審批,逐級審批,誰審批誰負責。取消審批之後,誰都能辦比賽了,(容易)不按標準。”

如果提高安全方面的行業標準,肯定需要增加成本。“核心問題在這兒,專業的體育賽事,標準也都有,我們在執行過程當中也非常嚴格。”上述國家體育總局官員說,但在群眾性賽事上,為了降低成本,便會有賽事運營方簡化標準、降低門檻。同時,技術標準和賽事規範的缺失,也使事中事後監管缺少抓手和依據。

白銀景泰“5·22”事件後,山地越野、戈壁穿越、翼裝飛行、超長距離跑等項目,均被列為“新興高危”叫停。制定規範性、基礎性的行業標準,是目前業內的共識。

“比如多少公里配備多少保障人員的要求,比如補給的要求、場地賽道的要求等等,”高黎貢超級山徑賽工作人員陳海(化名)希望,將來的行業標準中,對比賽裝備的規定能夠更細致、規範一些,“現在沒有這個規範,各家都是自己來定。”

2021年上半年,發生悲劇的不止白銀越野賽。5月4日舉行的“烏蒙山超級越野賽”中,一名楊姓選手失溫死亡,比賽也因突降大雨、氣溫驟降以及多段賽道山洪、塌方預警,被賽事組委會提前終止。

20天后,組委會發布賽事安全整改舉措。其中,針對裝備檢查的整改方案是:在競賽規則裡明確起跑前強製裝備檢查時間和檢查範圍,增加檢查時間和檢查工作人員,特別對GPS電量不足的情況現場及時予以更換,對運動員頭燈或照明設備現場進行測試,頭燈或照明設備有故障者拒絕參賽,對強製裝備不足者立即執行退賽處理。

除補給、賽道、裝備等細節規定外,待完成的標準清單還包括幾大方向:制定辦賽指南、參賽指引,明確賽事活動舉辦的基本條件、標準、規則和程序,明確組織者的條件和要求,規範參加者的資格條件等。11部門聯合印發的意見也要求,對於專業技術要求強、人身危險性高的項目,應當及時修訂有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並相應制定強製性標準。

重申安全監管責任

辦一場越野賽,涉及安保、交通、醫療等方面的公共資源,需多方聯動配合。南方周末記者6月下旬跟隨督查時,據一位體育系統人士反饋,單項體育賽事如由體育部門牽頭,通常與警察、衛健合作較多,同消防、天氣、應急等部門接觸較少。

而由企業主導的賽事,協作更困難。葛海標說,群眾性大型活動須由警察監管,民營企業很難被批準,“很多比賽最終出路必須是政府來辦。”

葛海標帶領的團隊,在比賽中的身份常常發生變化。以“江南百英裡越野賽”為例,“剛開始每年都是我們主辦,去年是體育局來主辦,今年是奉化區人民政府主辦。”對賽事運營公司來說,賽事得到認可後,主辦方會逐層升級。而公司本身,則從賽事主辦方、承辦方、協辦方變為執行運營方。

葛海標發現,當地方政府成為主辦方後,會牽頭開協調會,召集警察、衛健、交通等十幾個部門的負責人協調越野賽事宜,自上而下的協調相對更見成效。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一份“麗水超級馬拉松”分工表顯示,在主辦方為麗水市人民政府的情況下,僅在醫療保障這一部分,人員組成便囊括了市衛健委、五家不同的醫院、區衛健局、市幹部保健服務中心、賽事運營公司及航空公司等部門,分別負責相關部門協調、急救調度、賽道救護、救治轉運、後勤保障、物資管理、空中救援等方面工作。

不過,在過往賽事中,政府部門也存在“隻掛名,不履職”的情況。白銀景泰“5·22”事件調查報告稱,白銀市委、市政府作為賽事主辦部門,負責賽事組織領導和統籌謀劃,未履行主辦部門職責,未對賽事活動的各項具體任務落實情況進行組織協調、督促檢查,隻掛名、不落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

如今,體育賽事的安全監管責任被一再重申。11部門聯合印發的意見強調,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按照“誰審批(備案),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全面加強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監管。

南方周末記者 高伊琛 南方周末實習生 王穎 劉欣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