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華新任教務處處長的“教學觀”

【寫在前面】清華大學迎來新任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李俊峰教授。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下這位曾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獎、並當選過“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的清華新任教務處處長的教學觀。

相信我,你不會失望的!

李俊峰資料圖(來源:清華大學官網“清華映像”欄目)

知識的邏輯就像是大樹

他希望能在學生心中種下樹苗

李俊峰非常認同課堂教學的五個境界;沉默(Silence)、回答(Answer)、對話(Dialogue)、質疑(Question)、爭論(Debate),並以做到第五重境界“爭論”為榮。

他說,對於現在的大學生而言,獲取知識並不是什麽難事,教師不能僅僅做傳授知識的人,而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教會學生如何發現科學的內在規律、如何發現和發揮各自的特長。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讓學生走得更遠,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總師”。

不斷打破同學們的思維慣性、“見招拆招”、有破有立地幫助大家建立理論體系,是李俊峰培養學生判斷能力的一大法寶。

比如,在“動力學與控制基礎”課堂上,李俊峰拋出問題:做定軸轉動的物體,角速度和角動量方向一定平行嗎?同學們根據以往經驗,答案大多為“是”。但是,這種帶著經驗和“下意識”的判斷,將來走入工程和科研實際,幾乎完全行不通

為了讓學生意識到問題所在,李俊峰在第一個有關角速度和角動量的例子中,特意設計了兩個質點的簡單問題。於是,按照既往經驗去演算的大二同學們一做就錯了

——咦?這是怎麽回事?為什麽不對呢?在抓耳撓腮的同時,學生既往建立起來的條件極為特殊的經驗被懷疑甚至推翻了。

經過三四周不斷地鋪墊和闡釋,李俊峰逐漸幫助同學們從懷疑既有經驗走到了重構新的理性認知——對於任意質量分布的定軸轉動系統,如果要實現角速度和角動量平行,只能繞中心慣性主軸的轉動,只有這樣的情況下才符合。

就是這樣帶著學生掉進“陷阱”,然後又帶著學生一步步爬上來,讓學生完整地經歷思辨過程,才能讓學生將來走得更遠。

善於在課堂上營造寬鬆開放的氛圍,就是李俊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另一大法寶,他希望讓每一株“好苗子”都長成自己想要的那種樣子。

為此,他並不介意把自己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想法拿出來與學生分享。

“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說了 ‘蠢話’,錯誤不可怕,思路僵化才可怕。”李俊峰認為,獨立思考就容易“犯錯”,讓學生看到老師也會有錯,老師是如何對待錯誤,這種科學求實的精神比簡單的是與非更重要。

為此,他並不介意把自己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想法拿出來與學生分享。

“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說了 ‘蠢話’,錯誤不可怕,思路僵化才可怕。”李俊峰認為,獨立思考就容易“犯錯”,讓學生看到老師也會有錯,老師是如何對待錯誤,這種科學求實的精神比簡單的是與非更重要。

同樣地,他也鼓勵學生們獨立思考,於是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在他的課堂上,同學們會大膽站起來直抒己見;即使下課也有許多同學久久圍著老師爭論,不願離去。

“理論力學”是一門本科二年級課程,是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學生進入大學以後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對於同學們此後的專業學習極為重要,但因為理論性強而不易掌握,講好更不容易。

而李俊峰不拘泥於既有教材,摒棄“迷人眼”的碎片化知識,將精華部分完整系統地傳授給同學們,大膽開拓創新,自成體系,讓大家在邏輯的美感中輕鬆地掌握了知識。

李俊峰在為同學們授課(來源:清華大學新聞網)

“知識的邏輯就像是大樹,我希望能在學生心中種下樹苗,而不是給他們一筐散落的樹葉。”李俊峰說。

經過這樣的訓練,在清華大學大學生“清韻燭光—我最喜愛的教師”評選中,學生們在送給李俊峰的賀卡上也表達了對他教給他們思維方式的感激之情:

“忘不了您憨厚可愛的笑容,更忘不了您教給我的思考方法,這已不僅僅是關於力學的思維,而是關於人生的哲理。我現在的學習中經常能用到老師您教過的思維方式,真心地感謝您!”

老師對待學生

不能像工廠加工零件一樣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為了健全完善學校教學工作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切實推動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清華大學於2015年6月決定設立教學委員會,並制定《清華大學教學委員會章程》。

2015年7月,李俊峰開始擔任清華大學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及下設的教學評定工作委員會主任。

教學評定工作是對所有一線授課教師教學狀況和效果的評價。清華主要採用“學生評教”結合其他方式來綜合考評教師的教學工作。2015年接受訪談時,李俊峰認為,這種方法既有合理性,也有改進的空間:

“教學工作本來就不像科研那樣有剛性的指標,理、工、醫、人文、社會、藝術等不同學科又各有特點,情況更為複雜。作為教學委員會的工作,首要的是想走訪不同類型的院系,聽取老師們的意見,目的在於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學評定機制,用制度凝聚共識。”

而在考核學生方面,航空航天工程領域的重要人物馮·卡門曾有以下闡述:“任何一個工程技術問題根本就沒有百分之百的準確答案。如果有個學生的試卷對試題分析有見地、重點突出、方法對頭,因個別運算疏忽最後答數錯了;

而另一個學生的試卷答數正確,但解題方法毫無創造性,那麽,我給前者打的分數要比後者高得多。”

