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諸葛亮沒有北伐,而是休養生息,蜀國的命運會怎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三顧茅廬,三分天下,六出祁山,客逝五丈原,歷史給了諸葛先生一個宏大的複興漢室的願景,卻最終隻給了他一個沒能完成答卷的空悵惘。歷史不能改寫,也往往讓後人唏噓不已,但是我們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利用思辨的力量,從厚重的文字當中去探尋歷史背後多樣的可能。北伐的結果是失敗了,可我們“事後諸葛亮”一把,假設他不北伐,蜀國的未來會怎樣呢?真相可能很殘酷,蜀國可能依然會滅亡。道理何在,以下依據相關資料簡要分析。

首先,如果不北伐,蜀國的戰略地位將很被動,最終成為溫水中的青蛙。《出師表》開篇說道:

從內部看,創業的先鋒劉備早已不再,夷陵之戰蜀國元氣大傷,關羽張飛等中堅力量也早已逝去,蜀國不再像過往那樣人才濟濟;從外部看,益州雖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易守難攻,但卻強敵環伺,想有所作為,問鼎中原是十分之困難。

如果不北伐,雖然一時可以休養生息,與世無爭,但是諸葛亮明白魏蜀吳的均衡已經不複存在了,魏國是一家獨大,以攻為守是最好的防禦和自保。不主動出師,只會讓魏國更為強大,蜀國更岌岌可危。

其次,如果不北伐,蜀國的戰鬥力會下降,最終難以應對強敵。

孔明先生使南蠻降服於蜀國,此時勢頭正盛,軍民一心,正可乘勢北伐,以實行建國方略《隆中對》。蜀國不能再等了,魏國依然強大,蜀國沒有荊州,曾經“出荊益二州”的天才設想不再能實現,休養雖有一時安逸,但是諸葛亮不能等,蜀國不能等,軍隊是在實戰中而出類拔萃的。實戰才能淬煉一直鐵軍,才能讓蜀國百姓始終有一種危機意識,為求生而戰鬥!

再者,如果不北伐,蜀國的未來將不會再有那些精彩的故事和言語流傳。《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中所記載的木牛流馬,馬謖失街亭,洋洋灑灑的《出師表》,遺憾千年的客逝五丈原等等。沒有了司馬懿和諸葛孔明的對決,我們所被深深吸引的三國故事仿佛被腰斬。

最後,如果不北伐,諸葛亮會是痛苦的,蜀國的明天會是灰色的。諸葛亮是什麽人?“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英俊瀟灑,才高八鬥的不世出的天才。作為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世理想不曾忘卻。

他有才華,想閃耀於這個時代。他是忠臣,想捍衛漢室王朝最後的正統尊嚴。但是《隆中對》中還有一句話:“時人莫之許也”,當世的很多人不認可他。如果他不北伐,世人的觀點就坐實了,那才是作為知識分子諸葛孔明內心最深的痛。而他背後的蜀國也會因為不北伐,不複興漢室而背負時代賦予他們的刺痛,沒有明天的灰暗。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裂與統一本身就是一體兩面,是矛盾的對立面,相輔相成,諸葛亮是通達的智者,他一定看到了當時的歷史潮流是統一,他知道以蜀國的實力幾乎不可能成功。他知道也許休養生息可以讓百姓暫時過上安穩的日子,他都知道,但是不北伐的後果他更知道,蜀國將陷入更為被動的局面。戰鬥力持續下降,在三分天下的局勢下漸漸淪為下一個帝國的背景,所以他不能放棄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諸葛亮北伐不一定成功,事實上也沒有成功,但是他如果不北伐,蜀國更是無法成功。“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堅守和執著,更是一個王朝留下的最後尊嚴和榮耀。歷史無法改變,甚至無法設想,但是我們可以從字裡行間體會塵封千年古卷中的靈魂樂章。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北伐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