李俊峰就引述了馮·卡門的觀點來闡述教學評定工作應該側重的方面。

他毫不避諱地說:“清華的教學評定方式一直是多樣化的,有客觀的試卷評測,也有主講教師主觀的評價,或者是相結合的。

例如,我給出的課程成績中就含有一定主觀分數,因為我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有絕對的把握和發言權。

當然,如果學生認為主觀分數就是‘混個臉熟’,那就錯了。主觀分數如果拿高分實際上比客觀分數更難一些,因為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在與我的面對面研討中,體現出來的對課程內容的深度思考與深入理解。”

李俊峰認為,教師的“專業性”體現在“既是研究教學內容的專家,又是研究授課對象的專家”。他提出要從“速度、精度、廣度、深度”四個維度來進行考核學生,承認不同學生不同的思維類型和學習風格,並非僅憑考試來判定。

他曾經很認真地在課堂上說:“恭喜同學們,這次期中考試有60%的同學達到60分以上。如果大家繼續努力,在後半學期迎頭趕上,在考核更全面更嚴格的期末考試中得滿分,課程的總成績就可以得到滿分。”

李俊峰教授在課堂上

(楊思維 攝,來源:清華大學新聞網)

“寬鬆的環境意味著允許犯錯,允許別人不那麽高效。老師對待學生不能像工廠加工零件一樣。”他願意留出足夠的時間,讓進入角色的時間並不同步的同學們,可以在最後階段達到要求。

現在,航院所有理論力學教師都採用了這種考核方式。

“在考核上,師生不是對立的關係,他們的目標是共同的。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做通了學生的這個思想工作,有利於他們掌握知識和能力。”他又進一步介紹說,“同樣的道理,在教學評定工作中,學校與教師也有共同目標,需要凝聚共識。”

他的教學思想

內外兼修、人課合一

20多年來,李俊峰每年都為大學生講授專業基礎課,到2017年已累計授課2500多學時,平均每年講課100多學時。

同時,他還長期為國家航天部門大型衛星的設計做前期研究,十多年來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總裝備部等縱向科研20多項,承擔多項航天部門課題,為神七航天員出艙、神八空間交會對接、大型通訊衛星設計等重大航天工程做出重要貢獻,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軍隊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榮譽。

此外,他還是清華大學教學委員會副主任、航天航空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導。

這樣一個行政管理和科研學術上的大忙人,是怎麽做到在教學上如此的投入的呢?

李俊峰說,有興趣、特別想做的工作,一定總會找到時間,而教書育人就是他既有興趣又特別想的工作。

為了回答同學提問,每天晚上11點他會把其他一切工作放下,點開微信認真思考同學們的問題並給予回答。

談起教學、科研與管理如何做到兼顧,李俊峰說:“教學、科研、管理這三方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共同推動我的成長。”

在他看來,先要有科研經驗,然後把科研方法和經驗遷移到教學上,用科研思路去研究教學問題,把教學問題研究透徹後,就會發現教學跟科研一樣,別有一番洞天。摸索到規律並反覆驗證後,教學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而教學研究中最難的就是研究人的因素,這方面的經驗可為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國外的眾多慕課提供方也開始變革課程設計,以更好地留住學員。一些教授已經做出了改變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融會貫通之後,你就會發現,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管理,都在一盤棋裡面,這樣做事情就會效率比較高。”

如何更好地避免“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李俊峰認為:“要從評價的角度鼓勵教師在教學上多投入,要讓他們有相應的榮譽感!”

“內外兼修,人課合一”,這是他對自己教學思想的概括,既有中國傳統的儒家風范,又涵蓋了自己多年來的授課“秘訣”。

內外兼修中的“內”講的也是教師要提高內在的學術修養,就工科而言,就是要有比較扎實的科學、工程、教學研究的基礎,這是最重要的;“外”則是指上課的具體方法。

李俊峰點評青年教師講課(來源:清華大學新聞網)

談到 “人課合一”,李俊峰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

教學就像騎自行車,自己的自行車騎得習慣了,就能體會到“人車合一”的感覺,甚至像一些 “車技高超”的同學,不用扶車把就能自在前進。但是哪一天換了別人的車來騎,就會覺得不自在了。

授課也是一樣,只有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習慣,達到 “人課合一”的境界,才能在上課時做到 “隨心所欲不逾矩”。

有些青年教師聽了觀摩課之後,將別人的教學模式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課堂上,並不能發揮很好的效果,原因正在於此。

小結

最後,如果讓李俊峰描繪自己心目中“一流本科教學”的模樣,他曾撰文透露,那應該就是:

學校、院系、教師共同努力,以努力培育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為共同目標,守護學生成長的優良環境,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常態化的、猶如涓涓細流般的支持,不斷助推學生成長,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發展的方向;

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管理層的服務與管理,同向同行,共同促進;

教師、學生以及在教育環節上的方方面面,協調一致,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教師既是學術專家,潛心學術研究,掌握學術規律,又是教育專家,鑽研教學,掌握教育規律;

學校有大量高質量的課程,有嚴謹的教學管理的制度,又可以保護學生自主選擇的靈活性、多樣性、個性化,關心學生全面成長;

教學與管理都建立起可持續改進的機制……

人物簡介:

李俊峰,1964年出生,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委員會副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

入選首屆中組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負責並主講的“理論力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並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視頻共享課,領銜的“基礎力學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